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从戏曲表演技巧的运用 谈宁海平调的传承发展
2023-02-08 10:22:00 稿源: 甬派客户端  

【专题】文化进万家

日前,由宁波地区稀有剧种线上传播课题组出品的“宁海平调花旦表演技巧”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专项计划平台“戏犹记”上线。这个视频通过把宁海平调花旦演员吕娅娜在一次戏曲线下传播活动中,演出融合三种戏曲表演技巧的折子戏片段重新剪辑,重点展示演员对高难度技巧的完成度,以此传递古老剧种——宁海平调被赋予新活力的信息。

《梦嫁》运用踩跷技艺。

宁海平调是宁波地区现存历史最长的戏曲剧种,被戏曲学家认定为明代浙江高腔体系中难得保留下来的地方稀有剧种,它的表演艺术总体风格体现出既粗犷又细腻的特色,善于依靠戏曲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这种风格是剧种在形成发展的300多年历史进程中,数代艺人坚持追求新的舞台风貌,学习其他剧种的表演特色,不断突破、点滴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耍牙。

宁海平调的表演程式,不仅有本剧种特有的表演技巧,“耍牙”“抱瓶滑雪”“一马双鞍”“吃粥”“买菜吐红”等,这些特技从细节出发,细腻地去表现人物、表现剧情,且很少见于其他剧种;还有吸收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如腾挪翻跃、刀枪把子等。

抱瓶滑雪。

具有特色剧种的表演技巧中,“耍牙”“抱瓶滑雪”“一马双鞍”均用在传统剧目《金莲斩蛟》的特定情节中。“耍牙”通过运用野猪獠牙的“变口”表演表现剧中“独角龙”的狡诈、凶恶、淫荡。“抱瓶滑雪”是表现剧中人刘邦瑞在风雪中手捧宝瓶行走,身寒路滑,跌倒爬起,但又小心翼翼保护宝瓶的艰难前进之状。演员手捧宝瓶,做金鸡独立,或小圆形划步,或躬步侧身滑行,或劈叉跨步,或悬越抢背,或鹞子翻身等。

“一马双鞍”表现的是青年男女刘邦瑞与宋金莲二人共骑一马逃跑的情景。表演时,男女演员二人背靠背屈膝半蹲呈八字,形如四条腿马,互相借力前行。此程式是宁海平调老艺人在传统“趟马”表演程式基础上根据剧中情境进行的改良创造,改“站立圆场步”为“屈膝圆场步”。

一马双鞍。

对传统表演程式的继承上,宁海平调的表演遵从戏曲的“四功五法”,讲究唱、做、念、打的基本功夫,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基础技术。同时,对传统戏曲程式的吸收也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侧重地选择了一些表现武戏的技巧并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台步、开霸、亮相和开打等方面,不同行当对台步的运用有不同要求,比如净行的台步要稳健干脆;小旦的台步要轻盈柔美,小生的台步要潇洒儒雅。走圆场的舞台调度,要求演员步子“小、快、匀”,上身则纹丝不动,表现出体态轻盈而又稳重灵活。专用于武戏中的夜行潜行、探路等情境的舞台调度叫做“走边”或“走鞭”,一人独行叫“单走边”,两人同行叫“双走边”,多人齐舞叫“集体走边”;边唱曲牌边走的叫“响边”,只走不唱的叫“哑边”。

《阴阳河》中的长水袖。

开霸也叫“起霸”,是一整套的程式动作,通过连续性的规定性舞蹈动作来表现武将整盔束甲,准备上阵的情景,展示人物的武勇,烘托舞台上的战斗气氛。完成一套动作的叫“全霸”或“整霸”,完成半套动作的叫“半霸”;两人同时起霸叫“双起霸”。“开霸”要求熟练有力、动作到位,往往最能展示表演者的功力。

亮相是主要角色上下场时或一节表演动作完成之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通过雕塑式的姿势,集中突显人物的精神状态。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亮相不同。亮相也用于武打结束之后,战胜者的亮相称“高亮相”,战败者的亮相叫“低亮相”。

《阴阳河》中用担子功展示挑水。

开打,也叫武场。主要有“把子”和翻腾两种类型的表演。把子,也叫“刀枪把子”,是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宁海平调的“把子”以刀枪、锤、棍、剑为主。凡表现打斗场面时,交战人数为两人的叫“双股挡”,三人的称“三股挡”,四人的称“四股挡”,多人的叫“群挡子”。在开打的过程中,表演者往往通过耍弄兵器来展示基本功,一般以挥舞为主。功底过硬的演员也表演“脱手把子”,类似于京剧中的“打出手”。

