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退休以后闷闷不乐 专家建议:接受衰退 找到“第二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16 07:18:00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日,在海曙区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群退休老人玩起了益智小游戏,开心得像孩子。记者童程红摄

  一天到晚闷闷不乐,说自己没用;无端怀疑别人要害他,自己不出门也不让亲友上门;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近日,在宁波市康宁医院,相关科室专家连续收治了3位老年患者,据家人描述,这些老人的异常是从退休后开始的,并且在短短几年间愈演愈烈。

  “退休是个坎。”该院康复科主任刘会国表示,许多老人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日渐衰退的事实,无法适应从职场到家庭的转变,由此出现了精神和心理问题。

  退休后他们像是变了个人

  黄大伯退休前是一家民企的车间主任,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还经常主动去企业“指导工作”。直到新任领导几次劝他别来了,他这才真正退休。

  在家里,他不会做家务,于是负责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余下时间百无聊赖,看什么都不顺眼。儿子来去匆匆是不尊重他,孙子不听话是不尊重他,说老伴几句老伴顶嘴更是不尊重他。

  另一名患者周先生退休前是一名党政机关的干部。退休后他总觉得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变了,联想到在任时性情耿直得罪过一些人,他怕自己被报复,开始疑神疑鬼,电话是不是被窃听,出门是不是有人跟踪,以致睡眠饮食都明显减少。家人劝他也被解读成别有用心。

  最后一名患者赵师傅退休后不久,儿子离婚了,老伴又生了一场大病。等到风波过去,家人发现赵师傅不对了。跟他说话他的反应总是慢一拍,记忆力也很差,上午的事下午就不记得了。儿子带他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明显病变,无奈之下来到康宁医院求助。

  三大因素导致退休后出状况

  记者从康宁医院相关门诊了解到,退休前身居高位要职或是对工作非常投入的人,更容易在退休后出状况。刘会国主任指出,三大因素导致这类人难以消化退休这件事。首先是生物学因素。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导致生理机能衰退,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也会上升,进而放大这些健康问题。

  其次是社会因素。在家庭外部,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是许多老人“吃不落”的。在职时有工作“掩护”还好一点,退休后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懂,自然会产生无力、无助、挫败、焦虑、被抛弃感等种种负面情绪。在家庭内部,子女买房买车的压力、孙辈成长教育的压力,也会转化为老人内心的压力,让他进一步感觉自己“没用”。

  再次是心理因素。内向、偏执等人格特征在一个人的老年期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导致自我调适能力变差。

  专家建议:接受衰退,找到“第二春”

  刘会国主任建议,当事人要接受并坦然面对自己的衰退,同时参照康复医学中的作业疗法,对日常生活能力、社交、学习、休闲娱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训练再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

  比如,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老人们可以学习做家务的技巧,洗衣做饭整理内务,打发时间之余还能换来老伴的笑脸。同时,发展新的交际圈,参加老年大学、跳广场舞等集体活动都可能让他们找到工作以外的“第二春”。还要学着用智能手机,微信聊起来,支付宝用起来,抖音快手刷起来,从“糟老头”“糟老太”变成“潮老头”“潮老太”。此外,老人们还要加强体能管理,合理饮食,远离烟酒,科学减重,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刘主任也指出,在自我实现方面,老人们也不妨再找找机会,发挥余热,做志愿者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帮助他人,也能充实自己,从而减轻无价值感。

  当然,老人退休后适应不良超过3到6个月,影响到日常生活、社交,或者自己感到很痛苦时,还是要重视,到精神心理科看一看,该住院住院,该吃药吃药。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曾蔚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退休以后闷闷不乐 专家建议:接受衰退 找到“第二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16 07:18:00

近日,在海曙区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群退休老人玩起了益智小游戏,开心得像孩子。记者童程红摄

  一天到晚闷闷不乐,说自己没用;无端怀疑别人要害他,自己不出门也不让亲友上门;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近日,在宁波市康宁医院,相关科室专家连续收治了3位老年患者,据家人描述,这些老人的异常是从退休后开始的,并且在短短几年间愈演愈烈。

  “退休是个坎。”该院康复科主任刘会国表示,许多老人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日渐衰退的事实,无法适应从职场到家庭的转变,由此出现了精神和心理问题。

  退休后他们像是变了个人

  黄大伯退休前是一家民企的车间主任,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还经常主动去企业“指导工作”。直到新任领导几次劝他别来了,他这才真正退休。

  在家里,他不会做家务,于是负责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余下时间百无聊赖,看什么都不顺眼。儿子来去匆匆是不尊重他,孙子不听话是不尊重他,说老伴几句老伴顶嘴更是不尊重他。

  另一名患者周先生退休前是一名党政机关的干部。退休后他总觉得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变了,联想到在任时性情耿直得罪过一些人,他怕自己被报复,开始疑神疑鬼,电话是不是被窃听,出门是不是有人跟踪,以致睡眠饮食都明显减少。家人劝他也被解读成别有用心。

  最后一名患者赵师傅退休后不久,儿子离婚了,老伴又生了一场大病。等到风波过去,家人发现赵师傅不对了。跟他说话他的反应总是慢一拍,记忆力也很差,上午的事下午就不记得了。儿子带他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明显病变,无奈之下来到康宁医院求助。

  三大因素导致退休后出状况

  记者从康宁医院相关门诊了解到,退休前身居高位要职或是对工作非常投入的人,更容易在退休后出状况。刘会国主任指出,三大因素导致这类人难以消化退休这件事。首先是生物学因素。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导致生理机能衰退,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也会上升,进而放大这些健康问题。

  其次是社会因素。在家庭外部,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是许多老人“吃不落”的。在职时有工作“掩护”还好一点,退休后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懂,自然会产生无力、无助、挫败、焦虑、被抛弃感等种种负面情绪。在家庭内部,子女买房买车的压力、孙辈成长教育的压力,也会转化为老人内心的压力,让他进一步感觉自己“没用”。

  再次是心理因素。内向、偏执等人格特征在一个人的老年期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导致自我调适能力变差。

  专家建议:接受衰退,找到“第二春”

  刘会国主任建议,当事人要接受并坦然面对自己的衰退,同时参照康复医学中的作业疗法,对日常生活能力、社交、学习、休闲娱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训练再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

  比如,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老人们可以学习做家务的技巧,洗衣做饭整理内务,打发时间之余还能换来老伴的笑脸。同时,发展新的交际圈,参加老年大学、跳广场舞等集体活动都可能让他们找到工作以外的“第二春”。还要学着用智能手机,微信聊起来,支付宝用起来,抖音快手刷起来,从“糟老头”“糟老太”变成“潮老头”“潮老太”。此外,老人们还要加强体能管理,合理饮食,远离烟酒,科学减重,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刘主任也指出,在自我实现方面,老人们也不妨再找找机会,发挥余热,做志愿者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帮助他人,也能充实自己,从而减轻无价值感。

  当然,老人退休后适应不良超过3到6个月,影响到日常生活、社交,或者自己感到很痛苦时,还是要重视,到精神心理科看一看,该住院住院,该吃药吃药。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曾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