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最新疫情影响调研报告:252家宁波企业遭遇了哪些困境?
稿源: 东南财金   2020-02-06 18:57:13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来势汹汹,防控趋严、复工延迟、成本提升,宁波广大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既事关上半年宁波的经济命脉,也关系到甬城千家万户的民生安危。

  他们遭遇了哪些生存困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需求?1月31日,东南财金与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对宁波企业近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52家企业有效反馈。

  参与调查的企业中,96%为民营企业,42%涉及外贸业务,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是95家、146家。这一样本结构,与宁波民营企业活跃、制造业和外贸比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不谋而合。

  在调查中,企业家们反馈了疫情的潜在影响、应对举措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他们的感受,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宁波百万市场主体普遍的心声。

  01

  开局之困

  眼下,何时复工生产已被企业提上议事日程。

  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甬企,计划在2月10日-20日复工,比预期至少延迟一周。

  不过,记者了解到,不少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已于本周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

  国研软件的技术人员,纷纷在朋友圈打出“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线上站岗”的海报;而小匠物联也在2月3日开起了新春首场视频会议,全员在家远程办公;美联外综平台,也宣告“24小时在线,代理代办外贸一站式服务”……

  相比之下,一些“硬核”制造企业,以及强调用户体验的生活性服务业,恐怕会面临更多延迟复工的挑战。

  其中,有14家企业选择在3月份以后复工,而这些企业多数是以饭店、旅行社为代表的餐饮、文旅业态。

  提及复工,他们提出了这些困难——

  首先,是人员与物资保障的大前提。有20家受访企业表示,其公司的湖北籍员工占比超过5%,更有一家建筑公司反馈了特殊情况:“工程总承包商大部分管理人员来自湖北,为复工造成严重影响。”另有不止一家企业指出,能否“为员工提供口罩、消毒液以做好防护”。

  其次,延迟复工带来的资金压力,更是一场生存考验。有六成受访企业预计,今年员工到岗率会低于往年。然而,“企业何时开工未知,但得照常支付员工最低工资和社保”;对于不少贸易商户而言,更希望能减免“无法开工时期的店租房租”。

  再看细分行业,“员工复工率低”对制造业经营的困扰,更甚于服务业。究其原因,服务业复工率低的问题,已经被“远程办公或线上销售”开出了解药,这也恰是三分之一服务业受访者勾选的对策。

  02

  未来业绩预期

  复工延迟恐怕还只是困难的开始。提及对今年的信心,不少企业直言悲观、担心,“是各行各业的寒冬”。

  在受访企业中,有高达70%的企业家预计一季度降幅超过10%;而上半年预计业绩持平或增长的,仅占了15%。到底是什么样造成了企业的这般心理预期?

  从问卷结果看,首当其冲的便是营业收入的减少、运营成本的抬升。

  “营业收入减少”,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因疫情而错过促销商机。一位家电相关从业者表示,因疫情错过了夏季产品筹备的时间,预计收入打八折;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提到,“2月底3月初是招生旺季,现在无法运营,上半年只能尽量止损,熬到暑假”,更不必说一些错过春节黄金周的餐饮、旅游企业。

  同时,更多的留言则表明,企业面临的经营之困,是由产业链上下游传导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假如上游开工面临延期,下游的生产、交付也难免受到影响。比如,对受访的宁波进出口企业来说,合同履约与外商信心,则成了普遍问题——

  “疫情己造成订单无法按单出货,最担心的是客户取消订单。”

  “上游供应商开工延期,导致交货时间不确定,希望广交会如期。”

  “全球大部分国家已取消来中国的航班直到3月底”、“国外客人普遍反映会减少订单。”

  在国内市场也是同理,若是需求侧的购买行为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那供给侧恐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尤其是一些高度依赖线下体验,或是为生产配套的行业。

  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直言:“我们是人力密集型、面向大众的线下活动组织者,目前不能出门、没有人工的情况,基本封死了我们的业务。”

  另一家五金工具制造商则称:“我们属于工业消耗品,直接为机加工制造业服务,制造业的市场波动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营业收入,预计降幅10%左右。”

