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巳扬祭扫五烈士墓。
1949年5月底至6月初,象山解放前夕。由于象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蒋介石企图以舟山群岛为基地,以象山半岛为跳板,挽回失败的命运,命令八十七军(代号“长江部队”)到象山半岛扼守。6月底开始,敌人在象山大肆搜捕革命志士,此时的象山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共象山工委在象山各地建立的联络站的同志们,与国民党反动政权作着殊死斗争。
坐在记者眼前的郑巳扬老人,今年已经94岁,是当时象山双桥联络站的秘密情报员,也是1949年7月象山解放的亲历者。虽然已经过去了70年,但当他用颤颤巍巍的手翻开老照片之后,依然没有忍住热泪。当年与他一起工作的36个战友,牺牲了18个半。牺牲战友们短暂的生命火花,就像绚烂的彗星,划破黑暗的夜空,让后人迎来曙光。
解放前两个月 丹城暴动计划流产
1948年2月,中共象山工委在新桥黄公岙“山海楼”成立。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的指示,象山工委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暴动,建立地下武装,并先后在象山各地建立起联络站17处。郑巳扬与爱人史奇菊明面上在双桥小学教书,实际上是双桥联络站的秘密情报员。泗洲头联络站负责人盛城则是郑巳扬小学时的同班同学。
1949年4月25日,盛城与另一位革命志士陈照华在墙头果育小学召开骨干分子会议,研究丹城武装暴动计划,暴动时间定在1949年5月3日上午。5月1日晨,盛城、陈照华前往宁海大湖庄,策反股匪任小青部。由于国民党宁海县党部特务的煽动,任小青玩起反革命两面派手法,一面表示配合象山武装暴动,另一面派土匪绑架了盛城、陈照华。随后,这些土匪在宁海九江乌沙岭头残忍地将两人杀害,丹城暴动计划因此而流产。
国民党反动政权对革命志士的搜捕与迫害,并没有让革命之火熄灭。为重建武装,郑巳扬建议舍难就易,收缴松岙村豪绅王永华的枪,“5月6日晚,一个行动小组来到双桥联络站,我向小组说明行动方案,把一张王家的草图交给他们,又派了一名积极分子做向导。行动小组当晚12时出发,第二天凌晨便成功地在王家缴获步枪11支、手枪1支,即日送往西区联络站。”
郑巳扬说起当年的战友忍不住落泪。
他的36个战友 牺牲了18个半
郑巳扬有一张珍藏的相片,这是他几年前在白蟹潭“五烈士”墓扫墓时拍的。每年的7月19日,郑巳扬只要身体吃得消,都会去祭扫,“这里埋葬着我的战友,他们牺牲于1949年7月19日。我去是想把现在的幸福生活告诉他们,让他们安息。”
宋无畏、胡善继、桂礼俊、陈希贵、陈双辉这五位烈士,都是当年象山各地联络站的秘密情报员。1949年6月28日上午,敌八十七军谍报队在洋心村洋心庙附近发现了宋无畏、陈希贵。谍报队长拿出一封信,声称“是四明山来的”,把两人骗至洋心庙。宋无畏、陈希贵发觉上当后,虽经顽强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敌人把他俩押进宋无畏家,搜出《丹城暴动计划》《建设新象山》等书稿和暴动人员名单。是日下午,宋无畏、陈希贵被捕的消息传到丹城,胡善继、陈双辉等人开会商量对策,决定派人去墙头、上吴、东陈等村的联络站通知有关人员分散隐蔽。
7月3日晨,敌人把宋无畏、陈希贵押进丹城,并按照暴动人员名单上的地址进行大搜捕,胡善继、陈双辉相继被捕。当天晚些时候,桂礼俊也被捕。敌人把5人押往石浦,关在石浦监狱。“敌人施以飞鹅吊、坐老虎凳、米醋灌鼻、红烙铁烫身、用竹针插入十指等酷刑,但他们依然正气凛然、宁死不屈。7月12日,5人被押送到定海,关在定海西门外的敌警卫营迫击炮连驻地。19日,被敌人枪杀在定海西门蔡家弄。”郑巳扬说到这里,几度哽咽。
郑巳扬还记得一个细节。当时,敌人押着宋无畏等人去石浦的同时还直扑洋坑联络站,抓捕了秘密情报员吴明灯。被带至东溪村的时候,吴明灯奋起脱逃,受枪击身负重伤。敌人扬言要击毙吴明灯,乡邻以重金贿买,才救下了他。解放后,吴明灯因为枪伤复发并发其他病症,抢救无效去世。“包括我在内的37个秘密情报员,牺牲了18个半,这半个人就是吴明灯。”郑巳扬说。
解放当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笑脸
1949年7月6日拂晓,经过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后,分两路向象山县境内挺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一九三团翻越宁海、象山两县交界的石门岭时,发现驻象山关山、下沈的敌军两个营在向下沈港集结,就迅速发起进攻,歼灭逃至西周附近的敌人,生俘300余人。7日下午,一九三团从西周出发,傍晚进入墙头,获知驻丹城敌人已全部南撤。8日凌晨3时许,一九三团进入丹城,是日早晨,象山宣告解放。
郑巳扬听到象山解放的消息,急急忙忙从家中赶往丹城。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到街面上,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一副光景。解放军战士们都在丹城大街两旁的屋檐下露宿,街上的老百姓照旧挑水、干活,脸上都带着笑。郑巳扬在街上穿行,并问了几位解放军战士,认不认识象山籍的战士?“大家都回答不知道,口气很客气。看到解放军战士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我深受感动。”
1949年7月10日,新华社向全国报道,象山半岛已于9日上午10时全部解放,溃退到象山半岛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已被最后驱除与肃清,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役胜利结束。
1950年1月,郑巳扬离开家乡到宁波军分区青年干部学校学习,奔向革命新征途。前些天的一个清晨,一缕阳光洒进窗口,郑巳扬觉得就像70年前7月8日的那个早晨一样,照得人很暖很暖。他在书房写下了一首诗:
郑巳扬为五烈士手写的诗。
《五烈士遇难七十周年祭》
白石村西蟹潭东,山花翠竹拥青冢。
五骸同穴共生死,一碑矗天褒义忠。
政清民安遗愿遂,港回澳归国威崇。
祭告诸兄安息吧,家乡父老衣食丰。
战友郑巳扬谨祭
宁波晚报通讯员陈光曙 吕国民
记者吴丹娜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