翻腾等同于“毯子功”,指武打场面中演员翻跟斗、跳跃或跌扑的技巧。宁海平调的软毯子功有冒儿、蹿猫、吊毛、硬抢背、软抢背、僵尸背、吊抢背、扑虎、耍扑;硬毯子功有:虎跳、蛮子、踺子、小翻、单前扑、毯子出场、串排小翻、小翻出场,虎跳前扑、笃子等。此外,还有旋子、单旋子、串排旋子、蹦子、串排蹦子、飞腿、大腰子等技巧,为同类剧种所罕见。

《阴阳河》中用担子功展示挑水。

不管是独创的表演技巧,还是继承借用传统的表演程式,宁海平调剧种对表演技巧、技艺的运用坚守着为剧种、为人物服务的宗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20年多间,宁海平调在官方话语当中几乎处于失声状态,剧团在,但人员渐渐流失,没有新老剧目创排,也谈不上剧种的继承和发展。尽管从2006年宁海平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年起,对宁海平调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在逐年增强,但很多宁海平调的传统剧目、传统唱腔和表演技艺随着老艺人们的渐渐故去而失传。失去了传承的根基,剧种如何守正发展?当前剧种的舞台中坚力量、花旦演员吕娅娜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现在的表演缺乏上一辈的老师做指导,宁海平调花旦演员的唱腔该怎么唱、表演有什么特色?我们不知道。我们也希望能演出传统正宗的宁海平调剧目,但什么样子的表演才是传统正宗的,我们不知道。”这是演员的困惑,恰也是剧种发展的困惑。

《梦嫁》。

而没过多久,我们看到了她以运用踩跷技艺为主创作、移植创作的《梦嫁》和《阴阳河》两出折子戏。《梦嫁》是结合宁海本土文化新创的小戏,将宁海平调音乐特有的十番锣鼓与十里红妆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江南的婚嫁习俗与风土人情,用踩跷技艺展现待嫁少女的仪态万千。《阴阳河》是移植秦腔剧目,当中用跷功的各种台步展示鬼魂步伐,给人以足不沾尘、飘忽前行之感,凸显魂魄的轻盈感;用担子功展示挑水,两臂垂直,微微摆动,手不扶担,以双肩支撑运转,圆场快步亦能使水桶稳如泰山,表现出形象的特殊性;用长水袖表现柔弱女子的刚强内心,将内心的情感外化成翻飞的水袖,增强表演的情感力度和观赏性。三种技巧运用在一个戏里,对演员来说是一种挑战,脚下是三寸金莲,臂上有水袖五尺,肩上还挑一副担,兼顾三者已非易事,还要使之与表演、与人物情感丝丝入扣,不下苦功是不敢上台展示的,尤其是跷功。

《阴阳河》中用担子功展示挑水。

说到跷,它是一种在传统京剧中由扮演某些女性角色的演员使用的道具,用以模仿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缠足。跷按照结构分成硬跷和软跷,旧时京剧戏班的男旦演员多踩硬跷,这种硬跷用木头制成,穿着训练容易对演员身体造成伤害;软跷用布做成,是里面放有软木鞋垫的布鞋,是一种改良跷,相当于穿着高跟鞋(齐如山形容踩软跷),它使用起来相对比硬跷容易一些。不过,若想穿着软跷行走起来也能像穿普通彩鞋一般自如,同样须勤加苦练才能做到。

总体来说,跷功被认为是一门公认须忍受极大痛苦才能掌握的技艺,但它在京剧中流传了百余年,经20世纪50年代被取缔后,于80年代再度在舞台上出现。追问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跷功对塑造人物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踩跷可使角色的身材更修长、使演员的动作更自如;能够体现女性美,绑上跷之后可表现步态袅娜,此外还能展现演员过硬的基本功。

《阴阳河》中的长水袖。

个人认为,吕娅娜在这两个戏中采用踩跷等技巧,是秉持了宁海平调运用传统程式和技艺的一贯宗旨,是从人物出发的借用,是符合剧种注重武戏表演特色的借用(唱做繁重的文戏表演也叫做“文戏武唱”);是在剧种传统传承断层情况下,寻求新发展的一种突破,是用古老的程式表演给古老剧种注入新活力的一种呈现。而演员吕娅娜也用自己过硬的实力给了这两出小戏以完美呈现,体现了新一代宁海平调人坚守剧种、传承剧种的决心。

戏曲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从不专属于某一剧种,所有剧种发展成今日所见的形态,也都是在兼收并蓄中积淀而成。而这种积淀也必然是剧种传承者的主动行为,无非有的行为已成历史,而有的是即将成为历史。

作者简介

友燕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2018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高级研修班入选学员。现就职于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从事戏曲研究工作。曾主持多个市、厅级科研课题,在《中国戏剧》《东方艺术》《民族艺林》等公开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出版专著《粉墨欢娱——宁波戏曲简史》《甬剧老艺人口述史》(第三作者)等。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从戏曲表演技巧的运用 谈宁海平调的传承发展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23-02-08 10:22:00

