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奋力塑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金名片 代表委员热议智慧善治
2022-04-13 07:2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2022宁波两会

  社会善治,方能天下大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宁波将强化高效能治理,奋力塑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金名片。围绕这一主题,代表委员纷纷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如何通过数字赋能,助力疫情“精密智控”?大数据时代,我们又该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如何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让基层最小治理单元更加高效运转?从思想碰撞迸出的智慧火花中,我们看到了代表委员对宁波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的美好寄语和期待。

姜正荣委员

  借助AI与大数据等手段

  打造疫情“无感智控”宁波模式

  姜正荣市政协委员、宁波姜太公网络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前,我市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上下筑牢多道防线,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全情投入战斗,市民积极配合,但疫情防控工作仍面临不小挑战。

  在我看来,新冠病毒影响至今,无论是食品“冷链传播”,还是快递“物品传播”,其核心传播途径还是人传人。因此,对人群类别进行科学划分、分类施策尤为关键。在确保数据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快速找到源头、控制好密接者,是高效控制疫情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对现有人员数据库进行分类。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收集全市域的人口数据,并按常住人口(含已办理暂住证人口)、外来访客、其他未办暂住证流动人口进行分类。

  其次,借助无感亮码技术,甄别不同类别人群。在学校、医院、卖场、小区等人员集聚区的出入口,通过人脸识别、后台AI技术同步比对,自动获取人员健康码等信息,并绘制活动轨迹图以备用(相关数据严格保密)。其中,对无法识别的人群进行标注,通过出入口严格把关、补录登记,或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民警等登门核查补录。

  同时,严控机场、高铁、高速等入口,按类导流,提高通行效率。鉴于上述入口主要由外出返甬人员、外来访客两类人员组成,入口处可按“来甬访客通道”“外出返甬通道”分流。在出口、入口疏导通道,均布置AI人脸识别设备,自动比对离甬、返甬人员信息,并无感亮码。访客则需要进行现场扫码、身份证登记,之后便可通过无感亮码技术进行判断。

  最后,补齐建筑工地等流口数据,政府部门要推行此类场所强制登记制度,堵上盲点和漏洞。可以结合我市人社、住建等部门目前推行的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等举措,实现工地工人大数据监管。

张丽丽代表

  保护数据隐私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张丽丽市人大代表,宁波环球广电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助、工会主席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海量数据实时产生、流转,给市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比如,各种APP收集了海量用户的个人信息,像基本资料、身份、生物识别、位置、联系人等。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采用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控技术,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疫情防控时,各种社交群里也流转着大量没有加密的个人信息资料,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学界也正在研究中,现阶段个人信息保护面临较多困难。因此,我建议要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健全相关执行细则,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司法上要持续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全链条惩治,在查办下游网络犯罪的同时,溯源上游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和人员。加强检法沟通,在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的公益诉讼中,推动检察机关提出惩罚性赔偿,提高违法行为成本。

  完善行政监管体系、深化协同保护,也是重要一环。在国家网信部门统筹主管的前提下,应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针对互联网、电信、电商、快递、银行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业,要建立企业名录,重点监管、实时跟踪。

  此外,我建议推动全市互联网、快递、中介服务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业,成立行业信息保护自治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合规管理体系。

陈跃鸣代表

  推进综合服务一体化建设

  提高城市“精管善治”能力

  陈跃鸣市人大代表、宁波浙江大学校友

  科创园主任

  城市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是体现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宁波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精管善治”,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市提供环保、园林、管网维护等市政服务的运营商多为独立作业,由不同的行政部门主管,彼此缺乏合作沟通,当遇到自然灾害或发生事故时,易出现统筹调度不畅、人力物力浪费等现象。同时,城市管理智慧服务水平不高,多数仍采用人力作业,自动化设备应用场景较少、效率较低,服务质量欠佳。

  我认为,应整合市政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绿化养护、水域清洁、地下管道维护、智慧环卫、照明维护等多方位的城市服务内容,提升专业资源整合能力,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合理布局各方资源,及时调度工作人员,实行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运营效果可追踪评估。

