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是宁波最响亮的口号。其实,宁波还有另一张亮丽名片——文明城市。
在宁波,有一种大爱叫“顺其自然”。每年的11月下旬或12月初,这份特别的爱总会如约而至。就在上个月,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收到了“顺其自然”的99万捐款。从1999年到现在,顺其自然累计捐款已经达到1054万元。
这两天,12分钟让座四次的黄唯上了热搜,他的暖心行动在央视播出,被全国人民点赞。其实,在宁波,这样的“美德少年”很多。谦让有礼,相扶相助,在宁波青少年中已蔚然成风。因为,他们都生活在这片“有礼”的文明土壤。
“撑伞女孩”、“让座少年”……
宁波不断涌现“美德少年”
礼仪,或许是一座城市软实力最精确的“标尺”。
2010年开始,宁波实施“礼让斑马线”,成为全国最早推行文明礼让的城市之一。现在,文明礼让早已成为宁波市民的自觉行为,勾勒出“宁波有礼”的优雅身影。
在鄞州有户家庭,一家三代都是志愿者。老爷子林仲星今年75岁,依旧保持着每周一次的志愿服务频率,到现在,他的志愿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孙子林礼嘉是年轻的“00后”志愿者,对他而言,志愿服务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宁波,现有21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逾万个志愿服务组织。
更让我们自豪的是,这两年,宁波涌现了很多“美德少年”,触动着我们的神经。
12分钟让座4次,这两天,慈溪让座少年黄唯的暖心故事上了央视,引起全国网友的点赞。
就在上个月,一个身穿运动服的小姑娘淋着雨站在马路边,一手拎着刚买的早点,一手撑着雨伞。伞下,是一位倒在地上无法起身的老人,这幅画面温暖了宁波人的朋友圈。
她就是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811班的罗琪。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只是简单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地上那么凉,如果是我的奶奶,我会心疼死的。”
今年初,李惠利中学的李盛杰、金宇衡和朱铭禹三名学生结伴去学英语,路上看到有一位高龄老人躺在地上,有些不省人事。他们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将老人搀扶到路边,用水细心帮老人清洗伤口……
现在,这三名学生都已经在澳洲上大学了。昨天,记者电话连线李盛杰。他直言:“如果我们做的事,能影响更多的人,这件事就变得有意义了。”
有时候,我们感动的是他们刹那间迸发的火花,而更多的时候,打动我们的,则是平凡经历中的不凡坚持。
因为一句承诺,坚持4年背着同学上学的陈吉曾感动全国。同样,当年就读江北洪塘中心小学的王皓,四年坚持陪同学上厕所,替他跑腿送饭。
王皓的故事听得多了,学校的互助氛围也日渐浓郁。碰到同学生病呕吐,换作成年人可能也会本能地捂住鼻子,可这群小学生,却都抢着去拿扫帚畚斗,清理呕吐物。
儒雅教育、“礼法”课程……
春风化雨,撒播“有礼”的种子
撒播一颗爱的种子,就会收获无数的爱心和善举。
蒙养之始,德育为先。而德育养成,贵在“润物细无声”。在宁波的中小学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德育的载体。
“不学礼,无以立”。儒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风范。宁波象山县丹城二中确立了“心儒雅、品自芳”的办学目标,开发儒雅教育校本课程,打造优雅校园环境,塑造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子。
镇海的立人中学,校园田径场围墙上手绘了“让人终身受用的经典故事”,这是向全体师生征集选择的,供师生饭后散步休闲时候浏览。前几年,台风来临,学校沿河公园的一棵柳树被吹倒,学校没有将其砍掉处理,而是保留下来,将其作为学生安全和生命教育的素材。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不是海量的诗词歌赋,就是美德故事,学生整天都被浸身传统美德中。
镇安小学的校园就像是一部教科书,大门是中式的,门楣上悬挂着“甬城国学堂”5个大字,立柱上、走廊旁是《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名句……学校推出了“启智怡情”国学文化课程、“养正毓德”德育国学课程和“修身养性”国艺活动课程等三大体系,让学生学会“明礼”。
去年9月,一条题为“国歌一响,四眼碶学生止步敬礼”的微博在各大媒体转发,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学校开展“礼法”课程和“家国”课程走进大家视野,宁波市四眼碶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获教育部德育经典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生命教育”是宁波市鄞州姜山中学的德育品牌,目前已形成生命拓展、生涯规划、生命价值课等多门实践类课程。
就在今年10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的通知》,宁波有两个典型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
●专家这样说
让“明礼”成为
一种城市风尚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美则中国美。宁波有800万人口,而青少年就有118万。宁波是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城市,在这些年轻一代身上,自然而然流淌着一种文明基因。
宁波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处胡吉说,这两年,宁波通过文明校园创建,全面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谦让有礼,相扶相助,在未成年人中早已蔚然成风。
这几年,宁波每年都会涌现一大批“美德少年”。他们中,有的是孝老爱亲的典范,有的是拾金不昧的少年,有的是遵德守礼的代表。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些“美德少年”就在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他们散发的道德光芒影响着更多的人。
“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关乎城市形象。”作为礼仪文化专家,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陆季春教授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礼仪必然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近年来,随着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知书达礼、待人以礼的文明礼仪之风已经在宁波城市青年当中蔚然兴起。
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仪,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素质问题,更关乎城市形象的塑造,而城市青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文明礼仪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细节”彰显“大文明”,作为当代青年,必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明礼仪氛围的城市形象,让明礼成为一种风尚。 首席记者 薛曹盛 记者 章萍 制图 吴玉涵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