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困局何解?
稿源: 宁波日报   2018-09-18 08:49:17 报料热线:81850000

海曙区章水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集中展示出售各村的农产品。(陈朝霞摄)

鼓楼沿农副产品夜市人气旺。(陈朝霞摄)

制图韩立萍

  在海曙区龙观乡,今年桃子滞销的问题让许多桃农心里沉甸甸的。品相较好的水蜜桃卖每公斤8元,稍差的只能卖3元,价格不及往年,桃农面临亏损。记者了解到,即使是一些在本地早已响当当的品牌,每年也会有“卖难”之忧——

  眼下正值地产瓜果蔬菜上市旺季,然而,许多果农和菜农却在为销路犯愁。这些农产品“滞留”田间地头无人问津,但城里的超市和菜市场,同类产品却价格不菲。如何在生产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丰产不丰收”的剧情不再上演?

  农产品丰收却滞销

  7月以来,海曙区石碶街道乐田果园的30余亩火龙果迎来大丰收,果园负责人祝佳晖开心之余,更多的是苦恼。“卖出去的速度没有摘果装箱的速度快,这可怎么办?”放眼宁波,和祝佳晖一样苦恼的种植户还有不少,“丰产不丰收”的现实让这些农民很“受伤”。

  在海曙区龙观乡,桃子滞销的问题让许多桃农心里沉甸甸的。据龙观乡有关负责人反映,全乡现有桃园500余亩,总产量预计超过75万公斤,除了2万公斤品相较差的桃子由本地酿酒作坊低价收购以外,其余均需农户自行到市场销售。“品相较好的水蜜桃卖8元一公斤,稍差的只能卖3元一公斤,价格不及往年,面临亏损局面。”据桃农们反映,种了一年的桃子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收购价格一降再降,却依然鲜有人问津。

  口感香甜的地产桃子为何卖不动?龙观乡也分析了其中原因:采摘期过于集中,短期内出现了“产量猛增而销售不旺”的现象。再者就是缺乏促销平台。目前,该乡桃子基本由农户自产自销,不少农户因鲜桃种植年份短,尚未与采购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短期内无法畅通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只能不断压低价格。

  记者了解到,即使是一些在本地早已响当当的品牌,每年多多少少也会担心“卖难”,各地也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探索农产品“卖难”解法。

  “卖难”源于旧病未治

  近几年,农产品滞销、价格跳水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产业链条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三个老病根在作祟。”专家分析。

  目前来看,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区域产地市场培育仍相对滞后。特别是偏远地区,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等设施,分级、分选、包装环节又多由人工完成,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流通成本过高,也是横亘在销路上的一座大山。记者了解到,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批发和终端零售等环节。由于预冷、冷链发展滞后,加之农产品运输距离长、途中损耗大,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导致“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销售地价格居高不下”。

  其实,通过冷库存储可以适当调节市场上的农产品投入量,给农户的收入保障多上一道保险。目前也有不少种植户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追加冷藏设备投入。但是,由于农产品流通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打造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耗费巨大,大部分农户无力承担,也就无法在“错时销售”上取胜。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区和销售区的供需信息不通畅,往往造成许多种植户“销售无门”。

  农户另辟蹊径求突破

  如何走出农产品“卖难”怪圈,一些种植户也在寻找答案。

  “今年的火龙果粗算只能卖掉2500公斤,剩下的我打算做果酒。”祝佳晖告诉记者,既然水果市场行情不好,他就索性将摘下来的1万公斤火龙果做成果酒,只留下少部分用于鲜果零售或采摘游。“我试制的高度纯酿火龙果白酒,经过专业食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全国线上线下市场,我的火龙果白酒是独此一家,市场反响不错,今年我想把白酒的销量做得更大。”祝佳晖表示。

  拥抱“新零售”时代,通过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滞销,也不失为一种好思路。北仑竹韵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宏和北仑侃宝果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侃侃同为大碶街道柴楼村人,这两名“80后”青年的朋友圈分别有四五千人,两家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额的80%是通过微信销售的方式实现的。在他俩看来,如今新媒体的传播效率很高,比自己去市场上吆喝强多了。

