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何华军
12月25日至26日,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将在杭州举行,该评选每年举办一次。
今天(12月20日)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公布本年度推荐项目。据了解,作为评选的协办单位之一,今年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共上报了四个项目:宁波慈城胡坑基遗址、宁波奉化竺家遗址、宁波镇海吕岙遗址以及宁波奉化汤果岙遗址,另外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上报的宁波慈溪茂山遗址也在推荐项目之列。
该评选将在腾讯会议等平台全程直播,最终结果在12月26日上午揭晓。
宁波奉化汤果岙遗址窑壁所用六朝铭文墓砖
宁波慈城胡坑基遗址:
丰富了河姆渡文化晚期的文化面貌
胡坑基遗址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胡坑基自然村,地处姚江谷地东部河姆渡文化分布核心区域,东北距慈城古镇1公里,其西北7公里为田螺山遗址,西南9公里为河姆渡遗址。
2021年上半年,为配合当地建设而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该遗址。7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完成800平方米发掘。经初步统计,共清理出房址、柱洞、灰坑、木制品加工场所和墓葬等遗迹213处,出土陶器、石器、木器等遗物102件。
遗址年代根据遗物类型分析大致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出土陶器以夹炭陶为主、以釜为主要炊器,其特征上与河姆渡遗址三期遗存基本一致;同时出现了石钺、鼎、刻划镂孔豆柄等明显带有环太湖地区文化特征的遗存,反映出崧泽文化对宁绍地区的渗透与影响。晚期陶器特征与河姆渡四期基本一致,以夹砂红陶为主,发现大量形制各异的鼎足,说明炊器中三足鼎的比重大大增加,尤其是晚期开始出现了鱼鳍形鼎足,良渚文化因素开始影响到宁绍平原。
胡坑基遗址T2111、T2112、T2113遗迹
胡坑基遗址丰富了河姆渡文化晚期的文化面貌,也为该时期宁绍平原与环太湖地区的文化互动与融合提供了新材料。
遗址清理出多处建筑遗迹,其类型多样的柱洞呈现出多种营建方式,是对河姆渡文化木构建筑技法的重要补充,为研究河姆渡文化晚期房屋建造技术的转变提供了更为详实的资料。木器加工场所的揭露以及类型丰富的木制品、半成品及木料的出土,集中体现了河姆渡文化晚期的木器加工技术。
此外,结合古环境材料,可以确认该遗址为河姆渡文化晚期一处滨水聚落,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聚落形态,为探讨遗址堆积形成原因、人地关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胡坑基遗址石锛
胡坑基遗址石钺
胡坑基遗址陶支脚
宁波奉化竺家遗址:
见证了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和良渚文化地面式建筑
遗址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竺家村北,西距剡江2公里,分布面积约5900平方米。2021年7-12月,为配合地方工程建设,对遗址开展了15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
遗址海拔2.1米,堆积深度约1.6米,自上而下可分为6个层位,年代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共清理房址、墓葬、灰坑、灰沟和柱洞等遗迹48处,出土陶、瓷、玉、石等各类小件文物200余件。
宁波奉化竺家遗址
河姆渡文化四期发现有干栏式建筑、墓葬、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釜、鼎、豆、罐、盘、器盖、支脚、石锛、石矛、石刀、石犁、砺石等。
良渚文化时期房址为地面式多间建筑,整体坐落在一层灰黄色垫土上,由数段基槽和柱洞组成,西北-东南走向,入口不清晰。发现的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棺具为独木棺,横截面呈C形。人骨架保存较差,仅在部分墓葬中发现有上肢骨和头骨,由此可判断头向东或东偏北。随葬品一般置于腿部及脚部,见有陶釜、圈足盘、罐、豆、石钺和石锛。另见有灰坑、灰沟、灶等遗迹。发现的陶器保存较差,除随葬陶器外,可辨器型还包括较多数量的鼎。石器有镞、刀、锛、斧等,玉器有玉锥和玉珠。
宁波奉化竺家遗址
春秋战国遗存较少,发现有灰沟和灰坑,出土了原始青瓷碗、钵及米字纹、方格纹等印纹硬陶片。
宋元遗物主要为青瓷碗、盘、韩瓶。
宁波奉化竺家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锥
宁波奉化竺家遗址良渚文化墓葬出土陶器
竺家遗址河姆渡文化四期陶器
竺家遗址时代特征明确、延续时间较长,为认识宁绍地区史前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构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增加了新材料。所发现的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和良渚文化地面式建筑为研究该区域史前聚落变迁和建筑形式演变提供了新案例。揭露的5座史前墓葬对于认识奉化江流域这一时期墓葬形制、葬俗等有一定研究价值。
宁波镇海吕岙遗址:
发现良渚时期水稻田
