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从一部电影和一本书中看到了这些
稿源: 东南财金   2019-02-19 20:48:56报料热线:81850000

  【写在前面】

  今天我们继续刊发宁波企业家的一篇新春笔记。这位企业家很有名,是上市公司激智科技的董事长张彦。

  张彦的新春笔记,从一部电影和一本书生发。他以其企业家的独特的视角,在这部电影和这本书中看到了我们一般人可能没看到的很多东西——关于家国、关于修身,以及修齐治平之于企业存在的意义、之于企业管理的意义等等。

  借着张彦的感悟,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不妨也去看看;还没看过这本书,不妨也找来一阅。

  一部电影

  平时忙于工作,春节假期里,难得陪儿子看了一部既与家园有关也与精神有关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真诚有梦想的影片。从逻辑自洽角度来说或许不那么完美,但从特技角度来说,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

  从电影中凸显出来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一次次让我感动不已。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强大了,国人才有自信去拍摄拯救世界的电影,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最基本和持久的力量。

  我们中华文化从来都是把个人和他人视为一体,是一种追求人己互存和谐共生的文化。这部电影体现了这一点。

  尤其喜欢这部电影的立意,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本质。与美国的科幻大片不同,我们面对未来太阳系即将毁灭,地球面临危机,没有选择放弃,去寻找另外的生存空间,而是为了寻得一线生机,自我牺牲,自强不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着地球去流浪。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在这部电影中,有不少细节挺打动我的。比如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并没有像美国此类大片一样,英雄在经历千辛万苦拯救了人类以后,活了下来,而是选择慷慨以赴,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其他人的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此种英雄气概,如何能不击中观者的的心灵。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有着太多这样的英雄人物,耳熟能详的有刘胡兰、黄继光等。我们的社会能进步,国家能强大,不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踏过荆棘,趟过血渍,用奉献和付出换来的吗?

  其实这样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任何时代都不过时。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不随波追流,用努力和奋斗不让这种精神的钙质流失,就是在传承这种精神。

  除此之外,让我感动的还有影片中修推进器的那一幕。其中有一处,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人民先我们一步修好了故障。我们没有狭隘地强调自己是万能的,而是开放包容地强调全世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契合了我们儒家思想的“和为贵”,注重团队精神。

  微观到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一家企业的成功,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实现,必定是一个团队努力拼搏和奋斗的结果。而一家企业能够强大,必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成聚力,扎根在企业的血脉中,枝繁叶茂。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强调在修身的过程中要以“德”为据,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则“是吾忧也”。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了《论语·里仁》中的这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也就是说,有德在身的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前来相伴和助力。  

  大千世界,万物皆有灵性亦相通,灵性又通达德性,而德性的的内在体现为“诚”,“内诚于心”,外在又体现在“信”,“外信于人”,合二为一,方为德之根本,也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一本书

  这个假期,我还重温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人品为基础,以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内外兼修”。

  “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精神力量、文化底蕴,真正推动每个人和组织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深以为意。

  第二次阅读,我对自己再次进行了反观。

  就我个人而言,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其实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领导者确立主要的目标,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在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更为重要。

  这本书告诉我们,追求成功不是目的,塑造习惯至关重要,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习惯有多重要?“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书中强调了“七个习惯”,读后受益匪浅。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意味着你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任,做任何决定都要凭借理性,而非受外在的环境或情绪影响做决定,并且所做的决定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价值观。

  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

  这与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思是一样的。其中对于领导工作的核心,印象最为深刻,就像史蒂芬说的,“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领导者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种文化,让这种文化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

  这个原则对于个人和企业同等重要,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不可本末倒置,否则长此以往可能会事倍功半。书中提到了“有效管理”,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发挥人的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自我意识。

  第四个习惯是双赢思维。

  正如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今的社会,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合作共赢更为重要,而不是彼此对立的去“角斗”,看人看事更不应该以“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得失观来衡量。

  第五个习惯是知彼解己。

  这与我们的“知己知彼”异曲同工。当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不再急切地去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这是人际有效交流的关键。

  第六个原则是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习惯的实施效率。何为统合综效?是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创造适合我们的“第三种方式”。正如华为有自己的“基本法”,希望激智科技以后也有自己的基本法。

  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

  个人和组织养成了前面六个习惯还不够,我们只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更新自我,磨练自我,才能迎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成长。

  任何美好愿望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春节长假让我在享受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的同时,也领略到了生活和工作的另一种含义。

  诚如诗人勒内·夏尔所言:

