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自己想上学,不少幼儿园举行了好玩又有意义的开学礼。新城第一幼儿园供图
孩子磨磨蹭蹭不愿去幼儿园,父亲在家门外等候,门被反锁,意外发生,男童脑袋卡在四楼防盗窗里。前天上午,江北一小区上演一场惊险救援,所幸孩子没事。
听到这一消息,有些家长心中一凉,自家的孩子也是常常不愿去幼儿园啊。不少家长只当孩子不愿与自己分开,闹脾气。事实上,可能家长还有很多细节没想到,而孩子真的有“隐情”。
1不爱上学,“分离焦虑”已非主因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多发于学龄前期,在幼儿园小班特别明显。
赵老师是新城第一幼儿园的一名资深幼教。她说,如今,“分离焦虑”在小班孩子中表现得不太明显了。记者昨天询问了我市多家幼儿园的老师,大部分人表示“小班孩子适应得很快”。鄞州区一家幼儿园对去年9月入学的小班孩子做过统计,超六成孩子不哭闹。今年2月开学,小朋友们的情况更棒,老师只需花半天做“始业教育”即可衔接正常的教学。孩子因“分离焦虑”而不愿上学的概率大大降低。
变化如此之大,老师们认为,“是时代不同了”。原来,现在有不少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有的甚至在9个月大,就上托班、亲子班,提早经历了分离后的集体生活。孩子们对处理小朋友之间的“冲突”比较有经验。即便没有上过各类培训班,很多孩子也有不少类似的经历,融入集体要相对容易些。
2小问题,攒着攒着容易“长大”
如果不是典型的“分离焦虑”,那么孩子为何不愿上学呢?老师说,除了幼儿园的部分原因,与家中生活的小细节关联度很高。
“上文提到小男孩的家长,很多细节没处理好。”新城第一幼儿园的赵老师说,3~6岁儿童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情绪说来就来。家里的光线、声音,甚至家长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崩溃”。孩子可能因为家长频频催促有了逆反情绪,而此时家长没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而是出门去等候,等于将孩子置于独处环境,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孩子们不像大人,会自己处理情绪,而是需要家长的引导。”赵老师说。
她认为,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习惯不好,不愿起床;有的身体不舒服了,不会怎么表达,就表现为不想去幼儿园;还有家长没遵守承诺,孩子一下就不高兴了。赵老师说,家长只有妥善处理,才不会影响孩子一整天的情绪。
对孩子不爱上学的情况,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张副园长将家长细分为三类:第一,爱睡懒觉型。家长7点40分才起床,穿着睡衣拖鞋,就将睡眼惺忪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早饭都是在路上吃。第二,习惯薄弱型。平日不注意习惯养成,孩子动作磨蹭。第三,祖辈养育型。送孩子上幼儿园,老人一路抱着,从不舍得放下。相比父母,祖辈带娃更宽容更宠爱,孩子觉得,在家更自在。
老师们都觉得,孩子“不爱上学”,很可能是成长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家长需要谨慎待之,早日捋顺。
3家校“合演”,让孩子自己想上学
记者了解到,幼儿园老师与孩子沟通,常常“不走寻常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研究的是如何让孩子自己想上学。今年开学时,我市很多幼儿园都举行了好玩又有意义的开学礼。
北仑新蕾幼儿园的姚老师说,寒假里,老师们一直与家长保持着联系,幼儿园提前一周就发了开学须知,也会告知即将举办的有趣活动。寒假没过,就让孩子们自己惦记着上幼儿园。
“让孩子自主,而不是自由;要尊重孩子,而不是遵从孩子。”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张副园长说,教育从来就不是“放手”。她建议,碰到比较难解决的个体案例,建议家校“合演”,尽快寻找到上学对孩子的“诱惑点”。比如,家长和老师说好,在幼儿园设置新的玩具角,孩子上学晚了就会抢不到。第一天,孩子没抢到,第二天没准就催着爸爸妈妈早点去幼儿园了。
新城第一幼儿园的赵老师举了个例子,有的孩子爱说反话,别的孩子说甜,他说不甜。赵老师就建议家长抓住特点,反向表达。比如问问孩子,“宝宝,你是不是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许,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徐女士的孩子在海曙万科金色童年幼儿园读中班,她的经验是,每日坚持早起,必须比孩子早40分钟做准备。头一天晚上问问孩子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让孩子使用最心爱的餐具,这些都能加快孩子起床的速度。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 通讯员赵玲婕张万玲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