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李红伟:“变”中创新发展 以“不变”坚守传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18 09:12: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李红伟在接受采访。

  10月16日,我们一路驱车来到四明山深处,沿途空气清新,山峦重叠。李家坑村的房前屋后,山间路旁,红艳艳的柿子、吊红缀满枝头,格外醒目,蓝天、白云、廊桥、清涧,三五成群的游客,映衬着这个白墙黑瓦的古村落,到处宁静而有生气。

  这已经是李红伟担任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九个年头,当初行将凋零的后进村,如今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李红伟说,作为领头人,他最欣慰的就是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能保留下来,并且还将走得更远。

  算起来,从1990年到杖锡工作开始,李红伟就没有离开四明山,近30年,那蜿蜒数十公里的山路他不知道来回了多少趟,山路的尽头是他最熟悉的村庄。

  保留了400年古村风貌

  2010年,李红伟受章水镇党委委派,到李家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四明山区工作20年,又是村里土生土长,李红伟对李家坑再熟悉不过。

  去章水镇的山路十八弯,就算老司机开车,也得花40分钟,老百姓卖个吊红柿子,还得挑到丹山赤水。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房屋残破,环境脏乱,年轻人基本都出外打工谋生,只有老人们守着这个日渐凋零的家园,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5000元,是个典型的后进村。

  接过重担,李红伟心里沉甸甸的,村里都是他熟悉的家人、长辈,责任重大。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在李家坑一待这么长时间。只是单纯地认为,来了,那就要让村里变得更好,让老百姓能够富起来。”李红伟说,但是一切并不容易。

  2012年,机会来了,李家坑村决定启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这是李家坑千载难逢的蜕变机遇,李红伟知道,他必须帮助李家坑百姓牢牢抓住。

  规划是关键。未来的李家坑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摆在李红伟和村领导班子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当然一拆了之,整村重建,可能是最简单的方式。但以后呢?

  修旧如旧,保留李家坑400多年的历史风貌,留住古村落的根和魂,以后靠李家坑本身的资源来开发旅游,让村子和村民都富起来。这是最后,大家达到的一致。为此,不惜将规划一改再改。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都很庆幸,当时的坚持和选择。”

  规划后就是改造,改造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有利益的得失,拆迁更是一场硬仗。

  从那时起,李红伟便开始了日以继夜的一线战斗,带领党员及村干部带头攻坚,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

  “13年14年15年,整整三年旧村改造工作,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很辛苦。我的车子,一年要跑30000多公里。”

  那段时间,部分拆迁户家里李红伟跑了不下10趟,一次次上门长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些村民长期外出,分散在杭州、上虞、余姚等地工作,他和村干部都不辞辛苦挨个上门做工作。

  旧村改造后,村还是那个古村,但是更加古色古香了,村子变干净了,也变漂亮了。

  旅游开发让古村焕发了生机

  2015年,李家坑完成了旧村改造。在仔细梳理了李家坑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后,李红伟和班子成员确定了开发乡村古村旅游这项重点工作。

  李红伟为此马不停蹄地奔波,欣喜地看到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着:旅游推介、资金引入对接顺畅;中高端旅游民宿项目相继入驻;智慧村庄、古村文化旅游、高山蔬菜基地等相继开工。

  “从头两届吊红节,我们免费招待,吸引人气,到现在,游客不请自来,我们李家坑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李红伟艰辛付出的同时,李家坑的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休闲旅游。

  “阿拉红伟书记带着大家,让村里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春天看樱花、夏季享清凉、秋天摘吊红、冬天赏雪景。很多城里人来了一趟又一趟,每次都有新收获。”村民们说话时满是自豪。

  靠山吃山,原来李家坑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种花木茶叶。现在旅游开发了,大家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上半年,四明山(杖锡)樱花节,作为章水镇全域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环,李家坑村光一个周末就接待了近3万游客,上个周末的吊红节,村里也是游客爆满。

  在这样的旅游旺季,村里80多岁的老婆婆,在村口摆个摊,每天卖卖笋干、烤芋艿、茶叶蛋这些农副产品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

  “一年赚个上万块钱不成问题。”在村口的廊桥,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在摆摊卖土特产,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做着生意,很是惬意。