  “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文字整理:王婧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从一部电影和一本书中看到了这些

稿源: 东南财金 2019-02-19 20:48:56

  【写在前面】

  今天我们继续刊发宁波企业家的一篇新春笔记。这位企业家很有名,是上市公司激智科技的董事长张彦。

  张彦的新春笔记,从一部电影和一本书生发。他以其企业家的独特的视角,在这部电影和这本书中看到了我们一般人可能没看到的很多东西——关于家国、关于修身,以及修齐治平之于企业存在的意义、之于企业管理的意义等等。

  借着张彦的感悟,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不妨也去看看;还没看过这本书,不妨也找来一阅。

  一部电影

  平时忙于工作,春节假期里,难得陪儿子看了一部既与家园有关也与精神有关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真诚有梦想的影片。从逻辑自洽角度来说或许不那么完美,但从特技角度来说,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

  从电影中凸显出来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一次次让我感动不已。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强大了,国人才有自信去拍摄拯救世界的电影,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最基本和持久的力量。

  我们中华文化从来都是把个人和他人视为一体,是一种追求人己互存和谐共生的文化。这部电影体现了这一点。

  尤其喜欢这部电影的立意,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本质。与美国的科幻大片不同,我们面对未来太阳系即将毁灭,地球面临危机,没有选择放弃,去寻找另外的生存空间,而是为了寻得一线生机,自我牺牲,自强不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着地球去流浪。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在这部电影中,有不少细节挺打动我的。比如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并没有像美国此类大片一样,英雄在经历千辛万苦拯救了人类以后,活了下来,而是选择慷慨以赴,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其他人的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此种英雄气概,如何能不击中观者的的心灵。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有着太多这样的英雄人物,耳熟能详的有刘胡兰、黄继光等。我们的社会能进步,国家能强大,不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踏过荆棘,趟过血渍,用奉献和付出换来的吗?

  其实这样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任何时代都不过时。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不随波追流,用努力和奋斗不让这种精神的钙质流失,就是在传承这种精神。

  除此之外,让我感动的还有影片中修推进器的那一幕。其中有一处,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人民先我们一步修好了故障。我们没有狭隘地强调自己是万能的,而是开放包容地强调全世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契合了我们儒家思想的“和为贵”,注重团队精神。

  微观到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一家企业的成功,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实现,必定是一个团队努力拼搏和奋斗的结果。而一家企业能够强大,必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成聚力,扎根在企业的血脉中,枝繁叶茂。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强调在修身的过程中要以“德”为据,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则“是吾忧也”。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了《论语·里仁》中的这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也就是说,有德在身的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前来相伴和助力。  

  大千世界,万物皆有灵性亦相通,灵性又通达德性,而德性的的内在体现为“诚”,“内诚于心”,外在又体现在“信”,“外信于人”,合二为一,方为德之根本,也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一本书

  这个假期,我还重温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人品为基础,以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内外兼修”。

  “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精神力量、文化底蕴,真正推动每个人和组织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深以为意。

  第二次阅读,我对自己再次进行了反观。

  就我个人而言,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其实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领导者确立主要的目标,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在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更为重要。

  这本书告诉我们,追求成功不是目的,塑造习惯至关重要,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习惯有多重要?“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书中强调了“七个习惯”,读后受益匪浅。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意味着你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任,做任何决定都要凭借理性,而非受外在的环境或情绪影响做决定,并且所做的决定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价值观。

  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

  这与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思是一样的。其中对于领导工作的核心,印象最为深刻,就像史蒂芬说的,“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领导者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种文化,让这种文化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

  这个原则对于个人和企业同等重要,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不可本末倒置,否则长此以往可能会事倍功半。书中提到了“有效管理”,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发挥人的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自我意识。

  第四个习惯是双赢思维。

  正如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今的社会,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合作共赢更为重要,而不是彼此对立的去“角斗”,看人看事更不应该以“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得失观来衡量。

  第五个习惯是知彼解己。

  这与我们的“知己知彼”异曲同工。当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不再急切地去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这是人际有效交流的关键。

  第六个原则是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习惯的实施效率。何为统合综效?是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创造适合我们的“第三种方式”。正如华为有自己的“基本法”,希望激智科技以后也有自己的基本法。

  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

  个人和组织养成了前面六个习惯还不够,我们只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更新自我,磨练自我,才能迎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成长。

  任何美好愿望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春节长假让我在享受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的同时,也领略到了生活和工作的另一种含义。

  诚如诗人勒内·夏尔所言:

  “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文字整理:王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