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大数据赋能智能制造 3家甬企入围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稿源: 东南财金   2020-04-10 19:36:00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宁波3家企业(项目)入围,分别是:万华化学宁波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浙江云科智造的Brain matrix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宁波国研软件的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大数据平台。

  这3个项目分属不同领域,各有各的绝活。在中央推动“新基建”的热潮下,宁波正在展示数字经济新的生命力。 

  大数据让企业每年节约运行成本2亿元

  在上个月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万华化学宁波公司以亩均增加值533万元跻身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前10强。

  是什么让一家流程性的石化原料制造企业创造如此高的亩均产值?答案或许就在入围试点项目的这个智能工厂中。

  作为绿色石化产业的领头羊之一,宁波万华近年来投入约6亿元建起一家智能工厂,从订单处理到物流运输全程智慧化,每年可节约运行成本约2亿元。去年在大榭召开的2019宁波石化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上,宁波万华智能工厂受到包括华为在内的参会企业“点赞”。

  “最近10年,我们的业务迅速扩展,但公司内部各部门信息孤立、高度分散,如何集中采购、节约成本,满足产品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成为信息化改造的主要原因。”宁波万华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公司生产效率、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销售、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突破了企业战略发展瓶颈。

  比如,原先万华所有的物料消耗需要人工抄表盘点,如今利用智能巡检,实现自动化盘点率在99.5%以上,还可以实时化计算出公司每小时的生产成本。通过智能化系统,万华产品供应链上的工作人员减少30%,订单计划准确率达到100%。同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消耗持续下降。以公司造气装置为例,新系统使水煤浆的浓度从61.7%提升到62.1%以上,氢气的回收率从99.1%提升到99.7%,蒸汽消耗量下降10%,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上亿元。 

  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工业大脑

  入围试点的第二家企业云科智造,是一家还未被人所熟知的大数据企业。但这家企业要做的却是最前沿AI+工业大数据中心,要为宁波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业大脑。

  云科的核心团队来自西安电子科大,公司总经理顾恺博士是宁波人才引进计划2017年招来的金凤凰。成立公司不到3年,已经在行业内取得了不少成绩——2018年被评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2018年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这次又入选国字号大数据产业试点项目,可谓进步神速。

  他们研发出了核心产品Brain matrix,并且设定了宏大愿景,要对标目前世界最领先的AI工业大脑——IBM的Watson系统。

  Brain matrix,字面上的意思是大脑矩阵。他们试图用人工智能算法梳理工业中繁琐复杂的大数据,清洗出标准的数据,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如今,无论是“企业上云”还是“智能工厂”,目的都是将所有的设备接入网络,在计算机里模拟出一台设备、一个车间、一个工厂甚至一家企业的运行状态,并用可视化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业界称之为“数字孪生”。

  但物理空间被标注的数据是个天文量级,其中哪些数据是有用的,挖掘、清洗的难度巨大。就像一个安装人脸识别的火车站候车室,人潮涌动,只有摄像头识别到嫌疑人,或者发现某个人的行为反常、捕捉到一些微表情的异常抽动,才会报警。这些细节是有价值的数据,而99.99%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会被过滤。

  同时,工业领域的设备众多,工厂里看似一台普通机床,品牌可能是马扎克、巨浪,也可能是海天精工、沈阳机床,功率、性能也各不相同,采集的数据格式和参数种类也各不一样。如何将这些标准统一,让数据为我所用。这又是云科面对的一大难点。

  因此,云科要做的就是通过海量的数据挖掘,找到其中那把提质增效的钥匙。比如,江苏一家半导体晶圆企业,其大晶圆的某部分集成电路导线的性能良品率总是很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原因。使用云科的工业大数据分析后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区域,集成电路的电子发生游离漂移,导致性能不稳定。试想,在比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还细的微观世界里,要发现电子的游离,或许也只能依靠AI大数据分析了吧。

  目前,云科已经完成了他们在宁波的第一个标杆项目——爱柯迪智能工厂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这个工业大脑,爱柯迪的产品绝对合格率提高了3%,人均产值提高了17%,设备效率提高了19%,半成品库存周转率提高了35%。实际效果超乎公司预期。