  同时,使用高科技产品替代或辅助部分人力,通过科技赋能,压缩人力物力成本,提升城市服务效率,也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另外,我建议组建城市综合服务商,以政府采购、公私合营、混合改制为交易形式,以城市空间运营、产业支持发展、社区民生服务为主要领域,通过数字化赋能、智慧化手段,实现规模化一体化运营,为政府、市民等提供综合服务,进一步增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幸福感、获得感。

尹向红委员

  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完善自然灾害事件

  应急管理机制

  尹向红市政协委员、宁波地铁产业工程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宁波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严重的沿海城市之一,台风、森林火灾、风暴潮等灾害防范形势严峻。因此,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从当前可见的预案编制情况看,模板化现象普遍存在,行业特殊性细节考虑不够,且各单位预案孤立,缺乏衔接联动;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预测科学研究体系尚未健全,预警信息传播专业术语的通俗化等问题也未妥善解决。

  此外,我市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虽在逐步推进,但社会力量自救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义务救援队、志愿应急救援队需要进行优化整合。

  我建议,完善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机制,推进地方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工作,为全市应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并强化各层级的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同时,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要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专家支撑机制。比如,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加强预警预报。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实施灾害风险清单式管理。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同时,组建由多领域专家学者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升应急决策咨询能力。

  要完善各部门应急跨界联动协作机制,实现统筹协调、统一调度,并强化区域协同,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要完善突发事件社会参与机制。统筹规范建设志愿者救援组织,鼓励增加防汛、山地救援等民间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并实行共训共练、救援合作,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路波代表

  充分给予价值地位

  推动社会组织

  深层次参与基层治理

  路波市人大代表、奉化区科技局局长

  社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这些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双丰收”,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其中也有社会组织的一份功劳。

  进一步激活社会组织深层次参与基层治理,需要破解社会组织当前面临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公信力不足、角色定位不清晰、治理经验缺乏等瓶颈。我认为,应充分给予社会组织在全面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中的价值地位,让社会组织尽早“上岸”。

  首先,要进一步坚持合作导向。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把基层治理的部分行政权力剥离给社会组织承担,并划定合作治理的领域和范围。同时,创新监管模式,建立专门的社会组织评估机构,打造专业的评估队伍,对社会组织实行动态监督评估。政府还可通过公众满意度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

  其次,要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边界,给予社会组织相应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公信力。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志愿性、民间性等特点发挥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政府利用市场手段购买服务,支持基金会等专业类的服务型社会组织,以及其他“草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此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内部结构不完善、公益服务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

  最后,要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建设。加强区(县、市)和街道层面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政府扶持体系,形成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机制。另外,要引导社会组织探索合理化、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从而实现与政府合作的良性循环。

胡碧慧代表

  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推动基层最小治理单元

  高效运转

  胡碧慧市人大代表,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在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底座”作用。像今年1月北仑发生疫情时,对网格实施平战转换、应急唤醒,探索二级网格最小作战单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目前,专职网格员多为社工和村文书兼任,在社工原有工作职责上,还要做好问题隐患发现上报、重点对象服务走访等工作,任务清单涉及信访维稳等22大类,工作精力不足,亟须优化配备网格力量。同时,阶段性或专项性工作任务逐年增多,网格员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部分专业性工作,承接能力不足。

  此外,二级网格作为基础网格的辅助力量,成员以党员骨干、楼道长、村(居)民小组长等志愿力量为主。但二级网格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如何建好、用好这支力量需持续探索。

  我认为,要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更加科学高效,首先应加强网格力量整合,在任务较重、情况复杂的网格先行配备专职网格员,或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强化网格力量,同时动员多元力量,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等参与网格管理服务。

  其次,要强化部门和网格协同。对超出网格员能力范围的事项需要及时调整退出,并强化职能部门在网格内的事、权、责,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应由部门处置的要及时跟进,真正发挥网格消除隐患的作用。

  第三,要强化网格激励保障。建议市里出台相关意见,专职网格员待遇参照社工落实,适当提高“以奖代补”额度。二级网格员以精神激励为主,通过有效信息奖励、专项任务补贴等方式,并辅以一定的物质保障,把人留住、把事做好。

