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楼村文化礼堂的文艺表演。通讯员供图
每次文化礼堂活动都会吸引诸多村民。
象山县晓塘乡月楼村文化礼堂,有一种别样的古典之美。冬夜微寒,晓塘乡月楼村的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聚集在文化礼堂里,这厢跳起广场舞,那厢敲起腰鼓,好不热闹。而每逢农闲时分,村里的“草根”文艺队还会涌到文化礼堂的“舞台”上,操着乡土口音,一板一眼地演绎最美的“晓塘”故事。时隔多年,这座见证沧桑的农村礼堂,正在重构乡村新型共同体与农民精神家园,再现红火景象。
□记者吴丹娜通讯员史微未黄金映
这支草根文艺队白天是农民晚上是“演员”
月楼村历史悠久,2200多年前黄氏一族迁此定居,此后创下了象山人文历史上多个第一,黄氏家族因名人辈出被称为千年望族。村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月楼八景”自古就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优美诗篇,亦有不少民俗传说被历代村民口口相传。月楼村文化礼堂也极其古色古香,“礼堂”由村里祠堂改建而成。祠堂内的老戏台作了精心布置,四周墙壁挂上月楼传说和传统礼仪介绍,还新开辟了“农家博物馆”,集中展示村民家中的传统生产生活工具。
在这个历史文化名村里,如果说起晓塘乡的文化,那一定得提到月楼草根文化宣传队。月楼村文艺队成立之初,村民们都不太理解,因为村民早已习惯了“打麻将、晒太阳、叙闲话”,让他们放下农具,脱掉农服,走上舞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面对此情况,发起人黄声钱一家人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才有了现在的文艺队。“当时村里各种声音都有,有很多村民并不看好,大家的思想斗争很激烈。好不容易大家凑在一起排练还觉得难为情,放不开手脚。”因为这样,最初排练的时候都选择在某户村民的家里,关起门,音乐也不敢外放,偷偷排练。
2008年,在黄声钱的坚持下,一支成员达60多人的舞龙队成型了,全部由本村妇女组成。没想到,这支女子舞龙队第一次参加象山举办的“九龙呈祥”舞龙比赛就捧回了三等奖。因为女子舞龙队的特别,还吸引了当时正在象山拍摄电影《西施》剧组的注意,抛来橄榄枝邀请舞龙队入镜。镜头前的村民热情洋溢,浑身上下透出自信,这些发生在农村妇女身上显著的变化,像一颗文化种子埋进所有村民心中,只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
一出“原生态”小剧打动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黄武是土生土长的月楼人,也是宁波市第三届农村文化礼堂十佳志愿者。几年前他辞去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主胡的工作,毅然决定回到村里扎根于草根文化中,打造基层文化。近几年文化礼堂的大型文艺演出几乎都由他操刀执导,他因此还有了“小导演”的称号。
黄武见证了村里草根文艺队发展的过程,更是看到了村民身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回忆起带着村民第一次参加象山文化礼堂节目汇报展演时的情形:
我们的节目主题是介绍晓塘农产品的小剧《钟灵毓秀——颂月楼》。七八个村民不经雕琢上台,仿佛刚从田上回来,裤腿还带着泥巴,大家淳朴真挚的表演打动了台下所有观众。演出结束回村的路上,“演员们”叽叽喳喳情绪高昂。
“好像上台表演也不是那么难,和干农活差不多。”
“以前我的生活只有田里和电视,但现在没想到上大舞台了!”
“这次得到肯定,那下回我们还演其他节目!”
从早些年,村民上舞台怎么看自己怎么别扭,到现在一听说要办晚会,排节目都争着嚷着要参加;从女子舞龙队到草根文艺队、腰鼓队、健美操队、门球等10余支队伍,400余名文艺积极分子常年活跃在礼堂内外,大家都以自己有拿得出手的节目为荣。
黄武说:“农村文化礼堂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隐藏于农民血液里的文化情愫逐渐苏醒过来,它带来的效应远非‘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它所孕育的礼堂文化如同春风,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使正能量迅速得到传递,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活动多村民都说生活很幸福
每年举办“二月二、爬大岩”“四月八捣麻糍”“乡村农民运动会”、文明家庭评选、欢送新兵入伍等各类活动40余场,月楼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多得数不清。而对村民来说,每年“村晚”则是最盛大的活动。
村里能拿出不少节目,别说排一台晚会,连演两天都没问题。元旦办场迎新晚会,中秋搞台联欢晚会,端午节到了,大家也会聚集到文化礼堂一起欣赏节目,一年到头,村里自编自演节目汇演、晚会30多场,场场都有新节目。
尽管演出舞台规模不大,但是表演形式却是多种多样,既有观众喜闻乐见的三句半、器乐合奏、合唱、舞蹈等节目,也有用当地方言演绎的小品、相声和快板。村民还会根据时下社会热点融入节目进行创作。黄声钱就创作过五水共治大号召、垃圾分类等题材的系列作品,让村民在得到娱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道德素养。
有村民说,每当举办文艺晚会,坐在村里的大礼堂,看到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化了精致的妆容,穿上演出服,唱唱跳跳,就觉得生活特别幸福。
而每次见到村民露出满意的神情,黄声钱和黄武就会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
最近开始,黄武和村民们都已经忙碌起来了,因为属于月楼人自己的“春晚”马上就要来了。黄武想着今年的晚会有别于往年,要添加一些新特色。他自豪地说:“每当村里有晚会,附近的村民都会赶过来看,走廊里站满了人,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演。挽起裤腿是农民,登上舞台是‘演员’已经成为月楼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