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支教凉山的宁波教师在甬发起捐书活动
2021-09-16 07:0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共同富裕 甬凉同行

  该校802班周凡轩同学写的信。记者张培坚摄

  “嗨!大山的孩子,我是大海的赤子,我离你2774公里远。”

  “木里的同学,我们的书和信来啦!”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凉山就是我们的邻居,好邻居要长相来往,共同畅游学海。”

  ……

  近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宁波市委宣传部发起“爱不孤‘读’甬凉互助”书籍捐助公益活动,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发起“‘捐一本书写一封信’爱的漂流瓶”主题公益活动。

  A

  随着书籍“漂”去的还有来自同龄人的信

  昨天上午,该校八年级120名学生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来到学校。每本书还附了一封信,同学们在信里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感悟,写下对木里小伙伴的祝福,为他们加油打气。一封封信将随着书籍跨越千山万水,“漂”到四川凉山的木里中学。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那么这封信可真是够幸运的,它成功飞越了2774公里,来到了你的身边。”该校802班周凡轩同学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

  虽然不知道这封信最后会“漂”到谁的手中,但周凡轩充满了期待。写信前,她特地上网查阅了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资料——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100米,最高处5958米,年平均气温19℃……“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地方,姑且只能说:木里有山,一望无际的山,宁波没有的山。”周凡轩说。

  在信中,周凡轩说起自己的城市生活,也对远方山区的生活充满向往。最后,她在信中写道:“嗨!大山的孩子,我是大海的赤子,我离你2774公里远。正如他们所说:爱不孤独,你要知道,会有一个甚至连你的名字也不知道的人,在你身后支持你。是的,我会支持你,不仅仅因为你是大山里的孩子。更是因为:我确信你对生活充满希望。”

  周凡轩挑选的书是《少年全球通》,她解释说:“这是一本科普类图书,我认为科技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我想通过这次捐书活动,让木里的同学提高自身修养,然后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他们的家乡。”

  窦豫哲同学挑选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他笑着说:“只能捐一本书吗?那我就只能拿出我最心爱的书了。这本书可是1997年出版的第一版,我都把它当‘传家宝’了。”

  徐拓同学挑选的是刘慈欣的小说,他表示:“这本书我看了四五遍,很喜欢。希望这本书能送到一个和我一样喜欢科学研究、着迷科幻事迹的朋友手里。”在徐拓的信中,还有一幅可爱的插画,那是他7岁的妹妹画的。稚嫩的画风,但充满了爱。

  邬欣怡同学则在信中写道:“如果你给我回信了,我将会非常开心,因为这会是平生第一次有人给我寄信。”

  B

  凉山是宁波的邻居,要与邻居共赏奇文

  昨天中午,学校方面将这些捐赠的爱心书籍送到宁波晚报的临时中转站,而随着这些书籍一起抵达凉山木里的,还有一句美好的诗词——包裹外包装箱上写着来自田园诗人陶渊明《移居两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诗,是该校范辛祥老师想送给凉山木里孩子们的话。

  范辛祥是该校团委负责人,也是该校此次捐书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今年8月30日,范辛祥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近6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来到木里中学,开始他的支教生活。

  开学第一课,范辛祥就跟孩子们分享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介绍这座博纳兼容、充满活力、爱心洋溢的文明城市。“希望我的到来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个希望,开阔视野,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努力奋斗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范辛祥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范辛祥发现,木里中学虽然已经有了援建的图书馆,但书籍种类单一。他看到“爱不孤‘读’甬凉互助”书籍捐助公益活动时,就打算在自己的学校发起“捐一本书写一封信”活动,希望木里的学生不仅能收到充满情意的书籍,还能交一个朋友。活动得到了该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响应,捐书现场,该校政教处的潘丽颖老师还给木里中学的学生精心准备了新城学生的同款书签,书签上写着“心怀希望,勇攀梦想高峰”“心怀快乐,笑对挫折困难”“心存善意,用爱传递希望”……

  范辛祥此刻虽然远在凉山,但“远程指挥”,提出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话张贴在包裹外包装箱上。他解释说:“这句诗大意是陶渊明与邻居共赏奇文,见到有好文章就和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凉山就是宁波的邻居。好邻居要长相来往,一起欣赏奇文,共同畅游学海,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宁波晚报记者钟婷婷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支教凉山的宁波教师在甬发起捐书活动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9-16 07:02:00

