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职院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名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19 07:32:00报料热线:81850000

学校“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大厦

师生在工业机器人学习型工厂开展教学实训。 通讯员供图

  今年12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1438所高职(专科)院校中脱颖而出,位于全国56所入选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前列,成为宁波市唯一上榜的高职院校。同时,该校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此次的“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双一流”。宁职院院长张慧波表示,入选“双高计划”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学校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继续秉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砥砺奋进,通过重塑目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引领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交出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崭新答卷。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富民强省大业。据了解,深耕地方发展,宁职院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先后与中国石化、上海大众、吉利汽车、三星重工等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并且,学校有近90%的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就业,65%的毕业生在宁波就业,为助力“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精品制造”培育了一批生力军。

  “职教改革探新路”

  创新体制机制 奏响中国职教强音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重点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宁职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具备了“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学生很出彩”的“双高计划”特质。

  创新体制机制,宁职院勇于突破,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以学校为桥梁,多载体、多平台促进三方合作,进一步打通人才需求链和供应链。其中,宁职院与北仑区科技局共建北仑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企业开展专利转化;搭建数字科技园,举办模具科技周等服务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前沿信息,搭建技术交流应用平台;与市教育局、市经信委等共建宁波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和创新链;与余姚市共建“阳明学院”,面向模具产业集群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与北仑区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致力于相关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期间,宁职院“院园融合”的育人成果,还荣获第七届国家级职教类教学成果一等奖。

  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宁职院优化专业集群,构建了七大专业群:对接北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对接宁波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区域五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对接宁波港口经济圈港航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群”……

  正是这一系列大胆而成功的实践,宁职院将“地市共建、区校合作、产教融合”的编码写进了职业教育成长的基因里,随着宁波市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产教协同驶入快车道,更让宁职院成为“本地离不开”的高职院校。今年3月,教育部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宁职院院长张慧波作为唯一被邀请的高职院校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宁职院案例”。

  “本地离不开”

  产教深度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大国工匠”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职教人的心里,“学校必须充分与企业融合,让企业离不开学校”是每一位职教人的重要使命。

  宁职院与海天集团的合作,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一。据海天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虞文贤回忆:“2003年2月,宁职院第一届学生毕业,我们尝试性地招收了5名同学,但没想到,他们五人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也为校企今后的持续深入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2007年,海天集团投入1100万元,在宁职院设立“海天学院”。2009年,校企育人模式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当时打破了宁波高等教育领域五十年空白。

  2015年,宁职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院机电装备及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海天集团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如今宁职院已累计有1800多名毕业生在海天集团工作过,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设计、生产、销售、技术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诸如此类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还有很多。2005年,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面临亏损困境,宁职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孙向东带领团队,帮助企业研发出道路标线涂料专用的C5石油树脂,一改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

  10多年来,孙向东教授和他的团队为宁波市2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突破多项核心技术,校企共同承担国家、省和市科技项目48项,为企业获得项目经费3149万元,建立企业标准42个,开发新产品20多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项。学校牵头成立的 “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教师团队也因此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国际能交流”

  走出去引进来 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

  今年6月,在宁职院就读的贝宁小伙子克里斯毕业了,他将一件意义独特的礼物送给宁职院,一个象征着母子深情的雕像。

  自2014年起,宁职院就与贝宁开展合作。2016年10月,宁职院联合浙江天时国际集团、贝宁CERCO学院,共建“中非(贝宁)职教学院”,开创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先河,为贝宁等西非国家培养了400多名技能人才。目前,宁职院已与斯里兰卡高校共建“中斯丝路学院”;与马来西亚高校共建“中马职业技能与文化中心”……

  据介绍,宁职院还是商务部唯一授牌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41期援外培训班,学员来自122个国家,共计3326人次,涉及职业教育、港口管理、工业技术、汽车产业等领域。

  2012年,宁职院承担起宁波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中国职教“走出去”计划,深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如携手中资企业帮助肯尼亚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为卢旺达、缅甸、老挝等国提供职教援助方案等。迄今,学校已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60多人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授课、调研,提供“中国职教方案”,提升中国职教的国际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2018年,由世界银行支持的中非教育合作论坛培训项目落户宁职院。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宁职院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名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19 07:32:00

