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这桩历时三年的疑难案件 靠测谎技术挖出了真相……
2022-05-11 17:00:00 稿源: 甬上  

  一笔50万元的借款,一方称全部给了,另一方却称一分没拿到。孰是孰非、孰真孰假,纠缠了三年依然无从分辨。近日,通过测谎技术的成功应用,最终挖掘出事实真相,让这起疑难复杂案件得以圆满解决。5月10日,宁波市检察院通报了该案。

  是“一分没拿到”,还是“全部给了”?

  2009年,赵某和李某夫妇向王某出具借条,向其借款50万元,并约定借款利息。吴某和周某夫妇作为担保人签字。2017年王某出具收条,载明吴某代还借款本金50万元及利息90万元。

  2018年,担保人吴某将借款人赵某、李某诉至宁海法院,称他已经代两位还了本金和利息,要求他们归还。可法庭上,赵某和李某却称,他们当时借钱只是代吴某出个面而已,虽然借条是他们出具的,但50万元的借款他们一分也没拿到,都被吴某拿走了;而出借人王某则和吴某说辞一致,50万元全部以现金的方式交付给了赵某和李某,吴某已代还了所有本金和利息。

  宁海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赵某、李某向吴某支付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

  赵某和李某不服向宁波中院提起上诉。2019年,宁波中院作出民事裁定,将该案发回宁海法院重审。

  2020年,吴某再次向宁海法院提起诉讼。宁海法院再次作出一审判决,赵某和李某不服再次向宁波中院提起上诉。整个司法流程又再走了一遍。

  测谎揭示真相,五位当事人居然都在说谎

  审限日益逼近,双方都坚决拒绝调解。面对僵持的局面,承办法官提出运用测谎技术辅助办案,原被告双方均表示愿意。随后,承办法官向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发出测谎申请。

  借款人赵某首先接受测试。主测人与她充分交流沟通后,就心理测试程序和技术方面的有关问题向其做了解释说明,对其进行了激励测试,并现场展示测试图谱,向其证明,只要说谎,就一定会产生自己主观无法控制的心理生理变化和反应。

  赵某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长久的沉默之后,她向主测人坦陈:“我想把真正的事实说出来,但现在还没想好,需要回去再和家人商量一下。”

  赵某第二次来是和丈夫李某一起的。她说:她和担保人吴某是朋友,但并不认识出借人王某。当初是吴某提出让她出面向王某借钱,他来担保。但实际上,她和丈夫李某只借了30万元,其余20万元是吴某借的。交付款项当天,她拿了王某交给她的30万元现金就离开了,其余20万元则是在场的担保人吴某和周某夫妇拿了。

  主测人员随即对这一陈述进行了心理测试,采集了她回答所有问题的多通道心理生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被测人赵某对设问的陈述真实。李某的陈述与赵某一致,对他的测试图谱也显示,他对设问的陈述真实。

  第三位被测人是系借款担保人吴某。他十分健谈,坚持称交付当天他亲眼看到赵某拿走了50万元。测试中,通过对焦点问题的询问,屏幕上的曲线起起伏伏,微妙的变化一一显示,他对相关案情的认知活动和情绪体验逐步转化为可观测的生理表征。测试后,主测人综合评断,认为吴某不诚实回答的可能性很大,并随即与其进行了测后谈话。吴某在谈话中的表现,进一步验证其“不诚实”,但他还是不肯承认。在经历长时间心理交锋后,赵某最终认可测试结果,解释说当时20万元借款是他妻子周某拿走的。

  事后,承办法官就案件事实分别询问了几位当事人,他们均认可20万元借款由周某收取。至此,真相大白,涉案的五位当事人居然都在说谎。

  涉嫌虚假诉讼,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并对五人处以罚款

  经过审理,宁波市中院认为五位当事人的行为均扰乱诉讼秩序,构成虚假诉讼,对赵某和李某作出罚款5万元的决定,对吴某、王某和周某分别作出罚款5万元、3万元和2万元的决定。

  最终,该案以终审判决方式结案,宁波市中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上诉人赵某和李某应支付被上诉人垫付本金和垫付利息合计80余万元。

  测谎,用技术手段解读最隐秘的记忆

  心理测试的成功实施成为了该案突破的转折点,为案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了解,2021年年底,宁波市检法两家联合出台《关于在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中运用心理测试技术的工作指引(试行)》,为探索应用心理测试技术走出了一条新路。

  截至目前,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共计运用心理测试技术,协助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办理和各级法院审理可能涉及虚假诉讼案件83件170人,无一错案。在众多疑难复杂案件中,心理测试技术多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高效甄别各方陈述的真伪,挖掘案件中隐藏的真相。打破了因证据缺乏、讼争不止的僵局。这一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更为强化打击虚假诉讼提供了创新高效的技术手段。

  宁波晚报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余宙潭 蒋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这桩历时三年的疑难案件 靠测谎技术挖出了真相……

稿源: 甬上 2022-05-11 17:00:00

  一笔50万元的借款,一方称全部给了,另一方却称一分没拿到。孰是孰非、孰真孰假,纠缠了三年依然无从分辨。近日,通过测谎技术的成功应用,最终挖掘出事实真相,让这起疑难复杂案件得以圆满解决。5月10日,宁波市检察院通报了该案。

  是“一分没拿到”,还是“全部给了”?

