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21天养成分类习惯|我在社区当垃圾分类志愿者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8-08 21:0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新时尚”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

  中国宁波网讯(见习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范奕齐)十九大党代表陈霞娜居住的小区“海华三和嘉园”有那么一点特殊:今年3月,编号末尾为“0001”的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在这个小区中心雕塑旁的空地上安了家。

  如今,一台智能回收站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需求,于是,社区里又来了一台新的智能回收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和嘉园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非一朝养成。陈霞娜介绍,垃圾分类投放推行之初,居民的认可度和配合度其实并不高。“这得多亏了我们党员同志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带头分类,细心指导,让居民们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image_2

  “众人拾柴火焰高”

  利落的单马尾、显眼的小马甲,站在天蓝色的智能回收站前,陈霞娜这一身显得干练而清爽。雨过天晴的午后,仅一小时,前来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投递的居民就已络绎不绝。

  “在我们的小区里,垃圾分类可以说覆盖了全年龄段,”陈霞娜自豪地告诉记者。然而,智能回收站初来乍到之际,许多居民都对其一无所知:不清楚机器该如何操作,更不了解可回收物具体该怎么投放。于是,以陈霞娜为代表的社区党员们纷纷站了出来,从早到晚守在智能回收柜旁,手把手为老人和孩童指导操作方式。

  正得益于“党建+垃圾分类”的工作模式,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才得以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今,党建引领俨然成为了各地推动垃圾分类的“第一把火”。

  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获悉,随着今年三月《关于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下发,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党建+垃圾分类”的典型示范。海曙水岸心境小区的“四微服务法”、鄞州丹顶鹤社区“五全工作法”、江北甬江街道“八联推动法”,均取得了不错成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我们党员代表就是这堆柴火最初燃起的火苗。”陈霞娜说,如今,越来越多社区党员在做好自身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到了志愿服务中去。三和嘉园所在的江北区庄桥街道也以此为契机,通过以会代训、以学促分形式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据了解,截止目前,庄桥街道共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200余场,合计培训党员4000余人次,共开展志愿宣传服务200场,入户宣传指导率达百分之百。

  “我至今还记得居民们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变成有了积分收益后心满意足的样子。”站在搭把手智能回收平台旁,陈霞娜“晒”出了她几个月来的“成绩单”。手机屏幕上,累计投递42次,共获得85.9分积分收益,仿佛一张“光荣榜”,记载了她在垃圾分类上作出的努力。

image_3

  “打铁还需自身硬”

  每周一次的志愿服务日前夜,陈霞娜总会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看上一遍又一遍。用她的话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细节上的分类标准,又怎能做好志愿者的工作?

  作为《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的“忠实读者”之一,无论是最精简的垃圾分类投放图示,或是上月发布的投放指南征求意见稿,还是八月初正式出炉的投放指南最终版本,陈霞娜都仔细研读过。在她眼里,投放指南的版本更迭,正是宁波市垃圾分类工作日益成熟的体现,同时也对作为志愿者的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次站在垃圾桶边进行督导,我会察觉到自己的分类知识还有提升的空间。”小区一处有害垃圾桶内,陈霞娜拎起一袋近二十余节的干电池,将其丢进了其他垃圾桶。“其实对于电池一类废弃物的分类方式,我也是近期才搞清楚的。铅蓄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以及充电宝都属于有害垃圾,但以碱性电池、碳性电池为代表的普通干电池则不属于有害垃圾。”

image_4

  日常生活中,居民未必有时间仔细阅读投放指南,这就使得志愿者的存在尤为重要。记者从市志愿者协会了解到,今年以来,仅在宁波WE志愿者平台发布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有139项,单项招募人数最高达1800人,志愿服务时长最长近三个月。

  “这仅仅是我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市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更多的志愿者来自于大街小巷,他们自发参与、热情投入,用自己的闲余时光填补其他居民在分类知识上的空白。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但所幸有像陈霞娜这样的一群志愿者们存在,他们学以致用,以行践学,用自己坚实的脚步为宁波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夯实了每一寸土地。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21天养成分类习惯|我在社区当垃圾分类志愿者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8-08 21:06:00