  软件的最终奥义是做到边际成本为零。但由于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一般的工业软件边际成本极高,可谓千厂千面。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工业互联,路还很漫长。而云科一开始就定位于做标准、定义产品,因此他们已经能让Brain matrix在LED芯片制造、LED封装、压铸成型等行业实现通用化,接近ERP系统。这或许对于中国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产业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大数据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与前两个工业项目不同,国研聚焦的则是纯民生的大数据挖掘,守卫的是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获得这一国家级荣誉,说明我们的大数据项目非常贴近民生,实实在在为社会服务。”国研软件副总经理倪永品介绍道。

  一样蔬果从农田到餐桌的旅途,不仅涉及生产、流通、餐饮等供应链节点,还离不开商务、农林、市场监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在智慧化改造之前,每个部门只掌握各自分管的数据,形成“信息孤岛”,有了联动平台后,所有食品安全上下游的信息,便打通了“任督二脉”。

  倪永品告诉记者,这一跨部门的数据联动机制,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它可以实现食品的顺向追踪、逆向追溯,更能在安全风险发生时,做到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溯。这也预示着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以数字化推动民生信息的公开透明。

  “这次上榜的项目,是公司对城市供应链做数字化改造的一部分。目前,我们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已经推广至全国11个城市,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贡献一份宁波经验。”倪永品说。

  比如,南京市的镇江路智慧邻里中心。经历一番数字化改造,这家传统的菜市场摇身一变,不仅在外观上做到了连“高跟鞋进门”都毫无压力,还实现了菜品经营全流程的可视化、可追溯。

  不仅如此,在菜市场的后台,大数据还能“说出”许多管理方、经营户不曾掌握的信息,比如——

  这家菜场的日均交易额可达到1.5万-1.6万元;热销菜品的TOP3,分别是肉糜、去皮瘦肉和豆制品;张三和李四,是本月销量最佳的商户;本月并未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菜品,等等。

  国研团队负责人看来,“大数据+”菜市场的最大意义,便是让经营户和菜场运营主体产生更多关联。这样一来,运营方、经营户、消费者三者均能共享公开透明的消费趋势。

  随着计算能力、硬件水平和AI算法、5G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大数据产业的模式和应用范围、能力日渐增强,相信在宁波这些坚持创新的领军企业带动下,宁波的大数据产业定会迎来全新的发展。记者 乐骁立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大数据赋能智能制造 3家甬企入围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稿源: 东南财金 2020-04-10 19:36:00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宁波3家企业(项目)入围,分别是:万华化学宁波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浙江云科智造的Brain matrix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宁波国研软件的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大数据平台。

  这3个项目分属不同领域,各有各的绝活。在中央推动“新基建”的热潮下,宁波正在展示数字经济新的生命力。 

  大数据让企业每年节约运行成本2亿元

  在上个月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万华化学宁波公司以亩均增加值533万元跻身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前10强。

  是什么让一家流程性的石化原料制造企业创造如此高的亩均产值?答案或许就在入围试点项目的这个智能工厂中。

  作为绿色石化产业的领头羊之一,宁波万华近年来投入约6亿元建起一家智能工厂,从订单处理到物流运输全程智慧化,每年可节约运行成本约2亿元。去年在大榭召开的2019宁波石化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上,宁波万华智能工厂受到包括华为在内的参会企业“点赞”。

  “最近10年,我们的业务迅速扩展,但公司内部各部门信息孤立、高度分散,如何集中采购、节约成本,满足产品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成为信息化改造的主要原因。”宁波万华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公司生产效率、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销售、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突破了企业战略发展瓶颈。

  比如,原先万华所有的物料消耗需要人工抄表盘点,如今利用智能巡检,实现自动化盘点率在99.5%以上,还可以实时化计算出公司每小时的生产成本。通过智能化系统,万华产品供应链上的工作人员减少30%,订单计划准确率达到100%。同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消耗持续下降。以公司造气装置为例,新系统使水煤浆的浓度从61.7%提升到62.1%以上,氢气的回收率从99.1%提升到99.7%,蒸汽消耗量下降10%,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上亿元。 

  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工业大脑

  入围试点的第二家企业云科智造,是一家还未被人所熟知的大数据企业。但这家企业要做的却是最前沿AI+工业大数据中心,要为宁波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业大脑。

  云科的核心团队来自西安电子科大,公司总经理顾恺博士是宁波人才引进计划2017年招来的金凤凰。成立公司不到3年,已经在行业内取得了不少成绩——2018年被评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2018年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这次又入选国字号大数据产业试点项目,可谓进步神速。