  海曙区洞桥镇百梁桥村庙准山薪莳农场负责人任刚也独辟蹊径,由电商团队营销,发展观光采摘项目。该农场有150亩樱桃、杨梅、枇杷等各类果树,挂果6年来,年年丰收年年畅销。今年,仅樱桃采摘游就吸引了5万人次,销售收入达到232万元。“采摘游省去了人工、物流、冷藏等成本,增加了果实的附加值,还让游客获得了独特的田园体验,达到双赢的效果。”任刚开心地表示。

  专家认为,要避免农产品滞销,畅通销路至关重要。农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索农产品“卖难”解法: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与龙头企业合作,抱团发展;跟上互联网时代潮流,利用电商销售农产品;重视农业科技,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拓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产品产业链等。

  全市发力化解销售难

  解决农产品“卖难”,仅靠农户自救或某个部门的努力、某个环节的改善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相关协会乃至社会力量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着力建设长效机制。在解决“卖难”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买贵”,兼顾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

  今年3月,我市提出“甬品千创”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未来三年,我市将从电商经营人才培养、网络品牌培育、电商平台服务提升、电商供应链完善、公共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同步推进,每年培养1000名基础扎实、操作熟练、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电商人才,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电商主体。2020年前,孵化30家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品牌、100家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的品牌,从中挖掘一批具有潜力的“甬品”重点推广,提升宁波农村电商的发展层级和影响力。

  此外,我市还将以“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为核心,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和服务平台,力争2020年“宁波馆”“go阿拉”“每日报到”等农产品销售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50亿元。同时,优化以农村电商孵化园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公共仓、物流聚单和共享包装等供应链服务,为农产品电商品牌节约经营成本、增加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搭建平台,组织农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各种农业贸易博览会,通过展示展销、推介招商等活动,也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农产品的影响力,助推各类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在8月18日落幕的2018香港美食博览会上,我市有16家农业经营主体参展,集中展示宣传粮油制品、茶叶、水产品、水果等300余种宁波特色优质农产品,尤其是宁波汤圆、慈城年糕、奉化水蜜桃、鄞州雪菜、望海茶等农产品受到了追捧。宁波参展企业共收到订单50余个,签订意向协议约4200万美元。

  海曙各乡镇则通过统筹发展,拓展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章水镇成立了一个由64家合作社、农企等单位加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立了农产品展销中心,统一包装、集中展示出售各村的农产品。鄞江镇农合联通过“鄞江商埠”统一包装镇里特色农产品,统一使用“它山堰”“清沅”两个商标,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扩大农产品影响力。今年,海曙还成立了区级葡萄协会,55家种植大户“抱团”闯市场,做大该区的葡萄产业。

  农产品“卖难”的欧美解法

  19世纪初,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Sunkist农业合作社。当时,加州橙子种植农户饱受产品滞销的困扰。合作社成立后,首次在全美境内大范围投入广告,而Sunkist品牌的涵义即为“被阳光亲吻过的”。当年,加州橙子的销售额提高了50%。到了1930年,Sunkist橙汁销售量仅次于可口可乐,成为饮品类销售“榜眼”。

  现在,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功能更加完善,其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弥补了中小农户在这两方面的短板。在农产品收获后,农户只需将产品运至临近的合作社仓库,合作社再将产品整合销售。通过集体的力量,合作社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瑞典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了经营性合作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合作组织叫“瑞典农民产品销售合作社”,瑞典人称之为“农家人”合作社。

  “农家人”合作社吸引了瑞典5万多名农民加入,为其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和质量监测等多方面服务,建立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的网络。“农家人”合作社自创品牌销售产品,年营业额高达31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农民合作社。(陈朝霞整理)

  破“卖难”还需供给侧改革

  每年收获季节,各地农产品“卖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丰产不丰收”,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严重打击。

  农产品“卖难”,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一些农户习惯于“单打独斗”,对市场行情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当一种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时,这些小而散的农户会跟风扩大种植规模,这就给来年农产品滞销和价格下跌埋下了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发展,让过于分散的农户“抱团”闯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应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海曙区石碶街道乐田果园的火龙果迎来大丰收后,却遭遇了水果市场行情下滑。这家果园索性将摘下来的大部分火龙果做成纯酿白酒,以“独此一家”的火龙果白酒,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对正在遭遇水果“卖难”问题的种植户来说,这不失为一条好思路。(王芳)

  通讯员张立朱斌

  记者 陈朝霞

原标题: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困局何解?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困局何解?

