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岚诺”移动路径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肖 通讯员 丁烨毅
从8月28日生成,到9月5日16时减弱为强台风级,今年以来的最强台风“轩岚诺”路径整体呈“V”型,生成后一路西行,在台湾以东洋面发生V型转向,尔后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沿浙江近海北上后在宁波沿海转向东北,逐渐远离我市。今天晚上9时30分,宁波市气象台发布的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气象评估报告,显示其“V”型怪异路径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
受其影响,宁波过程雨量154毫米,5县域(海曙、江北、镇海、鄞州和余姚)过程雨量超200毫米,8个乡镇(街道)雨量超300毫米,单站最大余姚夏家岭475毫米;沿海海面12级大风累计6小时,10级以上大风累计28小时,陆地8级以上大风累计61小时。
台风强度强,覆盖范围广
超强台风级维持104小时。“轩岚诺”生成后的36小时内由热带风暴级迅速“五连跳”发展为超强台风级,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并维持超强台风级长达75小时,到达台湾以东洋面后减弱为强台风级,北上时在东海海面再次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并维持29小时。
云系覆盖直径达1000公里以上。“轩岚诺”31日吞并其南侧的热带低压98W,体积显著增大,并呈现为不对称结构,其东南侧云系发展庞大。
“V”型转向北跷路径,史上首次
“轩岚诺”生成纬度高(25.9°N,149.3°E),生成后受副高南侧引导先向西行,8月31日到9月1日路径偏向西南,1日到2日“轩岚诺”位于东西两环副高之间并同时受双台互旋作用,在台湾以东洋面停滞或回旋。3日起受东环副高西侧引导完成“V”型转向,沿124~125°E之间北上,于5日10时越过30°N,尔后受西风槽引导转向东北。这种“V”型怪异路径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
降水阶段性和分散性明显
台风降水根据天气系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日台风倒槽与西风槽相结合,出现台前对流,形成中尺度暴雨云团,该中尺度云团从镇海北部水面向西南方向缓慢移动,先后影响我市中北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1日20时至3日8时全市平均雨量60毫米,约占总过程雨量四成。第二阶段为3到5日台风螺旋云带降水,强降水时段在4到5日,最强小时雨强余姚万家岙62.5毫米(4日20时18分到21时18分)。另外,3到4日出现典型的螺旋云带晴雨轮转现象。
最强降水落区在我市中北部,其中暴雨中心位于余姚四明山区(大岚、四明山、鹿亭和梨洲等乡镇)和鄞州北部沿甬江区域(新明、梅墟、聚贤和福明等街道),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单站最大余姚夏家岭475毫米。四明山地形作用再次显现,受地形增幅作用,四明山区第二阶段降水更为明显。
“轩岚诺”过程雨量分布图
大风影响重,持续时间长
受其影响我市沿海海面出现10~12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海面17级以上,杭州湾和沿海地区8~10级个别11级,内陆7~9级个别10级。全市6个乡镇(街道)出现11级大风,10级以上有16个,8级以上有84个。海上风力大且持续时间长,我市沿海海面12级大风累计6小时,10级以上大风累计28小时;陆地8级以上大风累计61小时。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