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在讲座中
中国宁波网记者 崔小明 文/摄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宁波文艺大师叶辛有着近40年的党龄,他的初心是什么?他又是如何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今天下午,他在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举办《读文学·学党史》专题讲座时,披露了他的心路历程。
2017年,叶辛受聘为宁波文艺大师,为宁波文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做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叶辛再次受聘为宁波市文艺大师。他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深切关怀人民的命运,受到几代读者的欢迎。在今天下午的讲座中,叶辛透露,他的作品《孽债》曾经出版过23个不同封面的版本,《蹉跎岁月》出版过17个不同封面的版本。面对宁波大学的师生,叶辛深情回顾了自己的知青生涯。他说,从1969年3月至1979年10月,他曾在贵州偏僻的山村当了10年知青,吃了很多苦,光牙齿就掉了6颗。但困难铸就辉煌,磨砺成就自我。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他见证了知青返城的历史,目睹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山乡巨变,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叶辛在签售
讲座现场,叶辛专门带来了他的长篇小说《巨澜》。这部作品不久前被中国言实出版社编入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
叶辛介绍了他创作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他说,在贵州偏远山寨的10年中,给他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象是无数贫苦生活的画面,“大呼隆”的生产方式让农业效益越来越差。叶辛回忆说,他记得初到农村时,一个劳动日工分值五六角,而到了离开时,劳动一天10个工分,只有2角3分钱。“从切身的体验中,我感觉到这样的生产方式,非得变一变不可了”。“1980年的10月,当我再次走进山乡时,我惊讶地看到,农民的生活好了,多年不见的猪肉,吊在那里随便买,农民顿顿吃起了白米饭,再不用往里掺洋芋和番薯了。所有这一切喜人的变化,全都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命运既然让我亲眼见到了这场巨变,亲身感受到了这场巨变给乡间带来的崭新气象。我要写一本新的书,写一写不同的人在这场变革当中的困扰、苦恼、犹豫及新的精神面貌。”
叶辛决定把党领导下几亿农民解决温饱、摆脱赤贫的这一波澜壮阔的过程及时地反映和表现出来。于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花了5年时间写成《基石》《拔河》《新澜》三部曲。这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的长篇巨制,史诗般再现中国乡村翻天覆地巨变的恢宏画卷。后来,三部曲汇编成《巨澜》,近40年中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
叶辛说,就在创作三部曲时,他深切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改变,对党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别人问他:“你在创作上成绩这么突出,怎么还没有入党?”叶辛说:“身边的共产党员都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对我来说十分神圣和崇高,我离党员的标准还差得远哪!”在组织的关心下,叶辛经过深思熟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年他在党旗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叶辛说,作为一个党员作家,要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创作要与普通群众的命运结合起来,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写出受读者欢迎的作品。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