  当然,我们仍能听到加油鼓劲的声音:“不会太差,天总是会晴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客观上催化了国内电商网购模式的兴起,也有一些行业能在疫情阴影下,预计能成为逆势增长的“黑马”。

  在上半年预计业绩仍能增长的23家受访企业中,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当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短期对公司和国家都有损失,长期对于类似我们做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创新的公司而言不见得是坏事,也将加速经济转型,但同时需要国家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帮助科技类企业快速成长!”一位该行业的“课代表”如是表示。

  03

  需求与建议

  面对困难和挑战,企业有哪些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疫情的负面影响,有44%的企业,打算申请贷款、补贴等资金支持,另有40%的企业认同“创新产品与服务”。至于需要更强实力或资金门槛的“机器换人”和“海外投资”这两项,则鲜有人涉及。

    

  从规模看,我们不难发现:广大中小企业与个体户,比规上限上企业更渴望资金与补贴的支持;而大企业则能更有底气地喊出“创新产品或服务”的目标。

  这究竟是因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是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开端,见仁见智。

  好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发挥企业家精神拓展新业务的余地。有进出口商想“开拓内贸市场”,有纺织服装企业看准了“线上直播这块流量”,更有家智能科技企业想“开源节流,往健康方向做产品研发”,还有人认为“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是新的增长点……

  不论规模与行业,对企业“现金流的支持”需求成了最大的共识:

  减税降费、推行灵活的用工社保政策、给企业部分经营活动予以补贴、给企业融资贷款等金融支持,这四条都获得了超过半数的“支持率”。

  同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了这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企业希望能获得一定的租金、社保、税费减免;

  二是,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在风险预警、业务对接、法律援助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是,建议银行多提供短期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

  此外,还有呼吁电商平台给予优惠扶持、加大出口信保作用、支持高端制造业并购或基金投资等具体的措施……

  当然,当务之急,是齐心协力把疫情控制住,让一切生产销售回归正轨。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诚如有企业在反馈中所说,2020年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都遭遇开局之困,但政企合力,共克时艰,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文字:严瑾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最新疫情影响调研报告:252家宁波企业遭遇了哪些困境?

稿源: 东南财金 2020-02-06 18:57:13

  疫情来势汹汹,防控趋严、复工延迟、成本提升,宁波广大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既事关上半年宁波的经济命脉,也关系到甬城千家万户的民生安危。

  他们遭遇了哪些生存困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需求?1月31日,东南财金与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对宁波企业近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52家企业有效反馈。

  参与调查的企业中,96%为民营企业,42%涉及外贸业务,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是95家、146家。这一样本结构,与宁波民营企业活跃、制造业和外贸比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不谋而合。

  在调查中,企业家们反馈了疫情的潜在影响、应对举措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他们的感受,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宁波百万市场主体普遍的心声。

  01

  开局之困

  眼下,何时复工生产已被企业提上议事日程。

  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甬企,计划在2月10日-20日复工,比预期至少延迟一周。

  不过,记者了解到,不少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已于本周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

  国研软件的技术人员,纷纷在朋友圈打出“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线上站岗”的海报;而小匠物联也在2月3日开起了新春首场视频会议,全员在家远程办公;美联外综平台,也宣告“24小时在线,代理代办外贸一站式服务”……

  相比之下,一些“硬核”制造企业,以及强调用户体验的生活性服务业,恐怕会面临更多延迟复工的挑战。

  其中,有14家企业选择在3月份以后复工,而这些企业多数是以饭店、旅行社为代表的餐饮、文旅业态。

  提及复工,他们提出了这些困难——

  首先,是人员与物资保障的大前提。有20家受访企业表示,其公司的湖北籍员工占比超过5%,更有一家建筑公司反馈了特殊情况:“工程总承包商大部分管理人员来自湖北,为复工造成严重影响。”另有不止一家企业指出,能否“为员工提供口罩、消毒液以做好防护”。

  其次,延迟复工带来的资金压力,更是一场生存考验。有六成受访企业预计,今年员工到岗率会低于往年。然而,“企业何时开工未知,但得照常支付员工最低工资和社保”;对于不少贸易商户而言,更希望能减免“无法开工时期的店租房租”。