  沈孙晖房晓暾孙勇金鑫星徐庭娴黄成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奋力塑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金名片 代表委员热议智慧善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4-13 07:22:00

  社会善治,方能天下大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宁波将强化高效能治理,奋力塑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金名片。围绕这一主题,代表委员纷纷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如何通过数字赋能,助力疫情“精密智控”?大数据时代,我们又该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如何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让基层最小治理单元更加高效运转?从思想碰撞迸出的智慧火花中,我们看到了代表委员对宁波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的美好寄语和期待。

姜正荣委员

  借助AI与大数据等手段

  打造疫情“无感智控”宁波模式

  姜正荣市政协委员、宁波姜太公网络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前,我市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上下筑牢多道防线,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全情投入战斗,市民积极配合,但疫情防控工作仍面临不小挑战。

  在我看来,新冠病毒影响至今,无论是食品“冷链传播”,还是快递“物品传播”,其核心传播途径还是人传人。因此,对人群类别进行科学划分、分类施策尤为关键。在确保数据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快速找到源头、控制好密接者,是高效控制疫情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对现有人员数据库进行分类。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收集全市域的人口数据,并按常住人口(含已办理暂住证人口)、外来访客、其他未办暂住证流动人口进行分类。

  其次,借助无感亮码技术,甄别不同类别人群。在学校、医院、卖场、小区等人员集聚区的出入口,通过人脸识别、后台AI技术同步比对,自动获取人员健康码等信息,并绘制活动轨迹图以备用(相关数据严格保密)。其中,对无法识别的人群进行标注,通过出入口严格把关、补录登记,或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民警等登门核查补录。

  同时,严控机场、高铁、高速等入口,按类导流,提高通行效率。鉴于上述入口主要由外出返甬人员、外来访客两类人员组成,入口处可按“来甬访客通道”“外出返甬通道”分流。在出口、入口疏导通道,均布置AI人脸识别设备,自动比对离甬、返甬人员信息,并无感亮码。访客则需要进行现场扫码、身份证登记,之后便可通过无感亮码技术进行判断。

  最后,补齐建筑工地等流口数据,政府部门要推行此类场所强制登记制度,堵上盲点和漏洞。可以结合我市人社、住建等部门目前推行的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等举措,实现工地工人大数据监管。

张丽丽代表

  保护数据隐私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张丽丽市人大代表,宁波环球广电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助、工会主席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海量数据实时产生、流转,给市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比如,各种APP收集了海量用户的个人信息,像基本资料、身份、生物识别、位置、联系人等。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采用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控技术,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疫情防控时,各种社交群里也流转着大量没有加密的个人信息资料,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学界也正在研究中,现阶段个人信息保护面临较多困难。因此,我建议要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健全相关执行细则,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司法上要持续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全链条惩治,在查办下游网络犯罪的同时,溯源上游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和人员。加强检法沟通,在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的公益诉讼中,推动检察机关提出惩罚性赔偿,提高违法行为成本。

  完善行政监管体系、深化协同保护,也是重要一环。在国家网信部门统筹主管的前提下,应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针对互联网、电信、电商、快递、银行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业,要建立企业名录,重点监管、实时跟踪。

  此外,我建议推动全市互联网、快递、中介服务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业,成立行业信息保护自治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合规管理体系。

陈跃鸣代表

  推进综合服务一体化建设

  提高城市“精管善治”能力

  陈跃鸣市人大代表、宁波浙江大学校友

  科创园主任

  城市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是体现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宁波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精管善治”,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市提供环保、园林、管网维护等市政服务的运营商多为独立作业,由不同的行政部门主管,彼此缺乏合作沟通,当遇到自然灾害或发生事故时,易出现统筹调度不畅、人力物力浪费等现象。同时,城市管理智慧服务水平不高,多数仍采用人力作业,自动化设备应用场景较少、效率较低,服务质量欠佳。

  我认为,应整合市政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绿化养护、水域清洁、地下管道维护、智慧环卫、照明维护等多方位的城市服务内容,提升专业资源整合能力,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合理布局各方资源,及时调度工作人员,实行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运营效果可追踪评估。

