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位居I型大城市之首!宁波成活力型中国城市 还需哪些"活力因子"?
2023-01-09 06:41:00 稿源: 甬上  

城市活力,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的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议题。        

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 《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建立“活力指标体系”“活力基因图谱”“活力观察矩阵”,评估全国36座主要城市的综合活力。

根据报告, 宁波的综合活力指数在全国36座主要城市中排名第9,位居I型大城市之首,其中“基本活力指数”“功能活力指数”分别排在第3位、第14位。宁波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便捷的公共交通、多样的生活服务,构建居民安居乐业的活力之源。

一座“活力型”的宁波城

如何衡量城市活力?报告延续以“人”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选取基本活力(即常住人口吸引力)和功能活力(即商务人口吸引力、休闲人口吸引力)作为指标,分别反映规模成长性和区域中心性,共同构成城市的综合活力。

宁波的“基本活力指数”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位,仅次于武汉、成都,超越人口趋近饱和的“北上广深”,正是得益于出色的常住人口吸引力——

短短三年,宁波的常住人口规模从2018年末的820.2万人,扩容至2021年的954.4万人,且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领跑全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宁波,距千万人口只差“临门一脚”。

不过, 宁波对外来商务和休闲人口的吸引力,和“北上广深”及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差距明显 ,“功能活力指数”居全国第14位。这或许有宁波地处交通末梢,城市首位度和区域中心性仍有待提升,且并非知名旅游“打卡地”的缘故。   

报告还将全国36座重点城市分为“稳定型”“活力型”“改善型”“提升型”四类。其中“稳定型”被超大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包揽,而宁波和杭州、南京、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均属于全面发展的“活力型”。

“根据计算,武汉、成都两座城区人口规模最接近1000万的城市人口活力最高,高于人口规模更大的‘北上广深’。南方城市基本活力普遍较高,综合活力更易向上跃迁;北方城市基本活力相对较低,综合活力相对更易向下跃迁。”报告指出。

宁波还需补足哪些“活力基因”?

有研究指出,“城市的意义在于放大人的机会”。如何补足城市的“活力基因”,让更多居民在后疫情时代安身立命,正是报告探讨的话题。

报告围绕城市居住、产业、服务、交通四大基本功能,形成20项与人口活力显著相关的“活力因子” ——如租赁住房占比、人均GDP、企业密度、公园广场覆盖率、休闲娱乐设施密度、路网密度、地铁站点密度等,并建议各座城市评估得与失。

这些“活力因子”,有不少是宁波的强项。如2021年,宁波的人均GDP突破15万元,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5万元,居全国第8,做到“藏富于民”;成为“最不拥堵”“幸福通勤”的“新一线”城市……

但宁波在人文魅力和生活体验方面,尚有些许不足。报告指出,宁波的公园广场密度和文化设施密度,均仅为0.55个/平方公里,在I型大城市中排名靠后, “宁波应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品质,重点关注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同时,宁波虽有“单项冠军之城”和“中国外贸第六城”的耀眼光环,且在高新技术企业占比(0.76%)、小微企业占比(81.39%)等方面均无明显短板,但在经济密度和产业韧性方面,较上海、南京、杭州等兄弟城市仍有提升空间——   

宁波拥有企业总部数5.2万个,仅为上海的五分之一、杭州的二分之一;企业密度(52.83家/平方公里)虽高于杭州,但提供的岗位密度却仅为杭州的四分之三。宁波必须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方能在群星璀璨的长三角,增加被人才看见的机会。

此外,宁波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地铁站点密度高达0.3个/平方公里,超过武汉、深圳、成都等重点城市,但轨道交通800米覆盖的通勤占比仅为16%,和南京并列为活力型城市中的最低值。宁波需加强轨道交通对职住空间的支持,为更多上班族增添通勤选择。

东南财金记者 严瑾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位居I型大城市之首!宁波成活力型中国城市 还需哪些"活力因子"?

稿源: 甬上 2023-01-09 06:41:00

城市活力,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的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议题。        

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 《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建立“活力指标体系”“活力基因图谱”“活力观察矩阵”,评估全国36座主要城市的综合活力。

根据报告, 宁波的综合活力指数在全国36座主要城市中排名第9,位居I型大城市之首,其中“基本活力指数”“功能活力指数”分别排在第3位、第14位。宁波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便捷的公共交通、多样的生活服务,构建居民安居乐业的活力之源。

一座“活力型”的宁波城

如何衡量城市活力?报告延续以“人”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选取基本活力(即常住人口吸引力)和功能活力(即商务人口吸引力、休闲人口吸引力)作为指标,分别反映规模成长性和区域中心性,共同构成城市的综合活力。

宁波的“基本活力指数”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位,仅次于武汉、成都,超越人口趋近饱和的“北上广深”,正是得益于出色的常住人口吸引力——

短短三年,宁波的常住人口规模从2018年末的820.2万人,扩容至2021年的954.4万人,且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领跑全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宁波,距千万人口只差“临门一脚”。

不过, 宁波对外来商务和休闲人口的吸引力,和“北上广深”及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差距明显 ,“功能活力指数”居全国第14位。这或许有宁波地处交通末梢,城市首位度和区域中心性仍有待提升,且并非知名旅游“打卡地”的缘故。   

报告还将全国36座重点城市分为“稳定型”“活力型”“改善型”“提升型”四类。其中“稳定型”被超大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包揽,而宁波和杭州、南京、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均属于全面发展的“活力型”。

“根据计算,武汉、成都两座城区人口规模最接近1000万的城市人口活力最高,高于人口规模更大的‘北上广深’。南方城市基本活力普遍较高,综合活力更易向上跃迁;北方城市基本活力相对较低,综合活力相对更易向下跃迁。”报告指出。

宁波还需补足哪些“活力基因”?

有研究指出,“城市的意义在于放大人的机会”。如何补足城市的“活力基因”,让更多居民在后疫情时代安身立命,正是报告探讨的话题。

报告围绕城市居住、产业、服务、交通四大基本功能,形成20项与人口活力显著相关的“活力因子” ——如租赁住房占比、人均GDP、企业密度、公园广场覆盖率、休闲娱乐设施密度、路网密度、地铁站点密度等,并建议各座城市评估得与失。

这些“活力因子”,有不少是宁波的强项。如2021年,宁波的人均GDP突破15万元,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5万元,居全国第8,做到“藏富于民”;成为“最不拥堵”“幸福通勤”的“新一线”城市……

但宁波在人文魅力和生活体验方面,尚有些许不足。报告指出,宁波的公园广场密度和文化设施密度,均仅为0.55个/平方公里,在I型大城市中排名靠后, “宁波应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品质,重点关注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同时,宁波虽有“单项冠军之城”和“中国外贸第六城”的耀眼光环,且在高新技术企业占比(0.76%)、小微企业占比(81.39%)等方面均无明显短板,但在经济密度和产业韧性方面,较上海、南京、杭州等兄弟城市仍有提升空间——   

宁波拥有企业总部数5.2万个,仅为上海的五分之一、杭州的二分之一;企业密度(52.83家/平方公里)虽高于杭州,但提供的岗位密度却仅为杭州的四分之三。宁波必须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方能在群星璀璨的长三角,增加被人才看见的机会。

此外,宁波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地铁站点密度高达0.3个/平方公里,超过武汉、深圳、成都等重点城市,但轨道交通800米覆盖的通勤占比仅为16%,和南京并列为活力型城市中的最低值。宁波需加强轨道交通对职住空间的支持,为更多上班族增添通勤选择。

东南财金记者 严瑾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