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四明风华录:宁波人的精神家园
2021-09-06 06:42:08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井头山遗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开栏语

  8月31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量。宁波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作为一座建城1200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拥有深厚的底蕴和文化遗产,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逐渐建成了一座富强、文明、开放、包容的现代都市。即日起,宁波晚报开设“宁波文化名片”栏目,解码宁波文化,解读这座城与人的独特气质,树立和巩固文化自信。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形成于独一无二的基因之中。世人皆谓,宁波人务实、争强,勇于闯荡。凡事着眼于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这种精神气质的形成,与宁波的地理环境有关。

  地处浙东沿海,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坐拥天然良港,拥有三江交汇的区位优势。这座城市一边直面大海,接受海洋巨浪滔天、波谲云诡的神秘挑战,一头通往内陆腹地,背靠大树好乘凉。南宋诗人陆游如此形容当年的宁波:“万里之舶,五方之贾,南金大贝,委积市肆,不可数知。”

  这就是宁波的自信根源,海纳百川、港通天下。宁波是浙江因地理优势而天然注定的“对外窗口”,承担着她必然的使命。

  A远古故乡:史前文化标识

  2020年5月,井头山遗址被发现,改写了宁波历史。宁波人突然找到了他们与海洋的最早关联。河姆渡是内河港湾,而井头山,面朝大海。

  8000年前的聚落,居住在海岸线上的一处缓坡,人们在先民们住过的地方找到了一大堆食用过的海洋贝类,作为这个聚落曾经存在的依据。

  井头山人的生活与潮汐相伴,逐浪而生。他们学会了造船、打桨,向海洋深处探索寻觅,体现出前人未有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会做弹弓、打猎。夜晚,当他们围着篝火仰望星空的时候,也听着疾风吹过树林的猎猎风声,与野兽来自暗处的呼号。

  井头山的船桨,划开了宁波历史的第一桨。1000年后,聚落向四周扩展,来到了田螺山,也来到了河姆渡。

  河姆渡人的生活体系很完整,他们的生产方式更先进,并且开始发展出美学观。宁波人第一次放弃实用目的,学会了欣赏美、创造美。河姆渡人刻画的图案“双鸟朝阳”,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图腾,象征着一种昂扬与绚丽,展现出勃发的生命力。

  2023年,将是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然提出要“深化河姆渡、井头山等史前遗址考古发掘和价值研究,创建河姆渡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推动河姆渡-井头山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近出台的《宁波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河姆渡史前文化标识”。目前我市已经在筹建宁波市史前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与河姆渡博物院,远古文化名片有望被时代擦亮。

    天一阁。天一阁博物院供图

  B山色四明:唐诗之路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在唐代地图上,浙江仅占0.7%的国土面积,却有54%的诗人出自、客寓或歌咏过浙江,成为极为壮观的文化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有1200多位唐代诗人,从《全唐诗》走出,曾来到浙江的青山绿水间,壮游咏志。

  剡溪、天台、四明,留下诗人屐痕处处。检索四明诗,尤以皮陆“四明九题”对后世影响最大。严格来说,皮日休与陆龟蒙并没有来过宁波。有一天,陆龟蒙苏州的家中来了一位访客,名叫谢遗臣,从名字到气质都充满隐逸气息。这位访客向陆龟蒙细细介绍了四明山中种种胜迹,希望大诗人能给予题咏。

  陆龟蒙被他描述的山水胜境说得心动,悠然神往,欣然提笔,就9个山中重点“景点”写下9首诗,并抄送皮日休。对于好友的“挑战”,皮日休也没闲着,回赠9首诗以附和。

  对于四明山来说,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因为他两人的“推介”,许多人来了四明山,不遗余力地寻找那些存在于诗中的景点,而在这不断的寻找、推翻、重来中,四明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名头越播越广。许许多多的后代诗人,模仿皮陆而作“九题”诗,“四明九题”成了四明山的“母题”。

  2020年10月12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在天台召开。“唐诗之路”是一条线,也是一个契机,串联起浙东各座城市之间的合作“互推”。人们将共同着力于打造诗画浙江、建设生态文明,让绿水青山成为永恒财富,串珠成线,美美与共。

    鼓楼是宁波现存唯一一段城楼。顾嘉懿/摄

  C 南宋风华:宋韵千年

  中国历史上,南宋是浙江的“高光”时刻。金兵袭扰,宋室南迁,杭州临安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变成了国家都城。

  就像京津冀拱卫首都一样,距离杭州不远的宁波顺带划入了“京畿之地”的范围,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文化影响力,都达到历史的巅峰。“满朝朱衣贵,皆是四明人”,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

  今年8月31日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在“十个新突破”中,提到要“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宁波的各项宋代文化遗存极丰,物质遗存比较集中地存在于月湖和东钱湖,当然还有江北区的保国寺,它们一起构成了宋时的审美,给当时和后世带来丰沛的给养。

