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我省各学科组及骨干教师发表2021年高考暨6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及试题评析。
命题思路—
语文
语文学科组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命题呈现“立德树人、稳中有变、素养导向”三大特点。
一、立德树人
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正面引导青少年学生,围绕青少年成长主题选材,内容广泛丰富,布局有整体感。从第1题“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青少年成为人才”开始,选材着眼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一是关注当下社会生活。如第4题关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参与反欺诈宣传;第5题自觉宣传使用公筷,提倡垃圾分类。二是重视传统文化熏陶。如第1题解读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第2-3题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第5题为阅读经典付出热忱,《论语》阅读则意在扬善惩恶。三是推崇爱国奉献情怀。如第6题“微纪录片”关注多彩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小阅读《散文的时态》鼓励热爱写作;大阅读《麦子》体认垦荒守边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坚毅、乐观、奉献的高尚品格。四是注重个体提升发展。如古文阅读《答谢景山书》,学习古人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诗歌鉴赏《意难忘•山家》引导考生热爱自然,体悟平凡生活的乐趣;作文材料旨在引导正确对待得与失。
二、稳中有变
命题以稳定为大前提,在试卷框架、难度、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情境设置恰当,设问科学,选材新颖,表述方式合理、有效,既注意知识覆盖面,又体现考试重点。在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上,对部分命题形式、选材较固化的题目加以改变。如第5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求;第6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小阅读(7-9题)以论述类文本取代连续多年的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同时,在对应的分值上与往年考查保持不变。《论语》阅读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些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复习教学中重复刷题的弊端,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正面导向作用。
三、素养导向
作文题继续体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突出思维品质提升的命题要求。
得与失,是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它包含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败、利和弊等多个维度。如何看待得与失,也是处于人生转折点的考生“正在(即将)面临”的真实问题。
写作有多个层次或角度:(1)三句话作为整体来解读,理清内在关系,有所侧重来写,如:得与失既是终点、起点,也是过程;从得与失的过程看待终点或者起点,等等。(2)三句话可以作为独立的写作对象。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思辨观点展开论述,如在“终点、起点、过程”视域下谈“视角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站位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主体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等等。得与失探讨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个体的人。如果只写“得与失”或“起点、终点与过程”属偏题。正确对待得与失,无论将它们看成终点、起点还是过程,都为精彩人生赋能。
数学
数学学科组
2021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考试的第五年,数学学科组充分吸收多年来自主命题的经验,坚持“育人与选拔并重,区分与导向兼顾”的命题理念,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缓坡度”的命题策略,合理定位考试目标,体现选拔功能和素养立意导向功能。
一、保持平稳,延续风格
试卷在结构设置、难度把握、命题风格等方面保持稳定,仍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题型布局,题量、分值不变。选择题、填空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解答题以考查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及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主,层次分明,由浅入深,难度设计与去年持平。试题文字叙述简明清晰,字母表示、图形表述规范。三类题型的排列分别由易到难,力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二、立足基础,素养导向
试题设计立足“四基四能”,强调知识覆盖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后续学习所需的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努力做到主干知识重点考,数学概念深入考,交汇知识综合考。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考查;对复数、三视图、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数学文化等内容进行基本考查。
试题设计突出素养立意导向,如第10题数列问题的设计突出考查了学生合理变形、累加求和、适度放缩及逻辑推理等素养;第17题向量题的设计突出考查了学生关于向量投影、数量积概念的理解及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素养;第22题函数题的设计通过新的考查视角,展示了对函数零点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的考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倡导通法,回归本源
试题设计严格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不出偏题,怪题,解题方法是常用的通性通法。例如第20题数列题利用线性递推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构造不等关系,考查常用的错位相减法和参数取值范围的求解方法;第21题解析几何题从直线与抛物线间的位置关系构造试题,考查学生处理解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高中数学教学回归教材,回归数学教学本源。
四、分层设计,注重选拔
试卷关注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多视角、多层次、分类分层设计问题,全卷既有一定的难度较低的基础题,也有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题。解答题分别设计成一题两问或三问,考查要求层层递进,放低了起点,降低了难度,体现切入容易深入难的命题理念。
试卷从科学性、公平性、选拔性等方面进行考虑,为全体考生创设了展示个人数学素养的平台。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科组
本次思想政治选考命题着眼于立德树人,坚持公平、科学的原则,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宏观布局,坚持稳中求新。本卷以“低开渐升”的思路进行设计,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与考的实际,坚持高考的选拔性。整卷在知识分布、难度设计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考核既突出主干,又考虑覆盖面;试题保持一定的梯度分布,确保整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坚持稳中求新,在素材选用、知识考查与问题设计的结合上有所创新。如38题围绕“共同富裕”设计,做到素材契合国家大政方针,设问角度有别传统,38(1)设问指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有提炼整合相关知识才能准确答出本题;38(2)微观切入,明确要求回答具体建议,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情怀家国,明确价值导向。本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选材上多角度反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围绕当下的热点话题选取素材,凸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创设各类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变化,理性思考现实问题的解决,引导关心生活、思考生活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如第39题取材围绕革命文物,引导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该题考核学生对文化的特点和社会意识的作用的思考,同时也与当前建党一百周年大背景相符合,孕育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聚焦能力,考查核心素养。本卷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把知识能力的检测与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全卷试题最大限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指向反对无谓“刷题”,把考查重点放在对学科概念、原理的理解上,对知识内部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上,对现象观点的判断和说明上,对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和论证的能力上,最终检验学生能否在答题中展现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历史
