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在镇海奠基
(1985年10月,时任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包玉刚夫妇、卢绪章一起为宁波大学奠基石挥铲培土)
中国宁波网 时晓竹
今天,甬江畔再迎盛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启动建设。虞仁荣先生慷慨捐资,报效桑梓,在家乡兴办高水平大学,展现了科技报国的博大情怀。
崇学重教,富而思源。虞仁荣先生此举是对“宁波帮”优良传统的传承弘扬,也是对“宁波帮”精神的生动诠释。
“宁波帮”素以爱国爱乡、热心报效桑梓著称于世。他们倾力捐资助学,以兴文风,谋福于万代;他们热心修桥铺路,踏实基建,布善于公众;他们群力相助慈善,雪中送炭,解困于乡人。
在著名“宁波帮”人士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的母校中兴学校里,学校创办者叶澄衷塑像的底座刻着这样一行字:“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
拳拳赤子之心、深深报国之情,富了之后捐资教育,这是“宁波帮”的传统。
近代,叶澄衷、吴锦堂、秦润卿等乡绅闻人在宁波、上海办学堂、设奖学金、投注大学,为社稷培育人才。
(王宽诚捐资兴办的东恩中学)
早在1962年,王宽诚先生捐资100万人民币,兴办中、小学各一所,定校名为“东恩”,开创了当代“宁波帮”在家乡捐资助学的先河。
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帮”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捐资人数之多、数额之巨前所未有。
时光回拨到1984年10月,“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宁波。第三天,他就决定捐资建设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的创办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侨胞捐资创办高校的先河,结束了宁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更对宁波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助推作用。
1991年,包玉刚先生溘然长逝后,包氏家族继续慷慨解囊外,广大“宁波帮”人士记挂着包玉刚生前“希望爱国爱乡而有能力的朋友鼎力协助,共襄此举”的嘱托。
(宁波大学李达三外语楼)
35年来,“宁波帮”累计向宁波大学捐赠120余项,累计捐赠金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包氏教学楼群、邵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曹光彪科技楼、赵安中行政楼、李达三外语楼、周亦卿综合体育馆……宁波大学里随处可见以人名命名的建筑,每一幢楼宇背后都跳动着“宁波帮”人士爱国爱乡的赤子心。
“‘宁波帮’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培养史。”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江伟说,“宁波帮”十分重视教育,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数据显示,教育是“宁波帮”回馈家乡最为重要的内容,约占捐赠总额的70%。
(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为中兴中学落成剪彩)
给家乡孩子铺就一条“希望之路”。除高等教育外,基础教育也是“宁波帮”捐赠的重点。
宝韵音乐幼儿园、兆龙小学、逸夫小学、张和祥小学、范桂馥小学、李惠利中学、惠贞书院、东恩中学、中兴中学、龙赛中学……无论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能见到“宁波帮”捐资兴建的学校。爱国家、爱桑梓,一枝一叶都关情。
(2016年2月,李达三、叶耀珍伉俪与长孙李本俊先生向宁波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成立“宁波大学李达三叶耀珍伉俪李本俊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基金”,创建生物医药研究中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宁波帮”对宁波教育的帮助已成为家族传承的“事业”,从第一代逐渐绵延至第二代、第三代,持续不断,历久弥新。
“宁波帮”捐资教育出现了“父子共捐、夫妻共捐、兄妹共捐、朋友共捐”的特点,如赵安中三子赵亨文、李达三子女、王宽诚子女、顾国华之子顾建纲等,都是受父辈鼓励或继承父辈遗愿,纷纷捐赠以支持家乡教育、科技、文化建设。严信才夫妻、叶泰海夫妻、范鸿龄姐姐、赵安中朋友汤于翰等,也是在丈夫、兄弟、朋友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到捐赠行列。
叶泰海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在宁波投资的“宁波帮”人士之一。多年来,他先后捐款7000多万元,用于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在其熏陶下,他的儿子叶竣棓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在奉化中学设立了1000万元的“叶氏教育基金”。
香港知名“宁波帮”人士李达三博士、夫人叶耀珍女士、长孙李本俊历年来向宁波大学捐赠巨款外,自2005年起还向宁波诺丁汉大学捐赠近9000万元。
(赵安中带领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成员共襄教育事业,成为“宁波帮”“公携孙”式反哺故乡的典范)
“宁波帮”除了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学习工作环境作为捐资办学的重点外,还捐设奖教金和奖学金,并为已设立的各类基金增资,鼓励广大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勉励广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新时代,新使命。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这所“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必将为宁波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架起又一根“顶梁柱”,有力助推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照片均由宁波帮博物馆提供)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