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林旻 史米可
在目前浙江省援鄂医疗队中,他们是工作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他们收治了最多重症危重症患者,且出院人数最多,他们在决战最初之时就奔赴战场,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57天。
今天(4月6日)下午,宁波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19名队员结束了在安吉的14天休养,回到了最爱的家乡宁波。
“欢迎英雄回家!”在宁波市政府会议中心,市领导、单位同事和亲朋们,为英雄们献上鲜花和亲切的问候。
“出发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把大家一个都不少地平安地带回来,打胜仗、零感染,现在真正可以说,我们做到了!”
许小敏,宁波第一、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医生。
在宁波东下高速,他说,自己才真正放松下来。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他们踏着冬雨紧急驰援武汉,转眼间,宁波已经迎来最美四月天,时隔73天,冬去春来,英雄凯旋!
在武汉连续工作的57天里,这支队伍累计管理床位111张,收治患者293人,其中重症156人、危重症65人,累计治愈出院252人,是浙江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称号。
“我们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初到武汉的时候,我们作为探路者,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
作为院感科专家,即使出发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初到武汉市第四医院,许小敏还是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
接管病区的第二天,整个团队就被吓了一大跳。
前一天向大家交接病区情况的武汉医生被确诊新冠肺炎,虽然在工作中大家都全程戴着口罩,但和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必须隔离。
“这次‘意外’,对很多医护人员的心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幸这些隔离的队员都没有发热等症状,核酸检测后也没有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医学观察后重新投入战斗。
“这不是一个段子,我们中就有人在出发前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各种信息都和家人交代好。”许小敏说。
前期医疗物资缺乏到什么程度?
“正月十五之前,物资都是紧缺的,医院的防护物资都是各方捐助来的,品牌和款式五花八门。每天领来的防护服都是一个型号的,胖的人穿上紧绷着,瘦的人穿上又打晃晃。采集咽拭子的标准防护是要戴面屏,但一开始我们都没有这些。”防护紧缺,该做的工作还是要继续。
许小敏说,很多武汉的病房都不是正规的感染病房,缺乏基础的空气消毒设备。因此,刚到武汉的那段时间,他和同事每天背着40斤重的消毒桶手动给病房消毒,浙江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增加到3个以后,三层楼的病房一次要用掉两桶半消毒水,整个消毒一次要一个半小时,每次脱下防护服都是浑身大汗淋漓。
在武汉,每个人都是从零做起,一视同仁。
“没有人会在意自己原来在医院的职称和岗位,进了病房,就什么都要做,从治疗到护理。我好几次看到两位90后小伙伴给老年患者清理粪便,收拾生活垃圾,坦白说有点心疼。”
许小敏说,队伍里两位90后医护,来自李惠利医院的褚欢欢和王伟,只比自己的儿子大几岁,到了病房,却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完全刷新了他对90后的认识。
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支援队,大年初三一早,6位重症护理专业的护士从宁波出发,他们在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工作,那里收治的都是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10位患者有7位上着ECMO。他们和来自浙江省其他地区的重症护理队员们一起,在汉连续工作54天,荣获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54天里,他们每一天都在和死神赛跑!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许小敏也会经常了解这6位队员的情况。“他们不论是体力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是大家的守望相助,帮助彼此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当患者病愈出院向我们鞠躬辞行,当我们离开武汉时当地群众自发地来酒店门口送我们,我们用技术和奉献精神赢得了武汉患者的信任,也真正诠释了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宁波四知精神,并且把大爱宁波的精神谱写在抗疫的一线。”许小敏说。
宁波首批援鄂医疗队19人名单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生吴仕波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丁群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医生许小敏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护士褚欢欢
宁波市中医院护士王海霞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唐静芳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护士何倩倩
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叶继辉
宁波市第一医院护士周拓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护士王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护士陈海燕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潘晓丹
宁波市中医院护士谢莉莉
宁波市奉化中医院医共体主管护师、护士长何洋
慈溪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副主任护师孙益青
宁波市杭州湾医院主管护师叶梦月
鄞州区第二医院主管护师唐洪林
北仑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焦萍
余姚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魏鲜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