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个热词,“匠人精神”,能成为国之工匠,自然是对技能人才的最高赞誉。
前不久,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秘书处公布了中国集训队名单。
浙江共有34个项目的51名选手入围,其中,宁波选手成绩不凡,在电气装置、重型车辆维修等项目中名列前茅,9位青年技能人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在,这些选手正在各项目基地参加集训,争夺代表国家“参战”的名额。
不以学历论英雄,为鼓励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近期因此印发了《宁波市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和优胜奖的我市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35万元、25万元、15万元的配套奖励。”
“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励标准为10万元/人,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省杰出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的人员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配套奖励。”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10万元/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5万元/个,考核评估为优秀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标准15万元/个。”
从被人嫌“油腻腻”的技校生
到被企业争着要的“香饽饽”
杜立波是宁波技师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事数控一体化教学与培训、数控专业毕业设计和技师研修指导、教研教改及产品生产研发等工作,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5年,我考进了技师学院,老实说,那时的观念里,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去学门技术了。”杜立波说,他赶上了那一年的好政策,农村户口的学生也可以报考技校,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国家对技能人才开始重视起来了。
2014年,杜立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为第三批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浙江省、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参赛师生的总教练,杜立波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徒弟。指导的学徒在全国数控大赛中获冠、亚、季军近10人,省赛获得前三名的学徒20余人;近3年来,作为市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和培训学校的特聘讲师,他已经培养学生、企业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紧缺人才近200人。
“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过了毕业季,还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而我们的技工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早已经被企业预约‘抢’走了。”杜立波说,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以上的统称为高技能人才,宁波现有的制造产业尤其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比方说计算机运营和维护、机器人的应用和维护、数控机床的操作等。而拿到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不论是收入也好、就业也好,发展前景都比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好得多,而且也不像部分家长所想象的那样,“蓝领”一天到晚身上都很油腻。“技工的抢手程度今非昔比,作为一个老技工,我见证了技能行业的潮涨潮落。如今,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技能人才一年比一年吃香。”
“工匠精神”不是空话
宁波“真金白银”揽人才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养体系、强化表彰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14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39.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由“十三五”初期的25.2%提高到目前的27.31%,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数量超过1.7万名;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00余家,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政府、院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格局。
全市有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9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席技师”,3人荣获“浙江省钱江技能大奖”,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古林职高分别获批成为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在宁波,“工匠精神”可不是一句空话。《宁波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50万;实现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初、中、高及以上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趋向合理;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高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从海内外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紧缺人才50名、技能培训大师50名、技工院校名师100名。
原标题: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