稿源: 宁波日报 2018-09-18 08:49:17

海曙区章水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集中展示出售各村的农产品。(陈朝霞摄)

鼓楼沿农副产品夜市人气旺。(陈朝霞摄)

制图韩立萍

  在海曙区龙观乡,今年桃子滞销的问题让许多桃农心里沉甸甸的。品相较好的水蜜桃卖每公斤8元,稍差的只能卖3元,价格不及往年,桃农面临亏损。记者了解到,即使是一些在本地早已响当当的品牌,每年也会有“卖难”之忧——

  眼下正值地产瓜果蔬菜上市旺季,然而,许多果农和菜农却在为销路犯愁。这些农产品“滞留”田间地头无人问津,但城里的超市和菜市场,同类产品却价格不菲。如何在生产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丰产不丰收”的剧情不再上演?

  农产品丰收却滞销

  7月以来,海曙区石碶街道乐田果园的30余亩火龙果迎来大丰收,果园负责人祝佳晖开心之余,更多的是苦恼。“卖出去的速度没有摘果装箱的速度快,这可怎么办?”放眼宁波,和祝佳晖一样苦恼的种植户还有不少,“丰产不丰收”的现实让这些农民很“受伤”。

  在海曙区龙观乡,桃子滞销的问题让许多桃农心里沉甸甸的。据龙观乡有关负责人反映,全乡现有桃园500余亩,总产量预计超过75万公斤,除了2万公斤品相较差的桃子由本地酿酒作坊低价收购以外,其余均需农户自行到市场销售。“品相较好的水蜜桃卖8元一公斤,稍差的只能卖3元一公斤,价格不及往年,面临亏损局面。”据桃农们反映,种了一年的桃子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收购价格一降再降,却依然鲜有人问津。

  口感香甜的地产桃子为何卖不动?龙观乡也分析了其中原因:采摘期过于集中,短期内出现了“产量猛增而销售不旺”的现象。再者就是缺乏促销平台。目前,该乡桃子基本由农户自产自销,不少农户因鲜桃种植年份短,尚未与采购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短期内无法畅通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只能不断压低价格。

  记者了解到,即使是一些在本地早已响当当的品牌,每年多多少少也会担心“卖难”,各地也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探索农产品“卖难”解法。

  “卖难”源于旧病未治

  近几年,农产品滞销、价格跳水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产业链条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三个老病根在作祟。”专家分析。

  目前来看,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区域产地市场培育仍相对滞后。特别是偏远地区,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等设施,分级、分选、包装环节又多由人工完成,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流通成本过高,也是横亘在销路上的一座大山。记者了解到,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批发和终端零售等环节。由于预冷、冷链发展滞后,加之农产品运输距离长、途中损耗大,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导致“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销售地价格居高不下”。

  其实,通过冷库存储可以适当调节市场上的农产品投入量,给农户的收入保障多上一道保险。目前也有不少种植户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追加冷藏设备投入。但是,由于农产品流通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打造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耗费巨大,大部分农户无力承担,也就无法在“错时销售”上取胜。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区和销售区的供需信息不通畅,往往造成许多种植户“销售无门”。

  农户另辟蹊径求突破

  如何走出农产品“卖难”怪圈,一些种植户也在寻找答案。

  “今年的火龙果粗算只能卖掉2500公斤,剩下的我打算做果酒。”祝佳晖告诉记者,既然水果市场行情不好,他就索性将摘下来的1万公斤火龙果做成果酒,只留下少部分用于鲜果零售或采摘游。“我试制的高度纯酿火龙果白酒,经过专业食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全国线上线下市场,我的火龙果白酒是独此一家,市场反响不错,今年我想把白酒的销量做得更大。”祝佳晖表示。

  拥抱“新零售”时代,通过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滞销,也不失为一种好思路。北仑竹韵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宏和北仑侃宝果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侃侃同为大碶街道柴楼村人,这两名“80后”青年的朋友圈分别有四五千人,两家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额的80%是通过微信销售的方式实现的。在他俩看来,如今新媒体的传播效率很高,比自己去市场上吆喝强多了。