历史学科组
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历史学科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在确保试卷整体平稳的基础上,整卷设计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公平性。
一、价值引领,确保平稳
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寓教于考,升华学生历史记忆。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家国情怀教育元素,强调砥砺奋进的革命文化,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第12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所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主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13题通过南洋华侨的抗战,展现中华儿女无坚不摧的凝聚力。第14题以毛泽东对1949年新政协的评价为引,理解《共同纲领》的作用。第28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线索,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第26题以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为鉴,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第29题以经济视角切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在浩浩荡荡和充满矛盾的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赢。
整卷设计在承继以往试卷风格的基础上,整体结构保持稳定,难度要求合理,题型次序延续一贯分布,确保试题的稳定性,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素养筑基,体现科学
以学生核心素养涵养为基础,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11、12、13、14、27、28题等旨在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引导;第1、4、6、7、8、10、12、15、17、18、19、20、22、23、24、25、26、29题等侧重强调对学生智育的考查;第21题围绕进化论,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与发展,隐含着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第2、3、5、9、16题等重视对学生美育的涵养;第2题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第3题汉代素纱襌衣、第8题清代科技发展、第16题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均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涵盖着对学生劳育的引导。
唯物史观直接入题,时空观念处处呈现,史料实证贯通整卷,历史解释彰显思辨,家国情怀润物其间,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与试题命制的科学性。
三、主干为要,不避热点
历史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学习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思维含量高。以生为本,命题紧扣教材,“中心开花”,注重考查教材主干知识,不考繁难偏旧,坚持以课本为本的教学导向。第26题定位在周秦之间,以郡县制度为设计重点,让学生认识大一统中央集权政体建立的作用;第27题围绕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设计问题;第28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展开;第29题围绕《航海条例》、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几个重要知识点设计题目。
读史明智,知史明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助于学生心拥中国情,胸怀大世界,放眼观天下。
地理
地理学科组
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紧扣《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命制。传承近两年的命题风格,合理设置试卷考点知识分布与考试难度要求,有助于筛选出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综合思维、实践能力的学生,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准备。
一、选材广泛、贴近生活,彰显人文关怀
本试卷试题选材广泛,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亲切生动。从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到沿海低地国家关注的国际性环境问题;从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到人均粮食产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思多想,把地理知识应用生活。 第19题通过观测日影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得出当地纬度,并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判断所在地形区。第21题,材料有关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购物中心和购物、娱乐等具体生活场景,但设问角度新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角度新颖、演绎过程,深化地理实践力
本试卷力求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地理事物的过程分析,考察培养时空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第17、18题,涉及到地质地形平面图到垂直剖面图的转换,以及地质构造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考察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第20题,通过观测点上空看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特征来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第24、25题,考察对锋面的深度理解,利用不同类型锋面的锋区垂直方向不同高度的风向及其变化来判断锋面类型和相关特征;第26题链接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分析;第28题涉及河流、土壤、交通线路选择的分析;第29题以港口与城市发展为切入点,通过珠三角地区港口建设与区域发展的试题情境设计,反映珠江三角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与地域特色环境,充分挖掘学科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分析思路和方法,总结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找出分散的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每一道题目的切入角度新颖,在过程推演中注重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三、以生为本、重视原理,注重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情状况,整张试卷难易结合,布局合理,区分度合理,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适应整张试卷。部分材料源自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原理的应用。第1、2题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第6、7题中国不同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第10、11题美国农业带及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等素材皆来自于课本,但是考查角度涉及到原理的应用,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试卷注重学生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如环境承载力概念、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大气运动原理等,考核注重“理解”,强调“应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图表丰富、蕴藏美感,凸显学科特色
地图是地理最美的表达语言,也是地理信息表达的载体。本试卷图表信息尤为丰富,全卷共36张图表,其中图33幅,表3张。体现了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和图表中地理信息的提取。第3题提供地质灾害相关要素评估值的图层,通过图层叠加清晰的表达出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第8、9题提供独流入海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直观的展示出上中下游及滨海地区四段式空间分布;第24、25题提供锋面上下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直观的展示出锋面两侧不同高度大气运动特征。
五、立德树人、关注前沿,培养社会责任感
