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嘉兴行纪|红船启航地 新时代再出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04 22:3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沈莉萍 张钱鸿 文/视频

  追寻初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行走式报道第一站,是在嘉兴南湖。

  从宁波南站坐高铁到嘉兴南站,一共1小时32分。当天早上9:44的高铁,11:16就到了。网友丁志轩已经等在嘉兴南站接我们。

  宁波和嘉兴,只隔着一个杭州湾,两座城市两两相望。

  它们之间的距离,上一次拉近是在2008年,因为中国沿海大通道中第一座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通车。

  杭州湾大桥通车后,来自嘉兴平湖的小丁,就作出了一个选择,到宁波来工作。

  之前,想要从宁波走陆路到上海,需要绕行绍兴、杭州、嘉兴。杭州湾大桥的通车,使得杭州和嘉兴两座城市不再遥远。

  从大的层面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对个人来说,交通的便捷以及城市的发展预期,对丁志轩们也影响颇深。

  “以后等通苏嘉甬跨海铁路开通了,宁波到嘉兴,只有半小时光景。”“真的是一会会儿时间,平时就算城市里上下班开个车,也要半小时。”“宁波到上海纳入了一小时交通圈,嘉兴到上海只要20分钟。”

  “目前通苏嘉甬跨海铁路宁波段海上勘察作业已经正式启动了。”

  宁波与嘉兴两邻居间的距离,即将随着通苏嘉甬这条重要铁路的开通,又一次被拉近,拉近……

  我们聊着天,憧憬着两座城市的飞速发展。

  嘉兴和宁波这两座城市,网友小丁都曾经用脚去丈量过,用心去感受过。在他的视角中,它们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吸引着他在两地间穿梭,工作、生活。

  “宁波人有闯劲!”

  对于宁波,闯荡数年的小丁了然于胸——

  以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赵安中、李达三为代表的“宁波帮”以上海为大本营,白手起家,在钱庄、银行、贸易、航运等行业崭露头角,创造了近代多项 “中国第一”——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批保险公司、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证交所、第一家信托公司、中 国最大的火柴厂……

  改革开放以来,以丁磊、沈国军、郑永刚、李如成、张静章为代表的新甬商,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雅戈尔、杉杉、罗蒙、海天、奥克斯、贝发、博洋等,一个个“甬字号”品牌蜚声海内外……

  而宁波人身上的开拓创新精神,恰恰就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所在。

  “本网邀请网友一起来嘉兴南湖寻找初心,也让我回乡看变化,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嘉兴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经济充满活力。革命红船起航地,如今已成为富庶发函的先行者。身为嘉兴人,小丁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欣喜:

  2018年嘉兴城市竞争力稳居全国40强,省内仅次于杭州宁波;

  嘉兴跻身可持续竞争力50强城市和宜商竞争力50强城市;

  今年上半年,嘉兴全市生产总值2317.57亿元,增长7.1%。嘉兴半年度的经济报表中,有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省: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43:1,居全省首位;新产品产值率41.0%,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增速列全省第1位......

  嘉兴是浙江的缩影。70年间,浙江生产总值从15亿元跃升到了5.6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16元和47元,增至5.56万元和2.73万元,连续18年和3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4:1。

  在嘉兴,农村的发展赶上了城里。

  而小丁出生的平湖小镇曹桥,原来是个老集镇。曾经充斥着斑驳的墙壁、纷繁的电线、杂乱的店招,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和市井风情。这两年,却一跃成了“省级优等生”——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首批省级样板镇,“变化很大,偶尔回去看看,越来越美,像个景区。”

  在曹桥集镇入口,伫立着一张展开的“折纸贺卡”,卡面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江南烟雨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九场线、高丰路沿线,富有水乡特色的骑楼构成了崭新的风景线,上楼下廊的设计遮风挡雨,漫步骑楼下,自在闲适。

  经过水泥公路改柏油路、店招店牌改造、增加遮阳篷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后,曹桥的形象一下子提升了。改造一新的曹桥中路,路面宽阔清爽,店铺门口不见丝毫垃圾,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划定范围内,仿古的公交车站台彰显着江南水乡的韵味。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望得见桥、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丁说。

  小丁带我们来到嘉兴南湖。

  在雨中,我们沿湖慢行。一路粉墙黛瓦,假山长廊。登上烟雨楼向外眺望,悠悠南湖,泱泱秀水,江南美景尽收眼底,远处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以前,烟雨楼是嘉兴的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全市。但现在,烟雨楼却好像变矮了。

  鳞次栉比的高楼取代了曾经矮小的楼房,宽阔的马路取代了曾经狭窄的小道,嘉兴越来越现代化了。而嘉兴的城市气质,也在一次次的扩张中,完成了由“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的蝶变。

  南湖的变化,藏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墙上一张19世纪40年代的图片中:那时候,整个湖心岛树木稀疏,湖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塘,而现在,南湖景区的范畴已拓展到了一湖两河三街区,景区的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5平方公里。

  这些老照片是嘉兴城市成长的印记。

  在南湖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一列从上海开往嘉兴的火车模型。

  “那时候,上海到南湖还需要坐3个小时的火车。”小丁在火车模型前留了一个影,好似跨越了空间折叠了时间,过去和现在重合了。

  每天有很多游客来到纪念馆寻根、学党章、瞻仰红船、重走一大路、聆听建党故事……有革命前辈前来缅怀过去的,有年轻人前来重温入党誓词的,在这里,油然而生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天天行走在城市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常常被我们忽视。回望来路,更知红色记忆的珍贵。

  时代巨变,精神永恒——

  在这里,记者与小丁一起,汲取再出发的动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嘉兴行纪|红船启航地 新时代再出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04 22:34:00

