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编写的《2020-2021中国城市创新型经济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公布了“中国57城”创新型经济指数榜单,宁波以33.42分的得分在该榜单中排名第11,其中,宁波在共同富裕发展性、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等维度表现亮眼。
浙江7城上榜,宁波位居第11
中国城市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由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产出4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组成,旨在为新一轮的以创新能力为主要驱动力的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一把标尺。
在“中国57城”创新型经济指数榜单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这四座“一线城市”依次占据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前四名,杭州(第 5 位)、东莞(第6位)、南京(第 7 位)、武汉(第 8 位)、苏州(第 9 位)、天津(第10位)这些“新一线城市"也伴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高质量制造业的发展入围前十。
图片:“中国57城”创新型经济指数榜单
记者梳理发现,浙江在该榜单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共有7城上榜,分别为杭州、宁波、嘉兴、温州、金华、绍兴、台州,且排名都较靠前。其中,宁波以33.42分的创新型经济指数得分在57城中位居第11,得分稍落后于武汉、苏州、天津等城市,领先于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
宁波创新型经济呈现这些“长短”
值得关注的是,《蓝皮书》还围绕“十四五”期间新旧动能转化的三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与“双碳治理”,进行了专题研究。
在共同富裕方面,研究依据“发展性”和“共享性”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数。浙江发展性与共享性综合水平领先,成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典范。在57个城市中,深圳的共同富裕指数综合表现最为亮眼,在两个维度均位列第1。宁波在发展性维度位列第4,而在共享性维度则位列第15。
为何宁波能够“共富先行”?2021年,宁波的人均GDP突破15万元,已提前实现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5年的目标,并以6.5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8。除了奉化区外,宁波其余9区(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美元,走在“藏富于民”的先列。
来源:《2020-2021中国城市创新型经济蓝皮书》
在数字经济方面,研究依据“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活力”两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指数,长三角和粤港澳表现亮眼,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活力转化效率普遍较高。
其中,在数字基础设施维度,深圳、东莞、上海、苏州和广州位列前 5 名;在数字创新活力维度,杭州、深圳、北京、上海、厦门位列前 5 名。宁波在数字创新活力维度位列第9,而在数字基础设施维度已位列15名以外。
来源:《2020-2021中国城市创新型经济蓝皮书》
在绿色发展方面,研究依据“城市平衡污染源头防治”和“末端污染治理的水平”两个维度综合考察57城“绿色发展”的表现情况。
厦门市、台州市、大连市综合表现最为出色,在两个维度均跻身第一梯队,而大部分城市源头和末端平衡治理仍有短板。宁波在末端污染治理水平维度位列第12,而在城市平衡污染源头防治维度则排名倒数第7。
来源:《2020-2021中国城市创新型经济蓝皮书》
目前,宁波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规模位居非直辖市城市第一;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9家,总数达到3919家,增长超26%;根据《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宁波入围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排名全国第15。
综上,宁波在共同富裕发展性、数字创新活力、末端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好表现,而在共同富裕共享性、数字基础设施、城市平衡污染源头防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多维聚焦补足创新“短板”
在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宁波在研发投入、高教资源、创新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短板。对此,一些创新型经济指数领先的城市,足以在不同细分指标上成为宁波的“榜样”。
例如,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唯一进入创新型经济指数Top10的城市,倚靠其强大高校实力和科技创新力量,在创新资源和创新转化中表现突出,使其创新发展驱动力强劲,宁波可在高教资源集聚方面多向其“取经”。
东莞作为创新型经济Top10城市中最大的“黑马”,坐拥东接广州、南临深圳的创新区位优势,同时依托其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向创新型城市转型,其转型之路亦有诸多值得宁波借鉴的地方。
当前,宁波正在大力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聚焦创新资源、创新产出等方面的短板,宁波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科技及产业界人士更是不断建言献策。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就围绕“科技创新”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支持宁波在新材料领域纳入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支持宁波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建立国家、地方联动协同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机制;推动国家新材料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到宁波转移转化;建议国家部委大力指导、支持、帮助宁波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及重点关注科创型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等。
在政产学研各界的群策群力下,宁波创新型经济正在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