卓志元在美国的墓碑
美国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里,长眠着一位宁波籍的中国军人,他叫卓志元。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报效祖国,卓志元加入中国空军并远赴大洋彼岸接受飞行培训,却在练习中因飞机失事在美国牺牲了。此后的70多年,无人知晓他葬在美国的公墓里,他的墓碑前也无人吊唁,直到加拿大籍华裔李安女士,为了寻访她的二叔——同样牺牲在美国的中国空军军人李嘉禾,走进了这座墓园。
如今,李安、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以及众多爱心人士,都在帮助寻找卓志元的亲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英雄无所归。
美国公墓里长眠着一批中国空军军人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李安女士。李安女士说,她出生在上海,如今定居加拿大,她的二叔李嘉禾是抗战时期到美国训练时牺牲的中国空军飞行员。
抗战爆发后,正在西南联大就读的李嘉禾毅然投笔从戎。被中国空军录取后,他前往美国接受飞行训练。谁知,快到李嘉禾原定的回国时间时,李家人却收到了一份阵亡报告,被告知李嘉禾牺牲了,遗体埋葬在美国。
报告上没有具体说明李嘉禾牺牲的时间、原因及埋葬的地点,于是,“找到李嘉禾,带他回家”这件事成了李家人共同的心愿。从李安的祖父母一辈到父亲一辈,再到李安和她的哥哥,全家人一直未放弃过寻找。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县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发现了李嘉禾的墓碑。
来到陵园祭奠二叔时,李安发现,这里除了李嘉禾的墓碑外,还有51座墓碑,上面都刻着“Chinese air force(中国空军)”的字样,这些墓碑前没有一束花,无人前来祭奠。
“其实,在寻访二叔时,我们早已获悉,在抗战时期,和二叔一样远赴美国学习飞行技术,却牺牲在那里的中国飞行员还有不少。美国航空历史调查与研究网站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年,极少有中国军人家属到美国询问亲人牺牲的事情,因为这些殉职飞行员大多很年轻,没有子嗣,他们的亲属后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葬在何处。”李安说,“这些中国空军飞行员,都是二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抗战历史的见证人。虽然,他们没能有机会回到祖国,在空中与入侵者浴血奋战,但他们同样是为祖国而战,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英雄。”李安和丈夫不忍心中国英烈们在荒凉的美国陵园里无人问津,当时还特地开车出去买回很多花束,满怀敬意地安放在这些中国军人的墓碑前。“我也下了决心,要像寻访二叔那样,尽可能帮助这些英烈找回失散已久的亲人,让他们的家人也了解这些历史和经历。”
国内外志愿者为这些中国军人寻找亲人
今年3月,李安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投入帮牺牲在美国的中国军人寻亲的事务。她和家人给美国陵园里每一位中国军人的墓碑都拍了照片,一一记录下墓碑上的信息,制作成一份寻访名单,并发动身边的人帮忙寻找。
5月,李安和致力于关爱老兵的龙越慈善基金会取得联系,并提供了这50多位在美国牺牲的中国飞行员的线索。基金会立即发起寻找战争失踪者的项目,李安也在“寻找战争失踪者”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的寻亲内容和寻亲故事。8月初,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在节目中,李安将这些年他们一家寻找二叔的故事娓娓道来,并希望能借助节目扩大寻人的效应,获得更多线索。
“美国陵园的墓碑上,很多都只刻着名字、军衔和牺牲日期,我只能通过国外的网站或图书馆查找、对比,但有用的内容并不多。更多的,还是需要中国这边的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走访。我遇到了许多国内外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他们满怀对军人的敬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忙寻访,让我非常感动!”李安说,目前,大家已经为其中的17位中国军人找到了亲人,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在寻访中也出过力。
《空军忠烈录》上的资料
在鄞州邱隘上万令村村委会,村民们向志愿者讲述卓家的事情。记者王思勤摄
有一位中国飞行员叫卓志元,出生于宁波
前几天,同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后人的志愿者卢先生提供线索,说他在《空军忠烈录》和《空军官校历届毕业学生名册》中查到,有一位叫卓志元的军人,是空军官校第十九期特班飞行生,出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4日牺牲在美国,死亡原因是派美受训,练习飞行失事,殉职。其籍贯是浙江鄞县。
“在美国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的墓碑上,有一个墓碑上刻着‘CHO CHIN-YUAN,Chinese air force,September.24.1945’。”李安说,她查过陵园的网站,墓碑上的名字应该是卓志元的拼音(用的是韦氏拼音法,与现代汉语拼音不同),墓碑最末一行写的是牺牲日期,1945年9月24日。
志愿者George则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卫生部门找到一份CHO CHIH-YUAN的死亡书,上面记录着,CHO CHIH-YUAN出生于Ning Po,Cheking province(应该是Chekiang province,即浙江省),出生日期是1921年7月5日,死亡日期是1945年9月24日9点14分,脑震荡、踝关节复合性骨折、下三位右股骨单纯骨折、右腹股沟和会阴部撕裂。“一开始,我不知道卓志元的中文名,其墓碑上的名字是Cho Chin-Yuan,而Chin并不发‘志’的音。对比了相关史料和死亡书,才发现Chin应该是Chih,顿时豁然开朗,墓碑上的字母错了。由此,也确认了卓志元的中文名字。”李安说。
墓碑和资料虽在个别字母上有偏差,但内容完全对得上。卓志元应该就是宁波籍的军人!于是,宁波的志愿者们开始了微信发布和朋友圈转发,帮助寻找卓志元的亲人。
卓志元的父亲,很可能是开明乡绅卓葆亭
前天下午,一条条线索在志愿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汇集:宁波卓氏,以奉化松岙卓氏为主,在《空军官校历届毕业学生名册》中,卓志元的籍贯是浙江鄞县(现为鄞州),难道名册中写错了,卓志元是奉化人?