  中国宁波网记者沈莉萍 张钱鸿 文/视频

  追寻初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行走式报道第一站,是在嘉兴南湖。

  从宁波南站坐高铁到嘉兴南站,一共1小时32分。当天早上9:44的高铁,11:16就到了。网友丁志轩已经等在嘉兴南站接我们。

  宁波和嘉兴,只隔着一个杭州湾,两座城市两两相望。

  它们之间的距离,上一次拉近是在2008年,因为中国沿海大通道中第一座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通车。

  杭州湾大桥通车后,来自嘉兴平湖的小丁,就作出了一个选择,到宁波来工作。

  之前,想要从宁波走陆路到上海,需要绕行绍兴、杭州、嘉兴。杭州湾大桥的通车,使得杭州和嘉兴两座城市不再遥远。

  从大的层面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对个人来说,交通的便捷以及城市的发展预期,对丁志轩们也影响颇深。

  “以后等通苏嘉甬跨海铁路开通了,宁波到嘉兴,只有半小时光景。”“真的是一会会儿时间,平时就算城市里上下班开个车,也要半小时。”“宁波到上海纳入了一小时交通圈,嘉兴到上海只要20分钟。”

  “目前通苏嘉甬跨海铁路宁波段海上勘察作业已经正式启动了。”

  宁波与嘉兴两邻居间的距离,即将随着通苏嘉甬这条重要铁路的开通,又一次被拉近,拉近……

  我们聊着天,憧憬着两座城市的飞速发展。

  嘉兴和宁波这两座城市,网友小丁都曾经用脚去丈量过,用心去感受过。在他的视角中,它们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吸引着他在两地间穿梭,工作、生活。

  “宁波人有闯劲!”

  对于宁波,闯荡数年的小丁了然于胸——

  以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赵安中、李达三为代表的“宁波帮”以上海为大本营,白手起家,在钱庄、银行、贸易、航运等行业崭露头角,创造了近代多项 “中国第一”——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批保险公司、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证交所、第一家信托公司、中 国最大的火柴厂……

  改革开放以来,以丁磊、沈国军、郑永刚、李如成、张静章为代表的新甬商,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雅戈尔、杉杉、罗蒙、海天、奥克斯、贝发、博洋等,一个个“甬字号”品牌蜚声海内外……

  而宁波人身上的开拓创新精神,恰恰就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所在。

  “本网邀请网友一起来嘉兴南湖寻找初心,也让我回乡看变化,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嘉兴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经济充满活力。革命红船起航地,如今已成为富庶发函的先行者。身为嘉兴人,小丁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欣喜:

  2018年嘉兴城市竞争力稳居全国40强,省内仅次于杭州宁波;

  嘉兴跻身可持续竞争力50强城市和宜商竞争力50强城市;

  今年上半年,嘉兴全市生产总值2317.57亿元,增长7.1%。嘉兴半年度的经济报表中,有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省: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43:1,居全省首位;新产品产值率41.0%,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增速列全省第1位......

  嘉兴是浙江的缩影。70年间,浙江生产总值从15亿元跃升到了5.6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16元和47元,增至5.56万元和2.73万元,连续18年和3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4:1。

  在嘉兴,农村的发展赶上了城里。

  而小丁出生的平湖小镇曹桥,原来是个老集镇。曾经充斥着斑驳的墙壁、纷繁的电线、杂乱的店招,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和市井风情。这两年,却一跃成了“省级优等生”——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首批省级样板镇,“变化很大,偶尔回去看看,越来越美,像个景区。”

  在曹桥集镇入口,伫立着一张展开的“折纸贺卡”,卡面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江南烟雨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九场线、高丰路沿线,富有水乡特色的骑楼构成了崭新的风景线,上楼下廊的设计遮风挡雨,漫步骑楼下,自在闲适。

  经过水泥公路改柏油路、店招店牌改造、增加遮阳篷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后,曹桥的形象一下子提升了。改造一新的曹桥中路,路面宽阔清爽,店铺门口不见丝毫垃圾,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划定范围内,仿古的公交车站台彰显着江南水乡的韵味。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望得见桥、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丁说。

  小丁带我们来到嘉兴南湖。

  在雨中,我们沿湖慢行。一路粉墙黛瓦,假山长廊。登上烟雨楼向外眺望,悠悠南湖,泱泱秀水,江南美景尽收眼底,远处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以前,烟雨楼是嘉兴的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全市。但现在,烟雨楼却好像变矮了。

  鳞次栉比的高楼取代了曾经矮小的楼房,宽阔的马路取代了曾经狭窄的小道,嘉兴越来越现代化了。而嘉兴的城市气质,也在一次次的扩张中,完成了由“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的蝶变。

  南湖的变化,藏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墙上一张19世纪40年代的图片中:那时候,整个湖心岛树木稀疏,湖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塘,而现在,南湖景区的范畴已拓展到了一湖两河三街区,景区的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5平方公里。

  这些老照片是嘉兴城市成长的印记。

  在南湖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一列从上海开往嘉兴的火车模型。

  “那时候,上海到南湖还需要坐3个小时的火车。”小丁在火车模型前留了一个影,好似跨越了空间折叠了时间,过去和现在重合了。

  每天有很多游客来到纪念馆寻根、学党章、瞻仰红船、重走一大路、聆听建党故事……有革命前辈前来缅怀过去的,有年轻人前来重温入党誓词的,在这里,油然而生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天天行走在城市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常常被我们忽视。回望来路,更知红色记忆的珍贵。

  时代巨变,精神永恒——

  在这里,记者与小丁一起,汲取再出发的动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