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作证·援藏记”
宁网编前语
日前,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下一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恰逢宁波援藏25周年,宁波日报报网端联合推出2020“唐古拉作证·援藏记”特别报道,一段山海情,一组援藏记,专题讲述为雪域高原注入“宁波力量”的援藏故事。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合 单玉紫枫 刘哲
窗外是透蓝的天,仿佛伸手就可以抓到白云。站在红白相间的比如县人民医院,抬头就可以看到不远的高山上挂满经幡的天葬台。
在藏族的文化里,死生是一件大事。在比如,至今保存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骷髅墙,诉说着当地关于死亡和尊重的故事。
35岁的次仁白措静静地躺在比如县人民医院二楼的病房里,脸上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红润。就在几天前,她刚刚诞下了一名6斤8两的宝宝,再过一两天,母子就可以顺利出院。
但有时,次仁白措回想起生产时的场景,还会有些后怕。
那是8月24日,为了顺产她已经坚持了整整一天。肚子里是即将出生的第7个宝宝。因为种种原因,之前有3个孩子夭折了,其中有个孩子甚至没等送到医院,就在路上断了气。
大约凌晨时分,次仁白措见到了匆匆赶到的林毅。听其他医生说,眼前这名有些瘦弱的医生,是宁波派来的援藏人才,入藏一年多,已经帮助当地产妇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
“宫口已开全3个多小时,胎儿枕后位,必须马上手术。如果时间再拖延,小孩和大人都会有风险。”藏族医生帮着翻译,次仁白措一边点头,一边看到医生加快速度筹备着手术。
不一会儿,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的7人团队迅速集结。次仁白措被推进了产房对面的手术室。经过40分钟的手术,孩子顺利出生,立即被送到了新生科照看。
事后,次仁白措才知道,如果再晚一些,肚子里的孩子就会因为长时间缺氧,要么难以存活,要么留下癫痫等并发症。
“在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大约是内地的10倍,一方面是地广人稀,路途漫漫,隔断了比如百姓第一时间接受治疗的可能;另一方面,这些年虽然硬件条件跟上了,技术和人才仍是最大的短板。”林毅说。
55年前,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的时候,比如就有了第一家卫生院。不过,作为一个高原上的藏族同胞聚居区,现代医疗并没有在这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仍处于量量血压、吊吊盐水的窘境。
以妇产科为例,虽说每年占据整个比如人民医院近一半的业务量,但这里的人手严重不足,医患配比仅仅为1:6。产妇最怕出血,因为这里很多常规药物、抢救设备甚至连血库都没有,有时候只能靠“运气”。
建立产房团队、培训年轻医生、规范科室运转、推广产前保健意识……林毅来了比如后,最希望能够在这里留下一些“带不走”的东西——即使凌晨4点,也是随叫随到;即使每次手术结束,每分钟心跳130、140次,很长时间还降不下来。
“我到比如的第一周,碰到过一个来自牧区的产妇,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孩子直接死在了路上,作为医生,我们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说到这里,林毅红了眼眶。
援藏25年,有了宁波的援建支持,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硬件上不断进步的比如医院,也看到通过专业人才的相互交往交流,比如各方面正在不断提升进步中的医疗事业。
但要真正在这片离天最近的青藏高原,建立起现代医学制度和管理水平,让藏族同胞真正解决看病难问题,还是需要更多援藏干部人才、更多本地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难,但我们还是一定要做!”目前,在第九批宁波援藏干部人才的推动下,比如正在推进“比如家庭医生”村医改革,通过比如县医疗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村医继续教育培训,打通“最后一公里”。
希望,总是在前方。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