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这个特殊的队伍全是95后 听他们谈那些生与死的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微信   2020-04-02 15:02:00报料热线:81850000

  深色西服、白色衬衣,眼神肃穆,头发一丝不乱地在脑后束成小髻,每一个鞠躬都是标准的90度……整齐排列的殡仪人员,专业而从容。

  这是一群由95后为班底、平均年龄只有24岁、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的殡仪队伍,也是甬城最年轻的殡仪队伍。

  两年前,他们组建了宁波市遗体捐献人文关怀服务队。该团队受宁波市红十字会委托,默默承担着我市遗体捐献者的接运协调服务工作。

  罗佳(右)在今年五乡镇的一场共祭活动中担当襄仪。

  今天,来听听这群从事殡仪工作的年轻人谈那些生与死的故事……

  一顶假发、一个蛋糕

  她想让最后的告别变得更温暖

  成都女孩儿罗佳是1997年出生的,今年23岁,脸盘圆润、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在宁波永逸殡葬礼仪服务有限公司里,她是礼仪主管,负责祭祀摆件、礼仪流程梳理等工作。虽然毕业只有2年,但稳重老练的她,在宁波市遗体捐献人文关怀服务队里已经担任队长了,自2018年4月服务队成立至今,她和同事已为宁波的遗体(角膜)捐献协调了58例。

  在10岁那年,罗佳的外公离世。当时葬礼的场面,让这个小女孩对人生的告别产生了思考。

  “所有亲人都沉浸在悲伤里,外面请来的殡仪只一味吹吹打打的,热闹都是给外人看的。我们真正需要安慰的家属却没人关心,感觉真是太没有人情味了。”

  后来从事这个行业,罗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家属能在送别亲人最后一程的时候少些遗憾,日后再回想起这段历程,能多少感受到一些温暖。

  去年年初,一位30多岁的先生要送别因癌症去世的妻子。当时,丈夫整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葬礼细节都委托给罗佳去筹划。敏锐的她注意到一个细节,妻子去世前,曾经住院很长一段时间。

  “她做了那么久的化疗,头发应该没了吧。所以,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出去买了一顶假发。”告别仪式上,躺在水晶棺里的妻子妆容安详,披着整齐的长发,丈夫一下泪如泉涌。事后,他深深地向罗佳致谢:“谢谢你们,让我和妻子的分离变得美好而温暖。”

  日常工作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罗佳还记得,她帮助过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治丧。在前期收集逝者信息的时候,她发现告别仪式的那天刚好就是老先生的生日。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罗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为老人订购了一个寿桃蛋糕。在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当周围仅留下老人至亲的时候,她把蛋糕推了出来,供奉给老先生。烛光中,至亲们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仿佛体会到了生命就是轮回,是终结也是开始的至理。

  罗佳和于佳琦(左一、左二)在共祭活动中为逝者献花。

  协调遗体捐献再匆忙

  也要为家属留出单独告别的时间

  身材高挑、长相甜美的于佳琦今年23岁,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滨海,一条斜线横跨中国。

  “因为父母工作很忙,小时候我一直一个人独处,后来高中时产生了‘社交障碍’。在填大学志愿时,见到殡仪专业,心想着可以少与外人打交道,就选了它。”去年从长沙民政学院毕业,她来到了宁波永逸,和师兄师姐们做起了同事。

  从大学里第一次为遗体沐浴整理妆容,那份肃穆和庄重感仿佛让佳琦重新认识了生命。一般人都以为她是一个娇娇女,多少会感到害怕,但并不,佳琦心里反倒多了几分敬重。

  “我们能做的,并不是简单的遗体处理,而是通过对一个生命的告别,让逝者得到尊重,让生者得到慰藉。”

  现在的佳琦,变得越来越开朗。远离家乡在宁波的她,朋友并不多,和师兄师姐也难有休闲时间凑到一起。闲暇时,她看书、听歌,也去老外滩江边喝咖啡,和流浪歌手一起高歌几曲。

  “看多了死亡,经历了别人很多故事,我现在更热爱生命了。”调皮的她笑着对记者说,有时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了“话唠”,仿佛要把所有的情绪都分享出来。

  生活中的于佳琦、罗佳、徐精宏(从左至右)闲暇时常会泡书店。

  加入服务队,或许是佳琦性格得以“质变”的一大原因。在她看来,每次去为捐献者做最后的服务,都是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医生匆忙准备着,家属因亲人的离去很悲伤,我们这些负责接运的协调员,总会为捐献者举行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佳琦说,他们会双手为家属奉上特制的水晶纪念杯,在相关仪式结束后会特别留出一段时间给家属与逝者单独相处。等到家属整理好情绪后,他们再进入房间,开启后面的工作。佳琦说,这段留白的时间,是亲人们最后的告别,“不能因为一切都那么匆忙,就简单地省略掉。”

  “老兵”平均年龄24岁

  这届年轻人,挺好的!

