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3位获奖者讲述“创新”奥秘
2022-05-18 1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易鹤 柯善露 吴冠夏 通讯员 王虎羽 胡莎莎

  今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市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

  92个项目(人/团队)获得2021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其中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鸣、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阮殿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姚霞银分别代表2021年度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市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者发言,介绍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心得体会和创新做法。本网对发言进行摘登,以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围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做强赶超跨越新引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硬核支撑和动力源泉。

  17年苦修练就逆变器“冠军”

市科技创新特别奖获得者:王一鸣(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创新赋予产业革新。我们17年持续聚焦组串式逆变器细分领域,将实业做实,把专业做精。

  成立至今,我们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开放式创新,近三年研发年均增长率超过80%以上,为产品迭代和技术革新不断注入“活水”。2021年销售额超33.12亿,比上年同期增长58.92%。利润达4.7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48.96%。2022年一季度销售额超11个亿,单季度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行业位数不多的同比和环比双增长的企业。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有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博士后工作站。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十余项,并以第一起草单位的名义制订了两项国家标准,被世界著名光伏权威调研机构EuPD连续七年授予“全球逆变器品牌”称号,企业综合检测中心荣获国家级CNAS认可标志,并成功入选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大优强”培育企业名单。

  正因为有领先技术的加持和对产品质量的孜孜以求,锦浪科技实现了连续多年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位列全球第四,单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三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国内分布式市场占有率已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依托A股上市企业的资本平台,锦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人才梯队,全方位践行绿色经营理念,现有企业研发人员468人,占全公司人数20%,其中多人在逆变器领域拥有超过10年以上的技术研发经验与工程设计经验,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

  面向未来,我将继续带领锦浪一直践行着“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清洁能源成为全球主力能源”的使命,争取三年内打造出百亿营收规模的新锦浪,为推动国家达成“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打造“绿色、强劲”的“动力芯”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阮殿波(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特聘院长、教授)

  谁抢占了自主创新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没有科技的强大,中国就谈不上真正强大,而科技的强大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唯有靠中国人自己发愤图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年前,超级电容器及其相关技术被以美国Maxwell公司和韩国Nesscap公司为主的国外所垄断。前者更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我国出售高性能产品,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科工、公共交通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在规避国外垄断专利的条件下实现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大规模制造成为现有技术的困境。我率领团队从2000年开始自主创业研究超级电容器核心储能材料,产品设计,工艺和工程技术。由于无法获得产品设计的核心技术资料,“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家常便饭,带着“必须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干劲,团队无数次修改设计方案与实验图纸,历经约10年的踏实钻研,产品达到世界水平,2012年与中车集团合资在宁波成立中车新能源公司,在国家相关部委、宁波市政府、中国中车集团以及宁波大学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技术垄断,为“超高功率储能”的国防科技与“绿色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产业提供了一颗“绿色、强劲”的“动力芯”。相关科研成果也先后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专利金奖”以及“浙江省技术发明奖”等奖励。

  “知识产权不仅能给产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能够践行攻坚克难、实业报国的创业梦”。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与执念,我和我的团队在超级电容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技术、核心应用研究等方面全力冲刺,依托于系列化的超级电容器“专利族群”、历经10年的砥砺前行,先后创新了“双碱催化剂和二氧化碳气体固-气联合活化技术储能新材料”、突破了干法电极制造技术,解决了高密度、低水分电极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出功率密度达75kW/kg(特斯拉公司的4.69倍)超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系列产品。相关产品也批量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港口及工程装备中,具有良好的工业节能效果。

  成绩已成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当前,正值我市全力锻造“全球制造创新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做大、做强“246万千亿产业集群”的重要时刻,宁波大学作为“部-省-市”共建的国家“双一流”高校,也始终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理念,成立了“先进储能与装备研究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产业研究、试制及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平台已落地的产业化成果有分钟级充电的超快充电池技术,估值3亿落地镇海;氧化亚硅电极材料技术,估值1亿落地北仑,新型钠离子电池技术、盐湖提锂技术等一批成果正在筹备落地。

  今年是我来宁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陆续评上了宁波市杰出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也是宁波市培养的俄罗斯工程院与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此,我要对宁波市给予我的关爱与支持道一声深深的感谢!我及我的团队将始终不忘“动力芯”的初衷,扎根于宁波,全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的科技快速进步、产业茁壮成长。争取为宁波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坚守创新“锂”想 筑梦新材料产业化应用

市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姚霞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宁波是全国首批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正在聚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领军城市。我所在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自建所初期就确立了“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我带领的团队也始终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急需为己任。当前,我国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锂离子电池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存储与利用至关重要。但现有商用锂离子电池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且其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基于此,我带领团队聚焦在全固态二次电池领域,致力于彻底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从而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以及深海、深蓝、深空、深地等国家战略领域对高安全性储能器件的需求,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20余项,在国际国内一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7篇,申请发明专利61项,培养高水平人才20余名,努力在关键核心材料取得突破。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已研制了系列室温电导率超过商用有机电解液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实现了无机固体电解质取代有机电解液,并跑国际最先进水平,并向特种领域小批量供样,实现关键核心材料自主可控。

  为进一步提升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团队迎难而上,突破了致密薄层电解质膜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安时级全固态锂二次电池单体,形成了全面的从材料基础研究到电池集成的创新能力,宁波材料所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长续航固态动力锂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技术宁波产业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全固态二次电池的研发进程。相信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有大批新材料从宁波这片热土产生、制造,包容开放的宁波也将形成“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品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发扬勤奋、踏实、谦虚的精神,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难题,为助力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和产业集群,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链接:

  聚焦科技前沿!读懂2021年度宁波科技奖背后的磅礴力量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3位获奖者讲述“创新”奥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5-18 17:11: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易鹤 柯善露 吴冠夏 通讯员 王虎羽 胡莎莎

  今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市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

  92个项目(人/团队)获得2021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其中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鸣、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阮殿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姚霞银分别代表2021年度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市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者发言,介绍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心得体会和创新做法。本网对发言进行摘登,以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围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做强赶超跨越新引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硬核支撑和动力源泉。

  17年苦修练就逆变器“冠军”

市科技创新特别奖获得者:王一鸣(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创新赋予产业革新。我们17年持续聚焦组串式逆变器细分领域,将实业做实,把专业做精。

  成立至今,我们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开放式创新,近三年研发年均增长率超过80%以上,为产品迭代和技术革新不断注入“活水”。2021年销售额超33.12亿,比上年同期增长58.92%。利润达4.7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48.96%。2022年一季度销售额超11个亿,单季度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行业位数不多的同比和环比双增长的企业。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有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博士后工作站。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十余项,并以第一起草单位的名义制订了两项国家标准,被世界著名光伏权威调研机构EuPD连续七年授予“全球逆变器品牌”称号,企业综合检测中心荣获国家级CNAS认可标志,并成功入选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大优强”培育企业名单。

  正因为有领先技术的加持和对产品质量的孜孜以求,锦浪科技实现了连续多年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位列全球第四,单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三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国内分布式市场占有率已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依托A股上市企业的资本平台,锦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人才梯队,全方位践行绿色经营理念,现有企业研发人员468人,占全公司人数20%,其中多人在逆变器领域拥有超过10年以上的技术研发经验与工程设计经验,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

  面向未来,我将继续带领锦浪一直践行着“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清洁能源成为全球主力能源”的使命,争取三年内打造出百亿营收规模的新锦浪,为推动国家达成“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打造“绿色、强劲”的“动力芯”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阮殿波(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特聘院长、教授)

  谁抢占了自主创新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没有科技的强大,中国就谈不上真正强大,而科技的强大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唯有靠中国人自己发愤图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年前,超级电容器及其相关技术被以美国Maxwell公司和韩国Nesscap公司为主的国外所垄断。前者更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我国出售高性能产品,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科工、公共交通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在规避国外垄断专利的条件下实现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大规模制造成为现有技术的困境。我率领团队从2000年开始自主创业研究超级电容器核心储能材料,产品设计,工艺和工程技术。由于无法获得产品设计的核心技术资料,“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家常便饭,带着“必须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干劲,团队无数次修改设计方案与实验图纸,历经约10年的踏实钻研,产品达到世界水平,2012年与中车集团合资在宁波成立中车新能源公司,在国家相关部委、宁波市政府、中国中车集团以及宁波大学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技术垄断,为“超高功率储能”的国防科技与“绿色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产业提供了一颗“绿色、强劲”的“动力芯”。相关科研成果也先后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专利金奖”以及“浙江省技术发明奖”等奖励。

  “知识产权不仅能给产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能够践行攻坚克难、实业报国的创业梦”。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与执念,我和我的团队在超级电容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技术、核心应用研究等方面全力冲刺,依托于系列化的超级电容器“专利族群”、历经10年的砥砺前行,先后创新了“双碱催化剂和二氧化碳气体固-气联合活化技术储能新材料”、突破了干法电极制造技术,解决了高密度、低水分电极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出功率密度达75kW/kg(特斯拉公司的4.69倍)超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系列产品。相关产品也批量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港口及工程装备中,具有良好的工业节能效果。

  成绩已成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当前,正值我市全力锻造“全球制造创新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做大、做强“246万千亿产业集群”的重要时刻,宁波大学作为“部-省-市”共建的国家“双一流”高校,也始终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理念,成立了“先进储能与装备研究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产业研究、试制及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平台已落地的产业化成果有分钟级充电的超快充电池技术,估值3亿落地镇海;氧化亚硅电极材料技术,估值1亿落地北仑,新型钠离子电池技术、盐湖提锂技术等一批成果正在筹备落地。

  今年是我来宁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陆续评上了宁波市杰出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也是宁波市培养的俄罗斯工程院与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此,我要对宁波市给予我的关爱与支持道一声深深的感谢!我及我的团队将始终不忘“动力芯”的初衷,扎根于宁波,全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的科技快速进步、产业茁壮成长。争取为宁波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坚守创新“锂”想 筑梦新材料产业化应用

市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姚霞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宁波是全国首批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正在聚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领军城市。我所在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自建所初期就确立了“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我带领的团队也始终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急需为己任。当前,我国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锂离子电池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存储与利用至关重要。但现有商用锂离子电池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且其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基于此,我带领团队聚焦在全固态二次电池领域,致力于彻底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从而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以及深海、深蓝、深空、深地等国家战略领域对高安全性储能器件的需求,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20余项,在国际国内一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7篇,申请发明专利61项,培养高水平人才20余名,努力在关键核心材料取得突破。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已研制了系列室温电导率超过商用有机电解液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实现了无机固体电解质取代有机电解液,并跑国际最先进水平,并向特种领域小批量供样,实现关键核心材料自主可控。

  为进一步提升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团队迎难而上,突破了致密薄层电解质膜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安时级全固态锂二次电池单体,形成了全面的从材料基础研究到电池集成的创新能力,宁波材料所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长续航固态动力锂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技术宁波产业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全固态二次电池的研发进程。相信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有大批新材料从宁波这片热土产生、制造,包容开放的宁波也将形成“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品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发扬勤奋、踏实、谦虚的精神,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难题,为助力宁波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和产业集群,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链接:

  聚焦科技前沿!读懂2021年度宁波科技奖背后的磅礴力量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