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报复性消费还是存钱?疫情后中国会进入“低欲望社会”吗
稿源: 中国新闻网   2020-05-17 17:11:24报料热线:81850000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陈溯)疫情过后,中国民众是选择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给出了答案。

  报复性消费的预测基于非典时期,2003年非典得到控制后消费得到快速回升,因此有机构预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也将实现迅速反弹。

  报复性存钱的判断则源自一季度央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元存款涌向银行。

  然而,最新数据将上述两个判断都推翻了。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这一数据远未达到“报复性消费”的预期。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住户部门存款一改一季度大幅增加的态势,减少了7996亿元,居民存款也开始流出钱包。

  预想中的报复性消费为何没有出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向中新社记者表示,4月复工复产顺利开展,生产端已接近正常,但一些严重依赖线下行业仍然受疫情影响,因此消费数据恢复得慢一些。展望后期,随着餐饮等线下消费场所逐渐恢复正常,消费会出现进一步反弹,一些因疫情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如汽车、房地产、文化娱乐等会出现较大反弹,但以前损失掉的就损失掉了,不会再补回来,由于海外疫情的延续,民众对就业和收入前景的不利预期还未完全消失。“消费将逐渐趋向正常,但报复性消费暂时不会出现。”

  “4月份住户部门存款减少是消费回暖的标志。”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5月开始很多文化旅游场所恢复营业,未来消费回暖速度将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由负转正。但由于外需不足影响消费支出预期,大规模长时间的报复性消费并不会出现。

  受疫情延续影响,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下降,一些受冲击严重的行业不得不降薪、裁员,居民消费预期下降,一些民众已经表示将开始“过紧日子”。疫情过后,中国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低欲望社会”吗?

  王军表示,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增速确实在逐步放缓,但中国不会那么快地进入物价持续低迷、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欲望低的“低欲望社会”。中国市场很大,人口分层、分级明显,一部分人在消费降级而另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明显不同,此外,中国正出现越来越多较好的消费体验,如高品质产品、线上购物、快捷配送等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

  赵萍表示,“低欲望社会”是与“高欲望社会”相对的,中国的消费文化一贯以理性消费为主,量入为出是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中国没有处于“高欲望社会”的阶段,所以也不会进入所谓“低欲望社会”。“疫情过后,居民消费将更趋理性,但不是消费欲望被扼杀了。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进一步夯实居民收入能力,将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

  从贷款数据来看,中国民众的消费欲望依然强烈,4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093亿元的增量多增1187亿元,翻了一倍。

  面对当前消费恢复疲软的情况,应如何促进消费回暖?

  “最重要的是通过‘六保’实现‘六稳’。”赵萍表示,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就业,实现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促进消费回补的根本解决方案和重要前提。当前很多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实际上会推升物价,并通过进口传导至中国市场,在当前稳增长的情况下,稳物价是促进消费回补的重要政策着力点。还要鼓励企业提供更多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更好体验的新业态,激发消费欲望。

  王军表示,当前各地发放了总额约百亿的消费券,相对于每年几十万亿的消费总额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建议从中央层面发力,扩大现金补贴和消费券的发放规模。(完)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报复性消费还是存钱?疫情后中国会进入“低欲望社会”吗

稿源: 中国新闻网 2020-05-17 17:11:24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陈溯)疫情过后,中国民众是选择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给出了答案。

  报复性消费的预测基于非典时期,2003年非典得到控制后消费得到快速回升,因此有机构预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也将实现迅速反弹。

  报复性存钱的判断则源自一季度央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元存款涌向银行。

  然而,最新数据将上述两个判断都推翻了。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这一数据远未达到“报复性消费”的预期。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住户部门存款一改一季度大幅增加的态势,减少了7996亿元,居民存款也开始流出钱包。

  预想中的报复性消费为何没有出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向中新社记者表示,4月复工复产顺利开展,生产端已接近正常,但一些严重依赖线下行业仍然受疫情影响,因此消费数据恢复得慢一些。展望后期,随着餐饮等线下消费场所逐渐恢复正常,消费会出现进一步反弹,一些因疫情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如汽车、房地产、文化娱乐等会出现较大反弹,但以前损失掉的就损失掉了,不会再补回来,由于海外疫情的延续,民众对就业和收入前景的不利预期还未完全消失。“消费将逐渐趋向正常,但报复性消费暂时不会出现。”

  “4月份住户部门存款减少是消费回暖的标志。”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5月开始很多文化旅游场所恢复营业,未来消费回暖速度将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由负转正。但由于外需不足影响消费支出预期,大规模长时间的报复性消费并不会出现。

  受疫情延续影响,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下降,一些受冲击严重的行业不得不降薪、裁员,居民消费预期下降,一些民众已经表示将开始“过紧日子”。疫情过后,中国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低欲望社会”吗?

  王军表示,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增速确实在逐步放缓,但中国不会那么快地进入物价持续低迷、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欲望低的“低欲望社会”。中国市场很大,人口分层、分级明显,一部分人在消费降级而另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明显不同,此外,中国正出现越来越多较好的消费体验,如高品质产品、线上购物、快捷配送等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

  赵萍表示,“低欲望社会”是与“高欲望社会”相对的,中国的消费文化一贯以理性消费为主,量入为出是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中国没有处于“高欲望社会”的阶段,所以也不会进入所谓“低欲望社会”。“疫情过后,居民消费将更趋理性,但不是消费欲望被扼杀了。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进一步夯实居民收入能力,将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

  从贷款数据来看,中国民众的消费欲望依然强烈,4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093亿元的增量多增1187亿元,翻了一倍。

  面对当前消费恢复疲软的情况,应如何促进消费回暖?

  “最重要的是通过‘六保’实现‘六稳’。”赵萍表示,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就业,实现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促进消费回补的根本解决方案和重要前提。当前很多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实际上会推升物价,并通过进口传导至中国市场,在当前稳增长的情况下,稳物价是促进消费回补的重要政策着力点。还要鼓励企业提供更多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更好体验的新业态,激发消费欲望。

  王军表示,当前各地发放了总额约百亿的消费券,相对于每年几十万亿的消费总额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建议从中央层面发力,扩大现金补贴和消费券的发放规模。(完)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