日前,由宁波地区稀有剧种线上传播课题组出品的“宁海平调花旦表演技巧”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专项计划平台“戏犹记”上线。这个视频通过把宁海平调花旦演员吕娅娜在一次戏曲线下传播活动中,演出融合三种戏曲表演技巧的折子戏片段重新剪辑,重点展示演员对高难度技巧的完成度,以此传递古老剧种——宁海平调被赋予新活力的信息。

《梦嫁》运用踩跷技艺。

宁海平调是宁波地区现存历史最长的戏曲剧种,被戏曲学家认定为明代浙江高腔体系中难得保留下来的地方稀有剧种,它的表演艺术总体风格体现出既粗犷又细腻的特色,善于依靠戏曲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这种风格是剧种在形成发展的300多年历史进程中,数代艺人坚持追求新的舞台风貌,学习其他剧种的表演特色,不断突破、点滴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耍牙。

宁海平调的表演程式,不仅有本剧种特有的表演技巧,“耍牙”“抱瓶滑雪”“一马双鞍”“吃粥”“买菜吐红”等,这些特技从细节出发,细腻地去表现人物、表现剧情,且很少见于其他剧种;还有吸收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如腾挪翻跃、刀枪把子等。

抱瓶滑雪。

具有特色剧种的表演技巧中,“耍牙”“抱瓶滑雪”“一马双鞍”均用在传统剧目《金莲斩蛟》的特定情节中。“耍牙”通过运用野猪獠牙的“变口”表演表现剧中“独角龙”的狡诈、凶恶、淫荡。“抱瓶滑雪”是表现剧中人刘邦瑞在风雪中手捧宝瓶行走,身寒路滑,跌倒爬起,但又小心翼翼保护宝瓶的艰难前进之状。演员手捧宝瓶,做金鸡独立,或小圆形划步,或躬步侧身滑行,或劈叉跨步,或悬越抢背,或鹞子翻身等。

“一马双鞍”表现的是青年男女刘邦瑞与宋金莲二人共骑一马逃跑的情景。表演时,男女演员二人背靠背屈膝半蹲呈八字,形如四条腿马,互相借力前行。此程式是宁海平调老艺人在传统“趟马”表演程式基础上根据剧中情境进行的改良创造,改“站立圆场步”为“屈膝圆场步”。

一马双鞍。

对传统表演程式的继承上,宁海平调的表演遵从戏曲的“四功五法”,讲究唱、做、念、打的基本功夫,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基础技术。同时,对传统戏曲程式的吸收也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侧重地选择了一些表现武戏的技巧并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台步、开霸、亮相和开打等方面,不同行当对台步的运用有不同要求,比如净行的台步要稳健干脆;小旦的台步要轻盈柔美,小生的台步要潇洒儒雅。走圆场的舞台调度,要求演员步子“小、快、匀”,上身则纹丝不动,表现出体态轻盈而又稳重灵活。专用于武戏中的夜行潜行、探路等情境的舞台调度叫做“走边”或“走鞭”,一人独行叫“单走边”,两人同行叫“双走边”,多人齐舞叫“集体走边”;边唱曲牌边走的叫“响边”,只走不唱的叫“哑边”。

《阴阳河》中的长水袖。

开霸也叫“起霸”,是一整套的程式动作,通过连续性的规定性舞蹈动作来表现武将整盔束甲,准备上阵的情景,展示人物的武勇,烘托舞台上的战斗气氛。完成一套动作的叫“全霸”或“整霸”,完成半套动作的叫“半霸”;两人同时起霸叫“双起霸”。“开霸”要求熟练有力、动作到位,往往最能展示表演者的功力。

亮相是主要角色上下场时或一节表演动作完成之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通过雕塑式的姿势,集中突显人物的精神状态。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亮相不同。亮相也用于武打结束之后,战胜者的亮相称“高亮相”,战败者的亮相叫“低亮相”。

《阴阳河》中用担子功展示挑水。

开打,也叫武场。主要有“把子”和翻腾两种类型的表演。把子,也叫“刀枪把子”,是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宁海平调的“把子”以刀枪、锤、棍、剑为主。凡表现打斗场面时,交战人数为两人的叫“双股挡”,三人的称“三股挡”,四人的称“四股挡”,多人的叫“群挡子”。在开打的过程中,表演者往往通过耍弄兵器来展示基本功,一般以挥舞为主。功底过硬的演员也表演“脱手把子”,类似于京剧中的“打出手”。