  海曙区洞桥镇百梁桥村庙准山薪莳农场负责人任刚也独辟蹊径,由电商团队营销,发展观光采摘项目。该农场有150亩樱桃、杨梅、枇杷等各类果树,挂果6年来,年年丰收年年畅销。今年,仅樱桃采摘游就吸引了5万人次,销售收入达到232万元。“采摘游省去了人工、物流、冷藏等成本,增加了果实的附加值,还让游客获得了独特的田园体验,达到双赢的效果。”任刚开心地表示。

  专家认为,要避免农产品滞销,畅通销路至关重要。农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索农产品“卖难”解法: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与龙头企业合作,抱团发展;跟上互联网时代潮流,利用电商销售农产品;重视农业科技,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拓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产品产业链等。

  全市发力化解销售难

  解决农产品“卖难”,仅靠农户自救或某个部门的努力、某个环节的改善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相关协会乃至社会力量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着力建设长效机制。在解决“卖难”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买贵”,兼顾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

  今年3月,我市提出“甬品千创”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未来三年,我市将从电商经营人才培养、网络品牌培育、电商平台服务提升、电商供应链完善、公共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同步推进,每年培养1000名基础扎实、操作熟练、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电商人才,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电商主体。2020年前,孵化30家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品牌、100家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的品牌,从中挖掘一批具有潜力的“甬品”重点推广,提升宁波农村电商的发展层级和影响力。

  此外,我市还将以“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为核心,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和服务平台,力争2020年“宁波馆”“go阿拉”“每日报到”等农产品销售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50亿元。同时,优化以农村电商孵化园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公共仓、物流聚单和共享包装等供应链服务,为农产品电商品牌节约经营成本、增加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搭建平台,组织农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各种农业贸易博览会,通过展示展销、推介招商等活动,也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农产品的影响力,助推各类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在8月18日落幕的2018香港美食博览会上,我市有16家农业经营主体参展,集中展示宣传粮油制品、茶叶、水产品、水果等300余种宁波特色优质农产品,尤其是宁波汤圆、慈城年糕、奉化水蜜桃、鄞州雪菜、望海茶等农产品受到了追捧。宁波参展企业共收到订单50余个,签订意向协议约4200万美元。

  海曙各乡镇则通过统筹发展,拓展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章水镇成立了一个由64家合作社、农企等单位加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立了农产品展销中心,统一包装、集中展示出售各村的农产品。鄞江镇农合联通过“鄞江商埠”统一包装镇里特色农产品,统一使用“它山堰”“清沅”两个商标,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扩大农产品影响力。今年,海曙还成立了区级葡萄协会,55家种植大户“抱团”闯市场,做大该区的葡萄产业。

  农产品“卖难”的欧美解法

  19世纪初,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Sunkist农业合作社。当时,加州橙子种植农户饱受产品滞销的困扰。合作社成立后,首次在全美境内大范围投入广告,而Sunkist品牌的涵义即为“被阳光亲吻过的”。当年,加州橙子的销售额提高了50%。到了1930年,Sunkist橙汁销售量仅次于可口可乐,成为饮品类销售“榜眼”。

  现在,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功能更加完善,其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弥补了中小农户在这两方面的短板。在农产品收获后,农户只需将产品运至临近的合作社仓库,合作社再将产品整合销售。通过集体的力量,合作社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瑞典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了经营性合作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合作组织叫“瑞典农民产品销售合作社”,瑞典人称之为“农家人”合作社。

  “农家人”合作社吸引了瑞典5万多名农民加入,为其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和质量监测等多方面服务,建立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的网络。“农家人”合作社自创品牌销售产品,年营业额高达31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农民合作社。(陈朝霞整理)

  破“卖难”还需供给侧改革

  每年收获季节,各地农产品“卖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丰产不丰收”,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严重打击。

  农产品“卖难”,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一些农户习惯于“单打独斗”,对市场行情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当一种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时,这些小而散的农户会跟风扩大种植规模,这就给来年农产品滞销和价格下跌埋下了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发展,让过于分散的农户“抱团”闯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应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海曙区石碶街道乐田果园的火龙果迎来大丰收后,却遭遇了水果市场行情下滑。这家果园索性将摘下来的大部分火龙果做成纯酿白酒,以“独此一家”的火龙果白酒,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对正在遭遇水果“卖难”问题的种植户来说,这不失为一条好思路。(王芳)

  通讯员张立朱斌

  记者 陈朝霞

原标题: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困局何解?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