地理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对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认识。试题素材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例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现状及其缓解措施、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小流域国土开发中的问题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等地理核心素养。试题命制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热点现象选取素材,创设情景,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如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小流域四段式空间分布、长三角交通圈域变化、生态移民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型超市布局等最新体现时代特色地理事象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六、立足国情、聚焦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国家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放眼国家战略,能够满足真实情景下问题检测评价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国家祖国的强大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第12、13题选择我国宁夏、贵州等省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体现我国全面实现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壮举;第14题情景涉及长三角交通圈域的变化,体现快速交通迅速拉近城市之间出行距离,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一体化,推进上海市人才、资金集聚,产业结构升级这一我国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路径。第22、23题选择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壮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情景。
总之,本试卷力求体现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通过贴近生活、体现时代发展的真实情景地理问题主题式考查,考查考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时空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观、世界观,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
物理
物理学科组
重视基础 保持稳定
试题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如第1题考查了单位制,第2题考查了质点模型,第4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第5题考查了交流电有效值,第6题考查了电场线、等势面,第7题考查了圆周运动规律,第9题考查了机械波的传播与叠加,第14题考查了原子核反应,第15题考查了磁感应强度与安培力,第19题考查了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第20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第21题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22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洛伦兹力和圆周运动。试题求解时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运算,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引导师生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与学。
与时俱进 有所创新
试题在重视基础,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同时关注科技前沿和问题设置方式的创新。如第1题的背景是5月17日《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 g 射线,第4题是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第8题是大功率微波在军事上应用,第14题是可控核聚变,第22题是空间站的离子推进器。再如第17(1)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不同于常规设问,而是基于学生易错的操作设置问题;第18(2)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设置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测电阻方法,间接考查了仪器最小分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这些试题有利于学生关注科学前沿、重视探究和增强创新意识。
素养为本 引导教学
试题大多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用清晰的物理观念,分析物理对象和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和主要因素,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等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突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3题以火箭发射塔周围高塔的用途为问题,考查了科学论证;第6题以静电场为背景,考查了物质观和能量观;第8题以大功率微波的应用为背景,考查了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第16题以肥皂薄膜干涉为背景,考查了实验现象观察和模型建构;第10题的空间站、第12题的激光照射光盘,考查了能量观念、科学推理和质疑创新;第20、21、22题综合考查物理观念、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等素养。这些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中学教学逐步走出题海。
爱国情怀 立德树人
试题以我国近年来重大工程和科技成就为背景,充分展示中国元素。如第1题展示了中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最高能量的 g 射线,第11题以泵车为例展示中国制造成就,第19题以机动车礼让行人为背景展示中国公民素养,第3题的火箭发射场景、第4题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和第22题的空间站离子推进器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这些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化学
化学学科组
根据化学《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作为考查重点,以平稳为主基调,坚持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科学、原创、公平和规范,试题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落实。
立足基础,紧扣教材。试题立足学生学习基础、紧扣化学教材,重点围绕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设计考查目标,以学生熟悉的题型与核心知识呈现考查内容。例如,第1题至20题、第25题和第27题,重点考查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基本计算和实验基础知识等;第29题、第30题尽管试题综合性较强,但基本素材来自教材,问题设计围绕学生必备知识展开。
突出能力,强化方法。化学符号表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试题以真实问题情境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和化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第21题至24题、第31题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第28题电子式的书写、第29题离子方程式书写,第31题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点考查表征能力。试题还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第23题重点考查了化学守恒思想,第26题、31题重点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思想,第28题、31题重点考查了物质转化思想,第29题重点考查了化学平衡思想。
素养为本,凸显价值。试题以化学学科素养为导向,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1)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坚持真实性、应用性和价值性。例如,第29题以工业制备硫酸的知识为背景,涉及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相关问题。(2)问题设计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例如,第30题有关萃取分液操作、结合数据分析产品纯度等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第28题设计实验验证方案、第31题同分异构体书写以及有关合成线路的设计等,体现了设问的开放性。
立德树人,鼓励创新。关注化学新能源、新物质、新材料等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例如第22题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第31题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激发创新意识,发挥化学试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物
生物学科组
本次命题按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试卷总体稳定,难度适中,全卷既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贯穿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又对中学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立足双基,坚持稳中求新