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为配合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ZH09-03-02-03地块建设,发现并发掘了吕岙遗址。发掘分两期共3000平方米,遗址初步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唐宋至元明等三个时期,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遗存之间还发现了海侵形成的自然沉积层。共清理房址、池塘、河道、水稻田、木构道路、灰坑、柱坑和木桩群等遗迹60余处,出土陶、瓷、石、铜、铁质等各类小件文物1500余件。
吕岙遗址Ⅰ期发掘区航拍照
吕岙遗址Ⅱ期发掘区航拍照
吕岙遗址位于翠屏山丘陵东南缘延伸出的支脉吕岙山脚下,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均围绕着山脚呈条带状分布。
良渚文化时期的水稻田及其附属木构道路遗迹是本次考古的重要发现。水稻田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发掘区,出土了少量陶器、石器等人工制品和较多松果、树叶等植物遗存。经大植物遗存鉴定与植硅体分析,在稻田层中发现了少量水稻小穗轴、稻壳以及大量水生或稻田杂草。木构道路可分为上、下两层,与山体走向大致垂直。上层道路铺垫的木材尺寸普遍较大,表面多见加工痕迹。下层道路铺垫的木材尺寸普遍偏小,主要为较细的树枝和枝干。
吕岙遗址良渚文化时期水稻田层上的木构道路
青铜时代遗存分属商周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主要分布于遗址东北部的山脚下地势较高处。堆积较为单薄,仅发现少量灰坑、柱坑和木桩群等遗迹,出土了少量陶、原始瓷和石器。
唐宋至元明时期遗存虽遭受严重破坏,但是在局部留存的地层堆积中发现了房址、池塘、河道、灰坑和木桩群等遗迹。出土遗物颇为丰富,陶、瓷器数量最多,其中晚唐五代的越窑青瓷、宋元明代的龙泉青瓷和韩瓶最具代表性。宋元时期瓷器以一批口沿镶金属扣和器底书写墨书的标本最为独特。同时,还有较多福建窑口产的青白瓷、黑釉盏和青花瓷,以及少量江西景德镇产的青白瓷和青花瓷等。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砖、瓦建筑构件,以及铁刀、铁叉、铜灯、铜碗等金属制品。
吕岙遗址宋元时期池塘遗迹
吕岙遗址既为进一步深化钱塘江以南濒海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环境变迁、生业经济和聚落形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又为研究宁波滨海地区自唐宋以来的市镇经济发展、先民生活和商业贸易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吕岙遗址出土北宋越窑青瓷盘
吕岙遗址出土宋代青瓷罐
吕岙遗址出土宋元龙泉青瓷碗
吕岙遗址出土宋元瓦当
宁波慈溪茂山遗址:
一处钱山漾文化早期遗址
慈溪茂山遗址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东埠头村茂山南麓,南距翠屏山脉仅1公里,北侧为地势低洼的滩涂平原,距杭州湾约15公里。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就曾在该遗址附近采集到陶片等文物。2018年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获悉当地有一位村民在茂山遗址附近发现一件“疑似”旧石器,随即赴现场进行了考古钻探。
俯瞰茂山遗址
2021年4月至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慈溪市文保中心,对茂山遗址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200多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发现钱山文化时期的石磡和灰坑等遗迹,出土陶、石、玉等各类质地小件器物150余件。
其中的石磡遗迹,推测或为一种较隆重的露天礼仪活动场地。
石磡遗迹
发掘表明,茂山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可分上、下两层。下文化层陶器以素面侧扁足鼎为代表,上文化层陶器以弧背鱼鳍形足鼎和素面侧扁足鼎共存为其显著特点。两种器型的地层叠压关系,为判断这两类足鼎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据项目负责人丁品判断,茂山遗址应该属于钱山漾文化早期遗存,以此中发现的规律推测,以文家山第2层、良渚古城葡萄畈和良渚古城河道内第5段为代表的遗存都应该属于钱山漾文化早期先民。良渚文化的年代下限也就是良渚文化衰亡的时间需要重新考虑,或可提前至距今4500年。
宁波奉化汤果岙遗址:
用六朝墓砖搭建宋元窑炉
汤果岙窑址与古墓群位于江口镇胡家碶村汤果岙小山丘上。2021年7月,在奉化区殡葬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地块的考古勘探中发现。8月至11月,考古人员抢救发掘了1000平方米,清理出2座龙窑(编号Y1、Y2)和同期的4个灰坑,出土了缸、盆、罐、炉等陶片和花瓣口圆柱形垫柱、山字形垫具等窑具共计127件。此外,还揭露了1座马蹄窑和7座六朝墓葬和1个晚期灰坑,均残损严重。
龙窑航拍及结构示意图
其中一座龙窑因火膛改造,窑炉可分为两期,残存操作间、一期和二期火膛、排水管道、窑床、窑壁、窑门、排烟孔、烟室等结构。该窑窑壁所用青砖均为就近收集的六朝墓砖,极为罕见。此外,一期火膛烧结面之下的排水管道在我国龙窑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独特的窑炉结构以及为解决窑内出水问题的生动改造过程,是弥足珍贵的窑址考古新材料。
排水暗道起点处筒瓦套接细节(西南向东北)
窑床中段窑具分布
结合地层关系及包合物情况,专家推测该遗址年代大致为南宋至元明时期,更准确的年代有待参考测年数据结果。
(本文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