  再看细分行业,“员工复工率低”对制造业经营的困扰,更甚于服务业。究其原因,服务业复工率低的问题,已经被“远程办公或线上销售”开出了解药,这也恰是三分之一服务业受访者勾选的对策。

  02

  未来业绩预期

  复工延迟恐怕还只是困难的开始。提及对今年的信心,不少企业直言悲观、担心,“是各行各业的寒冬”。

  在受访企业中,有高达70%的企业家预计一季度降幅超过10%;而上半年预计业绩持平或增长的,仅占了15%。到底是什么样造成了企业的这般心理预期?

  从问卷结果看,首当其冲的便是营业收入的减少、运营成本的抬升。

  “营业收入减少”,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因疫情而错过促销商机。一位家电相关从业者表示,因疫情错过了夏季产品筹备的时间,预计收入打八折;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提到,“2月底3月初是招生旺季,现在无法运营,上半年只能尽量止损,熬到暑假”,更不必说一些错过春节黄金周的餐饮、旅游企业。

  同时,更多的留言则表明,企业面临的经营之困,是由产业链上下游传导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假如上游开工面临延期,下游的生产、交付也难免受到影响。比如,对受访的宁波进出口企业来说,合同履约与外商信心,则成了普遍问题——

  “疫情己造成订单无法按单出货,最担心的是客户取消订单。”

  “上游供应商开工延期,导致交货时间不确定,希望广交会如期。”

  “全球大部分国家已取消来中国的航班直到3月底”、“国外客人普遍反映会减少订单。”

  在国内市场也是同理,若是需求侧的购买行为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那供给侧恐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尤其是一些高度依赖线下体验,或是为生产配套的行业。

  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直言:“我们是人力密集型、面向大众的线下活动组织者,目前不能出门、没有人工的情况,基本封死了我们的业务。”

  另一家五金工具制造商则称:“我们属于工业消耗品,直接为机加工制造业服务,制造业的市场波动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营业收入,预计降幅10%左右。”

  当然,我们仍能听到加油鼓劲的声音:“不会太差,天总是会晴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客观上催化了国内电商网购模式的兴起,也有一些行业能在疫情阴影下,预计能成为逆势增长的“黑马”。

  在上半年预计业绩仍能增长的23家受访企业中,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当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短期对公司和国家都有损失,长期对于类似我们做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创新的公司而言不见得是坏事,也将加速经济转型,但同时需要国家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帮助科技类企业快速成长!”一位该行业的“课代表”如是表示。

  03

  需求与建议

  面对困难和挑战,企业有哪些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疫情的负面影响,有44%的企业,打算申请贷款、补贴等资金支持,另有40%的企业认同“创新产品与服务”。至于需要更强实力或资金门槛的“机器换人”和“海外投资”这两项,则鲜有人涉及。

    

  从规模看,我们不难发现:广大中小企业与个体户,比规上限上企业更渴望资金与补贴的支持;而大企业则能更有底气地喊出“创新产品或服务”的目标。

  这究竟是因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是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开端,见仁见智。

  好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发挥企业家精神拓展新业务的余地。有进出口商想“开拓内贸市场”,有纺织服装企业看准了“线上直播这块流量”,更有家智能科技企业想“开源节流,往健康方向做产品研发”,还有人认为“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是新的增长点……

  不论规模与行业,对企业“现金流的支持”需求成了最大的共识:

  减税降费、推行灵活的用工社保政策、给企业部分经营活动予以补贴、给企业融资贷款等金融支持,这四条都获得了超过半数的“支持率”。

  同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了这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企业希望能获得一定的租金、社保、税费减免;

  二是,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在风险预警、业务对接、法律援助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是,建议银行多提供短期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

  此外,还有呼吁电商平台给予优惠扶持、加大出口信保作用、支持高端制造业并购或基金投资等具体的措施……

  当然,当务之急,是齐心协力把疫情控制住,让一切生产销售回归正轨。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诚如有企业在反馈中所说,2020年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都遭遇开局之困,但政企合力,共克时艰,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文字:严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