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202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会上透露,国家文物局党组近期研究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市文物局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约共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助力中轴线申遗。
本届对话会以“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遗产保护”为主题,20多位国内外专家分享了在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今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中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之年。
李群带来了中轴线申遗的新进展:近期,国家文物局党组已经研究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他表示,希望北京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三个有利于”要求,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多重价值,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坚持保护第一、老城不能再拆,全面保护文物建筑、肌理格局和景观风貌,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鼓励社会参与,活化历史场景,完善支持政策,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公众。
对话会上,围绕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市文物局和中规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设立“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结合各自领域的优势特色,发挥智库作用,深入北京前沿实践,共同建设高质量合作平台,探索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融合的创新路径,未来在政策制定、课题研究、咨询服务及公共活动等方面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成果,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话会期间,5项以中轴线为主题的特色展览亮相地安门百货大楼。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并会同北京河图推出“万象中轴”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体验展;北京建筑大学联合帝测公司推出“中轴线知识科普展”;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推出“绘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国际青少年艺术展”;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推出北京中轴线三维立体实景测绘展;手工雕刻师段永成展出最新作品——“中轴线建筑雕刻”。
【浙江新闻+】
北京中轴线有何特别之处?
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布局“和谐而明朗”,被称为“古都的灵魂和脊梁”。中轴线并非北京城所独有,那么和其它古都相比,北京的中轴线特别在哪里呢?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都城的设置及建造,犹如文明群山中的一座巅峰。从黄帝定都涿鹿,到盘庚迁于殷都,多次迁徙都城,社会亦随之进化。
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至隋唐时期、辽宋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的都城模式,其中以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北宋的东京开封城及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为代表。而这三种都城建造模式,皆以中轴线为最主要的核心,其中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历代古都中轴线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都文明的珍贵结晶。
明北京城
纵观宋朝和金朝的都城,虽然把皇城和宫城放在中央的位置,却没有完全落实“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理想模式。真正落实这一模式的,是后来的元大都城。
元朝崛起于草原,灭西夏及金朝,随后又挥师渡江,攻灭南宋,一统天下,定鼎大都城(今北京)。这时各个割据政权的都城皆已被消除,形成了以大都城为中心的新的都城格局,而都城的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元大都城的设计者刘秉忠在兼收儒、释、道三家之长的前提下,以儒家政治学说为主体,规划出了新都城的理想模式。这个模式包含的第一种文化要素,就是《周礼·考工记》中的建都理想模式,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因此,在大都皇城的两侧,设置有太庙和社稷坛。而在皇城的前后,设置有中书省(即尚书省)衙署和诸多市集。这个模式包含的第二种文化要素,则是更早的、“以北为尊”的建都理念,即把鼓楼和钟楼从中轴线两侧迁移到了中轴线的最北端。
在这个都城模式中还包含了第三种文化要素,即游牧文化的要素。建立元朝的是蒙古帝王,因此在皇城的建造中体现了游牧文化以水域和茂草为主题的特色,即围绕着太液池(今北海、中海)这片水域来建造宫殿。在太液池东岸建造有帝王的大明宫和皇后的延春阁,而在太液池西岸建造有皇太子的东宫(即后来的隆福宫)和皇太后的兴圣宫。虽然这种格局体现了游牧文化的特色,但是位于太液池东岸的大明宫和延春阁却坐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仍然显示出儒家文化的主体作用。
元大都
到了明代,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这时的北京城虽然沿用了元大都的都城中轴线,却进行了较大改变。其一,在太液池东岸建造了紫禁城,使整座宫城皆坐落在中轴线上。其二,在太液池西岸建造了西苑,作为皇家园林。经过这样的改造,明北京的皇城内分成了两大功能区,即宫殿区和园林区。其三,把原来放置在皇城外东西两侧的太庙和社稷坛移置到宫城前面皇城内的中轴线东西两侧。经过这次改变,明成祖朱棣把游牧文化的要素完全清除掉了。
此后的嘉靖年间,由于修筑北京外城,新建了永定门,使得都城中轴线进一步向南延伸,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从景山的修整,到天安门广场的扩建,从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设置,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的建造,再到毛主席纪念堂的营建,这条中轴线一直不断完善。这条绵延了七百年的中轴线见证了中国都城模式的变化,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据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