正当志愿者们打算前往奉化打听情况时,志愿者徐军在朋友圈中获得了一条宝贵的线索:鄞州邱隘上万令村当年有个姓卓的老板,儿子是飞行员,后来牺牲了。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志愿者前往邱隘上万令村了解情况。上万令村村主任朱锦毅告诉记者,上万令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多为夏、卓、朱三姓。奉化松岙卓氏以“正直忠厚,慈祥恺悌,仲德尚文”字辈排行,而村中的卓氏也是按此字辈排行,应该是早先从松岙迁徙到上万令村定居的,“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大多知道开米行的卓家的事情。卓家儿子是飞行队的,很优秀,后来在一次飞行意外中牺牲了,原本卓家打算在村里造一所学校,图纸都画好了,但因为儿子出事就中断了。”
还有村民说,卓志元的父亲很可能是开明乡绅卓葆亭,卓葆亭在当地很有名,还是当年灵桥的筹建委成员之一。当年,能上大学、能参加空军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家境富裕、出身显赫的年轻人,这样看来,也能对得上。不过,现在卓葆亭的后人都不在家乡了。
卓志元的哥哥定居上海,现在应该还有后人
“卓家的事,我是小时候听叔叔说的,这两天看到朋友圈里寻人的消息,我还找叔叔求证过。”村民夏永华对记者说,他的叔叔夏财生今年已经90多岁了,思路还很清晰,“叔叔年轻的时候,曾在卓家的丙大米行打工做学徒,知道卓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的名字不记得了,二儿子名叫卓志和,三儿子就叫卓志元,卓志元是飞行员,后来牺牲了。”
“抗日战争时期,卓家的米行被日军炸坏了,叔叔只好回了家。卓家二儿子卓志和到上海开了一家开灵马达厂,不过马达厂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合并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婶婶生病,叔叔到上海找过卓家人,想要在上海求医,当时卓志和已经57岁了,是他子女帮的忙。叔叔依稀记得,卓志和的儿子或是女婿,就在上海当医生。”夏永华说。
村民卓志朝告诉记者,他听老人说,曾有几个国家比赛飞机高空投弹,结果中国队第一名投弹英雄就是卓志元。在曾经的卓家祠堂老屋里,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大概有500个字,写了卓志元和卓志和的名字,也写了卓志元的经历。后来,老屋那边办了五金厂,这块石碑就被拆下来做五金台面板了,再后来厂房拆迁,石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也有村民说,上世纪80年代,有人发现记录着卓志元经历的石碑被当成了车床的垫脚石,但之后就不知所踪了。
不能让英雄无所归!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的志愿者们和爱心人士还在继续搜寻各方线索,上万令村的村民们也在各处打听,希望能够尽快联系上卓家人,核实此事。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请拨打新闻热线87777777,让我们为英雄回家尽一份力。 宁波晚报记者王思勤
-相关报道
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为一位绍兴籍老兵找到了亲人
今年5月,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的志愿者们就参与了为这批中国空军军人寻访亲人的活动。当时,志愿队从龙越基金会获得信息,有一位浙江鄞县籍的军人,叫闾儒香,出生于1919年,在美国飞行训练中牺牲。志愿队队长罗先生立即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寻人消息,并转发了李安的寻访文章。
“当时,经多方打听都没有回音。大多数宁波人都说,鄞州这一带没有闾姓。不过,随着爱心接力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位网名叫‘匠者’的志愿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并最终找到了闾儒香的亲妹妹和外甥女。经过查证,闾儒香不是宁波人,而是绍兴嵊县(今为嵊州)人。”罗先生告诉记者,这主要也是因为韦氏拼音法与现代汉语拼音差异较大,导致在翻译时出现了问题,把“嵊县”译成了“鄞县”。
-背景链接
当年不少中国空军军人都是大学生
抗战初期,日寇占尽空中优势,而中国空军的飞机数量少,机型落后,后勤维修条件也差,无法与日本空军抗衡,空中对阵经常损失惨重。
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并开始加大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包括派遣空军志愿队到中国作战,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以及培养大批空军飞行员等,以期夺回在中国大陆的制空权,进而以中国为基地,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与此相应,当时的政府决定在全国各大学大批召募空军飞行员。日寇疯狂入侵,祖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身为中国青年,报效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很多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考,勇赴国难,学校里形成了从未有过的从军热潮。
当时,是首次在全国大学生中招考空军飞行学员(以前是从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中选派)。投考空军,要通过最严格的检查,录取率约为百分之一。入学后的飞行训练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淘汰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有当年的学生回忆说,被录取后,在走进昆明巫家坝空军航校的大门时,看到大门两旁的对联写道:“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大家都清楚地意识到,这将是他们英勇报国的开始。
经过短期飞行训练后,学员们又先后到美国继续接受各种飞行训练,为期约为一年。1943年起,学员们分批回国,分配在空军的各个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队,与美国空军盟友并肩作战,给日寇的陆军和空军以沉重的打击,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拼尽自己的力量。
在抗战期间,作战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不是很好,空军飞行员的训练确实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课程,在训练时因各种事故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李安说,缅怀抗战英烈,并不是为了复仇和回忆痛苦,而是为了牢记历史教训,为了世界和平。这些埋葬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空军英烈们正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警醒世人,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摘录自李安女士提供的资料)
原标题:美国的军人陵园里长眠着一位宁波人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