翻腾等同于“毯子功”,指武打场面中演员翻跟斗、跳跃或跌扑的技巧。宁海平调的软毯子功有冒儿、蹿猫、吊毛、硬抢背、软抢背、僵尸背、吊抢背、扑虎、耍扑;硬毯子功有:虎跳、蛮子、踺子、小翻、单前扑、毯子出场、串排小翻、小翻出场,虎跳前扑、笃子等。此外,还有旋子、单旋子、串排旋子、蹦子、串排蹦子、飞腿、大腰子等技巧,为同类剧种所罕见。

《阴阳河》中用担子功展示挑水。

不管是独创的表演技巧,还是继承借用传统的表演程式,宁海平调剧种对表演技巧、技艺的运用坚守着为剧种、为人物服务的宗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20年多间,宁海平调在官方话语当中几乎处于失声状态,剧团在,但人员渐渐流失,没有新老剧目创排,也谈不上剧种的继承和发展。尽管从2006年宁海平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年起,对宁海平调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在逐年增强,但很多宁海平调的传统剧目、传统唱腔和表演技艺随着老艺人们的渐渐故去而失传。失去了传承的根基,剧种如何守正发展?当前剧种的舞台中坚力量、花旦演员吕娅娜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现在的表演缺乏上一辈的老师做指导,宁海平调花旦演员的唱腔该怎么唱、表演有什么特色?我们不知道。我们也希望能演出传统正宗的宁海平调剧目,但什么样子的表演才是传统正宗的,我们不知道。”这是演员的困惑,恰也是剧种发展的困惑。

《梦嫁》。

而没过多久,我们看到了她以运用踩跷技艺为主创作、移植创作的《梦嫁》和《阴阳河》两出折子戏。《梦嫁》是结合宁海本土文化新创的小戏,将宁海平调音乐特有的十番锣鼓与十里红妆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江南的婚嫁习俗与风土人情,用踩跷技艺展现待嫁少女的仪态万千。《阴阳河》是移植秦腔剧目,当中用跷功的各种台步展示鬼魂步伐,给人以足不沾尘、飘忽前行之感,凸显魂魄的轻盈感;用担子功展示挑水,两臂垂直,微微摆动,手不扶担,以双肩支撑运转,圆场快步亦能使水桶稳如泰山,表现出形象的特殊性;用长水袖表现柔弱女子的刚强内心,将内心的情感外化成翻飞的水袖,增强表演的情感力度和观赏性。三种技巧运用在一个戏里,对演员来说是一种挑战,脚下是三寸金莲,臂上有水袖五尺,肩上还挑一副担,兼顾三者已非易事,还要使之与表演、与人物情感丝丝入扣,不下苦功是不敢上台展示的,尤其是跷功。

《阴阳河》中用担子功展示挑水。

说到跷,它是一种在传统京剧中由扮演某些女性角色的演员使用的道具,用以模仿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缠足。跷按照结构分成硬跷和软跷,旧时京剧戏班的男旦演员多踩硬跷,这种硬跷用木头制成,穿着训练容易对演员身体造成伤害;软跷用布做成,是里面放有软木鞋垫的布鞋,是一种改良跷,相当于穿着高跟鞋(齐如山形容踩软跷),它使用起来相对比硬跷容易一些。不过,若想穿着软跷行走起来也能像穿普通彩鞋一般自如,同样须勤加苦练才能做到。

总体来说,跷功被认为是一门公认须忍受极大痛苦才能掌握的技艺,但它在京剧中流传了百余年,经20世纪50年代被取缔后,于80年代再度在舞台上出现。追问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跷功对塑造人物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踩跷可使角色的身材更修长、使演员的动作更自如;能够体现女性美,绑上跷之后可表现步态袅娜,此外还能展现演员过硬的基本功。

《阴阳河》中的长水袖。

个人认为,吕娅娜在这两个戏中采用踩跷等技巧,是秉持了宁海平调运用传统程式和技艺的一贯宗旨,是从人物出发的借用,是符合剧种注重武戏表演特色的借用(唱做繁重的文戏表演也叫做“文戏武唱”);是在剧种传统传承断层情况下,寻求新发展的一种突破,是用古老的程式表演给古老剧种注入新活力的一种呈现。而演员吕娅娜也用自己过硬的实力给了这两出小戏以完美呈现,体现了新一代宁海平调人坚守剧种、传承剧种的决心。

戏曲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从不专属于某一剧种,所有剧种发展成今日所见的形态,也都是在兼收并蓄中积淀而成。而这种积淀也必然是剧种传承者的主动行为,无非有的行为已成历史,而有的是即将成为历史。

作者简介

友燕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2018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高级研修班入选学员。现就职于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从事戏曲研究工作。曾主持多个市、厅级科研课题,在《中国戏剧》《东方艺术》《民族艺林》等公开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出版专著《粉墨欢娱——宁波戏曲简史》《甬剧老艺人口述史》(第三作者)等。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