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这所学校体育场馆晚上变成居民运动场 居民纷纷点赞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23 06:5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首南第一小学体育馆内,一名居民在打篮球。

  吃过晚饭之后,家住鄞州区首南街道格兰春天小区的周师傅和妻子步行四五百米,来到首南第一小学。经过保安验证之后,夫妻俩进入校园,打起了羽毛球。

  首南第一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的操场、运动场馆晚上向居民开放,这一措施已经实施五年了。让附近居民有地方运动,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

  学校:运动场地晚上向附近居民开放

  昨晚7点多,记者在首南第一小学看到,这里体育设施齐全,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一个标准的操场。已有居民陆续进入校园,按己所需锻炼起来,井然有序。

  格兰春天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有健身的需求,但是缺乏运动场地。五年前,他们联系了小区附近的首南第一小学,请学校适当开放体育场馆,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首南第一小学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学校给附近居民提供锻炼场所,是为了提倡全民健身,把时间错开,也不影响教学。

  根据约定,首南第一小学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晚上6:00—8:30,开放对象为格兰春天社区常住居民,居民凭出入证在学校保安亭登记后进入校园。出入证由首南第一小学校方签章,再统一发放给格兰春天社区居委会。格兰春天的居民到社区居委会审核身份后,符合办证条件的予以办证。目前,领证的居民有近百人。

  居民:珍惜进入校园运动的机会

  首南第一小学的李老师表示,为了给居民创造一个好的运动环境,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对如何使用体育设施给予明确的提示和指导。

  格兰春天社区居委会要求进入学校锻炼的居民,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不毁坏花草树木,不将宠物带入校园。如在校园内发现不文明活动者,没收出入证,取消进入校园活动资格。“我们还招募了数名志愿者,帮助维护学校秩序,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格兰春天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很珍惜这种机会,每次到学校锻炼都很小心,遵守校方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人员安排,按照指定地点停放车辆,爱惜体育设施,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居民马女士说,她和其他居民每天晚上进入学校操场跳广场舞,走的时候,都会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垃圾,以免给校方造成不便。“学校场地已向我们开放了,我们要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这样才能长久下去。”

  新闻延伸

  校园体育资源应让更多的人共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联合发文,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1995年实施的《体育法》中也有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位于镇明路、高教园区、桑田路、华严街等地的多所学校,发现不少校园依然没有开放,少部分开放了操场,但体育馆大门紧闭。有学校的门卫称,夜间不经允许,禁止进入校园。

  适度开放学校场馆、盘活体育资源,这不是好事情吗?既有法律明确原则,又有相关部门保驾护航,这个顺理成章的事为何推进迟缓呢?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学校对此事并不积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收益与成本不配比。学校面临的最大成本是安全成本:如果市民在校内锻炼导致受伤、致残甚至猝死,这个责任谁负?两拨人打篮球发生冲突,谁管?学校对本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尚且战战兢兢,又哪有精力去顾及市民的运动安全呢?学校面临的另一个成本就是额外的管理成本:周末或者晚上开放,谁来加班?器材使用加速折旧,谁来保养?成本增加了,收益却看不到,学校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副院长鞠芳晖教授认为,从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学校应该在适当时间开放体育资源,让更多的人共享是潮流,首南第一小学的做法值得称道。

  专家认为,可以对开放场馆的学校给予正向的激励,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没有开放场馆的学校带来客观压力。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完全可以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当作维系社区情感的纽带。以体育为媒,让社区居民沟通感情、互通有无。通过场馆开放,学校也可以向社区展示其积极、正面、文明的形象。

  至于市民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运动安全风险,专家建议,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解后顾之忧。如果体育场馆的部分设施涉及收费,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学校场馆开放的收入、成本都要透明公开。在坚持保本、公益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允许学校有适当盈余,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李萍 文/摄

  评论

  开放的固然要点赞 没开放的更要督促

  咱们先往后看,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市民到宁波中山公园遛弯是要买门票的,当时这是国内城市的惯例。因为门票的“阻挡”,即使在休息日去公园里花钱“享受”的游人也并不太多。如今,除了个别植物园动物园,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公园早已免费开放。

  再向前看,不难预见,若干年后居民身边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馆,像如今的公园那样向居民敞开怀抱也应该成为惯例。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市民就会像质疑城市公园仍在收费那样,将其当作一种难以置信的“怪现象”。因为将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就像公园应当向居民免费开放一样,不仅是城市居民的现实需求,更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必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晚上把体育场馆空出来变成居民运动场”的做法,只是先行了一步。督促更多的学校尽快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成为下步需要大力推进的惠民举措。

  如今,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越来越“高大全”,用来满足周边居民需求是“近水解近渴”的最佳解决方案。让其在夜间与假期里空置不用,则是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学校在安全、治安和保养等方面的担忧虽然听起来不无道理,但这类问题,当年在公园开放过程中几乎都碰到过,如今不都解决得妥妥的吗?对于这些开放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为学校购买公众责任险”“志愿者服务”等途径在探索中逐步解决。目前,许多学校的田径场地已向居民开放,取得了不少经验,进一步开放其他运动场馆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学校做到了,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也不该老是藏着捂着吧?

