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文化
浙江明确必修!中小学每周至少1课时、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2022-01-23 21:34:00 稿源: 浙江发布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

  《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和家务劳动,涉及到衣、食、住、用、行等,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

  生产劳动教育

  通过参加工农业生产,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并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培育工匠精神,体认生产劳动价值和文化。

  服务性劳动教育

  通过参加生活性、素质性、社会性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体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性劳动,树立服务意识,形成社会服务的系统认知和职业认同,强化社会责任感。

  小学、初高中、大学的劳动教育分别有哪些内容?一起来看看↓↓

  小学

  低年级 

  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

  体验简单生活用品的设计,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 

  以家庭劳动、农业种植、传统工艺与手工制作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培训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

  开展烹饪、收纳、常见家用器具使用、购物,参加校园保洁、绿化等;

  初步体验种植、养殖的规划与实践,纸工、编织以及简单的木工和电子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适当参加社区环保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体验图书馆管理等社会性服务劳动;

  运用一定的设计思维来应对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初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

  注重增加劳动技能,以家政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兼顾校内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承担一定的烹饪与营养、理财等家政劳动;

  通过空间规划,开发创新产品,系统解决问题来美化生活;

  选择木工、电子、金工等项目,初步经历规划、设计、制作的完整劳动过程;选择1~2项新技术,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

  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了解大棚种植、立体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开展文化创意服务劳动,深入城乡社区、社会保障机构和公共场所,开展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经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性劳动。

  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

  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参加以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劳动,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持续开展社会性服务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培养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参与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参与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共建,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情怀;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积极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普通高等学校

  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和寝室环境卫生,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义工、志愿者服务等,参加学务助理、教务助理、实验室管理、图书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强化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海岛、边远地区计划”,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点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产业、新经济、新职业发展方向,关注“数字经济”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化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浙江将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践活动、劳动周等:

  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中劳动课程,志愿服务安排2学分,与通用技术统筹安排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生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2学分。

  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各地教育部门应推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其中小学、初中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实行家校联动评价,做到人人过关。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浙江还将在各级教学成果奖励中,把劳动教育成果纳入评奖范围。

  根据《浙江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认定公布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300家、省特色劳动实践教室300间,培育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引领地区10个、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00所,培养省中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300名。至2025年,普通中小学均配建劳动实践教室

  同时,普通中小学要在教师编制总量内按需要统筹安排一定数量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还明确,省教育厅从2022年起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校(院)长年度本科教育述职测评和教学评估工作,重点报告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举措和开展的成效。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明确必修!中小学每周至少1课时、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稿源: 浙江发布 2022-01-23 21:34:00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

  《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和家务劳动,涉及到衣、食、住、用、行等,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

  生产劳动教育

  通过参加工农业生产,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并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培育工匠精神,体认生产劳动价值和文化。

  服务性劳动教育

  通过参加生活性、素质性、社会性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体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性劳动,树立服务意识,形成社会服务的系统认知和职业认同,强化社会责任感。

  小学、初高中、大学的劳动教育分别有哪些内容?一起来看看↓↓

  小学

  低年级 

  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

  体验简单生活用品的设计,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 

  以家庭劳动、农业种植、传统工艺与手工制作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培训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

  开展烹饪、收纳、常见家用器具使用、购物,参加校园保洁、绿化等;

  初步体验种植、养殖的规划与实践,纸工、编织以及简单的木工和电子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适当参加社区环保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体验图书馆管理等社会性服务劳动;

  运用一定的设计思维来应对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初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

  注重增加劳动技能,以家政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兼顾校内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承担一定的烹饪与营养、理财等家政劳动;

  通过空间规划,开发创新产品,系统解决问题来美化生活;

  选择木工、电子、金工等项目,初步经历规划、设计、制作的完整劳动过程;选择1~2项新技术,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

  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了解大棚种植、立体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开展文化创意服务劳动,深入城乡社区、社会保障机构和公共场所,开展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经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性劳动。

  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

  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参加以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劳动,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持续开展社会性服务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培养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参与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参与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共建,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情怀;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积极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普通高等学校

  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和寝室环境卫生,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义工、志愿者服务等,参加学务助理、教务助理、实验室管理、图书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强化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海岛、边远地区计划”,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点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产业、新经济、新职业发展方向,关注“数字经济”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化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浙江将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践活动、劳动周等:

  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中劳动课程,志愿服务安排2学分,与通用技术统筹安排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生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2学分。

  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各地教育部门应推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其中小学、初中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实行家校联动评价,做到人人过关。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浙江还将在各级教学成果奖励中,把劳动教育成果纳入评奖范围。

  根据《浙江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认定公布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300家、省特色劳动实践教室300间,培育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引领地区10个、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00所,培养省中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300名。至2025年,普通中小学均配建劳动实践教室

  同时,普通中小学要在教师编制总量内按需要统筹安排一定数量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还明确,省教育厅从2022年起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校(院)长年度本科教育述职测评和教学评估工作,重点报告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举措和开展的成效。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