学校“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大厦

师生在工业机器人学习型工厂开展教学实训。 通讯员供图

  今年12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1438所高职(专科)院校中脱颖而出,位于全国56所入选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前列,成为宁波市唯一上榜的高职院校。同时,该校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此次的“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双一流”。宁职院院长张慧波表示,入选“双高计划”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学校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继续秉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砥砺奋进,通过重塑目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引领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交出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崭新答卷。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富民强省大业。据了解,深耕地方发展,宁职院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先后与中国石化、上海大众、吉利汽车、三星重工等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并且,学校有近90%的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就业,65%的毕业生在宁波就业,为助力“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精品制造”培育了一批生力军。

  “职教改革探新路”

  创新体制机制 奏响中国职教强音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重点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宁职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具备了“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学生很出彩”的“双高计划”特质。

  创新体制机制,宁职院勇于突破,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以学校为桥梁,多载体、多平台促进三方合作,进一步打通人才需求链和供应链。其中,宁职院与北仑区科技局共建北仑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企业开展专利转化;搭建数字科技园,举办模具科技周等服务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前沿信息,搭建技术交流应用平台;与市教育局、市经信委等共建宁波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和创新链;与余姚市共建“阳明学院”,面向模具产业集群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与北仑区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致力于相关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期间,宁职院“院园融合”的育人成果,还荣获第七届国家级职教类教学成果一等奖。

  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宁职院优化专业集群,构建了七大专业群:对接北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对接宁波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区域五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对接宁波港口经济圈港航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群”……

  正是这一系列大胆而成功的实践,宁职院将“地市共建、区校合作、产教融合”的编码写进了职业教育成长的基因里,随着宁波市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产教协同驶入快车道,更让宁职院成为“本地离不开”的高职院校。今年3月,教育部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宁职院院长张慧波作为唯一被邀请的高职院校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宁职院案例”。

  “本地离不开”

  产教深度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大国工匠”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职教人的心里,“学校必须充分与企业融合,让企业离不开学校”是每一位职教人的重要使命。

  宁职院与海天集团的合作,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一。据海天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虞文贤回忆:“2003年2月,宁职院第一届学生毕业,我们尝试性地招收了5名同学,但没想到,他们五人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也为校企今后的持续深入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2007年,海天集团投入1100万元,在宁职院设立“海天学院”。2009年,校企育人模式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当时打破了宁波高等教育领域五十年空白。

  2015年,宁职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院机电装备及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海天集团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如今宁职院已累计有1800多名毕业生在海天集团工作过,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设计、生产、销售、技术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诸如此类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还有很多。2005年,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面临亏损困境,宁职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孙向东带领团队,帮助企业研发出道路标线涂料专用的C5石油树脂,一改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

  10多年来,孙向东教授和他的团队为宁波市2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突破多项核心技术,校企共同承担国家、省和市科技项目48项,为企业获得项目经费3149万元,建立企业标准42个,开发新产品20多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项。学校牵头成立的 “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教师团队也因此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国际能交流”

  走出去引进来 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

  今年6月,在宁职院就读的贝宁小伙子克里斯毕业了,他将一件意义独特的礼物送给宁职院,一个象征着母子深情的雕像。

  自2014年起,宁职院就与贝宁开展合作。2016年10月,宁职院联合浙江天时国际集团、贝宁CERCO学院,共建“中非(贝宁)职教学院”,开创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先河,为贝宁等西非国家培养了400多名技能人才。目前,宁职院已与斯里兰卡高校共建“中斯丝路学院”;与马来西亚高校共建“中马职业技能与文化中心”……

  据介绍,宁职院还是商务部唯一授牌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41期援外培训班,学员来自122个国家,共计3326人次,涉及职业教育、港口管理、工业技术、汽车产业等领域。

  2012年,宁职院承担起宁波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中国职教“走出去”计划,深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如携手中资企业帮助肯尼亚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为卢旺达、缅甸、老挝等国提供职教援助方案等。迄今,学校已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60多人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授课、调研,提供“中国职教方案”,提升中国职教的国际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2018年,由世界银行支持的中非教育合作论坛培训项目落户宁职院。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