  该校802班周凡轩同学写的信。记者张培坚摄

  “嗨!大山的孩子,我是大海的赤子,我离你2774公里远。”

  “木里的同学,我们的书和信来啦!”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凉山就是我们的邻居,好邻居要长相来往,共同畅游学海。”

  ……

  近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宁波市委宣传部发起“爱不孤‘读’甬凉互助”书籍捐助公益活动,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发起“‘捐一本书写一封信’爱的漂流瓶”主题公益活动。

  A

  随着书籍“漂”去的还有来自同龄人的信

  昨天上午,该校八年级120名学生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来到学校。每本书还附了一封信,同学们在信里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感悟,写下对木里小伙伴的祝福,为他们加油打气。一封封信将随着书籍跨越千山万水,“漂”到四川凉山的木里中学。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那么这封信可真是够幸运的,它成功飞越了2774公里,来到了你的身边。”该校802班周凡轩同学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

  虽然不知道这封信最后会“漂”到谁的手中,但周凡轩充满了期待。写信前,她特地上网查阅了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资料——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100米,最高处5958米,年平均气温19℃……“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地方,姑且只能说:木里有山,一望无际的山,宁波没有的山。”周凡轩说。

  在信中,周凡轩说起自己的城市生活,也对远方山区的生活充满向往。最后,她在信中写道:“嗨!大山的孩子,我是大海的赤子,我离你2774公里远。正如他们所说:爱不孤独,你要知道,会有一个甚至连你的名字也不知道的人,在你身后支持你。是的,我会支持你,不仅仅因为你是大山里的孩子。更是因为:我确信你对生活充满希望。”

  周凡轩挑选的书是《少年全球通》,她解释说:“这是一本科普类图书,我认为科技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我想通过这次捐书活动,让木里的同学提高自身修养,然后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他们的家乡。”

  窦豫哲同学挑选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他笑着说:“只能捐一本书吗?那我就只能拿出我最心爱的书了。这本书可是1997年出版的第一版,我都把它当‘传家宝’了。”

  徐拓同学挑选的是刘慈欣的小说,他表示:“这本书我看了四五遍,很喜欢。希望这本书能送到一个和我一样喜欢科学研究、着迷科幻事迹的朋友手里。”在徐拓的信中,还有一幅可爱的插画,那是他7岁的妹妹画的。稚嫩的画风,但充满了爱。

  邬欣怡同学则在信中写道:“如果你给我回信了,我将会非常开心,因为这会是平生第一次有人给我寄信。”

  B

  凉山是宁波的邻居,要与邻居共赏奇文

  昨天中午,学校方面将这些捐赠的爱心书籍送到宁波晚报的临时中转站,而随着这些书籍一起抵达凉山木里的,还有一句美好的诗词——包裹外包装箱上写着来自田园诗人陶渊明《移居两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诗,是该校范辛祥老师想送给凉山木里孩子们的话。

  范辛祥是该校团委负责人,也是该校此次捐书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今年8月30日,范辛祥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近6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来到木里中学,开始他的支教生活。

  开学第一课,范辛祥就跟孩子们分享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介绍这座博纳兼容、充满活力、爱心洋溢的文明城市。“希望我的到来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个希望,开阔视野,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努力奋斗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范辛祥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范辛祥发现,木里中学虽然已经有了援建的图书馆,但书籍种类单一。他看到“爱不孤‘读’甬凉互助”书籍捐助公益活动时,就打算在自己的学校发起“捐一本书写一封信”活动,希望木里的学生不仅能收到充满情意的书籍,还能交一个朋友。活动得到了该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响应,捐书现场,该校政教处的潘丽颖老师还给木里中学的学生精心准备了新城学生的同款书签,书签上写着“心怀希望,勇攀梦想高峰”“心怀快乐,笑对挫折困难”“心存善意,用爱传递希望”……

  范辛祥此刻虽然远在凉山,但“远程指挥”,提出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话张贴在包裹外包装箱上。他解释说:“这句诗大意是陶渊明与邻居共赏奇文,见到有好文章就和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凉山就是宁波的邻居。好邻居要长相来往,一起欣赏奇文,共同畅游学海,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宁波晚报记者钟婷婷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