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历时17年 浙江土壤体检报告新鲜出炉 长寿村土壤中有秘密
稿源: 浙江24小时客户端   2019-06-25 19:49:10报料热线:81850000

  今天(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我省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刚刚新鲜出炉。

  这份报告由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领衔,整合了近20家全国顶尖的地勘实验室和科研单位,从2002年开始着手调查至今,科研人员走遍了浙江近3000万亩耕地,对54项指标进行了地毯式地取样、检测、验收,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档案,目的是为我们餐桌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历时17年,这份超详尽的浙江土壤体检报告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资讯?

  6月25日,记者来到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省地调院),和超长待机17年的项目组科研人员们面对面,聊聊浙江的土。

  地处缺硒带的浙江

  发现了全国第一块富硒土地

  2002年,全国第一个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在浙江试点,省地调院成立了农地中心,工作人员戏称,自己从挖矿的,变成了抠土的。

  浙江有85个区县市涉农,耕地面积近3000万亩,不管刮风下雨,工作人员天天在地里跑,一年能回办公室的日子,用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根据要求,他们要在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取9个点的样本土,每个点上要取5块生日蛋糕大小的土方,2-3人一组,一天得挖土200斤,还得负责把土背回实验室。

  挖土不能用机械,甚至不能用金属工具,比如铁锹,因为这样会影响检测结果,唯一的工具就是一把炒菜用的竹铲。挖好的土也不能随便放,只能装在重金属含量最低的棉布袋里,防止其它材质的容器影响样本土。

  因为认真挖土和检测,2002年,地调院在龙游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富硒土地,这也是全国最早发现的富硒土地。

  当地的百姓和政府欣喜不已,持续开发了富硒莲子、富硒番薯等农产品。

  有了这个发现,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都来省地调院学习,之后几年,便有了富硒农产品在全国各地涌现的情况。

  因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浙江整体处于缺硒带,但地调队这些年也发现了不少地方的土壤是富硒的。

  比如浙西山区的淳安、临安等地土壤中的硒含量是比较高的,但是该地区耕地面积比较少,不太好做大规模农产品开发。

  金华婺城区蒋堂镇,有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富硒的,那里地处浙中盆地,更合适搞农业开发,现在花生、西兰花等富硒农产品都搞得风生水起。

  嘉兴地区土壤整体硒含量不高,但秀洲区油车港、海盐澉浦等地的土壤却是富硒的。

  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咋办

  浙江某长寿村有神奇发现

  为什么要做富硒土壤调查?这和省地调院的工作人员的一个惊人发现有关。

  在浙江北部有个长寿村,村里有很多百岁老人。这个村每家每户至今都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自己种水稻、种菜吃。

  省地调队对村里土壤检测发现,土壤硒含量比较高,但同时重金属的含量也偏高。

  既然这个村的人吃的农产品都是自己地里种的,那人体会不会出现重金属含量偏高的情况?

  于是,科研人员收集了该村老百姓的毛发进行检测,发现这个村的人,头发里硒含量比较高,但重金属含量却很低。

  这是怎么回事?

  科研人员再对村里出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发现这里的稻米和蔬菜是富硒的,重金属含量却不高。

  进一步检测发现,村里的农产品因为富硒,褪黑素的含量就会比较高,它会抑制重金属的吸收,也就是说,硒和重金属会产生拮抗作用。有一种说法是“硒为重金属的天然解毒剂”。

  那么,哪些农产品比较容易吸收硒元素呢?

  科研人员说,番薯、土豆、花生等根茎类作物、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更容易富集硒元素,像西瓜这样水分很多的,或是植株比较高大的果树,还有茶叶等农作物相对不容易富集硒元素。

  改善缺碘情况

  可以先为土壤“补点碘”

  省地调院调查发现,浙西南山区、浙中盆地的老百姓,30%有缺碘情况,这跟他们所在区域的土壤缺碘不无关系。

  补碘可以通过食补,尤其是食用富含有机碘的新鲜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有机碘含量,首先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2014年开始,省地调院和浙江大学利用有机碘含量高的海带下脚料,作为有机肥,在丽水莲都区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

  科研人员选取了几十种囊括粮油、蔬菜、水果的农作物进行耕作,并施加海带肥,试验结果显示,小青菜、小白菜的有机碘含量是最高的。食用这样富含有机碘的蔬菜,补碘效果更佳。

  调查也发现,浙江沿海地区的人不缺碘,主要原因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因为他们海鲜吃得多,而是因为我省沿海的土壤碘含量高。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历时17年 浙江土壤体检报告新鲜出炉 长寿村土壤中有秘密

稿源: 浙江24小时客户端 2019-06-25 19:49:10

  今天(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我省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刚刚新鲜出炉。

  这份报告由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领衔,整合了近20家全国顶尖的地勘实验室和科研单位,从2002年开始着手调查至今,科研人员走遍了浙江近3000万亩耕地,对54项指标进行了地毯式地取样、检测、验收,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档案,目的是为我们餐桌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历时17年,这份超详尽的浙江土壤体检报告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资讯?

