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柔性引才天地宽 宁波汇聚“最强大脑”助推高质量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9-14 09:29: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8宁波人才科技周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树我邦国,天下来同。”9月2日下午,宁波高教园区院士公园的上空响彻着浙江大学校歌,2100余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18级新生在“院士”们的见证下,迎来人生中神圣而庄严的一刻。

  开学典礼的举行地是宁波院士雕塑园:数米高的花岗石平台上,近百位甬籍院士的青铜雕塑三五成群,或相互交谈、或独自沉思、或举目远眺……公园始建于2005年,早已成为宁波一处“打卡”景点。

  院士,是中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衔;“院士之乡”,则是宁波一张闪亮的名片。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甬籍院士共116位,不到20位两院院士中就有一个宁波人,高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院士,也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深谙此理的宁波,借智攀高,实现跨越式发展。自2008年全省首批5家院士工作站建立以来,10年间,宁波写就了一张精彩的高端柔性引才“答卷”。

  截至目前,宁波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34家,其中,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国家级示范院士工作站6家;共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26位,柔性引进院士创新团队162个,高层次专家1076名;帮助建站单位建立省级研发平台55个、市级以上重点学科15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申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5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0余项。

  用才有术,贵在精心营造良好生态

  作为“院士之乡”,宁波不仅高度重视甬籍院士的联络联谊和智力回归,而且以实际行动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创业中心、院士企业行等平台或载体,引来大量海内外院士高端智力,助力甬城高质量发展。今年,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推动下,在提质扩量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围绕产业创新之需成功引进多位全职院士,开启人才强市新篇章。

  曾有这样的疑问:宁波,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相对短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缺少财雄势大的“航母”,甚至在引才政策上也算不得全国最优,何以赢得院士等高端人才青睐?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他看来,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频频出招,用政策“含金量”构筑人才“磁力场”,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敬才重才的氛围越加浓郁。此外,宁波极具文化底蕴,承担探路先行、探索创新的重大使命,加之民营经济和创业元素非常活跃,顺应、对接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大势,前景可期。

  宁波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从领导的行动可见一斑。宁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只要能排出时间,均亲自会见来甬院士和其他顶级专家,甚至直接推动很多高端智力团队项目在甬快速落地。今年1月,宁波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郑栅洁和市长裘东耀等领导还专门邀请院士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薛群基、赵玉芬、古洛夫斯基?瓦连京、徐志磊、都有为等8位在甬工作或建站院士的意见建议。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激“智”有术的宁波模式,提升了宁波自主创新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柔性引智,迅速破解科教智力资源短缺痛点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宁波科教智力资源相对薄弱、高端人才和原创成果相对稀缺,引进高端智力推进宁波研发能力提高、产业水平提升尤为迫切。

  “院士之乡”迅速瞄准了“院士”这座资源富矿。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开放的宁波打开柔性引智思路,开展高端引智工作。就这样,2008年9月,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孕育而生;宁波高新区研发园区、浙江万里学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5家单位成为宁波市院士工作站首批试点。

  从“春来发几枝”到“春色满园”,十年间,宁波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生根、开花,建站单位涵盖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项目涉及汽车、石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服务业、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并正在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伏尔肯的华丽变身,是宁波汇聚高端智力资源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前,我们只看到眼前,有了院士工作站,我们开始从科技创新的大格局上看问题了。”宁波伏尔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邬国平动情地说,“没有院士的鼎力支持,就没有伏尔肯的今天,更没有伏尔肯的明天。”

  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和张立同的入驻,为这家民企注入了新活力。在院士团队的带领下,伏尔肯实施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重点项目,获得了中国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功申报“863”项目“高性能碳化硼陶瓷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并利用研究成果开发了军品碳化硼陶瓷防弹片等产品和民品碳化硼陶瓷喷砂嘴新产品,均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从2011年起,宁波伏尔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同时还成立技术创新团队,通过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项目带头人,陶瓷新材料得以“上天下海”。

  在宁波,“伏尔肯”们有很多。无一例外的是,和院士团队达成合作的企业,几乎都已成为宁波优势产业的引领者。他们深深地体会到:院士工作站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为创新插上腾飞之翼。

  院士工作站也已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宁波已有多家单位在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发展成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硕士培养点。

  高端智力汇聚,注入产业发展“核动力”

  引聚一位院士及其所带来的高端人才团队,意味着创新资源的集聚,或将推动某个行业乃至某个地区自主创新的热潮。比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研发平台、合作申报国家(省)级重大技术合作项目等。

  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的重大科技成果甲醇制烯烃(DMTO)核心技术产业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制低碳烯烃企业之一。短短几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飞跃,连续数年登上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年度“纳税50强”榜单。