试卷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稳中求新,从多角度、多层次检测考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如分析火烧迹地的群落演替、构建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等。
整卷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要求考生从基础出发,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体现了必修模块间、必修与选修间的综合,充分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细胞计数方法、基因工程与遗传及生态等的综合考查。
二、关注热点,增强社会责任
以社会热点相关试题的考查,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试题的正面导向功能。如试题以新冠病毒疫苗为情境,考查免疫学知识,提高新冠病毒防疫意识;探究酒精影响动物行为的实验,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提高安全驾驶和法律意识。
三、素养为本,凸现能力考查
试题设计坚持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本,注重考查考生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如分析无机磷对大豆光合速率和有机物积累的图表,考查考生获取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等综合运用能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实验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本次命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科价值。例如,以教材中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为载体,检测考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依据发酵实验原理,利用甘蔗制作果醋,考查考生的实验运用能力;创设“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情境,综合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
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组
信息技术学科命题依托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围绕学科核心内容,全面考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科能力,突出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试卷在结构、题型、难度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便于高校选拔人才。
立足基础知识
试卷涵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内容,考查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全面评价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易入难,层层递进。第1~6题从信息、网页与网站、数据库、编码、图像容量等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生可根据自身思维特点选择求解方式;第7、8题主要是VB表达式与流程图,考查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试题立足基础,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第3、9题通过改编教材中的素材,分别考查数据库与算法的基础知识;第14题第(1)小题的四个选项均来源于教材,考查多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概念。
注重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试卷通过不同的题目类型、考查角度、难易程度等方面,多维度考查学生的计算思维。第9题通过程序语句的组合,考查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第11题通过字符串处理,考查学生对程序的阅读和算法的理解能力;第10、12题的对分查找与冒泡排序属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算法的优化或实现途径的改变,考查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应变能力,展现算法魅力;第15题从数据整理到排序,再到有序数据的利用,层层递进进行问题设计,通过对选择排序算法进行简单变形,考查学生对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凸显学科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学科的核心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为原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3题以学生身体健康指数的数据处理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公式、图表、排序和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试题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操作实践为基础,突出数据分析能力。第14题以绿水青山为主题,以多媒体作品设计、创作过程为主线,考查学生利用Flash软件创作多媒体作品中的动作脚本、补间动画以及帧操作的应用能力,突出创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第16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从选拔优秀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灵活性和开放性并重,难度和区分度兼顾。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基础,创设特定计算规则,进行问题设计,综合考查学生对数据模型和算法模型的理解能力以及程序分析与设计能力。
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组
通用技术学科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考核范围和要求,保持试卷结构、难度、知识点分布的基本稳定,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学科素养,全面考查学生通用技术的学科能力,发挥选考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试题选用大量与实践相关的题材,倡导教学中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展。如第4题选用的“金属材料加工常用工具”题材,第6题选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操作流程”题材,第10题选用的“常用电子元器件认知”题材等,都是学生实践课程中接触或关注的内容。
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如第1题选用的“恒温电烙铁”题材,第2题选用的“手持充电式紫外线杀菌器”题材,第15题选用的“拦截漂浮物的装置”题材,第17题选用的“窗帘自动控制电路”题材等。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紧扣考试大纲,不出偏题、怪题,不出有争议的题,维护通用技术良好的教学环境。
选考电子控制部分,第10题考查的是基本元器件的认知,第11题考查的是对简单三极管控制原理及继电器电路中二极管作用的理解;第12题考查的是组合逻辑门电路分析;第13题考查电压比较器的应用;第17题考查了简单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应用与设计,具体电路只涉及了三极管、比较器、555电路、继电器等知识。全部内容无超纲,符合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要求。
命题过程中,始终贯穿引导教学回归基础与教材的思想,强调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教学回到问题的本质、思维的训练与提升上。
三、注重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卷围绕着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试题注重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如第15题的“拦截漂浮物的装置”,素材来源于真实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且草图方案有多种可能,有利于考核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的素养。同时引导教学中关注创新思维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14小题的钢板剪切机控制系统,以控制的角度,考查学生工程思维的素养,并结合第5小题的物化能力,形成有机的结合。
第17小题的窗帘自动控制电路,真实问题引领,以问题带出任务,结合电路分析、设计、绘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了通用技术的核心素养。
浙江省2021年高考暨6月选考科目试题评析
语文:发挥高考核心功能,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杭州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 倪江
浙江省青田中学正高级教师 杨仕威
2021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落实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上稳步推进。
1、文道统一,立德树人