  同时,使用高科技产品替代或辅助部分人力,通过科技赋能,压缩人力物力成本,提升城市服务效率,也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另外,我建议组建城市综合服务商,以政府采购、公私合营、混合改制为交易形式,以城市空间运营、产业支持发展、社区民生服务为主要领域,通过数字化赋能、智慧化手段,实现规模化一体化运营,为政府、市民等提供综合服务,进一步增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幸福感、获得感。

尹向红委员

  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完善自然灾害事件

  应急管理机制

  尹向红市政协委员、宁波地铁产业工程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宁波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严重的沿海城市之一,台风、森林火灾、风暴潮等灾害防范形势严峻。因此,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从当前可见的预案编制情况看,模板化现象普遍存在,行业特殊性细节考虑不够,且各单位预案孤立,缺乏衔接联动;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预测科学研究体系尚未健全,预警信息传播专业术语的通俗化等问题也未妥善解决。

  此外,我市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虽在逐步推进,但社会力量自救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义务救援队、志愿应急救援队需要进行优化整合。

  我建议,完善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机制,推进地方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工作,为全市应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并强化各层级的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同时,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要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专家支撑机制。比如,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加强预警预报。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实施灾害风险清单式管理。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同时,组建由多领域专家学者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升应急决策咨询能力。

  要完善各部门应急跨界联动协作机制,实现统筹协调、统一调度,并强化区域协同,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要完善突发事件社会参与机制。统筹规范建设志愿者救援组织,鼓励增加防汛、山地救援等民间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并实行共训共练、救援合作,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路波代表

  充分给予价值地位

  推动社会组织

  深层次参与基层治理

  路波市人大代表、奉化区科技局局长

  社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这些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双丰收”,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其中也有社会组织的一份功劳。

  进一步激活社会组织深层次参与基层治理,需要破解社会组织当前面临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公信力不足、角色定位不清晰、治理经验缺乏等瓶颈。我认为,应充分给予社会组织在全面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中的价值地位,让社会组织尽早“上岸”。

  首先,要进一步坚持合作导向。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把基层治理的部分行政权力剥离给社会组织承担,并划定合作治理的领域和范围。同时,创新监管模式,建立专门的社会组织评估机构,打造专业的评估队伍,对社会组织实行动态监督评估。政府还可通过公众满意度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

  其次,要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边界,给予社会组织相应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公信力。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志愿性、民间性等特点发挥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政府利用市场手段购买服务,支持基金会等专业类的服务型社会组织,以及其他“草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此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内部结构不完善、公益服务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

  最后,要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建设。加强区(县、市)和街道层面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政府扶持体系,形成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机制。另外,要引导社会组织探索合理化、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从而实现与政府合作的良性循环。

胡碧慧代表

  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推动基层最小治理单元

  高效运转

  胡碧慧市人大代表,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在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底座”作用。像今年1月北仑发生疫情时,对网格实施平战转换、应急唤醒,探索二级网格最小作战单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目前,专职网格员多为社工和村文书兼任,在社工原有工作职责上,还要做好问题隐患发现上报、重点对象服务走访等工作,任务清单涉及信访维稳等22大类,工作精力不足,亟须优化配备网格力量。同时,阶段性或专项性工作任务逐年增多,网格员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部分专业性工作,承接能力不足。

  此外,二级网格作为基础网格的辅助力量,成员以党员骨干、楼道长、村(居)民小组长等志愿力量为主。但二级网格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如何建好、用好这支力量需持续探索。

  我认为,要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更加科学高效,首先应加强网格力量整合,在任务较重、情况复杂的网格先行配备专职网格员,或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强化网格力量,同时动员多元力量,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等参与网格管理服务。

  其次,要强化部门和网格协同。对超出网格员能力范围的事项需要及时调整退出,并强化职能部门在网格内的事、权、责,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应由部门处置的要及时跟进,真正发挥网格消除隐患的作用。

  第三,要强化网格激励保障。建议市里出台相关意见,专职网格员待遇参照社工落实,适当提高“以奖代补”额度。二级网格员以精神激励为主,通过有效信息奖励、专项任务补贴等方式,并辅以一定的物质保障,把人留住、把事做好。

  沈孙晖房晓暾孙勇金鑫星徐庭娴黄成峰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