  徐精宏今年24岁,四川人。当年陪同学去单招考试,见到长沙民政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很是好奇,就试着填了志愿,没想到真的考上了。

  “考上了就去读呗,男子汉有什么好怕的。”

  大学三年,小徐分别去了宁夏、山东、云南、江西、湖北、上海等地的墓园、殡仪公司实习,可以说是学得了一身本领。毕业后到了宁波,工作勤力的他,现在已是公司客户服务部的经理了。

  “感觉这里各方面都挺规范细致,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干殡仪这行,有闲时也有忙时。小徐说,每年气温骤降或骤升的那些日子,老人最难挺过去,他们也会比平日里忙碌很多。24小时待命是免不得的,尽管已将14人的客服部分作三组轮值,但还是常有一些棘手的电话会打到他这里来。

  “从早接到晚,充电宝随时备着,跟我同屋的室友开玩笑说,害得他都睡不好了。”

  从早8点到第二天的早8点,对轮值小组来说,算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日。第二天,小组可以休息;第三天,小组成员必须随时待命,准备增援。

  忙的时候,他们一天会接到十来个客户,从遗体接运、沐浴更衣、化妆、进厅准备,基本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忙完一轮。这帮训练有素的年轻人忙得有条不紊,丝毫不会慌了手脚。小徐对这群兄弟姐妹很满意,“我们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别看年轻,上场都是‘老兵’了,毕竟大部分都是同一个专业的科班出身。”

  20多岁的年轻人,私底下也是非常时尚活泼。

  都是年轻人,队伍好带吗?小徐笑了笑说,“大家纪律性特别强,有事儿需要帮忙,一个电话马上就到。”虽说基本都是95后独生子女,但他们丝毫没有骄娇二气,女孩子深夜一两点钟要被征召上岗,也是随叫随到。

  殡葬工作,面临的总归是分离之痛。小徐说,让家属从悲伤到平静,日后回想起这段最后的告别,除了伤痛还能有欣慰和温暖,就是他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对年轻的殡仪工作者来说,他们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专业,去改变一些观念,一些行为,让生命最后的告别变得更有温度。宁波晚报 记者 滕华/文 崔引/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这个特殊的队伍全是95后 听他们谈那些生与死的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微信 2020-04-02 15:02:00

  深色西服、白色衬衣,眼神肃穆,头发一丝不乱地在脑后束成小髻,每一个鞠躬都是标准的90度……整齐排列的殡仪人员,专业而从容。

  这是一群由95后为班底、平均年龄只有24岁、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的殡仪队伍,也是甬城最年轻的殡仪队伍。

  两年前,他们组建了宁波市遗体捐献人文关怀服务队。该团队受宁波市红十字会委托,默默承担着我市遗体捐献者的接运协调服务工作。

  罗佳(右)在今年五乡镇的一场共祭活动中担当襄仪。

  今天,来听听这群从事殡仪工作的年轻人谈那些生与死的故事……

  一顶假发、一个蛋糕

  她想让最后的告别变得更温暖

  成都女孩儿罗佳是1997年出生的,今年23岁,脸盘圆润、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在宁波永逸殡葬礼仪服务有限公司里,她是礼仪主管,负责祭祀摆件、礼仪流程梳理等工作。虽然毕业只有2年,但稳重老练的她,在宁波市遗体捐献人文关怀服务队里已经担任队长了,自2018年4月服务队成立至今,她和同事已为宁波的遗体(角膜)捐献协调了58例。

  在10岁那年,罗佳的外公离世。当时葬礼的场面,让这个小女孩对人生的告别产生了思考。

  “所有亲人都沉浸在悲伤里,外面请来的殡仪只一味吹吹打打的,热闹都是给外人看的。我们真正需要安慰的家属却没人关心,感觉真是太没有人情味了。”

  后来从事这个行业,罗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家属能在送别亲人最后一程的时候少些遗憾,日后再回想起这段历程,能多少感受到一些温暖。

  去年年初,一位30多岁的先生要送别因癌症去世的妻子。当时,丈夫整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葬礼细节都委托给罗佳去筹划。敏锐的她注意到一个细节,妻子去世前,曾经住院很长一段时间。

  “她做了那么久的化疗,头发应该没了吧。所以,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出去买了一顶假发。”告别仪式上,躺在水晶棺里的妻子妆容安详,披着整齐的长发,丈夫一下泪如泉涌。事后,他深深地向罗佳致谢:“谢谢你们,让我和妻子的分离变得美好而温暖。”