  一般认为,宁波城“启蒙”于宋。当时特别重视文化教育,这股“风气”的兴起,与北宋政治文化名人王安石有关。是他在宁波设立县学,并多次写信请来隐居慈溪的学儒杜醇为学生上课,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他的带动下,月湖周边聚集起多位学者,受聘于春笋般成长设立的各座书院。“庆历五先生”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淳熙四先生”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皆于此时扬名,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他们教出的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壮大了“四明”的队伍,形成良性循环。

    招宝山威远城。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D 天一生水:书香之城

  藏书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蜚声中外,是宁波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范钦身为明朝兵部侍郎,却有一颗爱好文艺的心,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严嵩父子专权、宦官当道的朝局中,54岁正当壮年的范钦选择激流勇退,去职还乡。当时,他有两个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同乡朋友,张时彻有月湖精舍,屠大山有遂初堂,范钦受了“刺激”,决定新建一座自家小园天一阁跟两人“媲美”,呼朋引伴,吟诗赏月为乐。

  藏书是范钦的志趣,但他藏书的类型跟一般人不太一样,厚今薄古,大都是明朝当代的地方志、科举录。一般藏书家看不上、不要的那种他都收了来,还叫人分头抄录。几百年后,那些书因为量少,物以稀为贵。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服气范钦的眼光。

  天一阁最忠实的、为扩大它的声名最不遗余力的“粉丝”是乾隆。编修四库,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贡献极大,乾隆屡次嘉奖,为藏四库全书而建的“南北七阁”,也都按天一阁蓝本而建,一朝成名天下知。

  藏书脆弱,书楼易倾,宁波人却把天一阁捧在手心,让它们完好传递了450余年。天一阁是幸运的,它的存在是宁波的荣幸。

  E 捐躯赴国难:守望和平

  宁波地处海疆。千百年来,保家卫国的主题始终在这片土地激情上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镇海是国家的海防前线,战略地位很高,来往官员也都是朝廷指派的军政要员。他们中,有一位叫冯柄的南宋水军统制,他在今天镇海中学校园内梓荫山东侧峭壁上,刻有四个擘窠大字“惩忿窒欲”,代表南宋水军驻扎镇海,防止金兵从水上入侵的一段历史。

  明代的宁波是抗倭前线,戚继光、俞大猷,这些威名赫赫的将军都曾在这里建立他们的功勋。招宝山上,抗倭将军卢镗建立的威远城仍在,与两岸十余座炮台连成严密的防线,长长久久拱卫着甬江口的和平。

  在宁波城市周边,散落着多个卫所、所城,也都是海洋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特殊印记,他们合在一起传递出一种精气神,讲述着不可磨灭的英雄往事,激发人的爱国心和报国情。

  F 宁波帮走天下:始终心系乡梓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一句口号,让“宁波帮”这个团体走到世人面前。

  宁波多山少地,旧时人口一多,便有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骨子里不甘现状的闯荡精神,19世纪末,一批又一批的宁波人踏上了离家远行的船只。

  他们中的大多数去往了充满机遇的上海滩,宁波人肯吃苦、踏实肯干,学习能力强,这些少年从店铺里的学徒做起,凭着聪慧机变,很快在乱世浊流中崭露头角,站稳脚跟。最终,昔日学徒成了上海滩的“大佬”、行业公所带头人,特别是钱庄业,宁波人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他们以“义”字行天下,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公共事业中来,并怀有浓厚的乡情,到哪儿都不忘家乡,凡有需要,“宁波帮”总是第一时间调转船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至2020年10月,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已召开三届。无论从事何业,身在何方,宁波,永远是“宁波帮”的精神原乡。

  G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基因绵延古今

  当然,属于宁波的“文化名片”还有很多,书香宁波、海丝宁波、红色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演艺宁波、创意宁波……七彩交织,方是天上霓虹色彩。

  今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如果说井头山的涛声象征宁波的文明曙光,那么子城建城代表着宁波人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唐人选址在三江口周围的这片土地上,着力耕耘,搭建起城市的框架,繁衍生息,而有今天。我们纪念建城,也是为了纪念曾经为宁波的稳定、和平、繁华、欣欣向荣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所有人。

  1986年12月8日,宁波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4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提请的《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确立每年的12月8日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扩大宁波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多样化的纪念活动一直在展开。据了解,一套名叫“宁波文史记忆”的丛书正在编写,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的“宁波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也一直在推进。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今年8月31日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到:着力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培育浙江文化新标识,构建文化建设大平台,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文化,无有定形,无处不在。它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让生活变得丰沛有趣。而当它照进有形的现实,文化软实力就会变成经济硬实力,鼓舞、激励着大众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符合人们内心期待的世界。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四明风华录:宁波人的精神家园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9-06 06:42:08