  有的人家还开起了民宿、经营起了农家乐,那一年收入就更是可观。2018年李家坑人均收入已接近2万元,和2010年比翻了两番,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0年的10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增加了1000余万元。

  “现在,即使要我走,我也放不下了。”李红伟说。

  这里老年人备感幸福

  这几年,李家坑发展了,也吸引了部分年轻人回归,投资开发民宿农家乐,但守在村里的仍然大多是老年人。

  “阿拉红伟书记把老年人照顾得特别好。”村里的老人们说起李红伟,一口一个“红伟书记”,尤其亲切。

  目前,李家坑在籍人口750余人,60岁以上村民有260多人,90岁以上老人有20个,最年长的一位老寿星105岁,如何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一直记挂在李红伟的心中。

  旧村改造时,李家坑特地租用了村民的闲置房,办起了老年乐园,今年,投资200万元新建的老年乐园落成了。

  “原来是完全免费,今年新的老年乐园落成后,我们经过商量讨论,象征性地收费,吃饭,一天5元钱,住宿,一天10元钱。村里70岁以上老人如果需要,可以入住老年乐园,目前,有20多位老人住在老年乐园里。”

  村里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子女们必须每月回来陪长辈吃个饭,聊聊天。“村里就在老年乐园免费请大家吃饭,子女们和老人都很开心。”李红伟说。

  李红伟还积极推进着村民的福利建设,村里对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些费用给予补助,比如医保费、有线电视费、电费、老年津贴以及大学奖励基金等。

  如今的李家坑,已经挂上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四块响当当的国家级金字招牌,可李红伟说,离他理想中李家坑的模样,还有30%的差距。

  “我希望李家坑在环境细节上有所提升、村庄历史文化方面进一步挖掘、丰富,还希望在文创方面能有所发展。”

  明年,农旅结合,投资900万元的高山果蔬农业园项目将建成,李家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从“养在深山人不知”到如今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精品样板,李红伟的确带领李家坑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平衡点,在“变”中创新发展,以“不变”坚守传承。 现代金报记者戴晓燕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李红伟:“变”中创新发展 以“不变”坚守传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18 09:12:00

李红伟在接受采访。

  10月16日,我们一路驱车来到四明山深处,沿途空气清新,山峦重叠。李家坑村的房前屋后,山间路旁,红艳艳的柿子、吊红缀满枝头,格外醒目,蓝天、白云、廊桥、清涧,三五成群的游客,映衬着这个白墙黑瓦的古村落,到处宁静而有生气。

  这已经是李红伟担任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九个年头,当初行将凋零的后进村,如今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李红伟说,作为领头人,他最欣慰的就是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能保留下来,并且还将走得更远。

  算起来,从1990年到杖锡工作开始,李红伟就没有离开四明山,近30年,那蜿蜒数十公里的山路他不知道来回了多少趟,山路的尽头是他最熟悉的村庄。

  保留了400年古村风貌

  2010年,李红伟受章水镇党委委派,到李家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四明山区工作20年,又是村里土生土长,李红伟对李家坑再熟悉不过。

  去章水镇的山路十八弯,就算老司机开车,也得花40分钟,老百姓卖个吊红柿子,还得挑到丹山赤水。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房屋残破,环境脏乱,年轻人基本都出外打工谋生,只有老人们守着这个日渐凋零的家园,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5000元,是个典型的后进村。

  接过重担,李红伟心里沉甸甸的,村里都是他熟悉的家人、长辈,责任重大。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在李家坑一待这么长时间。只是单纯地认为,来了,那就要让村里变得更好,让老百姓能够富起来。”李红伟说,但是一切并不容易。

  2012年,机会来了,李家坑村决定启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这是李家坑千载难逢的蜕变机遇,李红伟知道,他必须帮助李家坑百姓牢牢抓住。

  规划是关键。未来的李家坑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摆在李红伟和村领导班子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当然一拆了之,整村重建,可能是最简单的方式。但以后呢?

