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记者 宋昀潇通讯员 云宣 郑少敏
一款名为“咔哇”的“饮料”,自去年9月一夜之间变成了网红饮料,逐渐在多地酒吧、KTV中销售,引发“咔哇潮饮”。殊不知,这款色彩斑斓的饮料竟是新型毒品。
经公安机关毒品实验室的检验分析,发现“咔哇”中含有高浓度的管制毒品——“γ-羟基丁酸”,滥用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白云警方提醒,出入情况复杂的娱乐场所,须警惕“咔哇”“开心水”等一系列伪装性强的新型毒品。
今年3月刚进入白云自愿戒毒医院治疗的阿磊,是该院近两年来接诊过的众多喝“咔哇”饮料上瘾的患者之一。“以前经常去深圳的酒吧玩,当时喝的就是‘咔哇潮饮’,喝了一瓶之后就上头了,感觉又飘又晕。”
阿磊回忆说,后来“咔哇潮饮”被禁后,他就改喝“咔哇原液”,且量越来越多,每天用3小瓶的原液兑着水喝,一天大概喝5-6瓶250毫升的“咔哇饮料”,每天花费1500元。
新型毒品 图/新华社
虽然两年来,阿磊从没停止过喝“咔哇饮料”,但他却认为自己没有上瘾,也不认为自己是和吸食海洛因、冰毒一样的“瘾君子”,甚至邀请朋友到家里喝,这让妻子忍无可忍,表示如果不戒掉“咔哇”,就和阿磊离婚。为了挽回家庭,恢复身心健康,今年3月底,父母带着阿磊来到白云自愿戒毒医院进行治疗。
在咔哇饮料瓶外装看到,厂家宣传饮料的品名为“γ-氨基丁酸”,一种运动饮料。据了解,“γ-氨基丁酸”是经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物质,该物质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不属于毒品性质。
但是,经公安机关毒品实验室对咔哇饮料的检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管制毒品——“γ-羟基丁酸”。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在性状上却差距甚远。
“γ-羟基丁酸”又称“4-羟基丁酸”或G水,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天然物质,亦存在于葡萄酒、牛肉、柑橘属水果中,也少量存在于几乎所有动物体内。它也是一种神经药物,2005年,我国就将其列入二类精神药物予以管制,并于2007年变更为一类。
据介绍,无论是“咔哇原液”,还是“咔哇潮饮”,里面含的成分都是“γ-羟基丁酸”。简单来说,就是臭名昭著的“迷奸水”,这些瘾君子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在吸毒。
而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其危险性。
警方向广大市民提醒,现在毒品的伪装性越来越强,除了“咔哇潮饮”,还有很多像零食、饮料一样的新型毒品潜伏在我们身边,如“浴盐”“开心水”“止咳水”“跳跳糖”“神仙水”等,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市民出入情况复杂的娱乐场所,千万要小心,不要因为好奇或者觉得酷而去尝试这些新型“饮料”“零食”,陌生人给的、脱离过自己视线的食物和水,也都不要入口。
来源 | 羊城派责编 | 孙磊 实习生 | 周子厚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