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宁波有个要办武林大会,昨天,记者从宁海站出发,行驶30分钟左右,高高的牌楼上“涨坑”两个字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位于宁海县大佳何镇,沿着牌楼往前走,巍巍青山就在眼前,潺潺溪水分隔了大山和民居,一到村口的大树下,碰到一个村民正在打拳,一套招式打到尾声,一口丹田之气从喉咙喷发而出,中气十足。
记者在村里逛了一圈,和村民们聊了聊,切切实实是被惊到了,随便一个村民就是练家子。
村书记林伟军说,“我们涨坑村1800多个村民,几乎人人舞狮习拳,村里的绝学是小洪拳和垒地狮。”
村里的文化礼堂里,留着长发的林追尽正在用竹篾编一个巨大的“侠客帽”,旁边,一个村民背着一根巨大的毛竹进来,放在地下。我去试了试,毛竹大约50斤重,在中间部位用肩膀扛起来,略走两步,就已经吃不消,而这位村民从山上扛下来,走了数里地。
“这毛竹算是轻的,想当年,我们在山上砍树造房子,都是靠人力背下山,那时树木大,重的有两三百斤,轻一点的树,我们把几棵扎在一起,扛着走十来里路回村。”林追尽说,练过武的人,力气都很大,厉害的人能够扛300多斤木头。
林追尽,57岁,会武功,拳棍双“绝”。礼堂里,他拉开架式,虎虎生风,打了一路拳,收拳时,抱拳施礼,颇有江湖人的味道。他说,这是村里祖传的“小洪拳”,小洪拳分为拳和棍,有些人只练了拳,有些人拳棍都练了。
林追尽好武,在他家里,有一个杂物间,里面放着剑枪棍刀等兵器,枪是红缨枪,自己用竹子做的;刀是大关刀,买的,每天,他都会练上几次,天晴时在院子里练,下雨了就在屋里练,一天不练就觉得不舒服。
他的父亲今年95岁了,练得更好,现在打拳有点力不从心,但身体还是很好,还在地里干农活。
除了自己练以外,林追尽还教7岁的孙子练拳,带了村里20多个孩子练拳,看到有些孩子练得很认真,他心里就很欢喜;有的孩子吃不了苦,他就更耐心地教。在他看来,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武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文化礼堂的角落里,堆放着十几个石锁,大的石锁有25斤重,小的15斤重。一些村民正在比试:
68岁的林正喜单膀子就把大石锁举过头顶;
54岁的林永彪更厉害,两膀开力,左右手各一个大石锁,吐气呵声,两个大石锁被举过头顶,连举了好多下。
74岁的林东和扎了一个马步,我上去推了一把,看上去精瘦的老爷子,纹丝不动!他拉我一把,我就被他拉了过去。
林东和也练小洪拳,他带着自豪,回忆了涨坑村的光辉史,“我们涨坑村因为盛行习武,以前在宁海县是赫赫有名,出去的涨坑村民,其他村子的人都要给几分薄面。”
他津津乐道于父亲当年的事迹,“父亲年轻时去附近的薛岙村办事,几个小伙子来挑衅,想脱掉他的衣服,父亲干脆自己把衣服脱了,挂在胳膊上,让他们来取,几个壮小伙来取衣服,父亲单臂一拔,壮小伙们全部成了滚地葫芦。”
他说,父亲那一代,其他村子经常遭遇落壳(强盗的意思)打劫,但没有一个土匪敢进入涨坑村,“那时候村子不大,才几百人,但男人们都会功夫。”
涨坑村是从福建莆田移居来的,已经几百年村史。习武,则是从老祖宗冻老本开始的。当地人把本领很大有武功的人称为“老本”。
冻老本因为出生的时候,被扔在别人家的窗台上面冻了一晚,就有了这个外号。他曾独自跑到宁海的力洋镇去偷学武功,学到的就是“小洪拳”。后来,他回到村里,教村里人打拳,只许本村的人学武,这就是涨坑村祖传武艺的来源。
村民说,力洋镇的小洪拳来源也有一个故事,据说是清朝一个捕快流传下来的。
那时候,宁海县出了一个劫富济贫的大盗,捕快是奉命来捉拿他的,两人在一条河边相遇,互相不认识,左等右等船没来,就各显功夫过河,大盗本领高强,施展轻功过河时鞋子都没湿,捕快稍逊一筹,裤脚湿了。
过河之后,两人惺惺相惜,聊起天来,捕快说自己来抓大盗的,大盗说,我就是那个大盗,你把我抓走吧,没关系,我本事那么大,能从县衙里逃出来的。结果,捕快把大盗抓到县衙以后,等来了大盗被杀头的消息。原来,大盗一下狱,就被挑掉了足筋,一身轻功,全都废了。
捕快很难过,知道凭自己的本事,肯定抓不住大盗,是大盗成全他,自己却害了大盗性命.后来就一直留在宁海,把一身武艺流传了下去。
上面的传奇人物,都是传说,实打实能追溯到的人物,要数朝阳公。如今,涨坑村五六十岁的人,他们的武术大部分由朝阳公教出来的。
在村里开了一家豆腐作坊的林永彪说,小学时,他就和小伙伴们一起跟着朝阳公学武。在他印象中,那时,朝阳公已经80岁了,中等个子,外表清瘦,骨架很大,尤其是一双手掌,非常大,“学武场面非常大,我们四五十个孩子,跟在朝阳公后面练武,他教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扎马步,扎马步一定要稳,一扎就是一年,马步扎好,功夫就出来了。”
朝阳公在村里是一个传奇人物,年轻时从村里出去,闯荡上海,但成就有多少,村里人都说不上来,只知道他娶了一个上海老婆,年老的时候,回村里住了几年,把小洪拳教给了孩子们,后来又回了上海,没多久就去世了。
孩子们很喜欢练武,吃完早饭练,晚上练,没有星星的晚上,小伙伴们凑钱买蜡烛,在庙台边点着蜡烛练武,刮风下雨,从不停歇。
林永彪和另外四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结拜成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家一起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他说,他们一起练武,两个人对打、摔跤,常常练到晚上十点。
林永彪自称同龄中打遍天下无敌手,“若是单挑,他们几个都不是我的对手。”
大侠梦最终还是敌不过现实。
17岁那年,结拜兄弟们各奔东西,各自学了手艺,林永彪学了木匠,还有的学了泥水匠等。
但祖传的一身武艺,给了林永彪珍贵的胆气和侠气。
他去过很多地方打工,上海、吉林、延边……经历过风风雨雨,“可能会点武功,见谁都不怕,都不怂,也不惹事。”
在吉林,满脸横肉、身材魁梧的混混问他要烟抽,被他一把拨开。火车上、公交车上,可能看他不好惹,没有一个小偷对他下过手。
后来,他回到宁波,在颐高数码广场卖过电子产品,在天伦广场卖过导航仪。有一次,一个东北大汉带着两个人去他那里,说他卖的导航仪不好,要退钱,“我不给退,他一拳打了过来,被我一把接住,就像接小孩子的拳头一样。”
东北大汉马上意识到自己碰到了高手,带着人离开了。
这两年,他回到村里,听说做豆制品的生意还不错,就开了一家豆腐作坊,“我做的豆腐味道很好的”,他毫不谦虚。
现在,他把武术教给了上初中的小儿子,小儿子一开始吃不了苦,也挨了不少训,后来慢慢也练了起来。“现在的话,孩子还是以读书为主,习武主要是把老祖宗的武术流传下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