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选用小说,《麦子》表现的是我国垦边兵团战士的坚韧、忠诚、勇于担当的品格,表现了基于共同理想、信念的美好爱情,以及对土地的挚爱,有利于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育劳动精神等。词《意难忘·山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劳动生活的美好。语言文字题关于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对“慢生活”精神内蕴的表达,《答谢景山书》讨论的“做人”与“为文”的经典关系,词中淳朴、好客、爽朗的人物形象以及《论语》题的“仁者爱人”等,散发着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如科技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反诈骗宣传、乡村振兴等,视角多元,富有时代特征。
2、情境载体,素养立意
语言文字运用题“微纪录片”选段,要求根据文本谈谈对微纪录片的“真实性”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梳理概括能力;《散文的时态》兼具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特征,拓宽阅读视野,考查考生对复杂文本的信息辨析、整合推断能力;小说阅读第12题是自2018年以来第4次考查“语言特征”或“语言风格”,突出“语言风格”与“人物品格”的对应关系,考查考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的能力。《意难忘·山家》20题是继2017年考查古典诗歌“叙事艺术”后的“卷土重来”,引导考生多角度分析古诗词的叙事特点。《论语》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境“举例分析”,学以致用。命题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避免套路答题。
3、关注逻辑,凸显思辨
写作题延续了浙江省重视人文素养、逻辑思辨的命题思路。价值观影响“得”与“失”的价值判断,“得失”观决定“阶段”论。“起点”“终点”“过程”之间呈错综复杂的关系。思维的深度增加,思辨的难度加大。它对考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引导考生既要省察过去,还要关注当下,更要憧憬未来。
4、结构微调,题型稍变
语言文字运用题第5题连续3年考查的是语言“连贯”,主观题,今年为选择题,考查内容为“得体”。客观题分值增加。现代文阅读(一)改变了连续几年用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的形式;《论语》21题“变”为两小题。这些“变化”有利于高考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
数学:稳中有变 守正出新
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高级教师 顾予恒
杭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蒋瑞龙
2021年浙江高考数学卷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及《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不仅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查,而且重点关注主干内容与核心能力,同时对考生学科核心素养也进行了综合考量,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总体平稳,难度控制合理
2021年的浙江高考数学卷坚持“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命题特色,控制“文头理尾”的难度标准,各类题型的难度逐步加深,分散压轴,做到“易在该易处,难在当难时”,与考生对题目难度预估的心理承受契合度比较高,因此最后两道大题的难度尽管较大,但考生依然可以接受,较好地完成整卷的解答。
基础题送分到位,着重考查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彰显了试卷的人文关怀;中档题可做能做,主要在多个知识交汇处考查知识技能,如第9题是函数、数列与圆锥曲线轨迹问题的综合考查;难题考查能力,如第10、17、21、22题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对考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推理论证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突出创新性和选拔性,起到了很好的区分作用。稍感意外的是第22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求导公式,虽是课本中的基本公式,但容易被师生们忽视。这正中了当前高考复习的软肋,因此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才是高考复习的正道。
二、关注基础,注重通性通法
本次命题在“回课本、重概念、考通法”上用意明显。纵览全卷,许多试题似曾相识,都源自于教材中素材的移植和改编,体现了数学试题的基础性和公平性。试题充分考虑了解题方法的普适性,努力在通性通法上下功夫。绝大多数试题的背景亲切熟悉,设问方式常规,解题方法基本,贴近日常教学。如第14,15,16题都是考生熟悉的解三角形、摸球模型、椭圆与圆为情境,不难为考生;如第6,7题考查了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函数图象与基本性质等通性;如第19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证明线面垂直和求线面角的基本方法,第20题考查了数列和与通项的关系,错位相减法,恒成立问题的参变分离法,第22题(I)(II)问考查了用导数分类讨论单调性和研究函数零点个数等通法。考生只有在浩瀚的题海中找到通性通法这叶扁舟,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三、守正出新,导向核心素养
2021年浙江高考数学卷在熟悉的画面中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在考查通性通法的基础上,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考向。往年只要理解题意就能“看出”答案的题少了,今年容易读懂题意但要“算出”答案的题多了,明显减少“秒杀”的可能,让数学试题回到关注重要概念和通性通法的正道上来。如第8题设计新颖,对考生数学对称直觉和估算能力有很好的考查,第17、21题关注数学本质,考查投影这个核心概念;第21题的解析几何问题,需要考生在错综复杂的图形中,观察、分析、计算、论证。这样的考题真正考查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反映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又如第4、6、19题考查直观想象素养,第5、8、9、18、20、21、22题考查数学运算素养,第7、19题考查逻辑推理素养,很好地体现了当下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高考试题的新特点。
英语:有效渗透学科育人,科学考查核心素养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钱剑英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高级教师 周建林
2021年6月浙江省英语高考卷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切实发挥了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
一、精选考查素材,注重育人导向
试题语篇基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精心选取,取材广泛、体裁多样。阅读A篇讲述了主人公在演艺路上的努力和决心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阅读B篇介绍了电影制作人大卫通过制作纪录片向年轻人推销大自然这个品牌,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从而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阅读C篇是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研究表明宠物狗能够区分主人开心或生气的表情。阅读第二节介绍主人公开发社交网站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在网上交换明信片。完形填空讲述了作者年迈的母亲在超市购物时得到陌生人帮助的故事。语法填空是一篇关于美国总统亚布拉罕林肯故居的语篇。写作部分第一节要求学生写一篇国画作品展的宣传稿,第二节要求续写一个关于家庭责任担当的故事。这些语篇倡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责任担当,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拓展国际视野,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浸润了育人功能,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坚持全面考查,突出关键能力
本试卷试题在坚持往年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阅读、写作和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试卷除了考查考生阅读理解部分的阅读能力外,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都需要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读后续写需要考生在读懂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作后续的写作。
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听力第5题要求学生概括谈话内容,第17题推断对话者之间的关系;阅读第23、27、30题学生需要通过概括选定标题和主旨大意,第26题通过语境猜测词义;“七选五”考查考生理解语篇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读后续写需要考生根据故事前半部分所给情节,构思故事合理的发展和结局。
三、试卷结构稳定,题目设计友好
在试卷结构设计上,稳定维持多年以来由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四部分组成的试卷结构。材料和试题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