  日常工作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罗佳还记得,她帮助过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治丧。在前期收集逝者信息的时候,她发现告别仪式的那天刚好就是老先生的生日。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罗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为老人订购了一个寿桃蛋糕。在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当周围仅留下老人至亲的时候,她把蛋糕推了出来,供奉给老先生。烛光中,至亲们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仿佛体会到了生命就是轮回,是终结也是开始的至理。

  罗佳和于佳琦(左一、左二)在共祭活动中为逝者献花。

  协调遗体捐献再匆忙

  也要为家属留出单独告别的时间

  身材高挑、长相甜美的于佳琦今年23岁,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滨海,一条斜线横跨中国。

  “因为父母工作很忙,小时候我一直一个人独处,后来高中时产生了‘社交障碍’。在填大学志愿时,见到殡仪专业,心想着可以少与外人打交道,就选了它。”去年从长沙民政学院毕业,她来到了宁波永逸,和师兄师姐们做起了同事。

  从大学里第一次为遗体沐浴整理妆容,那份肃穆和庄重感仿佛让佳琦重新认识了生命。一般人都以为她是一个娇娇女,多少会感到害怕,但并不,佳琦心里反倒多了几分敬重。

  “我们能做的,并不是简单的遗体处理,而是通过对一个生命的告别,让逝者得到尊重,让生者得到慰藉。”

  现在的佳琦,变得越来越开朗。远离家乡在宁波的她,朋友并不多,和师兄师姐也难有休闲时间凑到一起。闲暇时,她看书、听歌,也去老外滩江边喝咖啡,和流浪歌手一起高歌几曲。

  “看多了死亡,经历了别人很多故事,我现在更热爱生命了。”调皮的她笑着对记者说,有时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了“话唠”,仿佛要把所有的情绪都分享出来。

  生活中的于佳琦、罗佳、徐精宏(从左至右)闲暇时常会泡书店。

  加入服务队,或许是佳琦性格得以“质变”的一大原因。在她看来,每次去为捐献者做最后的服务,都是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医生匆忙准备着,家属因亲人的离去很悲伤,我们这些负责接运的协调员,总会为捐献者举行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佳琦说,他们会双手为家属奉上特制的水晶纪念杯,在相关仪式结束后会特别留出一段时间给家属与逝者单独相处。等到家属整理好情绪后,他们再进入房间,开启后面的工作。佳琦说,这段留白的时间,是亲人们最后的告别,“不能因为一切都那么匆忙,就简单地省略掉。”

  “老兵”平均年龄24岁

  这届年轻人,挺好的!

  徐精宏今年24岁,四川人。当年陪同学去单招考试,见到长沙民政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很是好奇,就试着填了志愿,没想到真的考上了。

  “考上了就去读呗,男子汉有什么好怕的。”

  大学三年,小徐分别去了宁夏、山东、云南、江西、湖北、上海等地的墓园、殡仪公司实习,可以说是学得了一身本领。毕业后到了宁波,工作勤力的他,现在已是公司客户服务部的经理了。

  “感觉这里各方面都挺规范细致,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干殡仪这行,有闲时也有忙时。小徐说,每年气温骤降或骤升的那些日子,老人最难挺过去,他们也会比平日里忙碌很多。24小时待命是免不得的,尽管已将14人的客服部分作三组轮值,但还是常有一些棘手的电话会打到他这里来。

  “从早接到晚,充电宝随时备着,跟我同屋的室友开玩笑说,害得他都睡不好了。”

  从早8点到第二天的早8点,对轮值小组来说,算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日。第二天,小组可以休息;第三天,小组成员必须随时待命,准备增援。

  忙的时候,他们一天会接到十来个客户,从遗体接运、沐浴更衣、化妆、进厅准备,基本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忙完一轮。这帮训练有素的年轻人忙得有条不紊,丝毫不会慌了手脚。小徐对这群兄弟姐妹很满意,“我们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别看年轻,上场都是‘老兵’了,毕竟大部分都是同一个专业的科班出身。”

  20多岁的年轻人,私底下也是非常时尚活泼。

  都是年轻人,队伍好带吗?小徐笑了笑说,“大家纪律性特别强,有事儿需要帮忙,一个电话马上就到。”虽说基本都是95后独生子女,但他们丝毫没有骄娇二气,女孩子深夜一两点钟要被征召上岗,也是随叫随到。

  殡葬工作,面临的总归是分离之痛。小徐说,让家属从悲伤到平静,日后回想起这段最后的告别,除了伤痛还能有欣慰和温暖,就是他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对年轻的殡仪工作者来说,他们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专业,去改变一些观念,一些行为,让生命最后的告别变得更有温度。宁波晚报 记者 滕华/文 崔引/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