  “希望富德院士工作站能成为整个能源化工领域的创新尖兵,和相关方面一起建设宁波‘四新’制造业创新平台,带动区域制造业技术升级,促使宁波成为国内除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外的第五极——制造业创新中心。”宁波富德副总经理张新业如是说。

  多个行业、产业,因为与院士结缘而得以快速突破、迅猛发展。宁波的稀土磁性材料产业,是其中典型。宁波韵升,是甬城稀土磁性材料行业龙头。2013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共建院士工作站。在这位我国磁性材料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的指引下,韵升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成为中国少数掌握稀土永磁材料全套装备制造的业界翘楚,跻身全球三大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前列,并连续两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而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的深入合作,使得宁波复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行业后起之秀,形成了稀土冶炼、永磁材料生产、回收与循环利用及稀土贸易等完整产业链,并在新型铈磁体制备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品向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创新型转变,使我国永磁材料可用稀土资源翻一番,实现了稀土资源的高效和平衡利用。

  从为建站单位服务拓展到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在韵升、复能等带动下,2017年宁波市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逼近百亿元大关。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增速超20%企业29家,宁波稀土永磁产业在行业内知名度和信誉度大大提升。

  拓展引智内涵,推动协同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这是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初衷。

  如何有效让建站院士在宁波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市委人才办、宁波市科协一直在思考。以工作站为点,以产学研合作为线、以区域协同创新为面的点线面系统推进模式,正在宁波逐渐构建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发挥好院士的战略决策咨询作用。今年3月,宁波市决定深入实施“科技智库决策咨询建设工程”,打造包括院士高端智力服务在内的三大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六化协同、名城名都等重大战略,围绕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协作,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今年5月,宁波举办2018“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14名两院院士聚焦材料领域、企业需求、产研融合,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举办了5场院士与企业精准对接座谈会,促进院士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实际合作,带动更多顶尖智力来甬创业创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紧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最大限度用好院士智力,是宁波人才工作的题中要义。”宁波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如是阐述引才之道。

  院士工作站在宁波的生动实践,俨然成了院士等智库专家深入产业一线、掌握微观变化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的社会实践样本。今年5月,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浙江召开,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浙江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召开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以宁波天生和伏尔肯两家与自己团队共建院士工作站的企业为例,提出要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加大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通讯员勇祖轩)

原标题: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柔性引才天地宽 宁波汇聚“最强大脑”助推高质量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9-14 09:29:00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树我邦国,天下来同。”9月2日下午,宁波高教园区院士公园的上空响彻着浙江大学校歌,2100余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18级新生在“院士”们的见证下,迎来人生中神圣而庄严的一刻。

  开学典礼的举行地是宁波院士雕塑园:数米高的花岗石平台上,近百位甬籍院士的青铜雕塑三五成群,或相互交谈、或独自沉思、或举目远眺……公园始建于2005年,早已成为宁波一处“打卡”景点。

  院士,是中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衔;“院士之乡”,则是宁波一张闪亮的名片。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甬籍院士共116位,不到20位两院院士中就有一个宁波人,高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院士,也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深谙此理的宁波,借智攀高,实现跨越式发展。自2008年全省首批5家院士工作站建立以来,10年间,宁波写就了一张精彩的高端柔性引才“答卷”。

  截至目前,宁波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34家,其中,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国家级示范院士工作站6家;共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26位,柔性引进院士创新团队162个,高层次专家1076名;帮助建站单位建立省级研发平台55个、市级以上重点学科15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申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5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0余项。

  用才有术,贵在精心营造良好生态

  作为“院士之乡”,宁波不仅高度重视甬籍院士的联络联谊和智力回归,而且以实际行动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创业中心、院士企业行等平台或载体,引来大量海内外院士高端智力,助力甬城高质量发展。今年,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推动下,在提质扩量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围绕产业创新之需成功引进多位全职院士,开启人才强市新篇章。

  曾有这样的疑问:宁波,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相对短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缺少财雄势大的“航母”,甚至在引才政策上也算不得全国最优,何以赢得院士等高端人才青睐?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他看来,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频频出招,用政策“含金量”构筑人才“磁力场”,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敬才重才的氛围越加浓郁。此外,宁波极具文化底蕴,承担探路先行、探索创新的重大使命,加之民营经济和创业元素非常活跃,顺应、对接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大势,前景可期。

