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最多跑一次”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真正落地成为撬动各领域改革的引擎?
聚焦实效,久久为功。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重点从群众和企业的办事需求出发,直面问题、聚焦难点,各方联动、克难攻坚,全力以赴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向深入,创造了不少具有宁波特色的改革经验。
一事联办,方便不止一点点
改革难点,在于解放思想。“最多跑一次”,需要打破过去的部门思维,站在群众办事的角度换位思考。
死亡调查、死亡证明、尸体火化、户口注销、待遇停发……这些都是一个普通人去世后必须走完的“身后事”。过去,这些事项涉及公安局、民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计生局等单位,需要家属一个个部门“分头跑”“多次跑”。
就在今年6月,我市在全市范围印发《身后全事项“一事联办”操作规程(试行)》,优化上述“身后事”流程,变成“一件事情”,打通政府服务网实现信息共享,变“群众跑”为“信息跑”,实现标准化规程操作,大大方便了群众。
所谓的“一事联办”,就是站在群众角度重新梳理办事事项,实现流程再优化、环节再精简。在去年推广36个“一事联办”标准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明确提出了11月底前拓展50个至60个“一事联办”标准的工作计划,其中市级部门将拓展编制民办医疗机构、烟花爆竹经营、文化类社会团体登记等10个以上全市推广的标准,区县(市)拓展编制集中式供水单位、典当行及分支机构等56个标准。
以群众的需求,作为改革的导向。据统计,目前市县两级共梳理了179项多部门联办“一件事情”,制定了157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的计划。其中,市公安局推出18项便民利民服务举措,55项民生事项仅凭一张身份证件即可办理,23项事项完全实现“零跑”。
“绿波”保畅,投资项目再提速
改革难点,在于动真碰硬。“最多跑一次”,需要继续政府的自我革命,实现项目落地效率的加速升级。
“效率,正是当下企业的发展渴求。没想到,项目落地海曙后进展得这么快!”近日,宁波时尚品牌服装生产基地项目进入开工阶段,项目经办人李志燕难掩激动之情。据悉,该项目是海曙区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仅仅60天时间,就完成了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的所有审批流程和手续。
惠企通商,关键的“堵点”在于投资项目的审批落地。今年6月,我市印发《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推行带方案招拍挂、取消园区内工业仓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批、施工许可承诺即办等措施,同时出台《关于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配套制度,“自我革命”为项目落地加速。
按照方案,预计工业项目审批承诺时间可缩短75%,房产项目审批承诺时间可缩短75%,有望实现一般工业类项目全流程耗时59个自然日、一般房产类项目全流程耗时95个自然日。今年1月至7月,我市在规定区域出让“标准地”39宗,并已签订“标准地”出让合同。
“绿波”保畅通,改革再加速。在奉化,创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统办制”,创造了开工前审批“最多59天”的“奉化速度”,助推泽生生物医药、玄武岩纤维等一批技术全球领先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在鄞州,推行“难办事项不过周”,力争80%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和企业投资类项目开工前审批分别“跑”进100天和50天,覆盖率比去年提升50%……
证照分离,营商环境再升级
改革难点,在于一抓到底。“最多跑一次”,需要继续简政放权,为宁波这座商贸之城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赶上了好政策,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超范围经营了!”作为我市“经营范围全类登记”的首位受益人,丁恩飞手上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一栏新增了“以及其他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未禁止和不需经营许可的项目”字样。
一直以来,企业登记要求执照的经营范围和实际经营项目相符合,如果企业在后续发展中需要调整经营范围,就需要走审批程序进行变更。这一次,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我市创新推出“经营范围全类登记”模式,以兜底性条款的形式,使核准的企业经营范围从相对有限扩展到相对无限,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改革,是为了释放市场竞争的内在活力。今年以来,我市在镇海区、北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榭开发区、杭州湾新区等5个试点区域深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办理营业执照时直接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经营资格,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实现商事登记便利化升级。
下一步,我市将对出版物出租经营备案、药品广告备案等4项事项直接取消审批,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准、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等21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对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车辆道路运输证配发等37项事项提高透明度,对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核发、食品经营许可等34项事项强化准入监管,加强风险控制。
记者黄合通讯员詹婷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