试卷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听力的材料,阅读B篇,完形填空和应用文写作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阅读题目设置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A篇阅读最为简单,“七选五”相对较难;读后续写语篇语言平实,几乎没有生僻单词;语篇主题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保持稳定心情,使学生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能让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思想政治:注重社会热点落实立德树人
嘉兴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 沈毓春
浙江省乐清中学正高级教师 张恩丰
2021年6月思政选考卷保持了浙江命题理念、风格的稳定,结合重大主题,突出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强化价值引领。试卷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联系社会热点,考查学科内容
试卷结合“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将学科内容的考查置于复杂社会生活情境之中,强调学科知识的运用性,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试卷选用了“红色基因的传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全球气候治理”“中澳关系的处理”等社会热点问题,优化案例,发挥情境的功能,考查学生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强调在知识与事实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融会贯通,把握知识的运用性和发展性。
二、聚焦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试卷坚持以学科任务为导向,考查学生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能力,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如多道选择题的题肢,将情境语言与教材语言融合,这对于考核学生的关键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又如综合题39题通过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育人价值的呈现,引导学生从文化与哲学的视角对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以及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等问题进行“解释与论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三、强化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
政治认同、价值引领是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功能。试卷结合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弘扬主旋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整份试卷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中国成就”,使学生答题的过程成为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第24、25、26、39题,引入中华文化、革命文物、扶贫剧《山海情》等情境,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22、27、34、40等题,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每一份试卷都值得深入研究。浙江省已于2020年秋季启用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标下的选考命题,与现行考试说明框架之下的选考命题势必会有很大不同。从现有的选考、高考试卷中,品味和寻找新课标选考、高考的方向,是思政课教学需要高度关注的。
历史:素养引领 启智润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戴晓萍
绍兴市阳明中学高级教师 张晓华
一、聚焦“四史”教育,试卷架构主题鲜明层层递进
试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学科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聚焦“四史”,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四道主观题的设计,主题鲜明且层层递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结合到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沃土。26题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出发,考查的是一定时期内法家代表人物及法家的命运和“以‘封建’‘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
27题从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切入,分析新经济政策和“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经济建设模式。28题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分三个材料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后形成的高潮”,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和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满足这个国家需要”上的理论探索。
29题立足世界历史,从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及WTO“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历史的发展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唯物史观统领,体现核心素养综合考查理念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四道主观题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的辩证关系。第20题更是直指“唯物史观”。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试卷重视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第3题结合地图、考古遗址呈现“辉煌灿烂的丝绸文明”;第10题判断媒体所载的“近代上海新式交通工具”;第22题分析漫画所示的“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都体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的综合考查。第9题根据《定军山》剧照分析历史现象;第17题从航海日志分析航海家活动;第23题从“美国《租借法》的主要供应类别及主要对象国”表格考查历史事件,都体现出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综合考量。
三、凸显学科思维,关注“生本”导向与“教学评一致”
试卷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要求为依据,体现出基础性和发展性,也反映出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评一致性”。
通过基础情境融合概念要义,强调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基本方法。如选择题第5、12、14、15、18、21题。
通过增强历史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重点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更高层次:能够从不同视角观察历史,能够准确运用历史术语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如第24题要求考生能够在辨别某学者意图的基础上对“电视的发明使用和影响”这一历史现象作出解释。第25题要求考生能够选择 “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第28题的(3)问要求考生能够依据马克思的论述,选择党史中的某个重要历史时段,尝试验证核心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
地理:学科特色鲜明 育人功能彰显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郭剑峰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高级教师 马宏杰
2021年浙江选考地理试卷在题型、结构、难度、风格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试题呈现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平稳考试心态,发挥正常水平。试题体现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考核了高中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有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紧扣时代脉搏
试卷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关注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关注西南地区生态移民,脱贫致富;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等。
二、凸显核心素养
试题大多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区域认知的方法,对人地关系的特点、问题进行解释、分析和预测。如基于黄土高原景观,判断影响植被斑块状分布的因素;比较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于宁夏、甘肃的主要原因。试题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如马尔代夫等低地岛国忧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国土开发建设中国土空间问题等。试题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如校园直立物日影的观测。试题要求学生基于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如利用地质地形剖面图判断溪流的特点;借助气象观测站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来判断锋面类型和位置等。