  宁波晚报胡晓新

原标题:学校体育场馆晚上变成居民运动场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这所学校体育场馆晚上变成居民运动场 居民纷纷点赞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23 06:51:00

  首南第一小学体育馆内,一名居民在打篮球。

  吃过晚饭之后,家住鄞州区首南街道格兰春天小区的周师傅和妻子步行四五百米,来到首南第一小学。经过保安验证之后,夫妻俩进入校园,打起了羽毛球。

  首南第一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的操场、运动场馆晚上向居民开放,这一措施已经实施五年了。让附近居民有地方运动,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

  学校:运动场地晚上向附近居民开放

  昨晚7点多,记者在首南第一小学看到,这里体育设施齐全,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一个标准的操场。已有居民陆续进入校园,按己所需锻炼起来,井然有序。

  格兰春天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有健身的需求,但是缺乏运动场地。五年前,他们联系了小区附近的首南第一小学,请学校适当开放体育场馆,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首南第一小学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学校给附近居民提供锻炼场所,是为了提倡全民健身,把时间错开,也不影响教学。

  根据约定,首南第一小学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晚上6:00—8:30,开放对象为格兰春天社区常住居民,居民凭出入证在学校保安亭登记后进入校园。出入证由首南第一小学校方签章,再统一发放给格兰春天社区居委会。格兰春天的居民到社区居委会审核身份后,符合办证条件的予以办证。目前,领证的居民有近百人。

  居民:珍惜进入校园运动的机会

  首南第一小学的李老师表示,为了给居民创造一个好的运动环境,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对如何使用体育设施给予明确的提示和指导。

  格兰春天社区居委会要求进入学校锻炼的居民,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不毁坏花草树木,不将宠物带入校园。如在校园内发现不文明活动者,没收出入证,取消进入校园活动资格。“我们还招募了数名志愿者,帮助维护学校秩序,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格兰春天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很珍惜这种机会,每次到学校锻炼都很小心,遵守校方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人员安排,按照指定地点停放车辆,爱惜体育设施,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居民马女士说,她和其他居民每天晚上进入学校操场跳广场舞,走的时候,都会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垃圾,以免给校方造成不便。“学校场地已向我们开放了,我们要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这样才能长久下去。”

  新闻延伸

  校园体育资源应让更多的人共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联合发文,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1995年实施的《体育法》中也有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位于镇明路、高教园区、桑田路、华严街等地的多所学校,发现不少校园依然没有开放,少部分开放了操场,但体育馆大门紧闭。有学校的门卫称,夜间不经允许,禁止进入校园。

  适度开放学校场馆、盘活体育资源,这不是好事情吗?既有法律明确原则,又有相关部门保驾护航,这个顺理成章的事为何推进迟缓呢?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学校对此事并不积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收益与成本不配比。学校面临的最大成本是安全成本:如果市民在校内锻炼导致受伤、致残甚至猝死,这个责任谁负?两拨人打篮球发生冲突,谁管?学校对本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尚且战战兢兢,又哪有精力去顾及市民的运动安全呢?学校面临的另一个成本就是额外的管理成本:周末或者晚上开放,谁来加班?器材使用加速折旧,谁来保养?成本增加了,收益却看不到,学校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副院长鞠芳晖教授认为,从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学校应该在适当时间开放体育资源,让更多的人共享是潮流,首南第一小学的做法值得称道。

  专家认为,可以对开放场馆的学校给予正向的激励,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没有开放场馆的学校带来客观压力。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完全可以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当作维系社区情感的纽带。以体育为媒,让社区居民沟通感情、互通有无。通过场馆开放,学校也可以向社区展示其积极、正面、文明的形象。

  至于市民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运动安全风险,专家建议,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解后顾之忧。如果体育场馆的部分设施涉及收费,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学校场馆开放的收入、成本都要透明公开。在坚持保本、公益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允许学校有适当盈余,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李萍 文/摄

  评论

  开放的固然要点赞 没开放的更要督促

  咱们先往后看,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市民到宁波中山公园遛弯是要买门票的,当时这是国内城市的惯例。因为门票的“阻挡”,即使在休息日去公园里花钱“享受”的游人也并不太多。如今,除了个别植物园动物园,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公园早已免费开放。

  再向前看,不难预见,若干年后居民身边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馆,像如今的公园那样向居民敞开怀抱也应该成为惯例。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市民就会像质疑城市公园仍在收费那样,将其当作一种难以置信的“怪现象”。因为将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就像公园应当向居民免费开放一样,不仅是城市居民的现实需求,更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必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晚上把体育场馆空出来变成居民运动场”的做法,只是先行了一步。督促更多的学校尽快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成为下步需要大力推进的惠民举措。

  如今,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越来越“高大全”,用来满足周边居民需求是“近水解近渴”的最佳解决方案。让其在夜间与假期里空置不用,则是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学校在安全、治安和保养等方面的担忧虽然听起来不无道理,但这类问题,当年在公园开放过程中几乎都碰到过,如今不都解决得妥妥的吗?对于这些开放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为学校购买公众责任险”“志愿者服务”等途径在探索中逐步解决。目前,许多学校的田径场地已向居民开放,取得了不少经验,进一步开放其他运动场馆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学校做到了,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也不该老是藏着捂着吧?

  宁波晚报胡晓新

原标题:学校体育场馆晚上变成居民运动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