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首张网络货运牌照发出 宁波如何打造港口物流"阿里巴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12 11:02: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燕 通讯员 余明霞

  集卡车司机包师傅最近离开车队加入到一个“电集网”,成了一名网络货运司机,依托网上接单,再加上自己吃苦耐劳,他的月收入达到1.7万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网络货运”不仅给包师傅这样勤劳肯干的货车司机带来好收益,也让货主有更多选择。随着上个月我市首张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发出,港口大市在道路货运行业正式迈入“互联网+货运”的新阶段。

  网络货运打破“熟人经济”

  网络货运,即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车与货的匹配,就如同大家熟悉的滴滴打车平台,同样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只不过“滴滴”搭载的是人,而它运输的是货物。

  车与货的配载,是物流业自发展以来就存在的命题。在网络平台兴起以前,主要依靠大宗散货市场进行交易。一些停车场就是一个原始的物流市场,格子间是车队的“办公区”,一块小黑板上写着第二天发货方向和运力,大多数车队用红色的手机号标示着联系方式。“这是一种零担物流模式,在互联网产生以前,也是国内散货物流业较为普遍的模式。”业内人士介绍。

  除此之外,大宗货物运输主要靠“熟人经济”。“我们公司每个月都有集装箱出口,都是通过货代来联系运输的。”王小姐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虽然负责着不少集装箱出口,但对于运输环节她几乎是外行,全权委托给长期合作的货代公司;而不少货代公司基本也是与一些有长期业务挂钩的车队等联系,形成了一条“熟人经济”。

  网络货运平台犹如一条“鲇鱼”,通过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也打破了原有货物市场格局——货主只要通过网络货运平台就能查找、呼叫车辆进行运货,即使不是满车,也能通过“拼装”的形式找到更加优惠的价格。

  “对生产企业运输成本而言,拼装或‘回头车’起码可降低20%以上成本,如北仑到温州300多公里,正常集装箱每大箱运费是2650元,但如果实现‘双重’后,空车配货不到2000元就能装运,而且,网络货运平台上聚集车辆、货物越多,这些资源就能盘得越活,对降本增效具有很好的意义。”电集网副总经理陈凯介绍。

  发挥港口优势因地制宜

  类似于阿里巴巴、淘宝网的“货物交易”,滴滴、曹操专车“人的运输”,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发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后,明确了网络货运顺利发展的法律定位、准入条件和运营管理要求,货拉拉、车货帮等用于“货物运输”的网络货运平台兴起,网络货运风生水起。

  虽然拥有发达的港口物流,但宁波的货物运输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过程并不快捷,需求却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即使是在国家层面尚未明确相关法规的情况下,依然积极探索。

  宁波在2014年就开始尝试“无车承运人”模式,试图“集结”社会上的零散运力。“无车承运人”指的是不拥有车辆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人或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将货物运输信息分享在网络平台上,司机则在平台上寻找业务。这种模式在两年后被国家认可,并且在宁波实施全国试点。“无车承运人”,就是如今网络货运平台的雏形。

  在港口庞大的物流需求下,宁波拥有各类货车约8万辆,其中集卡车超过2万辆,这些车辆除部分属公司自有外,许多以“挂靠”形式存在,有一定的松散性,它们的业务来源主要靠“做熟”,车货的配载缺乏数据化支持。依托于互联网的货运平台,将通过大数据更好实现资源对接,对车主是一个极大利好。

  “我们通过前期试点‘无车承运人’,发现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提升运输效率,也受到了司机的好评。随着国家对网络货运平台的政策逐步明确,我们积极申报、注册。”陈凯介绍。

  上个月,电集网取得了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这是我市首张“网络货运”运营牌照,宁波的道路货运行业正式迈入“互联网+货运”新阶段。据市交通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还有多家企业正在筹备申报网络货运经营许可,市交通局、公路与运输中心也多次与省交通厅、市税务局等部门沟通对接,明确相关许可条件,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力争让企业“最多只跑一次”,第一时间完成相关资质审核、牌照发放工作。

  发挥优势打破壁垒

  “目前我们的注册车辆(司机)已有1000辆(人),网络平台管理上确实更方便了。”陈凯介绍,最明显的变化是车辆定位问题,以往货主总会来询问自己的货到哪儿了,客服每五分钟就能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而使用网络平台后,车主就像“滴滴”一样随时可以通过地图查看车辆和货物信息,效率提高了。

  不过,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网络货运平台正在起步阶段,最大的困难是源货与车源的不平衡,平台垫资以及税金问题。

  宁波的运输业与港口唇齿相依,使市场需求与贸易周期、船期等密切相关,导致物流市场旺季没车、淡季车辆闲置。为此,一些平台即使想通过自购车辆来满足市场需要,也往往担心淡季闲置时大量的成本。其次是平台的垫资问题。运输市场上,作为甲方的货主在账期上有“三月一结”的惯例,而车辆的运营成本时时存在,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此外,税务部门虽然允许平台出具增值税发票,但加盟的个体司机却往往难以提供可抵扣的依据,造成平台运营成本的增加。

  “作为宁波本土首个网络货运平台,电集网努力了4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达到5000辆车规模,通过资源整合、业务优化,不断增加订单量,并将相关业务覆盖到上海、青岛等港口城市。”不过,陈凯也表示,对于上述困难,在“万物互联”时代,作为新兴事物,仅靠一方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的支持,破解平台各方掣肘,打造港口物流的“阿里巴巴”。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首张网络货运牌照发出 宁波如何打造港口物流"阿里巴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12 11:02: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燕 通讯员 余明霞

