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五体皆涉 尤擅行草 沈元发为浙东书风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24 15:50: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崔小明今天上午,甬上著名书法家沈元发先生仙逝的消息传出后,在文化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作为浙东书风的传人、“沈氏三杰”之一,沈元发对浙东书风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

  梅调鼎被日本书法界称为“清代王羲之”,蕴寓于慈城的“浙东书风”,自成一体,扬名于世,成为浙东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梅调鼎是“浙东书风”的开创者,其弟子钱罕则是承上启下者。而继承梅钱一脉书风,把“浙东书风”又向前推进一步的当首推慈城沈氏一门沈元魁、沈元发和沈师白“三杰”。

  沈元魁、沈元发是兄弟,沈师白是沈元发的儿子。沈元发幼承庭训,10岁起即临池学书。沈元发先生精心学习汉魏唐宋诸大家碑文法帖,崇仰二王,经常临摹《兰亭集序》,求晋人之韵、得唐人之法,书写隶、楷、行、草诸体皆有法可循,有韵可察。故而读他的书法,时而见其豪放,时而见其凝敛,时而见其坚韧,时而见其飘逸,字有多体,法有多门。根基深,功力厚,变化多,字型美,很有吸引力,雅俗共赏。

  沈元发20岁后即在宁波有书名,很受当时甬城名流凌近仁、崔凌霄、罗梦石等器重,活跃于宁波政协书画组中。他对书法五体皆涉,尤擅行草。近年来对“二王”更趋成熟,直达炉火纯青之境,雄浑、遒劲、磅礴、潇洒,已成一流风格。沈元发曾说:“当时父亲有很多书籍和字帖,我就在家里临摹《兰亭序》、《圣教序》等。上世纪60年代初,由凌近仁先生引荐,进了政协书画组参加活动。当时开明街戒珠庵专门有一间活动室,每逢周一、三、日开展书画创作活动,学术氛围非常浓厚。”老先生们和年轻的沈元发之间,亦师亦友,成了忘年交,“得到老先生们的言传身教,获益匪浅”。

  1978年以后,沈元发到中山公园工作,“每天写写画画做美工”。1979年,政协书画组恢复,沈元发第二次进组,“除了凌近仁先生,当年的老先生基本都作古了。”

  沈元发的名声与他的人品分不开。他推崇的是“书以人重,人以品学重”。沈元发成名早,他一向乐于奖掖后进,当今已成气候的宁波中青年书法家群体中,许多人从他那里受过益,但他从不倚老卖老,自抬身价。即便与弟子相处,也如朋友。沈元发第一次带学生是在1981年,甬江业余学校办了个国画大专班,组织宁波地区的书画爱好者学习,沈元发负责教书法。此举开宁波业余书画教育之先河。他的儿子沈师白还收藏着当年父亲的备课笔记,从学书法的目的到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从临摹的碑帖到各体的特点,沈元发无不一一细注。

  上世纪80至90年代,社会上兴起书法热,沈元发一直在海曙区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群艺馆、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美术专科班教授书法,门下出了众多的书画青年。1987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宁波分校聘请沈元发为第一副校长兼书法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当时在宁波的书画爱好者都来报名,第一期招收500多名学员。一共办了三四期,学员超过1000人。如今,这些学员都成了宁波书坛的中坚力量,有的还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沈元发住所的客厅,挂着一幅墨竹,两旁是他哥哥沈元魁撰写的对联,上面写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早前报道:宁波著名书法家沈元发今天上午去世 系"浙东书风"代表人物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五体皆涉 尤擅行草 沈元发为浙东书风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24 15:50:00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崔小明今天上午,甬上著名书法家沈元发先生仙逝的消息传出后,在文化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作为浙东书风的传人、“沈氏三杰”之一,沈元发对浙东书风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

  梅调鼎被日本书法界称为“清代王羲之”,蕴寓于慈城的“浙东书风”,自成一体,扬名于世,成为浙东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梅调鼎是“浙东书风”的开创者,其弟子钱罕则是承上启下者。而继承梅钱一脉书风,把“浙东书风”又向前推进一步的当首推慈城沈氏一门沈元魁、沈元发和沈师白“三杰”。

  沈元魁、沈元发是兄弟,沈师白是沈元发的儿子。沈元发幼承庭训,10岁起即临池学书。沈元发先生精心学习汉魏唐宋诸大家碑文法帖,崇仰二王,经常临摹《兰亭集序》,求晋人之韵、得唐人之法,书写隶、楷、行、草诸体皆有法可循,有韵可察。故而读他的书法,时而见其豪放,时而见其凝敛,时而见其坚韧,时而见其飘逸,字有多体,法有多门。根基深,功力厚,变化多,字型美,很有吸引力,雅俗共赏。

  沈元发20岁后即在宁波有书名,很受当时甬城名流凌近仁、崔凌霄、罗梦石等器重,活跃于宁波政协书画组中。他对书法五体皆涉,尤擅行草。近年来对“二王”更趋成熟,直达炉火纯青之境,雄浑、遒劲、磅礴、潇洒,已成一流风格。沈元发曾说:“当时父亲有很多书籍和字帖,我就在家里临摹《兰亭序》、《圣教序》等。上世纪60年代初,由凌近仁先生引荐,进了政协书画组参加活动。当时开明街戒珠庵专门有一间活动室,每逢周一、三、日开展书画创作活动,学术氛围非常浓厚。”老先生们和年轻的沈元发之间,亦师亦友,成了忘年交,“得到老先生们的言传身教,获益匪浅”。

  1978年以后,沈元发到中山公园工作,“每天写写画画做美工”。1979年,政协书画组恢复,沈元发第二次进组,“除了凌近仁先生,当年的老先生基本都作古了。”

  沈元发的名声与他的人品分不开。他推崇的是“书以人重,人以品学重”。沈元发成名早,他一向乐于奖掖后进,当今已成气候的宁波中青年书法家群体中,许多人从他那里受过益,但他从不倚老卖老,自抬身价。即便与弟子相处,也如朋友。沈元发第一次带学生是在1981年,甬江业余学校办了个国画大专班,组织宁波地区的书画爱好者学习,沈元发负责教书法。此举开宁波业余书画教育之先河。他的儿子沈师白还收藏着当年父亲的备课笔记,从学书法的目的到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从临摹的碑帖到各体的特点,沈元发无不一一细注。

  上世纪80至90年代,社会上兴起书法热,沈元发一直在海曙区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群艺馆、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美术专科班教授书法,门下出了众多的书画青年。1987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宁波分校聘请沈元发为第一副校长兼书法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当时在宁波的书画爱好者都来报名,第一期招收500多名学员。一共办了三四期,学员超过1000人。如今,这些学员都成了宁波书坛的中坚力量,有的还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沈元发住所的客厅,挂着一幅墨竹,两旁是他哥哥沈元魁撰写的对联,上面写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早前报道:宁波著名书法家沈元发今天上午去世 系"浙东书风"代表人物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