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有序恢复。根据多个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乙类乙管”新政发布后不久,热门海外目的地机票、海外签证、海外酒店等出境游相关搜索热度均达到三年来峰值,中国消费者为重游世界整装待发。
春节长假是“乙类乙管”新政实施之后的第一个假期,一些国内旅客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重启出境旅游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国内罕见的传染病在国外仍有流行,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快乐旅游的同时,需要关注目的地相关传染病流行现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谨防“中招”。
东南亚游需防止蚊虫叮咬
正值国内寒冬季节,艳阳高照且入境政策友好的东南亚吸引了不少有出境游意向的旅客目光,成为热门出境游目的地。国内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旅游搜索量和酒店预订量激增,亚洲多国正“抱团”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
不过,前往东南亚旅途需要警惕登革热。登革热发病率最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目前主要在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也是中国大陆报告的病例数仅次于疟疾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
登革热的病原体为登革病毒,主要由雌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研究估计,每年约有3.9亿例登革热感染,其中9600万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症状,如发热,伴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等。症状通常在人体被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4-10天出现,持续2-7天。
同样由蚊虫传播的还有基孔肯雅热,这是一种主要在非洲、亚洲和美洲流行的疾病,患者通常在被叮咬后4-8天发病,症状为突然发热,伴有严重的关节痛,关节痛通常持续几天,但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几年。由于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症状类似,病例可能会被误诊。临床治疗以退烧和镇痛为主。
据报道,2019年6月,昆明海关曾从泰国回国旅客中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经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病例。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最好的方式,还能同时预防疟疾、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病。户外活动时首选长袖长裤,衣物应尽量覆盖上下肢,不要穿暴露脚部皮肤的凉鞋、拖鞋。外出时可涂抹驱蚊霜,如果同时使用驱蚊霜和防晒油,应先用防晒油再用驱蚊霜。避免在公园和景区树荫下长时间逗留。远离积水、废旧轮胎及沟渠等蚊虫孳生地。
中东游谨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去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带热了中东旅游,如果前往中东旅游,要注意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感染)。MERS于2012年首次在沙特阿拉伯被确认,可引起发热、咳嗽、气短等肺炎症状,病死率约为35%。ME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在中东、非洲和南亚等国家发现人感染MERS病毒与接触感染的单峰骆驼有关。
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应避免直接接触染病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前去农场、市场参观游玩应注意防护,勤洗手;不食用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奶制品或者肉类。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