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数字赋能让"第一引擎"更强劲 从"十三五"数据看宁波服务业再发力
2021-01-08 06:5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疫情后举办的宁波汽车博览会人气火爆。(市服务业局供图)

位于梅山的马士基物流仓库。(俞永均李一摄)

  时值寒冬,宁波东钱湖畔天寒地冰,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而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工地,来自中建八局的工人们穿梭其间,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我们计划春节期间不停工,确保主体工程早日封顶。”项目负责人说。

  在鄞州区,开业不到半年的万象汇人流如织,节前各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作为疫情后宁波首个开业的大型商业广场,万象汇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与周边的印象城、宝龙广场、万达广场等一起筑成“巨无霸商圈”。

  去年二季度以来,宁波服务业呈现强势回升:1至10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10月增长15.9%,创年内新高。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服务业终于以靓丽的成绩画上了圆满句号。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2%,占GDP的比重为49.1%,较2015年提升1.7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的作用更加凸显。

  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

  “十三五”以来,宁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全市产业、港口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端领域取得新突破。数据显示,这五年,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2015年的52.8%上升至2019年的60%左右。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文体旅融合、共享经济、线上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市场主体凸显新活力。这五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86万元/人提升为2019年的6.88万元/人,规上服务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6662家增加到2019年的8537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6991.2亿元与1034.8亿元,是2015年的2.0倍和2.3倍。2019年,宁波共有总部企业585家,在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排行榜中占据39席。

  集聚效应释放新动能。目前,中心城区基本形成金融、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和商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功能,镇海、北仑片区港航物流服务业特色凸显,宁海、象山片区休闲产业优势显著。以梅山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中心、南部商务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服务业新业态。比如梅山保税港区依托浙江省唯一整车进口口岸优势和平行进口试点政策,引进了捷豹路虎、中信港通、中大元通、中基汽车等平台,创新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将进口汽车保税展示功能延伸至区外。

  “十三五”期间,宁波还入选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评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成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批创建全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特别是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推动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80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880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2019年,宁波三次产业中占比三产首次超过二产,占GDP比重达49.1%,首次形成“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对税收的贡献率分别为54.2%、49.7%,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及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疫情之下——

  宁波服务业强势回升

  2020年12月12日,太平鸟集团传来好消息:公司旗下主力品牌PEACEBIRD WOMEN(太平鸟女装)单品牌线上线下全渠道年度累计零售额突破50亿元,创下太平鸟女装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佳,同比增幅高达28%。

  太平鸟是2020年宁波服务业强势回升的一个缩影。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住宿餐饮、物业服务等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随后,宁波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促进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的21条意见,涉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强稳岗和用工保障、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五个方面,为企业减负超50亿元。同时,商务、文广旅游、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又开展了促消费十项行动,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有为双引擎作用,加速激发和释放消费潜能。

  去年二季度以来,交通、餐饮等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率先复苏,旅游、教育等行业按照防控高要求逐步放开并恢复经营,以影院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行业也在二季度末实现全面复工。随着防控要求逐步降低,居民消费需求回归正常水平,其中教育、旅游、娱乐休闲等需求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式”消费,拉动三产经营性收入大幅回暖。

  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住宿和餐饮业进一步回暖。去年1至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3.4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12.9%和9.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9和6.2个百分点。特别是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其中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增长了70.1%。

  尽管受疫情影响,国内外投资者对宁波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宁波正式复工复产不久,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就在宁波成立分公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打乱了我们原有的部署。”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龚伟礼坦言,疫情之下,毕马威内部对于是否如期推进投资宁波一度产生了摇摆,“但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宁波,一个更有亲和力和发展潜力的宁波,毕马威宁波分公司最终如期落户。”

  去年11月12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与淡水河谷国际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和运营舟山鼠浪湖西三区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这是世界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与世界第一大矿企巴西淡水河谷深度牵手。

  去年10月15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在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区挂牌。此举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建设,提升我市航运服务能级。

  马士基梅山国际物流中心投产运营,中商联二期、百利仓等项目开工建设……在一批新项目的带动下,宁波高端服务业呈现“加速跑”:去年1至10月,全市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6.5%、21.0%和16.5%。

  把脉问诊——

  加快补齐三大短板

  专家认为,尽管“十三五”期间宁波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传统产业升级慢、创新要素支撑不足、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创新升级发展。

  一是服务业规模能级有待提升。宁波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优势龙头企业较少,导致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目前,我市是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唯一服务业比重低于50%的城市。从服务业总量看,宁波和上海、深圳、青岛等临港城市相比也有差距。

  二是服务业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2019年,全市批发零售业、房地产、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业态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1.3%,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仅15%。

  三是支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宁波拥有较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但与之相关的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薄弱。在服务业贸易出口产品上,宁波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方面,金融外包、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对外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宁波服务业创新能力较为不足,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

  市服务业局负责人认为,“十四五”期间,宁波服务业要加快补齐三大短板,做强三大5万亿级产业,做优四大5000亿级产业,做精三大500亿级产业,做深三个细分产业,着力构建以“3433”为重点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

  从全球范围看,服务业已成为各国合作发展的重点产业,制造业也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未来五年,随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宁波的港口链接能力和城市开放能级将进一步提升,因此要加速引进高端要素,培育外向型服务贸易新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另一方面,数字贸易受疫情的催化出现加快发展态势,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比会越来越高。

