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科技口罩生产线员工。
智昌5G防疫口罩在线工控系统。
近日,通过宁波晚报、东南财金预约口罩的企业数以万计,预约的口罩数量达到百万级。企业拿到的口罩也各不相同,通过东南财金首批预约的口罩是宁波服装企业生产的防疫针织口罩,通过宁波晚报预约的是民用一次性口罩。这一只只口罩就如同宁波制造企业的宣言——“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我们的企业有能力在一个月之内把口罩交到大家手里。
“宁波装”紧急集结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从2月4日开始,范彦杰就投入紧张的设计、打样工作,忙了整整四天,终于将样品设计稿定了下来。
他的设计方案为:使用全棉针织面料,中间插入滤片。这种口罩可以反复使用,通过水煮杀毒,插入新的滤片(熔喷布)即可,每个口罩将配5~8个滤片。
设计图纸一经确定,我市服装企业联合行动,与时间赛跑,搭建起了一条由太平鸟提供设计方案、物流,广源针织、蓝禾医疗等企业提供原料,铭朗服饰等企业组织产能的临时口罩生产供应链。
2月28日,在市经信局、市服装行业协会和24家转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首批60万只民用防疫口罩入库。经宁波纤维检测所检测,口罩过滤飞沫率达99%以上,日常防疫使用足够。宁波也将这个设计方案共享给了台州、温州等兄弟城市,作为防疫物资生产的参考。
自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以来,口罩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必需品。1月22日,宁波市紧急组织我市本已放假停工的口罩生产企业紧急恢复生产,宁波康家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老板娘包君燕和丈夫亲上生产线,以弥补工人的不足。春节假期,宁波陆续有蓝禾等5家口罩企业紧急复工,但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市场上的巨大缺口。
2019年全国口罩产能50亿只,平均每天生产近1370万只。到2月1日,尽管举国上下尽全力投入生产,日产能也只有2300万只左右。
2月4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不胫而走,一顶临时的帐篷里,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蓝禾医疗的负责人叶建荣、宁波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毛屹华,以及太平鸟、广源纺织等几家企业的负责人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口罩,研究服装企业紧急转产口罩的对策,确定方案。
“情况紧急,必须自救。我提议服装企业转产口罩。”广源纺织董事长傅红平说。
当时提出的方案有两种,一是用无纺布,二是太平鸟提出的使用全棉针织面料,插入熔喷布。从货源情况看,无纺布已经成为高度紧缺物资。于是太平鸟的方案成了应急的良策。
“口罩的工艺虽谈不上复杂,但是使用什么样的面料,工艺流程如何统一,各类标准怎么制定,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太平鸟服饰宁波生产中心负责人范彦杰说。
“宁波智造”的冲锋号
服装企业转产口罩仰仗的是宁波企业家深谙商业和供应链逻辑的应变能力。而智能制造企业转产口罩和口罩生产线,则体现了宁波制造的担当。
3月4日,均胜科技送检的口罩及其洁净厂房得到监管部门认可,获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材生产资质。这是我市首家获得该资质的非医疗行业企业,意味着均胜科技目前每天生产的14万只口罩可以用于医疗领域。
短短一个月,均胜集团捷报频传:先是让两条废弃近10年的口罩生产线起死回生,继而又自主研发口罩生产线,目前全自动高速机整装待发。均胜科技口罩生产线员工说:“我们很高兴能为宁波人民做口罩。”
3月6日,位于宁波余姚的浙江智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条新建移动5G医用口罩生产线正式启动投产。“5G技术赋能,这条生产线日产口罩量将达10万只以上,产能可提升10%-20%。”智昌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这也是国内首批正式落地的5G医用口罩生产线。当前随着5G技术的深入发展,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开始普及。宁波移动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5G技术端到端毫秒级的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通信保障等特点,可大幅提升口罩生产线的产能。“在口罩生产线中,通过嵌入5G模组接入通道,可实现产线控制器和PLC等设备同云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速互联;通过智昌机联网及移动5G,可对每一只口罩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存储。”
前期,智昌公司通过对工厂网络、自动生产线进行端到端的5G应用改造,从确定建设方案到5G口罩生产线试生产,仅仅用时10小时。
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口罩日产量达1.16亿只,比2月1日,翻了5.2倍多。数据背后,是千千万万企业的努力,包括宁波企业。
无论是均胜集团还是智昌,转产后的口罩产能,只占全国产能的很小一部分,与比亚迪每天500万只有着不小差距。但还是清楚地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口罩产能能在一个月内突飞猛进的原因。
除了企业们的热情与担当,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制造的能力和内涵,是标准化工业的进化成果。就像日本的斯巴鲁、本田、三菱重工等企业,平时生产汽车、空调、装备,但在二战时他们都是军工企业。口罩产能增长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中国制造日益强大的表现。宁波晚报记者乐骁立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