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起草组对《决定》的主要考虑和重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决定》的起草过程和主要考虑
决定稿起草工作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市委主要领导对决定稿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常委会对决定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起草组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结合近年来市委重点工作安排,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研究具体制度举措,起草形成了《决定》初稿。11月下旬,《决定》征求意见稿印发市委委员、候补委员、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各区县(市)党委、市直有关单位党委(党组)书面征求意见建议。在此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参加了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市委政党协商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部分市级老同志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各方意见建议。12月5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
市域治理既有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又有市域自身的个性特点。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了“四个突出”的要求:一是突出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市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同时,根据省域治理部署,确保市域治理与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并力争走在前列。二是突出市域特点。着力分清上级事权与市级事权,根据城市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空间格局、地方特色等,着重基于市级事权和治理权限,对中央和省委部署安排的制度建设任务进行具体化,力求体现出宁波特色。三是突出两个“转化”。按照中央强调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及省委强调的“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胜势”,更加注重制度举措的操作性、针对性,更加注重治理能力的提升,力求在执行层面实现两个“转化”。四是突出制度成熟定型完善。制度的成熟和完善,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总结完善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探索谋划新的制度,为改革发展提供更高效能的保障。
二、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把握市域治理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立足发挥自身体制优势,统筹推进市域治理,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实施“六争攻坚”行动,积累了市域治理的新经验,开创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宁波特色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子,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这既是我们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动作为、勇当先锋的政治担当,也是适应和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决定》明确提出“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域治理示范城市”这个总目标。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最多跑一次”牵引各领域改革全面突破、全面见效,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市域治理制度体系,数字化支撑全面覆盖各领域,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高效能的保障,为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形成与建设“名城名都”相适应的高水平整体治理效能;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高水平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域治理示范城市。
三、根据事权和市情谋划市域治理制度体系
相对于国家治理,市域治理的侧重点是“贯彻”和“执行”。起草组在谋划具体制度过程中,一方面是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国家治理顶层设计和省域治理制度框架内谋划市域治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注重把握市域特点,根据事权厘清可以做什么,根据市情明确重点在哪里。据此,形成了以六个“更”为导向的六大制度体系,安排在《决定》第二至第七部分。这六大制度体系既涵盖了国家治理和省域治理的重要部署,也体现了宁波市域特色,是我市贯彻国家治理和省域治理部署的制度执行体系,也是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制度体系。关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加强党对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全面领导。为此,把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了首要位置。关于健全现代法治体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决定》基于近年来法治宁波建设的成效与短板,提出了建设更高标准法治宁波的制度安排。关于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体系。做好资源市场化配置这篇大文章,既是贯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决定》着眼于破解我市资源配置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从营商环境、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化、开放型经济、消费等五方面提出制度安排。关于健全区域统筹发展制度体系。区域统筹是市域治理的重要特点,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内在要求。《决定》基于提升区域统筹发展整体效能的考虑,从区域一体化、市域统筹、城乡融合、民生共享、生态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制度安排。关于先进文化发展制度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宁波的实践基础好,特色做法也比较多,起草组从制度层面作了梳理归纳,也作了一些新的制度谋划。
四、发挥“六争攻坚”行动在市域治理中的重要推进作用
2018年初,市委提出推进“六争攻坚”行动,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践行“八八战略”的重要载体。经过近两年的推进、深化和完善,“六争攻坚”行动已经成为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同时形成了一批突破体制机制掣肘的有效制度。比如:从项目争速看,通过四面出击找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一刻不松建项目、放眼长远谋项目,不仅谋划建设了一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也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前期一体化推进机制、全域招商引资体制机制、重大片区指挥部运行机制等;从产业争先看,通过谋划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举措,不仅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提升,也建立和完善了产业集群化建设机制、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机制、开放型经济带动机制、企业梯队培育机制等。在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等领域,也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因此,“六争攻坚”行动不仅是发展实践,也是制度建设实践,与市域治理实践是充分契合的。
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旨在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掣肘,服务争效在于创造一流的服务环境,党建争强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决定》的内容安排上,着力突出“六争攻坚”行动的整体性和融合性。一方面,提出健全“六争攻坚”行动机制,作为整体性阐述;另一方面,将“六争攻坚”行动融合到各个领域制度建设中。其中,项目争速着眼于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涉及产业、区域、城乡、民生等多个领域的制度建设;产业争先着眼于建强产业体系,其制度举措重点体现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等产业发展机制中;科技争投着眼于增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布局和攻关、科创平台建设等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中;城乡争优着眼于提升城乡品质,着重体现在健全区域统筹发展制度体系中;服务争效着眼于为市域治理提供良好环境,党建争强着眼于为市域治理提供根本保障,贯穿于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中。
五、具体制度举措体现了落实、完善和创新的结合
《决定》既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又对近年来我市推进市域治理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还谋划提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在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方面,《决定》充分体现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特别是新提法、新举措。在总体要求上,突出了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在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突出了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工作制度、创新“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载体等;在健全现代法治体系中,突出了“高质量立法、惠民立法、环保立法、弘德立法、协同立法”新理念、加快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在经济、文化、区域等制度体系上,突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在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上,突出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在总结我市实践经验方面,《决定》注重体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成果,充分彰显“宁波味”。比如,在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提出完善“民生问政、服务问效”电视问政监督机制、“三书三查两报告”制度和“三交底”廉政谈话制度等;又如,在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体系中,提出完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机制、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推进机制等;再如,在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中,提出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村民说事”“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保险+治理”等制度机制。在谋划新的制度方面,《决定》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作出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比如,围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出完善和落实首问责任制,构建从首问到答复落实的闭环机制;围绕加强重大创新领域前瞻性研判和超前布局,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重大创新战略咨询决策机制;围绕强化网络综合治理,提出加强网络领域规章制度和执法机制建设;围绕都市区发展,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宁波都市区协同发展机制;围绕基层依法治理,提出制定实施法治乡村建设行动纲要等。
六、把治理能力作为实现两个“转化”的坚实保障
治理能力是运用制度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与治理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市域治理这一有机整体。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是确保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坚实保障。为此,《决定》第八部分从治理推进体系、改革推进机制、干部治理能力、基层治理根基、社会治理合力等五个方面作了专门部署。一是建立市域治理推进体系。主要是“三个一”,即强调了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的履职尽责要求,各级各部门抓好具体任务落实的要求,共同构建市域治理“一盘棋”、汇聚市域治理“一股劲”、织密市域治理“一张网”。二是构建改革推进机制。提出对标对表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谋划推进重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目标、举措、成果的系统集成,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是强化干部队伍能力保障。主要围绕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三个能力”,提出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治理能力的举措。着眼于“三个实现”,围绕干部选任、培训、交流、关心关爱等,对提升干部队伍制度执行力和专业化能力作出制度安排。四是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围绕“三治融合”,提出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强化基层德治引导力等三方面制度机制。五是凝聚全社会治理合力。提出了搭建和完善群众出主意提建议的平台、群团特色化平台、智库交流合作平台、大众化全覆盖的宣传平台等“四个平台”,以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全社会治理合力。
制度的力量靠执行来发挥,治理的效能靠落实来体现。《决定》要求,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以干在实处的举措、走在前列的标准、勇立潮头的担当,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奋力谱写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宁波篇章!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