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文化是支撑力,也是变革力。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量,并明确了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等“五个高地”的建设目标。
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文化如何发挥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十问文化铸魂”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河姆渡遗址。(资料图片)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青 余姚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脉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是每个城市的独特印记。日前举行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要不断取得新突破,各地都要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独特文化金名片,展示浙江文化的魅力。
以河姆渡文化、姚江句章故城、三江口州府级中心城市等一系列代表性历史文化遗存为依据,宁波是拥有8000年人类活动史、2500年港口发展史、1200年中心城市建设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1973年开始发掘的余姚河姆渡遗址,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说;2020年,带有浓郁海洋文化特征的余姚井头山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不仅确认河姆渡文化来源于本地,并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向前推了1000多年。
据了解,深化河姆渡文化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价值研究,推动河姆渡—井头山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木器。(陈青/摄)
从大遗址群的角度规划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推进井头山遗址二期考古工作,升格建设河姆渡博物院,筹建宁波市史前文化考古研究中心……这段时间以来,余姚正多措并举擦亮河姆渡文化金名片。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近两年宁波市关于河姆渡文化保护工作专题会议要求,余姚将深入谋划推进河姆渡大遗址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切实强化制度保障、持续推进发掘研究,精心提炼河姆渡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时代价值,对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申报要求,努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在河姆渡遗址(文化)发现50周年(2023年)之际,我们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河姆渡文化遗址群预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支撑,通过策划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及召开高规格专题研讨会,持续提升河姆渡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人士这样说。
阳明文化在余姚得到大力传播弘扬。(余姚市委报道组供图)
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影响力远及海外。近年来,宁波大力推动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加强阳明文化研究、内涵深度挖掘、传承方式创新等,营造知行合一、行必务实的浓厚氛围,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阳明故里余姚,不仅做好阳明史迹的有效保护利用,并通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合作,成立“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全面挖掘研究阳明学术,从2015年开始,余姚市已连续六年在阳明先生的诞辰日(10月31日),举办“阳明文化日”系列活动,并且自2017年开始升级为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活动,阳明文化得到大力传播弘扬。
余姚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打造阳明故里、心学圣地,成为国内阳明文化建设高地”的目标,科学制订建设规划、主动对接借势借力、注重实效实现共赢,积极推进实施“阳明故里建设、心学圣地打造、阳明文化弘扬、阳明文化产业”四大工程,深化与中国历史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战略合作,精心办好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实施“阳明故里 心学圣地”城市形象传播计划,加快推进“姚江书院”重建项目、谋划筹建阳明纪念馆、深化阳明文化“六进”活动,让知行合一成为城市的人文底色。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袁家军书记在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重点阐释了要让千年宋韵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传承宋韵文化要跳出杭州,跳出南宋。宋韵文化不只是杭州现象,而是浙江现象;不只是杭州名片,也是宁波名片、浙江名片。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书记黄文杰说,宁波的宋韵文化集中体现在以史氏家族为代表士大夫文化,书院林立、心学阐扬的书香文化,以三江口、市舶司为代表的海丝文化,以天童寺、阿育王寺为代表的禅宗文化,以保国寺、月湖园林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观音、妈祖、弥勒为代表的民间海洋信仰文化等。
他认为,宁波之所以被日本称为“圣地宁波”,是宁波成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核心文化资源,在两宋尤其是南宋得到集中体现。宁波宋韵文化的气象是世界级的,也是中国重新认识南宋、认识东亚、认识海洋文化,尤其是认识宁波在整个中国城市中的格局地位、认识江南文化中海洋文化特征的重要切入点。
保国寺古建筑群鸟瞰。(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供图)
宁波要赓续好宋韵文化,打造好宋韵文化时代品牌,在打造宋韵文化上与杭州“唱好双城记”。黄文杰建议在月湖建造“中国南宋博物馆”,或在东钱湖建设宋韵小镇,形成展示的中心,“月湖是士大夫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而东钱湖则有着丰富的南宋文化遗存”。
保国寺大殿是浙东地区宋韵系列文化类型中的木构营造的杰出代表。多年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在立足遗产本体为基础、“海丝”交流为突破,不断进行一系列的保护研究、活化利用和传承传播的路径、渠道的探索。2019年举行的“哲匠之手——中日建筑交流两千年的技艺”特展,不仅是“2019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系列活动的第101个项目,更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日本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省亲”之旅。
2020年,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以“数字化与实证融合”为导向,启动了“北宋大殿营造技艺研究和应用”系列的学术课题和科研项目。目前第一个成果——“1:2大殿东次间前进梁架实木复原模型”已经面世。这为以保国寺大殿为代表的宋代江南地区营造技艺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具有示范引领的案例,也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了可视化的载体。
保国寺大殿东次间前进梁架实木复原模型搭建现场。(陈青/摄)
天一阁博物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副院长徐学敏表示,作为宁波市唯一一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国寺,应该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成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研究与利用”“文旅深度融合”的典范”。据悉,即将到来的十月金秋,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还将推出“木石漂海——中日古代建筑文化交流的例证”和“宋《营造法式》的基因解码”两个专题陈列。前者将展示自日本漂洋而来的桧木和自宁波跨海赴日的梅园石的历史过往,从建筑材料的侧面展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通道作用;后者将对宋《营造法式》这一在我国建筑史中被尊为“文法课本”进行解读,并讲述其与我们这座城市的渊源,来凸显这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宋韵文化”的营造篇。
相关新闻: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