  “我们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强市场主体’,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和数字化赋能,确保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52%。”这位负责人如是表示。 记者俞永均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数字赋能让"第一引擎"更强劲 从"十三五"数据看宁波服务业再发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1-08 06:54:00

疫情后举办的宁波汽车博览会人气火爆。(市服务业局供图)

位于梅山的马士基物流仓库。(俞永均李一摄)

  时值寒冬,宁波东钱湖畔天寒地冰,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而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工地,来自中建八局的工人们穿梭其间,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我们计划春节期间不停工,确保主体工程早日封顶。”项目负责人说。

  在鄞州区,开业不到半年的万象汇人流如织,节前各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作为疫情后宁波首个开业的大型商业广场,万象汇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与周边的印象城、宝龙广场、万达广场等一起筑成“巨无霸商圈”。

  去年二季度以来,宁波服务业呈现强势回升:1至10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10月增长15.9%,创年内新高。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服务业终于以靓丽的成绩画上了圆满句号。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2%,占GDP的比重为49.1%,较2015年提升1.7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的作用更加凸显。

  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

  “十三五”以来,宁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全市产业、港口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端领域取得新突破。数据显示,这五年,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2015年的52.8%上升至2019年的60%左右。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文体旅融合、共享经济、线上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市场主体凸显新活力。这五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86万元/人提升为2019年的6.88万元/人,规上服务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6662家增加到2019年的8537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6991.2亿元与1034.8亿元,是2015年的2.0倍和2.3倍。2019年,宁波共有总部企业585家,在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排行榜中占据39席。

  集聚效应释放新动能。目前,中心城区基本形成金融、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和商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功能,镇海、北仑片区港航物流服务业特色凸显,宁海、象山片区休闲产业优势显著。以梅山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中心、南部商务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服务业新业态。比如梅山保税港区依托浙江省唯一整车进口口岸优势和平行进口试点政策,引进了捷豹路虎、中信港通、中大元通、中基汽车等平台,创新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将进口汽车保税展示功能延伸至区外。

  “十三五”期间,宁波还入选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评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成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批创建全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特别是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推动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80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880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2019年,宁波三次产业中占比三产首次超过二产,占GDP比重达49.1%,首次形成“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对税收的贡献率分别为54.2%、49.7%,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及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疫情之下——

  宁波服务业强势回升

  2020年12月12日,太平鸟集团传来好消息:公司旗下主力品牌PEACEBIRD WOMEN(太平鸟女装)单品牌线上线下全渠道年度累计零售额突破50亿元,创下太平鸟女装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佳,同比增幅高达28%。

  太平鸟是2020年宁波服务业强势回升的一个缩影。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住宿餐饮、物业服务等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随后,宁波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促进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的21条意见,涉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强稳岗和用工保障、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五个方面,为企业减负超50亿元。同时,商务、文广旅游、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又开展了促消费十项行动,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有为双引擎作用,加速激发和释放消费潜能。

  去年二季度以来,交通、餐饮等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率先复苏,旅游、教育等行业按照防控高要求逐步放开并恢复经营,以影院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行业也在二季度末实现全面复工。随着防控要求逐步降低,居民消费需求回归正常水平,其中教育、旅游、娱乐休闲等需求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式”消费,拉动三产经营性收入大幅回暖。

  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住宿和餐饮业进一步回暖。去年1至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3.4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12.9%和9.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9和6.2个百分点。特别是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其中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增长了70.1%。

  尽管受疫情影响,国内外投资者对宁波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宁波正式复工复产不久,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就在宁波成立分公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打乱了我们原有的部署。”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龚伟礼坦言,疫情之下,毕马威内部对于是否如期推进投资宁波一度产生了摇摆,“但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宁波,一个更有亲和力和发展潜力的宁波,毕马威宁波分公司最终如期落户。”

  去年11月12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与淡水河谷国际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和运营舟山鼠浪湖西三区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这是世界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与世界第一大矿企巴西淡水河谷深度牵手。

  去年10月15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在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区挂牌。此举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建设,提升我市航运服务能级。

  马士基梅山国际物流中心投产运营,中商联二期、百利仓等项目开工建设……在一批新项目的带动下,宁波高端服务业呈现“加速跑”:去年1至10月,全市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6.5%、21.0%和16.5%。

  把脉问诊——

  加快补齐三大短板

  专家认为,尽管“十三五”期间宁波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传统产业升级慢、创新要素支撑不足、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创新升级发展。

  一是服务业规模能级有待提升。宁波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优势龙头企业较少,导致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目前,我市是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唯一服务业比重低于50%的城市。从服务业总量看,宁波和上海、深圳、青岛等临港城市相比也有差距。

  二是服务业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2019年,全市批发零售业、房地产、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业态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1.3%,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仅15%。

  三是支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宁波拥有较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但与之相关的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薄弱。在服务业贸易出口产品上,宁波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方面,金融外包、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对外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宁波服务业创新能力较为不足,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

  市服务业局负责人认为,“十四五”期间,宁波服务业要加快补齐三大短板,做强三大5万亿级产业,做优四大5000亿级产业,做精三大500亿级产业,做深三个细分产业,着力构建以“3433”为重点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

  从全球范围看,服务业已成为各国合作发展的重点产业,制造业也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未来五年,随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宁波的港口链接能力和城市开放能级将进一步提升,因此要加速引进高端要素,培育外向型服务贸易新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另一方面,数字贸易受疫情的催化出现加快发展态势,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比会越来越高。

  “我们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强市场主体’,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和数字化赋能,确保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52%。”这位负责人如是表示。 记者俞永均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