  集卡车司机包师傅最近离开车队加入到一个“电集网”,成了一名网络货运司机,依托网上接单,再加上自己吃苦耐劳,他的月收入达到1.7万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网络货运”不仅给包师傅这样勤劳肯干的货车司机带来好收益,也让货主有更多选择。随着上个月我市首张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发出,港口大市在道路货运行业正式迈入“互联网+货运”的新阶段。

  网络货运打破“熟人经济”

  网络货运,即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车与货的匹配,就如同大家熟悉的滴滴打车平台,同样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只不过“滴滴”搭载的是人,而它运输的是货物。

  车与货的配载,是物流业自发展以来就存在的命题。在网络平台兴起以前,主要依靠大宗散货市场进行交易。一些停车场就是一个原始的物流市场,格子间是车队的“办公区”,一块小黑板上写着第二天发货方向和运力,大多数车队用红色的手机号标示着联系方式。“这是一种零担物流模式,在互联网产生以前,也是国内散货物流业较为普遍的模式。”业内人士介绍。

  除此之外,大宗货物运输主要靠“熟人经济”。“我们公司每个月都有集装箱出口,都是通过货代来联系运输的。”王小姐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虽然负责着不少集装箱出口,但对于运输环节她几乎是外行,全权委托给长期合作的货代公司;而不少货代公司基本也是与一些有长期业务挂钩的车队等联系,形成了一条“熟人经济”。

  网络货运平台犹如一条“鲇鱼”,通过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也打破了原有货物市场格局——货主只要通过网络货运平台就能查找、呼叫车辆进行运货,即使不是满车,也能通过“拼装”的形式找到更加优惠的价格。

  “对生产企业运输成本而言,拼装或‘回头车’起码可降低20%以上成本,如北仑到温州300多公里,正常集装箱每大箱运费是2650元,但如果实现‘双重’后,空车配货不到2000元就能装运,而且,网络货运平台上聚集车辆、货物越多,这些资源就能盘得越活,对降本增效具有很好的意义。”电集网副总经理陈凯介绍。

  发挥港口优势因地制宜

  类似于阿里巴巴、淘宝网的“货物交易”,滴滴、曹操专车“人的运输”,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发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后,明确了网络货运顺利发展的法律定位、准入条件和运营管理要求,货拉拉、车货帮等用于“货物运输”的网络货运平台兴起,网络货运风生水起。

  虽然拥有发达的港口物流,但宁波的货物运输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过程并不快捷,需求却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即使是在国家层面尚未明确相关法规的情况下,依然积极探索。

  宁波在2014年就开始尝试“无车承运人”模式,试图“集结”社会上的零散运力。“无车承运人”指的是不拥有车辆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人或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将货物运输信息分享在网络平台上,司机则在平台上寻找业务。这种模式在两年后被国家认可,并且在宁波实施全国试点。“无车承运人”,就是如今网络货运平台的雏形。

  在港口庞大的物流需求下,宁波拥有各类货车约8万辆,其中集卡车超过2万辆,这些车辆除部分属公司自有外,许多以“挂靠”形式存在,有一定的松散性,它们的业务来源主要靠“做熟”,车货的配载缺乏数据化支持。依托于互联网的货运平台,将通过大数据更好实现资源对接,对车主是一个极大利好。

  “我们通过前期试点‘无车承运人’,发现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提升运输效率,也受到了司机的好评。随着国家对网络货运平台的政策逐步明确,我们积极申报、注册。”陈凯介绍。

  上个月,电集网取得了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这是我市首张“网络货运”运营牌照,宁波的道路货运行业正式迈入“互联网+货运”新阶段。据市交通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还有多家企业正在筹备申报网络货运经营许可,市交通局、公路与运输中心也多次与省交通厅、市税务局等部门沟通对接,明确相关许可条件,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力争让企业“最多只跑一次”,第一时间完成相关资质审核、牌照发放工作。

  发挥优势打破壁垒

  “目前我们的注册车辆(司机)已有1000辆(人),网络平台管理上确实更方便了。”陈凯介绍,最明显的变化是车辆定位问题,以往货主总会来询问自己的货到哪儿了,客服每五分钟就能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而使用网络平台后,车主就像“滴滴”一样随时可以通过地图查看车辆和货物信息,效率提高了。

  不过,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网络货运平台正在起步阶段,最大的困难是源货与车源的不平衡,平台垫资以及税金问题。

  宁波的运输业与港口唇齿相依,使市场需求与贸易周期、船期等密切相关,导致物流市场旺季没车、淡季车辆闲置。为此,一些平台即使想通过自购车辆来满足市场需要,也往往担心淡季闲置时大量的成本。其次是平台的垫资问题。运输市场上,作为甲方的货主在账期上有“三月一结”的惯例,而车辆的运营成本时时存在,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此外,税务部门虽然允许平台出具增值税发票,但加盟的个体司机却往往难以提供可抵扣的依据,造成平台运营成本的增加。

  “作为宁波本土首个网络货运平台,电集网努力了4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达到5000辆车规模,通过资源整合、业务优化,不断增加订单量,并将相关业务覆盖到上海、青岛等港口城市。”不过,陈凯也表示,对于上述困难,在“万物互联”时代,作为新兴事物,仅靠一方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的支持,破解平台各方掣肘,打造港口物流的“阿里巴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