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每年市两会,教育话题都吸引着甬城市民的高度关注。
昨日上午,围绕“推进‘双减’背景下初中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举行了协商交流会。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怎样科学带娃、快乐带娃?如何更科学精准地对学生进行评定?怎样更好地推动教育均衡……来自10多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委员们聚焦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共谋思路、共商举措。
教育提质,
如何更进一步?
新政之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协商交流会刚开场,委员们就相继抛出了问题。
毫无疑问,构建教育健康生态,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第一个“抢”到话筒的市政协委员谭维定,关心的就是“新政下一些初中生家长的焦虑情绪”问题。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的回答,让他“稳了心”。毛才盛说,宁波正从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从教育资源均衡提升上发力,如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组建教育共同体;二是配好每一位老师,提升初中段高级教师配比至28%;三是带好每一位家长,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形成合理的社会评价。
话音刚落,市政协委员廖微微就站起来追问:“在这些基础上,如何具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是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引路人。通过推出甬城教育名家等一系列培育工程,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毛才盛说,其次要让课堂真正发挥主战场作用,可以通过打造精品课堂和高效教育、引进校外高端教育资源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等。此外,要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为教师提供便利、减轻负担,促进育人方式转变。
推动教育提“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孙义为也在回答市政协委员沈颖程提问时指出,将持续在学校的科学布局上着力,通过分区分类,科学研判教育设施的学位需求,引导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划补差,强化规划管理,并继续协同教育局做好新规划学校的选址工作,选择适宜的地块布局各级各类学校。
师资力量,
如何有效提升?
推动初中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促进师资力量的有效提升,来自教育一线的市政协委员童红霞将目光投向了“编制”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向省委编办争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域统筹向我市倾斜。”市委编办副主任刘骏说,一要着力补缺口,对基本编制出现缺口的地区,督促当地采用挖潜创新和统筹调剂的手段补足编制缺口,确有困难的通过区域间统筹调剂或市域调剂等方式进行补充;二要调结构,针对学生数增加而产生县域之间、学段之间、学校之间结构性缺口问题,抓紧谋划相关数字系统科学分配教职工编制资源;三要提效益,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评价中小学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提高现有编制使用效益。
同样来自教育一线的市政协委员翁伟彬,关注的则是如何通过拓宽职称评聘渠道,吸引、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
对此,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徐承志回答,关于职称自主评聘,今后将在扩大初中学校自主评聘范围的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关于公开招聘教师,下一步将支持区(县、市)教育部门探索选取部分有条件的重点学校试点,提升学校参与度。关于特殊人才引进,对于急需紧缺的竞赛老师允许作为紧缺岗位招聘,对体艺类教师的招聘允许灵活运用技能水平测试等考试形式。
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晓也在回答市政协委员戎骁的提问中回应,下一步,将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完善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健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优化均衡初中优质资源,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到2025年拟支持全市新建初中68所、增加初中学位5.8万个;支持初中强校工程,扎实推动初中重大改革工作,努力助力提高办学质量。
中考制度,
如何更加完善?
对很多学生来说,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如何选择,或许会对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市政协委员孙琼欢“抢”到话筒后,一个关于“普职分流”的提问,再次将目光瞄向了教育部门。
“‘普职分流’有三个必要性。”毛才盛“接”过了问题说,一是产业发展的结构化需要,比如宁波汽车制造、绿色石化、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都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二是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要,每个孩子的优势潜能不同,选择职业教育照样可以实现多彩人生;三是教育发展的体系化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
“那么,中招考试制度会不会有改变?”市政协委员袁涌泉紧接着提问。
毛才盛回应,以后中招考试的命题会更趋科学,会加强生活工作场景的应用,坚决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同时在应用上也会更趋系统,全面考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素质。此外,政策上会更趋多元,特别是要完善自主招生政策,为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上高中的多种渠道。“十四五”期间,我市定向分配招生比例将提高至70%,并将持续扩大。
对于市政协委员田欣幸提出的“新政下,如何更好更科学地对初中生作出评定”,毛才盛解释,严格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初中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结果不排名、不公布,而是通过“点对点”模式告知学生家长,在减轻学生考试压力、缓解家庭焦虑上整体效果较好。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在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入科学实验类试题。同时,积极探索我市体育中考改革方案,通过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
身心健康,
如何持续提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身心健康问题,也成了协商交流会上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市政协委员严肖平和胡勤波,分别将问题指向了近视和脊柱侧弯。
针对“小眼镜”的烦恼,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黄加成回应,卫生部门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做好两个监测,即中小学生视力检查数据监测和教学环境抽样监测,研判近视发病的影响因素,确保孩子们的用眼环境;二是开展防控圈建设,以区域内牵头眼科医疗机构为核心,构建基于地缘辐射的医校近视防控合作体,项目内容涉及近视防控知识培训、视力检查、近视矫正等;三是建立“眼健康档案”,对学生的视力等数据进行分析,减缓学生近视的进展。
而对于脊柱侧弯问题,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霓表示,首先要完善防控机制,如开设运动康复门诊,建立常态化普查工作机制等。至2022年底,努力培养出脊柱侧弯普查及防控人员约1000名,每所中小学校配备1名专、兼职脊柱侧弯防控人员。其次要加强普查工作。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中小学校脊柱侧弯普查率达到90%以上。第三要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对各中小学校医、老师、学生家长开设脊柱健康知识培训和脊柱健康课程力度。第四是实施精准干预,如成立脊柱侧弯防控点、脊柱健康特色诊室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黄加成回应市政协委员孙立的提问时指出,要加强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中高考考生减压。要推进医教协作项目,发挥宁波市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作用。要多渠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积极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市妇联副主席沈纾丹则在回答市政协委员魏杰的提问时,指出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她说,接下来将重点做好四件事,包括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立“最美家”联盟、建好用好“妇女儿童驿站”、迭代升级家风传承示范线,全方位、多角度,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晓东在回答市政协委员许鹏浩的提问时,提出了通过加强红色文化学习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邓晓东说,要把红色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纳入青少年主题 教育活动、纳入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开展“知行新说”思政课现场教学直播活动、加大红色文化教育考核内容、组织主题演讲征文、把校外研学纳入学生课外实践考核积分等形式,以红色文化“加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防线。
记者董小芳何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