  井头山遗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开栏语

  8月31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量。宁波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作为一座建城1200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拥有深厚的底蕴和文化遗产,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逐渐建成了一座富强、文明、开放、包容的现代都市。即日起,宁波晚报开设“宁波文化名片”栏目,解码宁波文化,解读这座城与人的独特气质,树立和巩固文化自信。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形成于独一无二的基因之中。世人皆谓,宁波人务实、争强,勇于闯荡。凡事着眼于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这种精神气质的形成,与宁波的地理环境有关。

  地处浙东沿海,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坐拥天然良港,拥有三江交汇的区位优势。这座城市一边直面大海,接受海洋巨浪滔天、波谲云诡的神秘挑战,一头通往内陆腹地,背靠大树好乘凉。南宋诗人陆游如此形容当年的宁波:“万里之舶,五方之贾,南金大贝,委积市肆,不可数知。”

  这就是宁波的自信根源,海纳百川、港通天下。宁波是浙江因地理优势而天然注定的“对外窗口”,承担着她必然的使命。

  A远古故乡:史前文化标识

  2020年5月,井头山遗址被发现,改写了宁波历史。宁波人突然找到了他们与海洋的最早关联。河姆渡是内河港湾,而井头山,面朝大海。

  8000年前的聚落,居住在海岸线上的一处缓坡,人们在先民们住过的地方找到了一大堆食用过的海洋贝类,作为这个聚落曾经存在的依据。

  井头山人的生活与潮汐相伴,逐浪而生。他们学会了造船、打桨,向海洋深处探索寻觅,体现出前人未有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会做弹弓、打猎。夜晚,当他们围着篝火仰望星空的时候,也听着疾风吹过树林的猎猎风声,与野兽来自暗处的呼号。

  井头山的船桨,划开了宁波历史的第一桨。1000年后,聚落向四周扩展,来到了田螺山,也来到了河姆渡。

  河姆渡人的生活体系很完整,他们的生产方式更先进,并且开始发展出美学观。宁波人第一次放弃实用目的,学会了欣赏美、创造美。河姆渡人刻画的图案“双鸟朝阳”,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图腾,象征着一种昂扬与绚丽,展现出勃发的生命力。

  2023年,将是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然提出要“深化河姆渡、井头山等史前遗址考古发掘和价值研究,创建河姆渡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推动河姆渡-井头山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近出台的《宁波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河姆渡史前文化标识”。目前我市已经在筹建宁波市史前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与河姆渡博物院,远古文化名片有望被时代擦亮。

    天一阁。天一阁博物院供图

  B山色四明:唐诗之路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在唐代地图上,浙江仅占0.7%的国土面积,却有54%的诗人出自、客寓或歌咏过浙江,成为极为壮观的文化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有1200多位唐代诗人,从《全唐诗》走出,曾来到浙江的青山绿水间,壮游咏志。

  剡溪、天台、四明,留下诗人屐痕处处。检索四明诗,尤以皮陆“四明九题”对后世影响最大。严格来说,皮日休与陆龟蒙并没有来过宁波。有一天,陆龟蒙苏州的家中来了一位访客,名叫谢遗臣,从名字到气质都充满隐逸气息。这位访客向陆龟蒙细细介绍了四明山中种种胜迹,希望大诗人能给予题咏。

  陆龟蒙被他描述的山水胜境说得心动,悠然神往,欣然提笔,就9个山中重点“景点”写下9首诗,并抄送皮日休。对于好友的“挑战”,皮日休也没闲着,回赠9首诗以附和。

  对于四明山来说,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因为他两人的“推介”,许多人来了四明山,不遗余力地寻找那些存在于诗中的景点,而在这不断的寻找、推翻、重来中,四明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名头越播越广。许许多多的后代诗人,模仿皮陆而作“九题”诗,“四明九题”成了四明山的“母题”。

  2020年10月12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在天台召开。“唐诗之路”是一条线,也是一个契机,串联起浙东各座城市之间的合作“互推”。人们将共同着力于打造诗画浙江、建设生态文明,让绿水青山成为永恒财富,串珠成线,美美与共。

    鼓楼是宁波现存唯一一段城楼。顾嘉懿/摄

  C 南宋风华:宋韵千年

  中国历史上,南宋是浙江的“高光”时刻。金兵袭扰,宋室南迁,杭州临安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变成了国家都城。

  就像京津冀拱卫首都一样,距离杭州不远的宁波顺带划入了“京畿之地”的范围,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文化影响力,都达到历史的巅峰。“满朝朱衣贵,皆是四明人”,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

  今年8月31日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在“十个新突破”中,提到要“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宁波的各项宋代文化遗存极丰,物质遗存比较集中地存在于月湖和东钱湖,当然还有江北区的保国寺,它们一起构成了宋时的审美,给当时和后世带来丰沛的给养。