  修旧如旧,保留李家坑400多年的历史风貌,留住古村落的根和魂,以后靠李家坑本身的资源来开发旅游,让村子和村民都富起来。这是最后,大家达到的一致。为此,不惜将规划一改再改。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都很庆幸,当时的坚持和选择。”

  规划后就是改造,改造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有利益的得失,拆迁更是一场硬仗。

  从那时起,李红伟便开始了日以继夜的一线战斗,带领党员及村干部带头攻坚,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

  “13年14年15年,整整三年旧村改造工作,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很辛苦。我的车子,一年要跑30000多公里。”

  那段时间,部分拆迁户家里李红伟跑了不下10趟,一次次上门长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些村民长期外出,分散在杭州、上虞、余姚等地工作,他和村干部都不辞辛苦挨个上门做工作。

  旧村改造后,村还是那个古村,但是更加古色古香了,村子变干净了,也变漂亮了。

  旅游开发让古村焕发了生机

  2015年,李家坑完成了旧村改造。在仔细梳理了李家坑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后,李红伟和班子成员确定了开发乡村古村旅游这项重点工作。

  李红伟为此马不停蹄地奔波,欣喜地看到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着:旅游推介、资金引入对接顺畅;中高端旅游民宿项目相继入驻;智慧村庄、古村文化旅游、高山蔬菜基地等相继开工。

  “从头两届吊红节,我们免费招待,吸引人气,到现在,游客不请自来,我们李家坑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李红伟艰辛付出的同时,李家坑的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休闲旅游。

  “阿拉红伟书记带着大家,让村里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春天看樱花、夏季享清凉、秋天摘吊红、冬天赏雪景。很多城里人来了一趟又一趟,每次都有新收获。”村民们说话时满是自豪。

  靠山吃山,原来李家坑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种花木茶叶。现在旅游开发了,大家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上半年,四明山(杖锡)樱花节,作为章水镇全域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环,李家坑村光一个周末就接待了近3万游客,上个周末的吊红节,村里也是游客爆满。

  在这样的旅游旺季,村里80多岁的老婆婆,在村口摆个摊,每天卖卖笋干、烤芋艿、茶叶蛋这些农副产品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

  “一年赚个上万块钱不成问题。”在村口的廊桥,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在摆摊卖土特产,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做着生意,很是惬意。

  有的人家还开起了民宿、经营起了农家乐,那一年收入就更是可观。2018年李家坑人均收入已接近2万元,和2010年比翻了两番,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0年的10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增加了1000余万元。

  “现在,即使要我走,我也放不下了。”李红伟说。

  这里老年人备感幸福

  这几年,李家坑发展了,也吸引了部分年轻人回归,投资开发民宿农家乐,但守在村里的仍然大多是老年人。

  “阿拉红伟书记把老年人照顾得特别好。”村里的老人们说起李红伟,一口一个“红伟书记”,尤其亲切。

  目前,李家坑在籍人口750余人,60岁以上村民有260多人,90岁以上老人有20个,最年长的一位老寿星105岁,如何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一直记挂在李红伟的心中。

  旧村改造时,李家坑特地租用了村民的闲置房,办起了老年乐园,今年,投资200万元新建的老年乐园落成了。

  “原来是完全免费,今年新的老年乐园落成后,我们经过商量讨论,象征性地收费,吃饭,一天5元钱,住宿,一天10元钱。村里70岁以上老人如果需要,可以入住老年乐园,目前,有20多位老人住在老年乐园里。”

  村里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子女们必须每月回来陪长辈吃个饭,聊聊天。“村里就在老年乐园免费请大家吃饭,子女们和老人都很开心。”李红伟说。

  李红伟还积极推进着村民的福利建设,村里对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些费用给予补助,比如医保费、有线电视费、电费、老年津贴以及大学奖励基金等。

  如今的李家坑,已经挂上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四块响当当的国家级金字招牌,可李红伟说,离他理想中李家坑的模样,还有30%的差距。

  “我希望李家坑在环境细节上有所提升、村庄历史文化方面进一步挖掘、丰富,还希望在文创方面能有所发展。”

  明年,农旅结合,投资900万元的高山果蔬农业园项目将建成,李家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从“养在深山人不知”到如今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精品样板,李红伟的确带领李家坑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平衡点,在“变”中创新发展,以“不变”坚守传承。 现代金报记者戴晓燕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