  6月25日,记者来到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省地调院),和超长待机17年的项目组科研人员们面对面,聊聊浙江的土。

  地处缺硒带的浙江

  发现了全国第一块富硒土地

  2002年,全国第一个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在浙江试点,省地调院成立了农地中心,工作人员戏称,自己从挖矿的,变成了抠土的。

  浙江有85个区县市涉农,耕地面积近3000万亩,不管刮风下雨,工作人员天天在地里跑,一年能回办公室的日子,用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根据要求,他们要在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取9个点的样本土,每个点上要取5块生日蛋糕大小的土方,2-3人一组,一天得挖土200斤,还得负责把土背回实验室。

  挖土不能用机械,甚至不能用金属工具,比如铁锹,因为这样会影响检测结果,唯一的工具就是一把炒菜用的竹铲。挖好的土也不能随便放,只能装在重金属含量最低的棉布袋里,防止其它材质的容器影响样本土。

  因为认真挖土和检测,2002年,地调院在龙游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富硒土地,这也是全国最早发现的富硒土地。

  当地的百姓和政府欣喜不已,持续开发了富硒莲子、富硒番薯等农产品。

  有了这个发现,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都来省地调院学习,之后几年,便有了富硒农产品在全国各地涌现的情况。

  因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浙江整体处于缺硒带,但地调队这些年也发现了不少地方的土壤是富硒的。

  比如浙西山区的淳安、临安等地土壤中的硒含量是比较高的,但是该地区耕地面积比较少,不太好做大规模农产品开发。

  金华婺城区蒋堂镇,有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富硒的,那里地处浙中盆地,更合适搞农业开发,现在花生、西兰花等富硒农产品都搞得风生水起。

  嘉兴地区土壤整体硒含量不高,但秀洲区油车港、海盐澉浦等地的土壤却是富硒的。

  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咋办

  浙江某长寿村有神奇发现

  为什么要做富硒土壤调查?这和省地调院的工作人员的一个惊人发现有关。

  在浙江北部有个长寿村,村里有很多百岁老人。这个村每家每户至今都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自己种水稻、种菜吃。

  省地调队对村里土壤检测发现,土壤硒含量比较高,但同时重金属的含量也偏高。

  既然这个村的人吃的农产品都是自己地里种的,那人体会不会出现重金属含量偏高的情况?

  于是,科研人员收集了该村老百姓的毛发进行检测,发现这个村的人,头发里硒含量比较高,但重金属含量却很低。

  这是怎么回事?

  科研人员再对村里出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发现这里的稻米和蔬菜是富硒的,重金属含量却不高。

  进一步检测发现,村里的农产品因为富硒,褪黑素的含量就会比较高,它会抑制重金属的吸收,也就是说,硒和重金属会产生拮抗作用。有一种说法是“硒为重金属的天然解毒剂”。

  那么,哪些农产品比较容易吸收硒元素呢?

  科研人员说,番薯、土豆、花生等根茎类作物、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更容易富集硒元素,像西瓜这样水分很多的,或是植株比较高大的果树,还有茶叶等农作物相对不容易富集硒元素。

  改善缺碘情况

  可以先为土壤“补点碘”

  省地调院调查发现,浙西南山区、浙中盆地的老百姓,30%有缺碘情况,这跟他们所在区域的土壤缺碘不无关系。

  补碘可以通过食补,尤其是食用富含有机碘的新鲜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有机碘含量,首先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2014年开始,省地调院和浙江大学利用有机碘含量高的海带下脚料,作为有机肥,在丽水莲都区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

  科研人员选取了几十种囊括粮油、蔬菜、水果的农作物进行耕作,并施加海带肥,试验结果显示,小青菜、小白菜的有机碘含量是最高的。食用这样富含有机碘的蔬菜,补碘效果更佳。

  调查也发现,浙江沿海地区的人不缺碘,主要原因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因为他们海鲜吃得多,而是因为我省沿海的土壤碘含量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