  2009年,赵某和李某夫妇向王某出具借条,向其借款50万元,并约定借款利息。吴某和周某夫妇作为担保人签字。2017年王某出具收条,载明吴某代还借款本金50万元及利息90万元。

  2018年,担保人吴某将借款人赵某、李某诉至宁海法院,称他已经代两位还了本金和利息,要求他们归还。可法庭上,赵某和李某却称,他们当时借钱只是代吴某出个面而已,虽然借条是他们出具的,但50万元的借款他们一分也没拿到,都被吴某拿走了;而出借人王某则和吴某说辞一致,50万元全部以现金的方式交付给了赵某和李某,吴某已代还了所有本金和利息。

  宁海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赵某、李某向吴某支付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

  赵某和李某不服向宁波中院提起上诉。2019年,宁波中院作出民事裁定,将该案发回宁海法院重审。

  2020年,吴某再次向宁海法院提起诉讼。宁海法院再次作出一审判决,赵某和李某不服再次向宁波中院提起上诉。整个司法流程又再走了一遍。

  测谎揭示真相,五位当事人居然都在说谎

  审限日益逼近,双方都坚决拒绝调解。面对僵持的局面,承办法官提出运用测谎技术辅助办案,原被告双方均表示愿意。随后,承办法官向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发出测谎申请。

  借款人赵某首先接受测试。主测人与她充分交流沟通后,就心理测试程序和技术方面的有关问题向其做了解释说明,对其进行了激励测试,并现场展示测试图谱,向其证明,只要说谎,就一定会产生自己主观无法控制的心理生理变化和反应。

  赵某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长久的沉默之后,她向主测人坦陈:“我想把真正的事实说出来,但现在还没想好,需要回去再和家人商量一下。”

  赵某第二次来是和丈夫李某一起的。她说:她和担保人吴某是朋友,但并不认识出借人王某。当初是吴某提出让她出面向王某借钱,他来担保。但实际上,她和丈夫李某只借了30万元,其余20万元是吴某借的。交付款项当天,她拿了王某交给她的30万元现金就离开了,其余20万元则是在场的担保人吴某和周某夫妇拿了。

  主测人员随即对这一陈述进行了心理测试,采集了她回答所有问题的多通道心理生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被测人赵某对设问的陈述真实。李某的陈述与赵某一致,对他的测试图谱也显示,他对设问的陈述真实。

  第三位被测人是系借款担保人吴某。他十分健谈,坚持称交付当天他亲眼看到赵某拿走了50万元。测试中,通过对焦点问题的询问,屏幕上的曲线起起伏伏,微妙的变化一一显示,他对相关案情的认知活动和情绪体验逐步转化为可观测的生理表征。测试后,主测人综合评断,认为吴某不诚实回答的可能性很大,并随即与其进行了测后谈话。吴某在谈话中的表现,进一步验证其“不诚实”,但他还是不肯承认。在经历长时间心理交锋后,赵某最终认可测试结果,解释说当时20万元借款是他妻子周某拿走的。

  事后,承办法官就案件事实分别询问了几位当事人,他们均认可20万元借款由周某收取。至此,真相大白,涉案的五位当事人居然都在说谎。

  涉嫌虚假诉讼,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并对五人处以罚款

  经过审理,宁波市中院认为五位当事人的行为均扰乱诉讼秩序,构成虚假诉讼,对赵某和李某作出罚款5万元的决定,对吴某、王某和周某分别作出罚款5万元、3万元和2万元的决定。

  最终,该案以终审判决方式结案,宁波市中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上诉人赵某和李某应支付被上诉人垫付本金和垫付利息合计80余万元。

  测谎,用技术手段解读最隐秘的记忆

  心理测试的成功实施成为了该案突破的转折点,为案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了解,2021年年底,宁波市检法两家联合出台《关于在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中运用心理测试技术的工作指引(试行)》,为探索应用心理测试技术走出了一条新路。

  截至目前,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共计运用心理测试技术,协助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办理和各级法院审理可能涉及虚假诉讼案件83件170人,无一错案。在众多疑难复杂案件中,心理测试技术多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高效甄别各方陈述的真伪,挖掘案件中隐藏的真相。打破了因证据缺乏、讼争不止的僵局。这一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更为强化打击虚假诉讼提供了创新高效的技术手段。

  宁波晚报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余宙潭 蒋杰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