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时间:2019年7月22日
地点坐标: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
讲述人:黄水夫,横坎头村并村后第一届村委会主任
黄徐洁,横坎头村党员,“90后”创业者
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宁波解放的故事、军民鱼水情的漫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字样……走进横坎头村,你会发现这里的角角落落透露着“浙东红村”特有的红色元素。
“我的老家就在革命遗址的对面,我从小就‘泡’在里头。现在,我把这些从小听到大的红色故事拿出来,跟更多人分享。”去年,“90后”黄徐洁回到家乡开设农家乐,成了新一代的党员“农创客”。
写在过去:山沟沟里的穷乡村
当了近40年的村干部,黄水夫的大半辈子待在横坎头村。
从记事起,他就知道脚下这块土地是红色热土,新四军打游击的故事,经过老一辈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年少的他感觉兴奋、热血。
但当战争的硝烟消散,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那就是吃饭问题。
“当年是真穷,家家户户就窝在山沟沟里,靠着一亩三分地艰难生活。”黄水夫说,由于粮食紧缺,土豆、红薯、南瓜成了日复一日的食物。
1958年,老区人民盼来了施工队,一批人修路、一批人造四明湖水库,党员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靠着牛拉人挑,完成了村子发展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建设。
但是致富之路,哪有这么顺遂。曾为革命根据地提供天然屏障的四明山,反而阻隔了村子和外面世界的交流交往,交通的闭塞、产业的落后、地方的偏僻,村民们只能自给自足。
即使到了21世纪初,6个小自然村完成合并,村子还是穷得叮当响。村委会账本上清清楚楚写着未付账款45万元,全村上下连一台照相机都没有。
“当时对于党员来说,初心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吃得上饭,就是这么的简单和朴素。”黄水夫说。
而对于黄徐洁来说,破败不堪的村容、老旧的基础设施,都成了她“拼命想离开农村”的理由,小学一毕业她就跟着父母离开故乡,搬到了城镇。
书写现在:党建引领致富路
横坎头村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
黄水夫记得很清楚,这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村里调研,春节后又给村里的党员群众回信,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脱贫不能等靠要,有了党的好政策,就要努力往前跑。
在市农科院的指导帮助下,横坎头村建起梁弄镇第一个樱桃种植基地。村民心中有狐疑,党员就带头示范,黄水夫率先承包了一些土地,3年种下来,樱桃亩产收益在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村子还充分挖掘自身红色资源,依托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等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同时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产业,短短几年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荣获全国文明村、省历史文化名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2017年,横坎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6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余元。其中,总面积2000多亩的樱桃园、桑果园、杨梅园、盆景园和垂钓园,让村民累计增收2000余万元。
钱袋子鼓起来的满足感,让勤劳致富的横坎头村村民内心喜悦。更让他们激动的是,2018年2月28日,当收到村全体党员汇报发展成果的信件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信勉励,要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黄水夫将这封回信的复印件小心叠好,收藏起来。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从那时起,黄水夫便把自己的手机铃声换成了《好日子》。
面向未来:青年接过接力棒
2018年5月,从德国留学回来的黄徐洁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我学的是工商管理,在市区能经营饭店,为什么不能在村里找到用武之地?家门口创业不仅大有可为,还可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黄徐洁说。
她租下了黄水夫的房子,建起红色主题农家土菜馆,一开始只装修了一楼,后来客人太多,又装修了二楼,去年国庆假期接待能力还是不够,便又装修了三楼。“节假日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0多桌,营业额有两万多元。”黄徐洁说。
和其他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前辈不同,黄徐洁将农家乐推上了网络平台,在各个知名的电商平台入驻,同时开通外卖,为住在村里的游客提供送餐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在她看来,暴增的知名度和客流量,已让横坎头村成为很多旅游团和自驾游爱好者的目的地,游客不仅吃在村里,有的还选择住在村里,“当一个地方从景点成为旅游目的地之后,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势在必行”。
对此,她主动和村里一些种植养殖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电商等线上手段帮助农户推销农副产品,同时也吸收十多名村民在自家农家乐就业,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过去一年间,和黄徐洁一样,不少“80后”“90后”选择回乡创业,在民宿、农家乐、大糕店、茶馆等业态中,加入年轻人的活力,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也为老区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红村的新一代已接过接力棒,年轻人敢闯敢拼敢尝试,一定会跑好这一程,带领乡亲们全面奔小康。”黄徐洁说。
记者黄合 通讯员张锡丹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