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抢抓自贸区扩区红利 专家:宁波要练就“十八般武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21 20:25:00报料热线:81850000

资料图片

  中国宁波网记者 单玉紫枫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探路开始,到现在已经扩容到18个自贸区,包括几十个片区。我国自贸区建设已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今天上午,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贸区是试验田,初衷是先行先试,推动对外开放,并没有名额限制,所以不是“栽盆景”,搞几个就行,而是“种苗圃”。

  那么,横空出世的宁波“苗圃”,将承担怎样的新使命,会带来怎样的新红利?

  市委党校教授宓红: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不久前,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要准确把握12个方面的内涵,其中涉及开放型经济的有两方面,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合作的模范生;二是坚持创新发展,主动参与科技竞争模范生。

  自贸区扩区,恰好给了我们争当模范生提供两个平台,一是开放平台,一是创新平台。细看宁波的战略功能定位不难发现, “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均是从宁波当前的实际出发,很好地契合了宁波的优势。比如宁波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瞄准的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自贸区扩区对于发挥宁波优势,激活市场主体,提升研究人员积极性,服务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从更大的维度来看,自贸区扩区同样恰逢其时。当下,世界经济面临衰退,我国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认为,“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国家给了宁波这个新平台,不仅让宁波有了新使命,也使宁波发展有了更好的抓手。以发达国家为例,内循环占比为80%,我国为68%。换句话说,内外循环促进,提升内循环占比,意味着提升开放的主动性,要抓住两个平台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开放经济的发展质量。

资料图片

  长城智库高级合伙人(分管宁波研究院)徐苏涛:

  少走弯路,宁波可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

  我认为作为外贸大市、制造大市、资金大市,宁波一直是改革开放大局中的前沿阵地与重要平台,没有宁波参与的自贸区布局体系是残缺的。现在这个结果,对宁波来说理所当然。

  因为,在未来建设发展过程中,“没有新的发展逻辑,就没有新的组织逻辑,就没有新的政策逻辑”。

  这个新的发展逻辑,就是如何率先从外向型工业经济走向开放型创新经济,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发展机制的转变才能实现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运行模式的转变,只有从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向全球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体制才能率先优化双循环发展格局,很多自贸区因为申报所限没有想象力和方位感,不能局限在申报方案;

  这个新的组织逻辑,就是坚持创新思维(从跟随创新到创新驱动)、平台思维(从注重生产到强化分配)、金融思维(从原始积累到资本运作)、生态思维(从条条块块到互联互通),率先探索在数智科技、材料科技、能源科技、生命科技等带动下,以工业经济走向创新经济、以创新经济带动带动数字贸易、以数字贸易带动服务贸易、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延展产业链、跃升价值链、增进创新链、完善资本链、提高服务链、夯实供应链、加持区块链、优化生态链,核心是如何解题(两个循环、两个体系、两种范式的对立统一)、破题(彻头彻尾地优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关系)、答题(用新办法做新事);

  这个新的政策逻辑,就是将自贸区作为高端制度创新服务平台,以前很多的自贸区政策无非都涉及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营商法制化等,“改而不革”的屡见不鲜、“开而不放”的比比皆是,宁波片区可重点围绕资本、技术、人才以及服务的流进流出做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打好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开放法制模式(开放)、治理法治模式(改革)同频共振的组合拳,更好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抢抓自贸区扩区红利 专家:宁波要练就“十八般武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21 20:25:00

资料图片

  中国宁波网记者 单玉紫枫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探路开始,到现在已经扩容到18个自贸区,包括几十个片区。我国自贸区建设已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今天上午,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贸区是试验田,初衷是先行先试,推动对外开放,并没有名额限制,所以不是“栽盆景”,搞几个就行,而是“种苗圃”。

  那么,横空出世的宁波“苗圃”,将承担怎样的新使命,会带来怎样的新红利?

  市委党校教授宓红: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不久前,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要准确把握12个方面的内涵,其中涉及开放型经济的有两方面,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合作的模范生;二是坚持创新发展,主动参与科技竞争模范生。

  自贸区扩区,恰好给了我们争当模范生提供两个平台,一是开放平台,一是创新平台。细看宁波的战略功能定位不难发现, “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均是从宁波当前的实际出发,很好地契合了宁波的优势。比如宁波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瞄准的智能制造中心建设。自贸区扩区对于发挥宁波优势,激活市场主体,提升研究人员积极性,服务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从更大的维度来看,自贸区扩区同样恰逢其时。当下,世界经济面临衰退,我国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认为,“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国家给了宁波这个新平台,不仅让宁波有了新使命,也使宁波发展有了更好的抓手。以发达国家为例,内循环占比为80%,我国为68%。换句话说,内外循环促进,提升内循环占比,意味着提升开放的主动性,要抓住两个平台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开放经济的发展质量。

资料图片

  长城智库高级合伙人(分管宁波研究院)徐苏涛:

  少走弯路,宁波可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

  我认为作为外贸大市、制造大市、资金大市,宁波一直是改革开放大局中的前沿阵地与重要平台,没有宁波参与的自贸区布局体系是残缺的。现在这个结果,对宁波来说理所当然。

  因为,在未来建设发展过程中,“没有新的发展逻辑,就没有新的组织逻辑,就没有新的政策逻辑”。

  这个新的发展逻辑,就是如何率先从外向型工业经济走向开放型创新经济,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发展机制的转变才能实现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运行模式的转变,只有从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向全球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体制才能率先优化双循环发展格局,很多自贸区因为申报所限没有想象力和方位感,不能局限在申报方案;

  这个新的组织逻辑,就是坚持创新思维(从跟随创新到创新驱动)、平台思维(从注重生产到强化分配)、金融思维(从原始积累到资本运作)、生态思维(从条条块块到互联互通),率先探索在数智科技、材料科技、能源科技、生命科技等带动下,以工业经济走向创新经济、以创新经济带动带动数字贸易、以数字贸易带动服务贸易、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延展产业链、跃升价值链、增进创新链、完善资本链、提高服务链、夯实供应链、加持区块链、优化生态链,核心是如何解题(两个循环、两个体系、两种范式的对立统一)、破题(彻头彻尾地优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关系)、答题(用新办法做新事);

  这个新的政策逻辑,就是将自贸区作为高端制度创新服务平台,以前很多的自贸区政策无非都涉及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营商法制化等,“改而不革”的屡见不鲜、“开而不放”的比比皆是,宁波片区可重点围绕资本、技术、人才以及服务的流进流出做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打好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开放法制模式(开放)、治理法治模式(改革)同频共振的组合拳,更好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