  他们研发出了核心产品Brain matrix,并且设定了宏大愿景,要对标目前世界最领先的AI工业大脑——IBM的Watson系统。

  Brain matrix,字面上的意思是大脑矩阵。他们试图用人工智能算法梳理工业中繁琐复杂的大数据,清洗出标准的数据,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如今,无论是“企业上云”还是“智能工厂”,目的都是将所有的设备接入网络,在计算机里模拟出一台设备、一个车间、一个工厂甚至一家企业的运行状态,并用可视化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业界称之为“数字孪生”。

  但物理空间被标注的数据是个天文量级,其中哪些数据是有用的,挖掘、清洗的难度巨大。就像一个安装人脸识别的火车站候车室,人潮涌动,只有摄像头识别到嫌疑人,或者发现某个人的行为反常、捕捉到一些微表情的异常抽动,才会报警。这些细节是有价值的数据,而99.99%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会被过滤。

  同时,工业领域的设备众多,工厂里看似一台普通机床,品牌可能是马扎克、巨浪,也可能是海天精工、沈阳机床,功率、性能也各不相同,采集的数据格式和参数种类也各不一样。如何将这些标准统一,让数据为我所用。这又是云科面对的一大难点。

  因此,云科要做的就是通过海量的数据挖掘,找到其中那把提质增效的钥匙。比如,江苏一家半导体晶圆企业,其大晶圆的某部分集成电路导线的性能良品率总是很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原因。使用云科的工业大数据分析后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区域,集成电路的电子发生游离漂移,导致性能不稳定。试想,在比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还细的微观世界里,要发现电子的游离,或许也只能依靠AI大数据分析了吧。

  目前,云科已经完成了他们在宁波的第一个标杆项目——爱柯迪智能工厂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这个工业大脑,爱柯迪的产品绝对合格率提高了3%,人均产值提高了17%,设备效率提高了19%,半成品库存周转率提高了35%。实际效果超乎公司预期。

  软件的最终奥义是做到边际成本为零。但由于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一般的工业软件边际成本极高,可谓千厂千面。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工业互联,路还很漫长。而云科一开始就定位于做标准、定义产品,因此他们已经能让Brain matrix在LED芯片制造、LED封装、压铸成型等行业实现通用化,接近ERP系统。这或许对于中国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产业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大数据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与前两个工业项目不同,国研聚焦的则是纯民生的大数据挖掘,守卫的是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获得这一国家级荣誉,说明我们的大数据项目非常贴近民生,实实在在为社会服务。”国研软件副总经理倪永品介绍道。

  一样蔬果从农田到餐桌的旅途,不仅涉及生产、流通、餐饮等供应链节点,还离不开商务、农林、市场监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在智慧化改造之前,每个部门只掌握各自分管的数据,形成“信息孤岛”,有了联动平台后,所有食品安全上下游的信息,便打通了“任督二脉”。

  倪永品告诉记者,这一跨部门的数据联动机制,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它可以实现食品的顺向追踪、逆向追溯,更能在安全风险发生时,做到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溯。这也预示着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以数字化推动民生信息的公开透明。

  “这次上榜的项目,是公司对城市供应链做数字化改造的一部分。目前,我们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已经推广至全国11个城市,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贡献一份宁波经验。”倪永品说。

  比如,南京市的镇江路智慧邻里中心。经历一番数字化改造,这家传统的菜市场摇身一变,不仅在外观上做到了连“高跟鞋进门”都毫无压力,还实现了菜品经营全流程的可视化、可追溯。

  不仅如此,在菜市场的后台,大数据还能“说出”许多管理方、经营户不曾掌握的信息,比如——

  这家菜场的日均交易额可达到1.5万-1.6万元;热销菜品的TOP3,分别是肉糜、去皮瘦肉和豆制品;张三和李四,是本月销量最佳的商户;本月并未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菜品,等等。

  国研团队负责人看来,“大数据+”菜市场的最大意义,便是让经营户和菜场运营主体产生更多关联。这样一来,运营方、经营户、消费者三者均能共享公开透明的消费趋势。

  随着计算能力、硬件水平和AI算法、5G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大数据产业的模式和应用范围、能力日渐增强,相信在宁波这些坚持创新的领军企业带动下,宁波的大数据产业定会迎来全新的发展。记者 乐骁立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