  宁波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从领导的行动可见一斑。宁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只要能排出时间,均亲自会见来甬院士和其他顶级专家,甚至直接推动很多高端智力团队项目在甬快速落地。今年1月,宁波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郑栅洁和市长裘东耀等领导还专门邀请院士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薛群基、赵玉芬、古洛夫斯基?瓦连京、徐志磊、都有为等8位在甬工作或建站院士的意见建议。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激“智”有术的宁波模式,提升了宁波自主创新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柔性引智,迅速破解科教智力资源短缺痛点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宁波科教智力资源相对薄弱、高端人才和原创成果相对稀缺,引进高端智力推进宁波研发能力提高、产业水平提升尤为迫切。

  “院士之乡”迅速瞄准了“院士”这座资源富矿。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开放的宁波打开柔性引智思路,开展高端引智工作。就这样,2008年9月,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孕育而生;宁波高新区研发园区、浙江万里学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5家单位成为宁波市院士工作站首批试点。

  从“春来发几枝”到“春色满园”,十年间,宁波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生根、开花,建站单位涵盖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项目涉及汽车、石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服务业、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并正在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伏尔肯的华丽变身,是宁波汇聚高端智力资源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前,我们只看到眼前,有了院士工作站,我们开始从科技创新的大格局上看问题了。”宁波伏尔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邬国平动情地说,“没有院士的鼎力支持,就没有伏尔肯的今天,更没有伏尔肯的明天。”

  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和张立同的入驻,为这家民企注入了新活力。在院士团队的带领下,伏尔肯实施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重点项目,获得了中国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功申报“863”项目“高性能碳化硼陶瓷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并利用研究成果开发了军品碳化硼陶瓷防弹片等产品和民品碳化硼陶瓷喷砂嘴新产品,均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从2011年起,宁波伏尔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同时还成立技术创新团队,通过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项目带头人,陶瓷新材料得以“上天下海”。

  在宁波,“伏尔肯”们有很多。无一例外的是,和院士团队达成合作的企业,几乎都已成为宁波优势产业的引领者。他们深深地体会到:院士工作站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为创新插上腾飞之翼。

  院士工作站也已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宁波已有多家单位在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发展成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硕士培养点。

  高端智力汇聚,注入产业发展“核动力”

  引聚一位院士及其所带来的高端人才团队,意味着创新资源的集聚,或将推动某个行业乃至某个地区自主创新的热潮。比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研发平台、合作申报国家(省)级重大技术合作项目等。

  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的重大科技成果甲醇制烯烃(DMTO)核心技术产业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制低碳烯烃企业之一。短短几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飞跃,连续数年登上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年度“纳税50强”榜单。

  “希望富德院士工作站能成为整个能源化工领域的创新尖兵,和相关方面一起建设宁波‘四新’制造业创新平台,带动区域制造业技术升级,促使宁波成为国内除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外的第五极——制造业创新中心。”宁波富德副总经理张新业如是说。

  多个行业、产业,因为与院士结缘而得以快速突破、迅猛发展。宁波的稀土磁性材料产业,是其中典型。宁波韵升,是甬城稀土磁性材料行业龙头。2013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共建院士工作站。在这位我国磁性材料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的指引下,韵升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成为中国少数掌握稀土永磁材料全套装备制造的业界翘楚,跻身全球三大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前列,并连续两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而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的深入合作,使得宁波复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行业后起之秀,形成了稀土冶炼、永磁材料生产、回收与循环利用及稀土贸易等完整产业链,并在新型铈磁体制备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品向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创新型转变,使我国永磁材料可用稀土资源翻一番,实现了稀土资源的高效和平衡利用。

  从为建站单位服务拓展到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在韵升、复能等带动下,2017年宁波市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逼近百亿元大关。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增速超20%企业29家,宁波稀土永磁产业在行业内知名度和信誉度大大提升。

  拓展引智内涵,推动协同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这是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初衷。

  如何有效让建站院士在宁波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市委人才办、宁波市科协一直在思考。以工作站为点,以产学研合作为线、以区域协同创新为面的点线面系统推进模式,正在宁波逐渐构建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发挥好院士的战略决策咨询作用。今年3月,宁波市决定深入实施“科技智库决策咨询建设工程”,打造包括院士高端智力服务在内的三大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六化协同、名城名都等重大战略,围绕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协作,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今年5月,宁波举办2018“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14名两院院士聚焦材料领域、企业需求、产研融合,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举办了5场院士与企业精准对接座谈会,促进院士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实际合作,带动更多顶尖智力来甬创业创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紧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最大限度用好院士智力,是宁波人才工作的题中要义。”宁波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如是阐述引才之道。

  院士工作站在宁波的生动实践,俨然成了院士等智库专家深入产业一线、掌握微观变化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的社会实践样本。今年5月,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浙江召开,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浙江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召开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以宁波天生和伏尔肯两家与自己团队共建院士工作站的企业为例,提出要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加大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通讯员勇祖轩)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