三、彰显学科特色
地图是地理的学科语言,它承载着试题众多的信息,试卷在图表呈现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全卷有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不同风向成雾频次图、气候直方图等20多幅,图表有原理图、结构图、统计图、区域图等多种类型,图文并茂,生动鲜活。学生通过获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就能有效的进行解题。如通过GIS图层信息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表判断区域发展特点;根据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图分析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等。
试题基于真实情境,既有学生熟悉的城市、购物中心等生活情境,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如西北太平洋海雾的发生、珠江口西岸的经济发展等,打通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联系,呼唤高中地理教学向生活世界回归。
物理:关注物理双基 重视实验原理 考查思维素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沈启正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赵惠松
全卷基于物理课程标准,合理设置考点分布与考试难度,试题结构与题量基本保持稳定,重视基础知识,体现能力立意。主要特点有:
一、紧扣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设计试题情境
试题设计平实中透新意,稳定中求变化。创设情境均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第1题“电子伏特”这一单位的物理含义,第2 题在似是而非的具体情形中的质点模型,第5题在非正弦交流电时的电压有效值,第6题在陌生情形下的电场等势面,第13题的德布罗意波长估算,第14题的核反应类型辨别等,都要求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概念使用条件的细微变化与差异。又例如第8题计算微波有效作用距离的球面波模型,第9 题绳波的叠加原理,第10题的空间站机械能是否守恒,第16题的薄膜干涉问题等,都要求考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运用常用的方法加以分析。
二、基于操作过程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
本卷实验题更着重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第17题第(1)小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发现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分析其原因;第(2)小题“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判断条纹不清晰现象的处理方法,这些都需要自己真正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印象深刻,实验原理的理解也才能活化与深化。第18题是经典的测量电阻的实验,第(1)小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选择“内接”还是“外接”,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加以判断;而第(2)小题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却是等效替代法, 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实验设计的思想才能掌握实验系统误差产生原因。
三、应用物理观念和思维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观念与方法是物理思维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模型的建立需要相应物理思想和观念引导考生检索所学知识和方法。例如判断第3题火箭发射台四周高塔的功能,就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假设、对比、论证、反思进行综合评判;第20题是力学的双质点多过程问题,涉及直线运动、动量守恒、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知识,需要运用很多物理观念与思维方法,例如运动与力的关系、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极值问题处理方法等;第21题是磁场与电磁感应综合题,可用“i-t图线所围面积表征电荷量”的图象法;第22题判断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是个难点,对考生空间立体想像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运动独立性原理有深刻理解,在多维运动干扰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应用这一物理重要观念分而析之。
综观全卷,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注重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通过适当的练习悟通悟透就行,万万不能用一知半解的题海战术应对,考前猜押题更不可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四点:1.夯实基础,加强物理知识的类比与迁移;2.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强化规律的纵横联系;3. 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注重实验设计原理的教学;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素养彰显特色
宁波市北仑中学正高级教师 赵喜平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沈彩娣
试题继续保持了近几年的题型结构和难度,试题覆盖面广、思维容量大,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一、聚焦必备知识,凸现基础性
试题突出考查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等。如选择题以及26、27题,试题保持了对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基本概念、实验基础的考查,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化学能及其转化、阿伏伽德罗常数、结构决定性质、简单计算等,体现了学科经典试题的价值。
二、突出关键能力,凸现综合性
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仍是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突出了对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如第20、23、24、29题等,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表,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判断反应历程,推测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及平衡变化的影响;再如第28题,要求结合所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试题提供的信息碎片,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进行推理。凸现了对学生提取、识别信息并加以运用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三、重视情境素材,凸现应用性
试题以真实情景和具体科学研究为测试载体,加强在实际生产、实验探索中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如第22题锂离子电池、第28题探究物质的组成、第29题常用化学品、第30题制备氯化剂Cl2O等,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能力,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价值。
四、关注学科素养,彰显学科特点
试题关注了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査,如第20题根据反应过程中测量的实验数据,考查学生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质的能力;第28题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找出符合逻辑的正确结论,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第29题第(4)小题要求根据曲线图和实验现象,考查推理分析能力,检测“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强化化学实验的考查,涉及的实验问题达20分,如第4、10、11、12、25、28、30题等,既注重了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突出对实验安全、实验现象分析和推断、实验方案设计等“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考查。
生物:聚焦关键能力彰显学科价值
浙江省萧山中学特级教师 金松涛
嘉善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王红梅
2021年6月浙江省生物选考试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彰显学科育人价值。试卷整体结构和难度以稳为主、稳中有进。试题立足学科本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关注生命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引导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一、强调学科育人,落实社会责任