  一般认为,宁波城“启蒙”于宋。当时特别重视文化教育,这股“风气”的兴起,与北宋政治文化名人王安石有关。是他在宁波设立县学,并多次写信请来隐居慈溪的学儒杜醇为学生上课,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他的带动下,月湖周边聚集起多位学者,受聘于春笋般成长设立的各座书院。“庆历五先生”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淳熙四先生”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皆于此时扬名,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他们教出的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壮大了“四明”的队伍,形成良性循环。

    招宝山威远城。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D 天一生水:书香之城

  藏书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蜚声中外,是宁波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范钦身为明朝兵部侍郎,却有一颗爱好文艺的心,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严嵩父子专权、宦官当道的朝局中,54岁正当壮年的范钦选择激流勇退,去职还乡。当时,他有两个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同乡朋友,张时彻有月湖精舍,屠大山有遂初堂,范钦受了“刺激”,决定新建一座自家小园天一阁跟两人“媲美”,呼朋引伴,吟诗赏月为乐。

  藏书是范钦的志趣,但他藏书的类型跟一般人不太一样,厚今薄古,大都是明朝当代的地方志、科举录。一般藏书家看不上、不要的那种他都收了来,还叫人分头抄录。几百年后,那些书因为量少,物以稀为贵。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服气范钦的眼光。

  天一阁最忠实的、为扩大它的声名最不遗余力的“粉丝”是乾隆。编修四库,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贡献极大,乾隆屡次嘉奖,为藏四库全书而建的“南北七阁”,也都按天一阁蓝本而建,一朝成名天下知。

  藏书脆弱,书楼易倾,宁波人却把天一阁捧在手心,让它们完好传递了450余年。天一阁是幸运的,它的存在是宁波的荣幸。

  E 捐躯赴国难:守望和平

  宁波地处海疆。千百年来,保家卫国的主题始终在这片土地激情上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镇海是国家的海防前线,战略地位很高,来往官员也都是朝廷指派的军政要员。他们中,有一位叫冯柄的南宋水军统制,他在今天镇海中学校园内梓荫山东侧峭壁上,刻有四个擘窠大字“惩忿窒欲”,代表南宋水军驻扎镇海,防止金兵从水上入侵的一段历史。

  明代的宁波是抗倭前线,戚继光、俞大猷,这些威名赫赫的将军都曾在这里建立他们的功勋。招宝山上,抗倭将军卢镗建立的威远城仍在,与两岸十余座炮台连成严密的防线,长长久久拱卫着甬江口的和平。

  在宁波城市周边,散落着多个卫所、所城,也都是海洋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特殊印记,他们合在一起传递出一种精气神,讲述着不可磨灭的英雄往事,激发人的爱国心和报国情。

  F 宁波帮走天下:始终心系乡梓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一句口号,让“宁波帮”这个团体走到世人面前。

  宁波多山少地,旧时人口一多,便有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骨子里不甘现状的闯荡精神,19世纪末,一批又一批的宁波人踏上了离家远行的船只。

  他们中的大多数去往了充满机遇的上海滩,宁波人肯吃苦、踏实肯干,学习能力强,这些少年从店铺里的学徒做起,凭着聪慧机变,很快在乱世浊流中崭露头角,站稳脚跟。最终,昔日学徒成了上海滩的“大佬”、行业公所带头人,特别是钱庄业,宁波人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他们以“义”字行天下,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公共事业中来,并怀有浓厚的乡情,到哪儿都不忘家乡,凡有需要,“宁波帮”总是第一时间调转船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至2020年10月,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已召开三届。无论从事何业,身在何方,宁波,永远是“宁波帮”的精神原乡。

  G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基因绵延古今

  当然,属于宁波的“文化名片”还有很多,书香宁波、海丝宁波、红色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演艺宁波、创意宁波……七彩交织,方是天上霓虹色彩。

  今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如果说井头山的涛声象征宁波的文明曙光,那么子城建城代表着宁波人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唐人选址在三江口周围的这片土地上,着力耕耘,搭建起城市的框架,繁衍生息,而有今天。我们纪念建城,也是为了纪念曾经为宁波的稳定、和平、繁华、欣欣向荣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所有人。

  1986年12月8日,宁波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4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提请的《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确立每年的12月8日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扩大宁波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多样化的纪念活动一直在展开。据了解,一套名叫“宁波文史记忆”的丛书正在编写,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的“宁波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也一直在推进。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今年8月31日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到:着力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培育浙江文化新标识,构建文化建设大平台,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文化,无有定形,无处不在。它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让生活变得丰沛有趣。而当它照进有形的现实,文化软实力就会变成经济硬实力,鼓舞、激励着大众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符合人们内心期待的世界。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