  中国宁波网讯(见习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范奕齐)十九大党代表陈霞娜居住的小区“海华三和嘉园”有那么一点特殊:今年3月,编号末尾为“0001”的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在这个小区中心雕塑旁的空地上安了家。

  如今,一台智能回收站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需求,于是,社区里又来了一台新的智能回收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和嘉园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非一朝养成。陈霞娜介绍,垃圾分类投放推行之初,居民的认可度和配合度其实并不高。“这得多亏了我们党员同志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带头分类,细心指导,让居民们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image_2

  “众人拾柴火焰高”

  利落的单马尾、显眼的小马甲,站在天蓝色的智能回收站前,陈霞娜这一身显得干练而清爽。雨过天晴的午后,仅一小时,前来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投递的居民就已络绎不绝。

  “在我们的小区里,垃圾分类可以说覆盖了全年龄段,”陈霞娜自豪地告诉记者。然而,智能回收站初来乍到之际,许多居民都对其一无所知:不清楚机器该如何操作,更不了解可回收物具体该怎么投放。于是,以陈霞娜为代表的社区党员们纷纷站了出来,从早到晚守在智能回收柜旁,手把手为老人和孩童指导操作方式。

  正得益于“党建+垃圾分类”的工作模式,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才得以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今,党建引领俨然成为了各地推动垃圾分类的“第一把火”。

  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获悉,随着今年三月《关于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下发,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党建+垃圾分类”的典型示范。海曙水岸心境小区的“四微服务法”、鄞州丹顶鹤社区“五全工作法”、江北甬江街道“八联推动法”,均取得了不错成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我们党员代表就是这堆柴火最初燃起的火苗。”陈霞娜说,如今,越来越多社区党员在做好自身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到了志愿服务中去。三和嘉园所在的江北区庄桥街道也以此为契机,通过以会代训、以学促分形式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据了解,截止目前,庄桥街道共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200余场,合计培训党员4000余人次,共开展志愿宣传服务200场,入户宣传指导率达百分之百。

  “我至今还记得居民们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变成有了积分收益后心满意足的样子。”站在搭把手智能回收平台旁,陈霞娜“晒”出了她几个月来的“成绩单”。手机屏幕上,累计投递42次,共获得85.9分积分收益,仿佛一张“光荣榜”,记载了她在垃圾分类上作出的努力。

image_3

  “打铁还需自身硬”

  每周一次的志愿服务日前夜,陈霞娜总会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看上一遍又一遍。用她的话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细节上的分类标准,又怎能做好志愿者的工作?

  作为《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的“忠实读者”之一,无论是最精简的垃圾分类投放图示,或是上月发布的投放指南征求意见稿,还是八月初正式出炉的投放指南最终版本,陈霞娜都仔细研读过。在她眼里,投放指南的版本更迭,正是宁波市垃圾分类工作日益成熟的体现,同时也对作为志愿者的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次站在垃圾桶边进行督导,我会察觉到自己的分类知识还有提升的空间。”小区一处有害垃圾桶内,陈霞娜拎起一袋近二十余节的干电池,将其丢进了其他垃圾桶。“其实对于电池一类废弃物的分类方式,我也是近期才搞清楚的。铅蓄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以及充电宝都属于有害垃圾,但以碱性电池、碳性电池为代表的普通干电池则不属于有害垃圾。”

image_4

  日常生活中,居民未必有时间仔细阅读投放指南,这就使得志愿者的存在尤为重要。记者从市志愿者协会了解到,今年以来,仅在宁波WE志愿者平台发布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有139项,单项招募人数最高达1800人,志愿服务时长最长近三个月。

  “这仅仅是我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市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更多的志愿者来自于大街小巷,他们自发参与、热情投入,用自己的闲余时光填补其他居民在分类知识上的空白。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但所幸有像陈霞娜这样的一群志愿者们存在,他们学以致用,以行践学,用自己坚实的脚步为宁波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夯实了每一寸土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