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环保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激发社会责任感。例如,第30题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酒后驾车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29题水体污染程度监测方法的分析、利用甘蔗渣制醋的技术等凸显了环保观念;第15题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的研制与使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二、创设丰富情境,强化知识获取
试题情境新颖、丰富,如用文字结合曲线图、柱形图、流程图、模式图等多样形式创设了丰富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搜索与整理等知识获取能力。例如,第21、26、29题等创设了生活情境,第20、15、19题等创设了科研情境,第18、22、23、25、27、28题等创设了实验情境,要求学生从相应的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强化对知识获取能力的考查。
三、设置多维问题,深化思维认知
试题通过多维的设问,旨在考查学生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并灵活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23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渗透压对菠菜光合作用的影响”,考查结果的预期、结论的得出与相关原理的解释等;第17、21题都要求学生实现跨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试题还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实现思维外显,有效测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四、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科本质
试题关注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生物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价值,突出生物学的学科本质。例如,试题涉及光电比色法、同位素示踪法和基因编辑技术等多项技术的分析与运用;第30题以“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为情境,展开实验的进阶设计,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技术(信息技术):重视基础关注思维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高级教师 李伟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魏雄鹰
2021年6月浙江省信息技术选考范围仍然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自2020年1月高考选考起使用)中所规定的内容。试卷延续了浙江省信息技术选考命题的一贯风格,试题结构、题型分布、内容选择基本保持不变,必修与限定选修的分布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整份试卷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测试,也关注思维和能力的考查。
一、难易适中,保持整体稳定
全卷共8页16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布仍然保持12:4,知识点分布也没有大的变化。选择题第1-6题以信息技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第7-12题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主,非选择题仍然是表格数据处理、多媒体作品创作、用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问题3个考核点,整体结构保持稳定。选择题整体难度不高,有些题目的素材来源于教材,所考查的知识点均在考试说明范围内,学生都较熟悉。非选择题中的数据处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答题。整卷难易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
二、注重基础,突出核心知识
整卷体现了重视考查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一贯方向。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浏览器与搜索引擎的使用、进制转换、图层操作、图像容量计算等都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是历次考查的重点。数据库设计、多媒体作品创作、算法流程图阅读、对分查找、数据排序等核心知识的灵活应用,也几乎是每次必考的内容,且考核的要点也很明晰。体现了通过考查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注重学科核心知识融会贯通的风格。
三、关注能力与思维,学科特色明显
信息技术学科选考的三个模块各具特色,《信息技术基础》关注学科基本素养培养,体现学科基础知识与最新发展动向,如试题中涉及的数据处理、网络协议、信息编码等内容,都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既有一定的综合性,也有较强的应用性,更有利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非选择题第14题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基于多媒体作品创作的一般过程,融合了作品设计、动画制作、影片测试等过程与方法。《算法与程序设计》则是最合适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块,也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模块,如第15题,以现实生活中场馆人流量统计为情境,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一定的统计结果,可为场馆依据数据进行决策提供支持,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需要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算法思维。
技术(通用技术):守正出新,体现教学导向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张方军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何威年
2021年6月的通用技术选考卷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立足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技术应用情境,围绕学科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在能力考核和素养导向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试卷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充分体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技术特色,试卷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进。本次试卷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科特色
本次试卷除了延续以往对“图样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外,还较大幅度提升了“工程思维”的考查力度,进一步体现通用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如第3题的提高钢索夹紧装置可靠性的连接件选择;第7题的连杆机构受力形式分析;第8-9题的自动对位控制系统的分析;第14题的钢板剪切机的分析及第17题窗帘自动控制电路的分析等均从“工程思维”维度考查学生知识实际运用和决策分析能力,具有很强的技术味儿,凸显学科特色。第15题河面漂浮物拦截装置的设计与前几次考题比较,既延续了以往“通过设计把电机转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机械运动”的设计理念,又在此基础上对设计产品功能上做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强调了对“创新设计”和“图样表达”的考查。
二、基于真实的技术应用情境,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
本次试卷注重学科内容和真实情境相结合,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评价考生的能力。试题较多地选择基于实践活动、联系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的真实技术应用情境,如恒温电烙铁、手持充电式紫外线杀菌器、钢索夹紧装置、自动对位控制系统、钢板剪切机、河面漂浮物拦截装置、窗帘自动控制等。一方面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阐明面临的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另一方面,引领师生更为关注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教与学。
三、围绕学科内容,重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学科内容是核心素养形成和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次试题依据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强调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运用的基础和要求。如第4题工具的搭配使用、第5题尺寸的漏标、第6题选择合理的加工流程、第7题分析连杆机构受力形式分析、第10题传感器的选择、第12题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分析等试题强调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避免了从孤立的学科知识角度罗列知识清单,引导教学回归基础与教材的思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